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體健康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有些孩子在發育過程中會出現發育遲緩的情況,作為孩子的父母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就會非常的著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幾種在家也可以做的康復訓練。
訓練寶寶對空間變化的感知能力
為寶寶提供帶有容積的空盒子、小桶等材料,寶寶在對盒子、瓶子、小桶等的物品探索感知主體之間的空間關係,如盒子與盒蓋的關係,把東西裝在盒子裡;瓶蓋兒蓋在瓶子的上面,瓶子裡裝滿小豆子,裝一部分小豆子時,都可以感到不同的空間變化。
進行拼插活動
在進行插塑玩具的活動中,可以利用這種活動引導寶寶感知空間關係。如插一個帶孔的或空心的東西,對寶寶的空間感知體驗是很有意義的,寶寶還可以插出不同的伸向空間方位的大炮、樹枝,體驗到空間方位的延伸。雖然這階段寶寶不能準確說出空間方位,但是他有了感知和體驗,這種感知對他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和寶寶一起搭積木
搭積木也是一種發展寶寶空間感覺與概念的有效途徑。寶寶在搭積木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向上搭高,向水平方向延伸,可以搭動物園,把動物圍起來,對裡外的概念有所體驗。在拼圖中,寶寶把一塊拼圖放在上下都會產生不同的空間感覺。
同時,在把拼圖收好放在盒子裡的過程中,寶寶也要感知和體驗拼圖塊的空間位置關係,這樣的活動有利於寶寶感知和體驗物體間的空間關係。
運用觀察法引導幼兒 有意識地感知認識空間位置
……上有……、……下有……、在……上和在……下,是用來描述物體在空間所處的位置,3~4歲寶寶對這些能夠理解和感知。父母可以在家裡、公園中讓寶寶觀察自己的上面有什麼(天空、太陽、雲彩、天花板、燈等),下面有什麼(如地板、小草)等;還可以說,樹上有什麼?桌子上有什麼?滑梯上有什麼?樹下有什麼?
此外,還可以從圖書圖畫上觀察到什麼上面有什麼?什麼在上面?什麼在下面?並引導寶寶描述說明,說得不準確沒關係。還可以引導寶寶觀察小昆蟲等,觀察它們運動的方向。如小螞蟻爬到椅子上了、那麼多小螞蟻都朝這邊爬來等。
引導寶寶感知自己身體的前後,並嘗試正確運用上下、前後等方位詞彙
因為對空間方位的感知是從對自己的身體前後、上下開始的。在日常生活與活動中,許多機會可以引導寶寶感知自己身體的前後,尤其是寶寶自己學習穿衣報。寶寶學習穿衣服既要能夠辨別自己的前後,而且也要辨別衣服的前後,最後還要把二者對應起來。
利用繪畫、手工遊戲等活動引導寶寶正確理解不同情況下的上下、前後空間方位
寶寶在繪畫時,雖然畫得比較簡單,但已開始有了初步的空間布局。如,天空上飛著小鳥、大鳥在小鳥的前面領著小鳥飛、天上有太陽、地上有小草等。父母可以通過與寶寶談話的方式引導寶寶說出畫的上面是什麼,畫的下面是什麼。父母再從畫引導到實際中,與寶寶一起討論天空在我們的頭上,腳下是,如草地等各種地面,並要承認孩子的感受。
運用遊戲法引導寶寶感知和體驗不同情況下的上下、前後等空間方位,是很適合寶寶特點的方法。
在手工製作遊戲中,父母可引導寶寶做什麼東西放在上面,可以變成一個玩具的遊戲,如可以和寶寶把一個小棍插在一個藥盒的上面,再把小型數字卡貼上去,於是一個「手機」就做成了。同時寶寶在運用「手機」遊戲時,就知道帶天線的是朝上的,貼數字的是朝前的。另外,父母在帶領寶寶玩娃娃家,給娃娃家布置房間的遊戲時,父母與寶寶討論如何擺放,父母可以告訴寶寶娃娃家今天有許多東西沒有放好,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些東西擺好。什麼東西放在什麼東西的上面,如什麼東西應該放在床的上面、什麼東西應該放在床的下面、什麼東西應該放在桌上,什麼東西可以放在椅子下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