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快要被遺忘的春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2020-12-24 十七君的詩書見聞

我的老家在四川東北一個小鎮上,因為不是大城市,至今還保留了很多傳統的風俗。

過年的氛圍變得濃厚,是從農曆臘月初八的「臘八節」開始的,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送年」結束,這一個多月裡,不同的日子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臘八粥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到,春節的步伐就越來越近了,鎮上的小超市和商店會開始播放一些喜慶的歌曲,外出務工的人也陸陸續續返鄉,趕集的時候就能明顯感覺到集市上人越來越多,空氣中的年味在一點點累積,並逐步蔓延開來。

據說,古人有在「臘八」這天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不少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佛教中,這一天是佛祖釋迦牟尼佛成道之日,被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因此,對漢族人來說,「臘八節」也是一個冬季的重要節日。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臘八節」,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天是「過年」的序幕,更是因為,到了這一天,奶奶會煮香濃的臘八粥。

那時,爸媽不在身邊,小小的我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早在「臘八節」來臨前,我就會念叨著要吃臘八粥。進入臘月,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宰殺「年豬」,顧名思義,「年豬」就是為過年準備的豬,通常會養上差不多一年。「年豬」的肉小部分賣給周圍鄰居,小部分留下自家食用,還有大部分會醃製成臘肉、臘排骨,或做成臘腸。

「臘八節」頭兩天,奶奶會把醃製在缸裡的肉清洗出來,用繩子穿起來掛在房簷上晾著,空氣裡都是一股鹹得發齁的味道。同時,她會預留好煮「臘八粥」的臘排骨。

因為家境並不富裕,奶奶煮的臘八粥並沒有真的用足八種食材,僅僅是用平時煮粥的普通大米,再剁上幾塊臘排骨,切點自家地裡種的經過霜打後的大白菜,咕嘟咕嘟煮一鍋出來。寒冬的夜裡,捧著這麼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排骨鹹香,白菜清甜,米粥綿軟,連空氣中都浮動的是幸福的味道。光是喝粥我都能喝掉兩大碗。

「臘八」過後,就是臘月二十三「敬灶神」,要貼新的灶神像,給灶神上供、點灶燈、燒紙錢等,祈求灶神保佑新的一年闔家平安;

臘月二十四要「打揚塵」,就是搞大掃除,屋前屋後的水溝、平時不會注意到的旮旯角落以及全家人的衣服床單被罩等等,都要進行徹底的清洗打掃。

此外,還要「壘墳」,就是去給過世的祖宗親人的墳塋除草添土,因為祖宗的墳塋越高大就預示著後代的生活越興旺。而「壘墳」這件事,必須在「大寒」節氣過後,且不能晚於大年三十中午十二點「迎新年」。

「大寒」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在皇曆上,「交大寒」不是指某一天,而是有一個具體的時辰。「交大寒」之前是不能動土的,必須等到那個時辰過後,才能去「壘墳」。

我記得,有一年「交大寒」特別晚,在大年三十的早上十點過。於是,爸爸和叔伯們那天一到時辰就立即上山「壘墳」,趕在中午十二點前又匆匆忙忙回家放鞭炮迎新年。

到了大年三十,自然就是包餃子守歲啦!在我小的時候,還沒有成品餃子皮售賣,只能自己和面擀皮。和面擀麵皮是個體力活,都是爸爸來做;媽媽則負責切菜剁肉調餡兒。等爸爸擀好麵皮了,我們就幫著媽媽包餃子。

後來,街上能買到做好的餃子皮了,我們就在媽媽的口授指導下切菜剁肉調餡兒包餃子。基本上,等餃子包好,一個下午也就過去了。

大年三十的晚飯肯定是煮餃子。我們家吃的是湯餃子,餃子和湯盛一起,在碗裡加鹽、醋、辣椒油之類的調料,而不是像別處那樣餃子蘸調料。

吃完餃子,還要迎灶神。對,和別的地方大年初四接灶神不同,我們這邊是大年三十晚上接灶神。接灶神需要在廚房灶臺上點一對紅蠟、一柱香,燒一些黃表紙,然後在大門前的空地上需要再點一對蠟、一柱香,燒黃表紙。

之後,就是午夜時分燃放鞭炮迎新年啦!

過年期間也有不少習俗要遵守。比如,大年初一的早上不能睡懶覺,為給新的一年一個良好的開始,媽媽會早早就叫醒我們起床,吃了餃子後,先給長輩拜年,然後會去附近的寺廟禮拜、祈福。

而且,大年初一這一天不可以呆在家裡,睡覺更是不允許,也不可以去親戚朋友家拜年。大小孩子們都要跑出去玩,跑得越遠越好。

到了大年初二,大家才會開始去各處的親戚家拜年。小時候我和妹妹基本上都是去外婆家,一呆呆好幾天。

正月初七是「人日」,為什麼初七是「人日」呢?小時候,我就這個問題問過爺爺。爺爺說,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四,每天都有一種動物過年,初七這天正好處在中間,就是「人過年」。

這些動物過年的順序有個順口溜:「一雞二犬,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蠶,九龍十虎,十一貓兒十二鼠,十三臭蟲十四跳蚤。」至於為什麼是這樣的順序和對應關係,爺爺告訴我,傳說創世女神女媧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在第七天以泥土仿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所以第七天是人類的生日,而那些先於人類被創造的動物則依次在人類之前過生日。

為什麼不最先造人呢?外公說,因為先造出了人類,人類沒有夥伴和食物啊,在這個世界上就太孤單了。女媧娘娘心疼她的子民,所以先創造了各類動物。

況且,把「人」放在動物後面,也是希望人類能夠尊重其他生物,不要妄自尊大。年幼的我並不懂得「妄自尊大」這個詞語的含義,但卻記住了外公的話。將人排在動物後面一定有女媧娘娘的道理。

既然是「人」的生日,在傳統習俗裡,正月初七就是個比較正式的日子,一般這天家族裡會聚餐。而且,要出門的人不能選這一天離開家,因為「七不出門八不歸」,就是說「出門要避開初七,回家要避開初八」。

在我們家,每年這一天,都是合家大團圓的日子。爸爸一共三兄弟,都各自成家了。爺爺過世後,奶奶就跟小叔住,幫他照顧女兒。每年這一天,我們這一大家子都會聚到一起吃一桌團圓飯,或是在小叔家,或是在二叔家,或是在我們家。

過了正月初八,過年的氣氛就漸漸淡下來了。人們也紛紛開始了新的一年,上班的上學的,都開始返程。

到了正月十四,有的地方是「過小年」,而在我的家鄉則會「送年」,大概形式也是放鞭炮吃大餐,熱熱鬧鬧過一天。

第二天就是「元宵」。過完這一天,孩子們也該開學啦!年就徹底過完了!

相關焦點

  •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1-25 15: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祝福 你知道初一到初七有哪些習俗? 一年裡最溫暖、最紅火的節日 春 節 終!於!要!來!啦!
  • 【網絡中國節·春節】春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春節起源  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 過年啦~春節的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兩廣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兩廣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兩廣人心目中的地位.
  • 說說香港春節的那些習俗
    這麼說吧,若我過年回去福建老家一趟,那麼,這一年我發的紅包等於未來在香港可以發好幾年了……這一點不誇張,隨著「恭喜發財,紅包到來」的吉祥話,大年初一,從屋苑的保安到小店的阿姨,從經常跟你說「早晨」的小朋友到鄰家學生哥,只要一見面,紅包就遞過去了。大家都很自覺,畢竟裡面的錢不多,20元港幣是主流,所以在香港討紅包叫做「逗利是」。
  • 這些春節旺運旺財,納福開運的習俗你都知道嗎?
    你是否知道春節習俗有哪些呢?古人如何過春節你又是否了解過呢?據說流年交替之時,正是納福開運的關鍵時候。下面這些民間的旺運習俗,你知道多少?今天,道長就為你介紹過年開運法,一起看看吧!已掙錢的晚輩孝敬長輩或長輩給晚輩的"壓歲錢",可以拿出一部分放在枕頭裡面,儘量長放,據說這樣可以增加來年財運。民間大年三十有貼過門錢的習俗。千萬別把過門錢上的"人財兩旺"給念成"兩人旺財"哦!
  • 春節到|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
    春節到了|除夕夜,這些習俗、禁忌要知道無論你走到哪裡,期盼著春節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這是人們的傳統習慣,也是老祖宗千百年來留下的規矩,對此任何人恐怕都不會有異議。在民間,這大年初一確實是中國老百姓年節之中的重中之重,而這大年三十也是春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
  •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七夕節|習俗-滾動讀報-川北在線
    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5 11:3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夕節的習俗 你知道多少 其實在這個節日並非只有約會,它最早是為了祭拜七姐而形成的,老農民都說講究很多。西漢時七夕就流傳起來,到了宋代時則是進入鼎盛期。
  • 春節「年味」漸失及對春節習俗傳承與保護
    一、春節的定義和傳統節俗風貌   春節指農曆的元旦。在古代,最早是指春天的節序,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的一年播種和收穫的季節又要開始,於是人們便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習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延續至今已有三四千年,帶有濃鬱的民族特色。春節期間的種種民俗活動多如繁星,喜慶表達又各具特色,體現了人們消災祈福、追求平安幸福的共同心理。
  • 春節習俗及禁忌大全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那麼春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春節又不可以做什麼?現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春節習俗1、倒貼福倒貼福,中國傳統年俗。2、祭祀一般農村會在春節去祭祀,城市的應該很少會有祭祀的了,不過呢還是有人會在春節的晚上去燒紙,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哦!每年都有因為燒紙而發生火災的事情發生,儘量不要選擇荒山有草的地方。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愛吃蛋黃肉粽的大A:「印象中,圍繞著端午節的那些天裡充滿著各種交織的香氣箬葉、紅棗、糯米、棉繩、荷包、艾葉…用心準備好的食材被媽媽包成一個一個紮實的粽子」@懷念各種民俗的小Q:
  • 潮汕大桔習俗,你知道多少?
    潮汕人過年買柑,並非是為了吃,而是潮汕的一種民間傳統習俗。潮汕每個家庭的司命公、公婆母、祖先香爐、客廳等的地方,一至過年都會擺著二對柑,上三個上一個分兩層,呈錐形,放於神龕前,至元宵後才拿走,以求一年四季大吉大利、平平安安。
  • 年初二習俗,你知道多少?
    正月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們,便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一大早,小兩口便開始為走娘家的事兒精心準備著。
  •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快到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吧!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遊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 冬至大過年,快來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習俗~
    大家都知道冬至應該吃餃子,吃湯圓,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嗎?冬至還有什麼其他的風俗?冬至為什麼這麼重要?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進入冬至,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冬至,是中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冬至冬至,字面直譯就是冬天到了。古籍《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有測量「冬至」「夏至」的方法:「日冬至,八尺之修,日中而景丈三尺。日夏至,八尺之景,修徑尺五寸。」
  • 冬至大過年,快來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習俗~
    大家都知道冬至應該吃餃子,吃湯圓,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嗎?冬至還有什麼其他的風俗?冬至為什麼這麼重要?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進入冬至,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 冬至前後,也是我國最寒冷的時段,黃河以北地區,為了防止耳朵被凍傷,大都有在冬至這天吃餃子的習俗。
  • 關於感恩節來歷的小故事 感恩節的那些特色習俗你了解多少?
    關於感恩節來歷的小故事 感恩節的那些特色習俗你了解多少?時間:2020-11-25 14:43   來源:百思特購物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感恩節來歷的小故事 感恩節的那些特色習俗你了解多少?
  • 新年到,關於春節的傳說、習俗大盤點,你都知道嗎?快幫孩子收藏
    春節指的是農曆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在傳承發展中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底蘊。春節寓意著除舊布新,在這一天,人們會祭神拜祖、祈求豐年。關於春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
  • 春節有哪些習俗正在消失?又有什麼習俗在出現?來領略春節的變化
    春節的傳統習俗在中國過年歷史悠久傳承,在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 大年初一,這些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大年初一,這些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大年初一即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