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America
《飆酷車神2》的地圖很大,非常大。大到什麼程度呢?《極限競速:地平線3》環整個地圖一周不過10分鐘左右的事情,而《飆酷車神2》光是駕駛著頂級超跑橫穿美國,都得至少半個小時。而且在遊戲內的賽事裡,你也完全能找得到動輒三、四十分鐘的競速賽——與其說這比的是技巧,不如說比的是耐力了。
2代依然把地圖放在了汽車文化最為興盛的美利堅,而且把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著名景點都儘可能做了還原,比方說優勝美地的自然風光,還有宏偉大氣的自由女神像以及金門大橋等等。動態的天氣和白天夜晚的轉變,也讓這些景點的姿態更加多樣。而且,這一代你不僅僅能在陸地上觀察它們,甚至還能隨時無縫切換到快艇和飛機上,近距離多角度地去欣賞——這就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體驗了。
遊戲的畫面總體來說令人滿意,雖然無法和那些頂級畫面的同類型遊戲相比,但也不會給人不及格的感覺,無論是光影效果、水面效果還是車身的建模都在水準線之上,只是在遠景方面略有欠缺。遊戲存在一定程度上素材重複利用的情況(畢竟這個遊戲只有不到30個G),比如路邊的熱狗攤和招牌很多都是直接複製粘貼得來的,但大多數高速行進的情況下,你也不會太注意到這些細節,所以在我看來這也不是什麼十分致命的問題。
很多人在遊戲發售之前擔心它又會是一個「大而空」的開放世界,但其實對於一部主打自由狂飆的賽車競速類遊戲來說,很多時候你也不需要什麼複雜精彩的任務線。駕駛著自己的愛車,去看一看那些著名的地標,或者騎上自己的哈雷,沿著66號公路從芝加哥一路開到洛杉磯的聖莫妮卡海灘,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當然,在完成這些成就之後,這個遊戲可能又會變得索然無味起來,這得看你對這款遊戲有著怎樣的預期了。)而相信我,在「旅遊模擬」和「風光塑造」方面,育碧絕對是一等一的好手。再搭配上全新升級的拍照和錄像系統,公路大片和桌面壁紙都不再是問題了。
這一代也加入了類似《極限競速》和《GT》那樣的車輛塗裝系統,你可以用那些最基礎的圖形,通過堆疊和變形,繪製出自己想要的圖案。而且,你也可以直接使用網友上傳的成品塗裝,從美式警車塗裝到二次元痛車不一而足,你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風格。
這麼看的話,這次的開放世界似乎很完美?大體上來說確實是這樣,除了有一點——肝。《飆酷車神2》不能算是一個非常慷慨的遊戲,它雖然一上來會送你四個交通工具,但它們都是較為平庸的基礎型。在賽事種類逐漸開放之後,你需要購買的交通工具數量陡然增加,這並不是一筆小數目。往往購買了那些新賽事的入門車型就已經會讓你的資金見底,更別說那些你真正想要的超級跑車或者哈雷摩託了。
那要怎麼辦呢?肝唄,去重複遊玩那些錢多時間又短的賽事,通過不斷的刷刷刷來賺取更多的獎金,只能這樣了。或者,你也可以氪金——至少,它的氪金不是開箱的那種形式,看上哪輛車就買哪輛車,這倒是比較良心。
除了資金需要通過不斷的刷刷刷來獲取,車輛的性能升級套件一樣需要(外觀套件不需要)。因為在這個遊戲裡你是沒有辦法通過花錢去直接購買套件的,而是在比賽獲勝之後隨機掉落,還會有品質上的區分,高難度下掉落的套件品質更好——從這個層面上說,《飆酷車神2》倒是把這個賽車競速遊戲做出了一點RPG的味道。
倒不是說這樣的刷刷刷一定就不好,只是為了遊戲內貨幣和升級套件就不停地去刷同一個賽事,總是會讓人覺得味同嚼蠟。如果《飆酷車神2》能在這方面更慷慨一些,我想它的整體體驗一定會比現在更令人滿意。
結語
《飆酷車神2》這個標題裡的「車」字已經顯得有那麼些「題文不符」了,它成功地把競速的領域從陸地擴展到了海洋和天空,也給這個類型的遊戲帶來了一股嶄新的風潮。在手感和AI方面,它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綜合來看,它的素質已經足夠令人稱讚。特別是對美國著名地標的還原,勢必會讓它成為近幾年風景觀光類玩家瘋狂追捧的對象。
由於本作必須全程聯網,這裡也簡單提一下它的網絡狀況。在測試初期的時候,我們經歷了一定程度的登陸困難,無論是XBOX ONE X還是PC平臺都無法登入遊戲,在掛上加速器之後才有所緩解。但在當天晚些時候和第二天我們就再也沒有遇到過類似的問題,而且在遊戲中途也沒有突然斷線登出的情況,本作的網絡狀況應該比預想中是好一些的。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飆酷車神2專區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