你知道動畫是如何製作的嗎?創作者如何透過一張張的畫,將它們構成一部動畫?而2D動畫又可分為哪幾類?今天小編將告訴大家動畫是如何製作、可分為幾種,為你揭開2D動畫的神秘面紗!
你是否好奇過動畫是如何動起來的呢?是魔法,還是無法解釋的科學原理?
其實只要將圖片切換地夠快,眼睛的錯覺會使原本單一靜止的畫面,看起來像在動一樣!通常要達到這樣的視覺停留,一秒鐘至少要10 張圖片,所以傳統動畫的構成的確是成千上萬張的圖片。
2D動畫則是一種以平面為主的動畫製作方式,主要分為全動作動畫(Full animation)、有限動畫(Limited animation)、轉描技術(Rotoscoping) 和向量動畫(Vector animation) 等幾種類別。
你是否還記得白雪公主和王子跳舞的畫面呢?那個畫面是不是順暢到讓你難以忘懷?其實《白雪公主》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全動畫電影(Full animation) 喔!此類型動畫的畫面品質非常高,追求精緻的畫面及豐富的色彩,並且因為是一秒鐘24張,所以動作與動作之間會描寫得非常精細,但製作時也非常地耗時耗力。
但不是每部動畫都有如此龐大的經費和人力,尤其是製作電視卡通時,通常不會有製作動畫電影那麼多的時間和資源,這時候動畫師就只會動局部的畫面,或是減少一秒中的張數,成為所謂的有限動畫(Limited animation)。乍看之下,做工可能不比全動畫精細,但相對風格比較多變,也不會讓它們顯得遜色。
像是早期美國聯合製片公司(United Productions of America, UPA) 利用大量的色塊、簡單的線條和質感呈現畫面,與早期的全動作動畫比起來畫面更加的輕鬆有趣,像是當時UPA 製作的〈Rooty Toot Toot〉雖然也是歌舞劇形式,卻因為簡潔的視覺效果帶出和以往迪士尼作品完全不一樣的韻味。如此簡單卻充滿趣味性的風格也一路影響到《湯姆貓與傑利鼠》、《南方四賤客》等更現代的作品,以《南方四賤客》為例,為了把重心完全放在劇情與角色對白上,人物和動態因此變得相對簡潔。
回到剛剛提到的《白雪公主》,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早期的迪士尼電影中人物的動作都看起來如此逼真呢?好像這些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一樣,因為他們真的是參考真人的動作。
轉描(Rotoscoping) 就是在拍好的真人影片上墊上紙或賽璐璐片,再來描繪角色動作的技術,是個短時間內讓動畫保有真實感的小技巧,所以這個技術被廣泛地運用的早期的動畫電影,例如《睡美人》、《小木偶》和《小美人魚》的動畫師曾經參考章魚在海裡活動的影片來呈現烏蘇拉走路時的動態,還有請真人到水裡,好來模擬小美人魚的頭髮在水裡時的動態。《夢醒人生》則透過拍攝真人的對話,同樣使用了轉描的手法保留實拍的觸感,營造出夢幻般的現實。
而向量動畫(Vector animation) 優點是可以自由縮放或是分開圖層製作動畫,通常佔用更少的空間,並具有乾淨的圖形外觀。
此外,向量動畫常使用軟體自動補間的技術來形成流暢的動態影片,常被運用在廣告或商業設計之中,近年來更被用在動畫影集上,例如《瑞克與莫蒂》及Bruno Mars 的〈Marry You〉MV,影片中以向量動畫獨特的滑順動態來搭配音樂節奏,還有特殊效果來豐富畫面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