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寶寶仍不會說話,矯正要從語言發育遲緩下手

2021-01-18 騰訊網

社會快速發展,職場、商場、情場上的競爭也愈發激烈。飽嘗社會心酸的父母便把出人頭地的希望放到下一代身上,盼望自己的孩子不說贏在起跑線上,也要在進入學校前就打下良好的基礎,比拼從孩子剛學會爬行時就開始了。

看到孩子學會爬行,父母當然喜不自勝,心想孩子什麼時候會說話呢?等到孩子張嘴喊「媽媽」了,又盼著孩子趕快學會行走。寶貝好不容易能滿屋子跑了,家長又擔心起孩子說話的問題,「隔壁老王家的都能跟爸媽頂嘴了,我們這位小少爺怎麼還是不開金口吶?」

家長總有操不完的心,反觀孩子倒是悠然自得,一步一步走得相當紮實。父母生怕孩子從根本就落後於同齡人,於是給孩子各方面的發育加料,3歲就開始上雙語課程的家庭比比皆是。但是,中文學習仍處於起步階段的孩子能接受第二語種的灌輸嗎?

事實上,近些年我國學齡前兒童出現語言發育遲緩的概率正在增高,尤其是南方某些地區要比國際平均值高上2-3個百分點。其中的原因仍不確定,不過小編認為倒是跟方言和過早的雙語教育有關。

啥叫語言發育遲緩?用大白話說,就是到了該說話的年紀卻不會說,或者聽不懂別人的語言。正常兒童1歲時就應該開口說話,最晚也不會超過18月齡,有些孩子2歲時仍舊不會說話,或者能說的語言很少,達不到年齡標準。這就是語言發育遲緩無疑了。

「說話有早晚」是句半對半錯的話,不加上時間限制無異於給語言發育遲緩開綠燈。一般是以6個月為底線,超過同齡人說話時間6個月仍未開口就要陪同孩子去醫院做檢查了,畢竟能造成語遲的原因中,生理異常因素佔據了大多數案例。

當然,後天環境因素也是發生語言發育遲緩的元兇之一。後天因素更加不被我們注意,也許是習以為常的一個習慣,也許是遵循多年的傳統理念。大多數時候,我們長輩們的很多育兒方法其實是錯誤的,只是因為科學育兒觀還未全面普及,致使我們並不能跳出這個怪圈。

父母可以先看看生活中有沒有以下幾項,瞧瞧自己是在哪一點上做得不到位,或者孩子在哪一項上吃虧了:

構音器官是否出現異常;

聽力系統(即耳朵)功能是否健全;

語言中樞神經系統是否健康;

語言環境(成長和教育)是否足夠良好;

是否有曾經語言發育遲緩的親屬。

如果家庭或孩子有以上6點中的一項,即使沒有出現語遲,也要警惕到了那個時期出現的可能。

「兩歲不說話正常,我媽說我小時候也是快兩歲了才說話,現在不照樣生龍活虎的。」

「按照你的意思來說,每個孩子都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可能了?」

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從理論上說,即使父母再三注意孩子的成長環境,也難免會在某個方面漏判或忽視,誰都有可能發生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另外,能被稱作語言發育遲緩,說話語言問題已經嚴重到一個高度了,能自愈的案例少之又少。

我們不能把個例當作普遍會發生的情況來探討,畢竟絕大多數語遲孩子都是不可能自行康復的。沒有語言機構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孩子哪裡能迎來健康的那一天呢?

相關焦點

  • 語言發育遲緩的症狀是什麼?
    兒童保健科門診做語言測評時經常遇到家長主訴"我們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我們現在只能說簡單的不會連成句子"等問題,其實這就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有語言發育遲緩問題的孩子,他們的語言發育順序與其他孩子是一樣的,但語言發育的速度與空間是存在落後現象的,比如正常發育的孩子常常在10—12個月大之間說出他們的第一個字詞,在12—18個月大期間他們的單音字會不斷的增加,18—24個月大的年齡段中他們開始說一些雙音字詞,在兩歲以後逐漸開始使用2—3字的詞句,而在3歲以後學會運用一些類似成人所說的短句了,到5歲時,
  • 語言發育遲緩讓孩子不會說話,這些問題你應該先了解一下
    兩個孩子明明在用同樣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父母總是覺得別人家的寶貝比自家這個不爭氣的傢伙要更聰明。可問題是希望寶貝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你,事先成為別人家的家長了嗎?作為一家屹立於市場十三年的語言機構,我們不斷會聽到送孩子來上課的家長們向我們抱怨孩子的笨拙和自己的含辛茹苦,在育兒之路上並沒有犯錯的他們不明白孩子為何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大舌頭等等難纏的問題。
  • 孩子說話驢唇不對馬嘴,語言邏輯的矯正是關鍵
    專業兒科和語言機構對語言發育遲緩的判定其實差不多,都是通過這三點來測評的,只是醫院多了一項生理篩查。說句題外話,生理篩查是必要的,它可以幫助醫生和矯正師排除一大部分非致病因素。無論是從實際數據還是專業兒科、矯正機構的經驗看來,引發語言發育遲緩的最大要素依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語言環境的不良。
  • 成都語言發育遲緩康復訓練,怎樣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
    成都語言發育遲緩康復訓練,怎樣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說話 時間:2020-12-21 14:53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自己孩子不會說話,看著同齡孩子說話很流利,家長們一個個很著急!
  • 孩子說話晚,父母不能不管,別讓語言發育遲緩耽誤語言黃金期
    有科學研究表明,父母的自說自話、周圍發出的聲響,可以極大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周圍人的對話內容、成長所在的語言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嬰幼兒的母語發音。家人不同的態度,會激起寶貝的好奇心和情緒變化,態度的好與壞也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 只會叫人不會表達,表達能力缺失的語言發育遲緩症狀該怎麼辦?
    孩子奶粉喝少了容易營養不足,喝多又出現腸脹氣;衣服穿多了起痱子,穿少了就感冒;不會翻身怕身體有問題,翻身太頻繁又怕趴著睡覺憋氣……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當爹媽也不明白作為父母的辛勞。即便事事小心、處處留神,孩子倒是身體棒棒的了,快兩歲了又不會說話,簡直快把人折磨瘋了。當醫生說孩子是語言發育遲緩時,父母的心不由得跟著懸了起來。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怎麼辦?
    1、激起孩子說話的欲望讓寶寶開口說話的最有效的辦法是父母營造一個談話和交流的氣氛,運用可能的任何機會不停的和寶寶說話,用輕柔富有感情的語言給他講故事,即便在多數情況下只是父母的「自言自語」也要堅持。和寶寶說話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妨見機行事,誘導寶寶表達自己的想法。
  • 當心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家長帶患兒諮詢專家  「我家寶寶兩歲了,只會叫『爸爸』『媽媽』,其他的一句都不會說……」「我家孩子似乎聽得懂大人說話,但無論怎麼哄他,就是不開口講話……」在育兒過程中,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有的家長認為娃娃開口晚沒有關係,畢竟有「貴人語遲」的說法。
  • 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家庭訓練方法!(附:訓練卡)
    現在說話晚的孩子越來越多,家長著急頭疼!通常寶寶在一歲就能開口了,孩子在三歲就要進入幼兒園,而語言是孩子融入小朋友的基礎,因此,三歲前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如果長期不說話,對其心理行為都有影響!寶寶語言發育遲緩,這個原因往往被忽視,甚至有的父母聽到後,只是從字面上理解,會認為只是晚了一點嘛,再等等就好了,卻往往錯過了最佳幹預時間,那麼,我們下面就先了解一個專業名詞: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
  • 寶寶語遲未必是「貴人」,需要警惕兒童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交流工具,寶媽們最幸福莫過於聽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奶聲奶氣的喊「爸爸」「媽媽」,所以這也讓很多的寶媽特別著急,尤其到了2歲,有些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卻有些老輩們說「哎呀,這只是貴人語遲,有些孩子說話早,有些說話晚,等長大自然就好了。」在這樣的老話薰陶下,有些寶媽們就放棄了帶去醫院檢查的念頭。真有「貴人語遲」這一說嗎?
  • 寶寶說話晚是語言能力遲緩?家長別擔心,用這4招「對症下藥」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的正常發育水平。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若發現兒童有語言發育遲緩現象,應努力查找病因。
  • 語言發育遲緩的類型與症狀,你知多少呢?
    上一期朗朗給大家介紹了寶寶語言的發展規律和語言發育遲緩的判斷,想必大家也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對於語言發育遲緩,我們還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及早重視,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造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有很多。
  • 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嗎?0-3歲寶寶語言發育特點(附帶訓練方法)
    2周歲還不會說話,連爸爸媽媽都不會叫,看醫生只說要等等,怎麼辦? 我兒子14個月了,不會叫人,正常嗎? 如何教寶寶說話?說話晚是不是意味著寶寶智力不行?尤其在這個焦慮的時代,很多父母都喜歡拿周圍的寶寶和自家娃比較,一旦出現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情況,亞歷山大。這也難怪,嬰兒開口說話確實跟大腦迅速發育有關係,也是嬰兒發育的重要裡程碑之一。
  • 同樣是三歲,語言發育遲緩兒童和同齡的孩子到底差在哪兒?
    事實上對於孩子的攀比早在孩子出生之後就已經開始了,很多父母甚至等不及孩子自己開口說話就要出手幹預,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早一點開口,成為他們可以出門炫耀的本錢。比如香港部分地區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在娘胎就要開始各種薰陶。可小編禁不住要問各位父母一句:忽視孩子自然成長規律的做法真的對孩子有用嗎?
  • 寶寶大腦發育遲緩有哪些表現?孩子這7個特徵媽媽要重視起來
    沒有父母是不愛孩子的,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平安的成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強健的體魄和智慧的大腦,但是幸運並不會降臨到每個寶寶身上,在生活中有少部分寶寶會出現大腦發育遲緩的症狀,因為大腦發育遲緩的症狀不似普通疾病有很明顯的症狀,所以家長很容易忽視。
  • 寶寶說話晚,父母別偷懶,專家提醒:別錯過0-3歲語言發育黃金期
    還有些家長認為,男孩子說話會相對晚一些,所以再觀察一下吧,或者抱著「貴人語遲」的僥倖心理,結果一直拖到孩子快兩歲了,還只是會叫「爸爸媽媽」或幾個簡單的詞語。語言發育是兒童早期思維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社會適應能力及交往能力發展程度的體現。
  • 一張口就是倒裝,一閉嘴就是不理解,語言發育遲緩該怎麼辦?
    不過儘管如此,但是大部分孩子的語言能力在三四歲之後也會逐漸處於同一個發展速度,只有那些特殊的兒童才會表現出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語言發育遲緩。 大家應該都知道,語言發育遲緩是一個影響兒童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全面落後的構音障礙。並且它發生的概率大概在6%-9%,但是一旦出現語言發育遲緩自愈的概率卻不到十分之一。
  • 小嬰兒有這3種表現,多半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要重視起來了
    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家長們也是煞費苦心,很早就開始給寶寶補充各種營養了。事實上,寶寶的智力發育,可以從平時的表現看出來。如果生活中寶寶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很可能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那麼究竟是哪些行為呢?如果寶寶智力發育遲緩,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 寶寶有這些表現,是生長發育遲緩嗎?一篇解決你所有的疑問!
    相比於過度糾結孩子的囟門閉合時間,家長更應該注意孩子的頭圍變化,來判斷孩子的大腦生長發育狀況。如果孩子頭圍異常增大,很可能有腦積水,如果孩子的頭圍增長過緩或者根本不長,就要考慮孩子是否存在顱縫早閉的問題了。(0-5歲寶寶頭圍生長發育曲線圖,藍色為男寶,粉色為女寶)寶寶說話的早晚經常成為小區裡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寶寶說話晚,是生長發育遲緩嗎?又該如何判斷寶寶的語言發育是否正常呢?
  • 兒科醫生:這都是寶寶發育遲緩的表現,你的寶寶也有這些症狀嗎?
    嬰幼兒時期是寶寶發育最快的一個階段,不論是體能還是智力,都會有質的變化。但是有些家長就發現自己的寶寶和同齡孩子相比,發育遲緩了一些,有些是在智力上,有些是在身體上。但是家長又不確定這是否為發育遲緩,下面就給大家列出了幾種孩子發育遲緩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