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野菜,打牙祭!難倒才女的「苜蓿」卻是艱苦時代的美好回憶……

2021-03-04 長江蔬菜

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收視火爆,在億萬觀眾中引起轟動,一時間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進入總決賽的四位選手中,兩次登臺攻擂並成功贏得「飛花令」的張淼淼,在回答最後一道題:「『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和葡萄一起帶回來的舶來品還有什麼?」的時候,面對「A玉米、B辣椒、C苜蓿」三個選項,最終選擇了辣椒,而正確答案卻是苜蓿,因此抱遺憾離場。有人調侃說:一代才女敗給了苜蓿。

難倒了才女的苜蓿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型似三葉草,開紫色或黃色小花,是一種牧草。李時珍《雜記》載:「苜蓿原出大宛,漢使張騫帶歸中國。」大宛位於今天的土庫曼斯坦境內,屬於「西域」。可見,苜蓿在漢代便已在我國「落地生根」,而玉米原產於南美洲,明代才傳到中國,辣椒的傳入更是到了明代晚期。

四五十年前,我們老家冀中平原一帶多為鹽鹼地,不適合莊稼生長。而苜蓿既耐乾旱,又耐冷熱,作為高產的優質飼草,還能改良土壤,所以廣為種植。

每年春天,到了「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時候,地裡的苜蓿也開始發芽,在微微細雨中,為蒼涼的大地披上一層綠裝。那時候食物匱乏,特別是這個季節,正是蔬菜青黃不接的時候。於是,人們便盯上了地裡的苜蓿。

 

當然,大片的苜蓿是生產隊集體的,有「看青」的民兵執守,不能隨便薅,只能去頭年開墾過的老苜蓿地裡尋找殘留的野苜蓿。然而「狼多肉少」,往往轉悠半天也薅不了一小把,倒是別的野菜還能挖到一些。儘管弄到的苜蓿有限,也可以讓人打回牙祭。巧手的主婦們會把苜蓿擇洗乾淨,放上點鹽,摻合在玉米面裡,打糊餅、貼餅子、蒸窩窩頭,有種別樣的清香。

 

那會兒隊裡種植苜蓿,一是給牲口提供精細飼草,也是為了改善土壤。幾乎每年,村裡都會有苜蓿地復墾,這也成了人們春天的期盼。忽然有一天,隊長放出話來:某某塊苜蓿地「放閘」了!於是男女老少齊上陣,背著筐,提著籃,拎著布袋,整個苜蓿地裡黑壓壓地站滿了人,甚至連外村的都來湊熱鬧。

 

苜蓿在春天生長極快,仿佛一夜春風就能將它催生出新芽。因此一連幾日,苜蓿地裡都會出現薅苜蓿的人影。採回來的苜蓿多,人們終於可以大快朵頤了:將發好的豆嘴剁碎,和苜蓿一起包餃子、蒸包子;烙大餅,抹上自製的黑醬卷著生吃;炒菜吃、涼拌吃;將苜蓿用水焯過,擠幹水份,蒸玉米菜糰子……這些,在那個艱苦的時代,便是時令裡最好的美味。

 

如今,機械化代替了耕牛騾馬,家鄉的土地也告別了鹽鹼成為良田,人們更是一年四季新鮮時蔬不斷。苜蓿,這種含有多種維生素、可平衡人體酸鹼值的健康美食,很少再有種植,很難見到,也很難吃到了。當「手植天隨菊,晨添苜蓿盤」(蘇轍)只能成為懷想的時候,這小小的苜蓿,不知又將難倒多少俊男才女……

 

為了方便與讀者朋友們溝通,小蔬微信號開通啦!找品種、學技術、訂雜誌、投稿件.歡迎添加小蔬微信號CJSCZZS001,更多個性化服務等你喲~

動動手指,在微信對話框輸入以下關鍵詞,即可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糯玉米|松花菜|種子|蘿蔔|西蘭花|甘藍|名錄訂購

信息來自長江蔬菜雜誌社

◆ 編輯/排版:  陳蓓蓓 汪晨麗

廣告


相關焦點

  • 王寶寶: ​撅苜蓿
    妻子問他想吃什麼,他想了一下,問:「有苜蓿嗎?」他也想吃野菜了。這段時間受疫情的影響,大家都沒法返城,只能待在家裡。已經到了二月,萬物早已復甦,莊稼地裡,麥子已經起身,一叢一叢的,夾在在麥苗間的野草也長上來了,一簇一簇的,其中多有芨芨草一類的野菜,這正是大家求之不得的東西,正好換換口味。這段時間以來,經常見村裡人,尤其是婦女們,三五個相約著,提著籠和角鐮,到地裡挖野草。
  • 春天挖野菜指南!
    《挖野菜》
  • 苜蓿
    這不,昨天剛吃過韭菜盒,今天又蒸了苜蓿麥飯。早晨去菜場,各種蔬菜琳琅滿目,一眼發現苜蓿竟然也上市了,綠生生地招惹著人的眼睛,讓人喜愛。二十分鐘後,香噴噴地苜蓿麥飯就成了。給裡面拌上蔥花,撒些鹽,又是一頓美味的午餐!
  • 三月,唯春光與野菜不可辜負—小編帶你實地挖野菜嘍!
    △農莊周邊有三座石橋,站在其上,心曠神怡周圍是廣闊的山野,仿佛插上翅膀就可自由的飛翔。農莊的土地因為堅持不打除草劑,又經過冬季有機肥的暗藏於底,野菜和野草躲在各種果樹下面,長得可歡了。黃花艾首先映入眼帘。
  • 河北六旬老人常挖一種野菜,它即能涼調熱炒還能榨出菜汁當飲料喝
    在花海的滹沱花叢中,有不少周圍的老年人、婦女兒童都這裡釆掐一種野在葉,這種野菜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河邊、農村的鹽鹼地裡特別多,它的名字叫苜蓿。苜蓿,在我們太行山地區人們都叫它金花菜,它是一種多年生開花植物。以前主要是做為牲畜飼料,它是我國漢代從西域地區引進而來。
  • 傅繹璇丨挖野菜
    趁午後的陽光正好,拿一把撅頭去挖野菜,其實我更想去挖一個春天,風,不解風情,藏在角落裡獨自飛舞。驚喜中還發現很多「兔子奶」野菜,我們這方言叫「兔子奶」,這種野菜的根搗碎後會滲出像奶汁似的湯汁,這種野菜還是一味很好的中藥材,具有消炎殺菌功效,可生吃也可蒸著吃。
  • 又到了挖野菜的季節,看圖識野菜,再也不擔心挖到野草,鬧笑話了
    又到了挖野菜的季節,看圖識野菜,再也不擔心挖到野草,鬧笑話了現在正值陽春三月,春光燦爛,大地復甦,去郊外田間走一走,轉一轉,到處都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很多城裡的朋友都會三五成群的到野外去挖野菜,現在很多地方都逐漸解禁了,到處都是挖野菜的景象。
  • 固原明天氣溫變暖,籠籠子提上掐苜蓿芽芽走……
    小夥伴們可以挎上籠籠,提上鏟鏟,咱們出去挖個辣辣,掐個苜蓿拾個地軟子走!專門找辣辣多的地方,四下散開,挖起辣辣來。我們歡呼著:「我找到了一個」,「我也找到了一個」。挖出來的辣辣,我們衣服上擦一擦,直接放嘴裡吃,辣粟粟的,還帶點土腥氣,我們邊挖邊吃,吃了一根又一根。那些一時沒有挖上的,就會跑來搶著吃,大家的嘴很快都吃成了泥圈圈。
  • 公園裡挖野菜 飽了口福丟了文明
    記者注意到,遊客中不乏挖野菜「大軍」的身影。早春時節,很多植物還沒有露頭,耐寒的二月蘭成了主要採挖對象。記者走訪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和東壩郊野公園發現,大片的二月蘭被「掐尖兒」。(4月1日《新京報》)挖野菜大軍多由中老年人組成,之所以樂此不疲,不外乎幾種原因:一是篤信野菜自然生長,是有機蔬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二是喜歡那種野外自採的樂趣;三是別人都採,也沒人管,不採白不採。
  • 高速路旁挖野菜?這哪是挖菜,這是要命!
    關注通化老哥民生資訊 公益信息 美食點評 旅行指南春天來了,你是否見過這種場景一身運動裝,臉上蒙著紗巾手裡拎個袋子,敢問來者何人原來是挖「小編在這裡嘮叨這哪是挖菜,這是要命!不要上高速公路挖野菜!!不要橫穿高速公路挖野菜!!!高速公路旁的草坪也不可以!!!
  • 農村「挖野菜」成風,遍地是村民,野生動物沒了,野菜也不放過?
    最近幾年農村流行起了「挖野菜、吃野菜」的風氣,這似乎和春天有點格格不入,有些植物剛剛破土而出正要擁抱大自然卻被無情的採食,看著的確令人惋惜。挖野菜的村民開春之際田裡多了很多挖野菜的村民。在很多地方村民有開春吃野菜的傳統,不過有這種傳統的地方南方居多,因為南方山林較多、植被覆蓋率比較高,在山上挖點野菜吃未嘗不可。可是最近幾年上山挖野菜似乎變了,很多人把經濟效益放在了第一位,農村挖野菜賣到城裡的現象越來越多,一時間農村出現了扎堆挖野菜的場景。不光是南方最近幾年北方村民跟風比較嚴重,如今田裡面多了很多挖野菜的村民,有的地方甚至開始了瘋搶。
  • 紀俊英用野菜做出「創業大餐」 帶動百餘婦女家門口就業
    最初,紀俊英是種植野菜。10多年前,她丈夫患上尿毒症,多方求醫問藥之下,嘗試用野菜搭配中藥調理身體。經過一段時間,丈夫身體慢慢有了好轉。「野菜不僅營養豐富,還具有藥用價值,藥食兼用,我為什麼不能自己種植?」2012年,紀俊英在自家的6畝地上試驗種植野菜。
  • 有一種春天叫「挖野菜」!一種野菜一味藥,怎麼吃有講究
    春天來了,田間地頭長了各種各樣的野菜,大家都想拿起小鐵鍬去戶外,想嘗嘗春天的味道。不過要提醒大家,野菜雖好,但食用時一定要謹慎,誤食有毒野菜有可能喪命!柳葉有清熱、敗火、解毒的作用。苜蓿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可作為治療貧血的輔助食品,苜蓿中所含的B族維生素成分,可治療惡性貧血。此外,苜蓿還含具有止血作用的維生素K,民間常用來治療胃病或痔瘡出血。苦菜——預防腫瘤
  • 挖野菜也有節?唐宋專門有「挑菜節」就是二月二這一天,有詩為證
    我們都知道二月二是龍抬頭,春天到來了,野菜這個時候是最鮮嫩的時候,於是,在唐宋,二月二這一天,被稱作「挑菜節」。挑菜的意思是,挖野菜。在這一天,不僅是老百姓,就連皇上、皇后都要去挖野菜。挑菜宴是要考一考各位娘娘的眼力,從地裡挖回來的野菜,太監宮女們會把它們的名字藏起來,然後讓娘娘們去猜,猜對有獎。這是一個遊戲,同時也希望後宮的妃嬪們不要五穀不分四體不勤。《武林舊事》上說,「王宮貴邸,亦多效之」。很多王公貴族家裡在二月二的這一天也紛紛效仿。
  • 好管家丨吃了親手挖的野菜,瀋陽老夫婦雙雙中毒…這些野菜不能吃!
    每到4、5月份這個時節瀋陽人都樂意去田間地頭挖野菜
  • 警惕 吃了親手挖的野菜,老夫婦雙雙中毒……野菜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今年80歲的趙大爺最近迷上了挖野菜,每天一早和老伴兒出去挖,回來清洗後蘸醬或煮湯吃。4月17日趙大爺又去河邊挖野菜,因為最近嗓子一直紅腫疼痛,於是他專門將目標盯在了,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蒲公英上。不管是蒲公英還是其它野菜,體弱的老年人都不應過量食用。」醫生提醒道。
  • 周末挖野菜去!約嘛?……
    記得找個有經驗的人一起去,切記不要挖錯了喲,不要挖到有毒的了。吃之前一定要先甄別!再甄別!!春天到了,不妨腸一點這些來自春天的野菜,再安利給父母還會被誇孝順喲~記得找個有經驗的人一起去,切記不要挖錯了喲,不要挖到有毒的了。
  • 【攻略】德州最全挖野菜攻略!春天你吃野菜了嗎?
    去哪兒挖:薺菜在田野、竹林、水塘邊最多。經典燒法:薺菜鮮肉餃子這道菜在雲貴地區很常見,但杭州人吃得不多,算是當野菜一樣嘗嘗鮮,也可以泡茶,對春季預防感冒很有效果。  辨別:它的葉子正面是綠色的,背面呈紫色,聞一下有股很重的魚腥味。
  • 苜蓿餡兒的大包子你吃過嗎?口感肉頭沒有任何怪味,真的挺好吃!
    今年四月底的時候我摘了好多苜蓿野菜,苜蓿大家吃過嗎?
  • 打野正當時,這些野菜,大港人你都吃過了嗎?
    路邊的野花你不要菜可路邊的野菜,你別放過「試挑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眼下萬物復甦,暖風徐徐。要是去野外走一圈,你會發現田野裡的野菜正長得水靈靈、綠油油。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作為有品位的吃貨,當然要嘗嘗這時令的野菜,趁機咬一口這屬於春天的鮮美。一起來看一看,這些鎮江常見的野菜,你都吃過了嗎?有一種野菜,在萬物凋零的冬季還頑強地生長著,那就是薺菜。「撥雪挑來葉轉青,自刪自煮作杯羹。」這是詩人許應龍描述的在雪地裡挖葉子剛剛轉青的薺菜,自己動手做薺菜羹的情景。眼下是吃薺菜的最好時節,一場春雨讓薺菜長得翠生生、水靈靈,散發出撩人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