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泰雅姑娘福州「原夢」 小店匯聚臺灣少數民族特色

2021-01-18 閩南網

­  在三坊七巷的黃巷內,有一家匯聚了臺灣少數民族特色的餐飲店,臺灣泰雅女孩石晏菱的夢想正在這裡悄然綻放。

­  走進這家名叫「原夢餐藝」的小店,不足20平方米的空間就像是一間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博物館。用餐時,你能嘗到阿美人喜食的薄皮辣椒、布農人的特產梅醋、泰雅人和賽夏人的傳統野生食材馬告;環顧四周,你還能看到魯凱人的陶壺及琉璃珠等手工藝品、印著16個少數民族部落圖騰的窗簾布,以及十餘幅反映各部落生產生活的攝影作品。

­  「原夢餐藝」創建於去年10月,之所以叫「原夢」,正因為它承載著這位泰雅姑娘對家鄉文化的熱愛,更有對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期許。

­  石晏菱成長於花蓮山區,小時候最喜歡同族人圍著篝火,聽長輩們講述那些古老的故事。「臺灣少數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的文化都融入了語言和舞蹈音樂及特有的文化手工製品中。」如今城市化進程加快,怎樣保護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成了石晏菱苦苦思索的問題。幾年來,她跋山涉水,走遍了臺灣16個少數民族部落的聚居地,認識和了解他們的文化。熱愛設計的她,還將他們的圖騰設計成各種藝術作品,其中一幅設計圖獲得了2016年臺灣彩繪火車一等獎。

­  「臺灣少數民族都分布在山裡,生產生活環境都相對落後,但也因此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技藝。比如鄒人的揉皮技術、泰雅人的土窯燒、太魯閣人的多金屬簧口簧琴等。」提到這些,石晏菱顯得興奮不已。「就像餐廳的燈罩,原型是泰雅人捕魚的工具『漁笙』,它進孔大,出孔小,目的是為了放生小魚,體現了泰雅人『生生不息』的理念,也能給現代發展提供一些啟示。」石晏菱一直希望將這些文化介紹給更多的人,尤其是大陸的同胞。

­  2013年,石晏菱第一次踏足榕城。「這裡的山水、古建築,像極了我的家鄉,我毫不猶豫地決定在這裡創業。」3年後,石晏菱帶著她的夢想落戶福州市臺創基地之一的「唯美客文創聚落」。

­  追夢的過程沒有坦途。由於地域差異,「原夢餐藝」的運營面臨著諸多困難,店員的培養與原材料的購買等瑣事時刻困擾著石晏菱。「臺創基地就像避風港,這裡的創業者與工作人員如家人一般對我提供幫助,福州市民也非常地熱情,讓我更加堅定在此發展的決心。」

­  如今,「原夢餐藝」逐步進入正軌。不但餐廳的美食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石晏菱還不定期招募少數民族團隊參與臺創基地舉辦的各種少數民族舞蹈表演、文創商品展覽等活動。接下來,石晏菱還將組織美食沙龍和手作美展等活動,進一步打開大陸市場。

­  「縱使辛苦,創業也不能脫離初衷。我希望『原夢餐藝』成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舞臺,讓各民族的人更加了解彼此,增進感情。」石晏菱道。(記者 林洛羽 實習生 趙昕玥)

責任編輯:蔣曉彬

相關焦點

  • 一位臺灣泰雅姑娘的大陸「原夢」之旅
    在寸土寸金的福州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開一家自己的餐廳,臺灣泰雅姑娘石晏菱原來想都不敢想。如今,隨著福建加大對臺灣青年在閩創業的扶持力度,她的「原夢餐藝」正在福州生根發芽。   「我們這有臺灣產的馬告、高山茶、泰雅溫泉咖啡……」一進門,石晏菱便介紹起餐廳的特色食材。
  • 臺灣泰雅姑娘榕城「圓夢」記
    福州新聞網(微博)7月28日訊(福州日報(微博)記者 林洛羽 實習生 趙昕玥)在三坊七巷的黃巷內,有一家匯聚了臺灣少數民族特色的餐飲店,臺灣泰雅女孩石晏菱的夢想正在這裡悄然綻放。  走進這家名叫「原夢餐藝」的小店,不足20平方米的空間就像是一間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博物館。
  • "80後"臺灣泰雅族姑娘圓夢:讓臺灣少數民族文化走得更遠
    臺灣泰雅族姑娘石晏菱在福州三坊七巷街區開起了一家「原夢餐藝」,使得一個「臺灣少數民族文化博物館」呼之欲出。記者劉可耕攝  「原夢餐藝」位於黃巷深處的閩臺青年創業基地,是大陸首家臺灣少數民族餐飲文創綜合體。記者劉可耕攝  中新網福州5月25日電泛舟、射箭、竹筏、樹屋。
  • 臺灣宜蘭少數民族(泰雅)參訪團來汕頭交流
    臺灣宜蘭少數民族(泰雅)經貿參訪團參觀汕頭市開埠文化陳列館。(圖片來源:汕頭臺辦)  中國臺灣網5月24日汕頭消息   日前,臺灣宜蘭少數民族(泰雅)經貿參訪團來廣東汕頭交流,此行旨在加強兩地經貿文化合作交流,宣傳臺灣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進一步加深了解,融洽兩岸同胞的感情。  參訪團在汕頭市臺辦副主任李太剛和有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汕頭市容市貌以及開埠文化陳列館。
  • 電影《賽德克·巴萊》裡臺灣原住民的獵頭武器:的泰雅腰刀
    臺灣原住民泰雅族的腰刀泰雅刀外形簡潔實用,雖無護手但安全無虞,用於製造陷阱、料理獵物、乃至防身格鬥,功能全方位。
  • 達悟捕魚、泰雅吟唱將進入臺灣學校教育系統傳承
    「文資法」修正若通過,未來擁有飛魚祭捕魚知識的達悟族人或泰雅史詩吟唱人,將可進學校當老師,甚至成為「人間國寶」。臺灣《聯合報》資料圖華夏經緯網4月1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靠著源自祖先的生命智能,臺灣地區擁有達悟族飛魚祭捕魚知識或是泰雅史詩吟唱者,未來可以進學校當老師,甚至成為「人間國寶」。據報導,已送進臺「立法院」審查的新版「文化資產保存法」草案,是十年來修正幅度最大的一次,最快可望在本會期過關。
  • 臺灣原住民歌者『那些穿透靈魂的聲音』
    另外,原住民的音樂和工藝也具有相當特色。排灣族、魯凱族的陶壺及琉璃珠製作、雕刻藝術,布農族的皮衣製作技巧、鄒族的揉皮技術。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的多金屬簧口簧琴、布農族的多聲部合唱、阿美族的自由對位式複音合唱等是其音樂特色。除此之外,臺灣原住民各族的文學與神話傳說亦是相當重要的文化寶庫。
  • 臺灣古老少數民族泰雅人:深山谷坳中走出的鐵血傲族
    中新社臺北9月17日電 題:臺灣古老少數民族泰雅人:深山谷坳中走出的鐵血傲族  中新社記者 朱曉穎 陳立宇  一部兩岸上映、票房不俗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將賽德克族人形象推至世人面前:他們面頰刺紋、粗竹穿耳、腰佩長刃,穿梭叢林,彪悍驍勇,面對日侵,血肉禦敵。如今,曾為戰場的臺灣北部疊嶂山巒中,已是另一番場景。
  • 臺灣原住民的漢姓竟由射箭和猜拳決定
    祖國的寶島臺灣美麗富饒,當地的原住少數民族也以淳樸善良、熱情大方的性格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經臺灣當局認定的少數民族約有十五、六個族群,頗有名氣的要數阿美、泰雅、賽夏、布農等。作為臺灣最早的居民之一,他們見證了這片土地的滄桑巨變。
  • 臺灣少數民族同胞體驗大美青海
    臺灣少數民族同胞體驗大美青海 2014年07月29日 11:10:59  來源:西寧晚報   8月5日晚,由省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的「第三屆領略大美青海神韻暨青臺少數民族交流活動
  • 臺灣景點攻略:臺灣博物館,帶你展示臺灣山地文化傳統特色
    旅遊攻略:臺灣博物館,帶您展現臺灣山區文化傳統特色臺灣博物館、中研院民族所、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的學者,走出書齋,到田野裡去調查研究,籌建這樣一個文化特別濃鬱的園子,不能不說,科學研究還有另一條出路。這個特殊的休閒區,展現了臺灣山區獨特的文化傳統。與那些現代建築相比,它從另一個角度讓我們了解了高山族的傳統文化精神,並產生了另一個獨特的形象。它的演出包括民族姑娘跳長發舞等,背新娘蕩鞦韆的演出,還請觀眾中的一對年輕男女參加;臨時加入的這對年青夫婦,顯得力不從心,有點笨手笨腳,但終於把新娘抱在懷裡,煞是有趣。
  • 苗族歌手和臺灣原住民互飆「好聲音」,畫面太美,你一定要看!
    ▲臺東大學音樂系合唱團演唱《臺灣少數民族組曲》▲新竹縣泰雅之聲合唱團演唱《太陽頌歌》▲星穎合唱團、福州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音樂學系、臺中市大墩、霞浦心海合唱團聯合演出《月亮代表我的心》▲閉幕音樂會最後,在著名指揮家郭孟雍執棒下,一曲《是愛把希望打開》的大合唱激起了現場所有人的共鳴。
  • ​好奇心促使臺灣青年郭淞豪與福州結下「氣象情緣」
    (受訪者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 實習生 張玲穎  今年第6號颱風「米克拉」來襲,在臺灣從事氣象行業工作的郭淞豪在關注當地氣象動態的同時,也實時跟進颱風在大陸的動向信息。他告訴記者,信息來源於他2018年首次來到福州參與海青節時的積累。  那年,第六屆海峽青年節新設兩岸青年生態與氣候交流會。
  • 2020臺灣文創周在福州舉行
    央廣網福州12月9日消息(記者萬存靈 通訊員黃守明)12月8日,以「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為主題的2020「匠心意蘊」——臺灣文創周正在福州市舉行,文創周邀請了近50家在大陸創業就業的臺灣文化創意企業集中展覽、展示臺灣文創作品,為兩岸文創業者提供一個展現優質文創產品的窗口和交流互鑑的平臺。
  • 臺灣姑娘承父業 紮根福州當「茶農」
    福州新聞網5月1日訊(記者 林晗)初夏時節,海拔1080米的雪峰山雲霧繚繞。福州文武雪峰農場內,墨綠色的茶樹種滿山頭。眼下正是春茶採摘期,採茶工人們背著背簍、戴著鬥笠,在茶樹間忙碌。「這樣的天氣,我們一天可以採摘1000多公斤。」農場現任「掌門人」林君盈說。
  • 第十屆海峽兩岸合唱節在臺灣新竹閉幕
    新華社臺北9月30日電(記者張鍾凱 劉剛)以「為了藝術為了愛」為主題的第十屆海峽兩岸合唱節30日在臺灣新竹縣圓滿落幕,交流規模再創新高,4支大陸隊伍和2支臺灣隊伍獲得金獎。此次合唱節參與人數逾1200人,參與團隊共計23支,其中大陸合唱團隊15支,臺灣合唱團隊8支。
  • 「霧社事件」折射臺灣少數民族困境
    一些學者認為,臺灣人在不斷回望歷史的同時,對於「霧社事件」的不同詮釋開始逐漸裹挾著政治訴求和各種政治利益,「少數民族」成為「泛政治化」社會中各方可以善加利用的「符號」。其中,有的是為了迎合新的「臺灣民族」意識形態,另外一些把「霧社事件」作為抗議精神的宣言。臺灣歷史的想像,都在「霧社事件」上折射出來。
  • 臺灣原住民族文創協會向中央民族大學博物館捐贈物品
    臺灣原住民族文創交流協會向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捐贈活動在臺灣會館舉行千龍網北京5月25日訊 應北京市臺聯邀請,臺灣原住民族文創交流協會來京參訪,並於24日上午在臺灣會館舉辦捐贈儀式,向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捐贈臺灣少數民族傳統服飾
  • 【陳銘聰:少數民族習慣與法律衝突案例分析研究——以臺灣地區「風倒櫸木案」判決為視角】
    (3)高院更審:臺灣高等法院在2010年2月9日更一審宣判原判決撤銷,三名被告均為無罪。「祖靈信仰」是臺灣地區少數民族一大特色,少數民族的生活與其崇祖觀念密不可分。他們認為只要是祖先流傳下來的東西,便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及正當性;同時也相信靈魂不滅,認為祖靈依然與族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倘若違反固有習俗或禁忌等,祖靈必降災禍,故需探求祖靈的意志,並祈求祖靈的保佑。
  • 【春節臺灣】福州直航純玩6日遊,阿里山-日月潭-墾丁-臺北故宮,體驗臺灣高鐵,品味特色新年大餐
    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多美好的風景,美味的小吃這個春節,就來臺灣吧別樣的過年環境,同樣的濃濃氛圍這個與中國大陸血脈相連的地方在習俗上更是匯聚了中華民族各個地方的風俗文化十足,熱鬧十足。※【交通】福州來回雙直飛,特別體驗臺北—高雄(價值1500臺幣)臺灣高鐵;※【景點】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特別安排體驗森林小火車單程,欣賞阿里山上美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