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上)

2021-02-27 大慧禪法

1 洞山廣道者梓州人。叢林號廣無心。初遊方問雲蓋智和尚。興化打維那意旨如何。智下繩床展兩手吐舌示之。廣打一坐具。智雲。此是風力所轉。又持此語問石霜琳和尚。琳雲。爾意作麼生。廣亦打一坐具。琳雲。好一坐具。只是爾不知落處。又問真淨。淨雲。爾意作麼生。廣亦打一坐具。淨雲。他打爾也打。廣於此大悟。真淨因作頌雲。丈夫當斷不自斷。興化為人徹底漢。已後從他眼自開。棒了罰錢趁出院。

2 慈明(宋仁宗以師慈仁明敏,降詔,賜紫衣,號慈明大師)琅琅(琅琊慧覺)大愚(守芝)等數人辭汾陽(善昭)。相讓不肯為參頭。汾陽雲。此行不可以戒臘推。聽吾一頌。天無頭。吉州城畔展戈矛。將軍疋(匹)馬林下過(此非楚乎)。圓州城裡鬧啾啾。慈明出班雲。楚圓何人。敢當此記莂(佛家做詩為偈,作文為莂)(同別)。遂領眾拜辭。

(10汾陽無德禪師。一日謂眾曰。夜來夢。亡父母覓酒肉紙錢。不免徇俗置以祀之。事辦於庫堂。設位如俗間禮。酌酒行肉化紙錢訖。令集知事頭首散其餘盤。知事輩卻之。無德獨坐筵中飲啖自若。眾僧數曰。酒肉僧。豈堪為師法耶。腰包盡去惟慈明大愚泉大道等。六七人在耳。無德翌(yi 次日)日上堂雲。許多閒神野鬼。秖消一盤酒肉兩陌紙錢斷送去了也。法華經雲。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下座。)

3 湛堂準和尚初參真淨。淨問近離甚處。準雲大仰。夏在甚處。準雲大溈。淨雲。甚處人事。準雲。興元府。淨展兩手雲。我手何似佛手。準罔措。淨雲。適來只對一一靈明天真。及乎道個佛手便成窒礙。且道病在甚處。準雲。某甲不會。淨雲。一切現成更教唯會。

4 暹道者久參雪竇。竇欲舉住金鵝。暹聞之夜潛書偈於方丈壁間即遁去。偈曰。不是無心繼祖燈。道慚未廁嶺南能。三更月下離巖竇。眷眷無言戀碧層。又曰。三十餘年四海間。尋師擇友未嘗閒。今朝得到無心地。卻被無心趁出山。暹後出世開先。承嗣德山遠和尚。續通雪竇書。山前婆子見專使欣然問曰。暹首座出世。為唯燒香。專使曰。德山遠和尚。婆子詬罵曰。雪竇抖擻屎腸說禪為爾。爾得恁麼辜恩負德。

5 雲居舜老夫。常譏。天衣懷禪師說葛藤禪。一日聞懷遷化。於法堂上合掌雲。且喜葛藤樁子倒了也。秀圓通時在會中作維那。每見訶罵不已。乃謂同列曰。我須與這老漢理會一上。及夜參又如前訶罵。秀出眾厲聲曰。豈不見圓覺經中道。舜遽曰。久立大眾伏惟珍重。便歸方丈秀曰。這老漢通身是眼。罵得懷和尚也。

6 湖南小景淳有才學。曾著無縫塔銘。大通本禪師用其語。答無縫塔話雲。煙霞生背面。星月繞簷楹。淳居嶽麓寺。律身精進。偶一夜經行殿陛失腳被顛。傍僧掖起。昏懵不曉人事。至於平生所著文字。亦不能曉。兜率照禪師。初遊方過嶽麓。聞老宿言淳事。照驚曰。我此生參禪不明心地亦如淳也。偶一失跌尚如此。況隔陰耶。

7 呂大申公執政時。因休沐日。預化疏請言法華齋。翌日果到府第坐於堂上。申公將出見之。自念曰。拜則是。不拜則是。言大呼曰。呂老子。爾好勞攘快出來。拜也好。不拜也好。申公拜敬之。齋畢問未來藏否。言索筆大書毫州二字與之。不言所以。後罷相知毫州治疊文字次。忽見二字在前。始悟前讖也。

8 真淨和尚退洞山。遊浙至滁州琅琅起和尚處。因眾請小參。真淨貶剝諸方異見邪解。無所忌憚。下座見起和尚雲。堂頭在此賴是別無甚言語。起雲。爾也得也。二人相顧大笑而去。

9 葉縣省和尚嚴冷枯淡。衲子敬畏之。浮山遠天衣懷在眾時。特往參扣。正值雪寒。省訶罵驅逐。以至將水潑旦過。衣服皆溼。其他僧皆怒而去。惟遠懷併疊敷具整衣。復坐於旦過中。省到訶曰。爾更不去我打爾。遠近前雲。某二人數千裡。特來參和尚禪。豈以一杓水潑之便去。若打殺也不去。省笑曰。爾兩個要參禪。卻去掛搭。續請遠充典座。眾苦其枯淡。省偶出莊。遠竊鑰匙取油麵作五味粥。粥熟省忽歸赴堂。粥罷坐堂外令請典座。遠至首雲。實取油麵煮粥。情願乞和尚責罰。省令算所直估衣缽還訖。打三十拄杖出院。遠舍於市中。託道友解免。省不允。又曰。若不容歸。秖乞隨眾入室。亦不允。一日出街次。見遠獨於旅邸前立。乃雲。此是院門房廊。爾在此住許多時。曾還租錢否。令計所欠追取。遠無難色。持缽於市化錢還之。省又一日出街見之。持缽歸為眾曰。遠真有意參禪。遂呼其歸。

10 汾陽無德禪師。一日謂眾曰。夜來夢。亡父母覓酒肉紙錢。不免徇俗置以祀之。事辦於庫堂。設位如俗間禮。酌酒行肉化紙錢訖。令集知事頭首散其餘盤。知事輩卻之。無德獨坐筵中飲啖自若。眾僧數曰。酒肉僧。豈堪為師法耶。腰包盡去惟慈明大愚泉大道等。六七人在耳。無德翌日上堂雲。許多閒神野鬼。秖消一盤酒肉兩陌紙錢斷送去了也。法華經雲。此眾無枝葉。唯有諸貞實。下座。

11 真淨和尚遊方時。與二僧偕行到谷隱。薜大頭問雲。三人同行必有一智。如何是一智。二僧無語。淨立下肩。應聲便喝。薜豎拳作相撲勢。淨雲。不勞再勘。薛拽拄杖趁出。薛見石門慈照禪師。

12 雲頂山敷禪師。成都府帥請就衙內升座。時有樂營將。出禮拜。起回顧街前下馬臺雲。一口吸盡西江水即不問。且請和尚吞卻街前下馬臺。師展兩手唱雲。細抹將來。樂營將於此有省。

13 自慶藏主者。蜀人。叢林知名。遍參真如晦堂普覺諸大老。遊廬阜入都城。見法雲圓通禪師與秀大師偕行到法雲。秀得參堂。以慶藏主之名達圓通。通曰。且令別處掛搭。俟此間單位空即令參堂。慶在智海。偶臥病。秀欲詣問所苦。而山門無假。乃潛出智海見慶。慶以書白圓通。道秀越規矩出入。圓通得書知之。夜參大罵。此真小人。彼以道義故拚出院來訊汝疾。返以此告訐。豈端人正士所為。慶聞之遂掩息。叢林盡謂。慶遭圓通一詬而卒。

14 撫州明水遜禪師。在法雲侍者寮時。道林琳禪師掛搭。方丈特為新到茶。遜躬至寮請之。適琳不在。有同行與琳聯案曰。汝去俟渠來。我為汝請。遜去。僧偶忘之。齋後鳴鼓會茶。琳不到。圓通問曰。新到在否。趣請之。琳到。圓通令退坐榻立。眾前責曰。山門特為茶。以表叢林禮數。因何怠慢不時至。琳曰。適聞鼓聲。忽內逼。趨赴不前。圓通呵曰。我鼓又不是巴豆。擊著爾便屎出。遜前白雲。是某忘記請之。某當出院。時同行出眾曰。不幹侍者與新到事。是某不合承受。為渠請偶忘記。某當代二人出院。圓通高其風義。並宥之。

15 諸方尊宿示滅。全身火浴得舍利極多。唯真淨禪師舍利大如菽。五色晶瑩而又堅剛。谷山祖禪師。真淨高弟也。多收斂之。盛以琉璃瓶。隨身供養。妙喜遊谷山。嘗試之。置於鐵砧舉槌擊之。砧槌俱陷。而舍利無損。豈非平昔履踐明。白見道超詣所致耶。

16 賢蓬頭。江州人。溈山真如和尚會中角立者。見地明白機鋒穎脫。有超師之作。但行業不謹。一眾易之。真如結庵於方丈後。令賢獨處。唯通小徑從方丈前過。不許兄弟往還。後二年。舉首眾。立僧秉拂。說法有大過人處。一眾由是改觀。後往郢州興陽。數載道大行。示寂。肉身不壞。圜悟和尚在溈山目擊其事。妙喜遊興陽。尚及見其肉身。

17 湛堂準和尚。興元府人。真淨之的嗣。分寧雲巖虛席。郡牧命黃龍死心禪師。舉所知者。以補其處。死心曰。準山主住得。某不識他。秖見有洗缽頌甚好。郡牧曰。可得聞乎。死心舉雲。之乎者也。衲僧鼻孔。大頭向下。若也不會。問取東村王大姐。郡牧奇之。具禮敦請。準亦不辭。平生律身以約。雖領徒弘法。不易在眾時。晨興後架。秖取小杓湯洗面。復用濯足。其他受用。率皆類此。才放參罷。方丈行者人力便如路人。掃地煎茶皆躬為之。有古人風度。真後昆良範也。

18 法雲佛照杲禪師。嘗退居景德鐵羅漢院。殿中有木羅漢數尊。京師苦寒。杲取而燒之。擁爐達旦。次日淘灰中得舍利無數。諸座主輩。皆目之為外道。蓋佛照乃丹霞輩流。非俗眼所能驗也。

19 延平陳了翁。名瓘。字瑩中。自號華嚴居士。立朝骨鯁剛正。有古人風烈。留神內典。議論奪席。獨參禪未大發明。禪宗因緣多以意解。酷愛南禪師語錄。詮釋殆盡。唯金剛與泥人揩背。註解不行。嘗語人曰。此必有出處。但未有知之者。諺雲。大智慧人面前有三尺暗。果不誣也。

20 慈照聰禪師。首山之子。鹹平中住襄州石門。一日太守以私意笞辱之。暨歸眾僧迎於道左。首座趨前問訊曰。太守無辜屈辱和尚如此。慈照以手指地雲。平地起骨堆。隨指湧一堆土。太守聞之。令人削去。復湧如初。後太守全家死於襄州。又僧問。深山巖崖中。還有佛法也無。照雲有。進雲。如何是深山巖崖中佛法。照雲。奇怪石頭形似虎。火燒松樹勢如龍。無盡居士愛其語。而石門錄獨不載二事。此皆妙喜親見。無盡居士說。

21 廬山李商老。因修造犯土。舉家病腫。求醫不效。乃淨掃室宇。骨肉各令齋心。焚香誦熾盛光。咒以禳所忤。未滿七日。夜夢。白衣老人騎牛在其家。忽地陷旋旋沒去。翌日大小皆無恙。志誠所感。速如影響。非佛力能如是乎。

22 顒華嚴。圓照本禪師之子。因吃顛有省。作偈曰。這一交這一交。萬兩黃金也合消。頭上笠腰下包。清風明月杖頭挑。富鄭公常參問之。一日見上堂左右顧視忽契悟。以頌寄圓照曰。一見顒師悟入深。因緣傳得老師心。江山千裡離雲隔。目對靈光與妙音。鄭公罷相居洛中。思顒示誨。請住招提。聞顒入境躬出迓之。臨登車。司馬溫公適至。問相公何往。鄭公曰。接招提顒禪師。溫公曰。某亦同去。聯鑣出郭。候於郵亭久之。忽見數十擔過。溫公問誰行李。荷擔者應曰。新招提和尚行李。溫公遂索馬歸。鄭公曰。要見華嚴。何故先歸。溫公曰。某已見他了。竟先還妙喜嘗見李儀中少卿言之。

23 舜老夫住廬山棲賢。槐都官守南康。因私忿民其衣。淨因大覺璉禪師。嘗入舜室。聞舜還俗。遣人取歸淨因。讓正寢居之。自處偏室。仁宗數召璉。入內問道。竟不言舜事。偶一日。嘉王取旨出淨因飯僧。見大覺侍舜之旁甚恭。歸奏仁宗。召對便殿。見之嘆曰。道韻奇偉。真山林達士。於扇上書雲。賜曉舜依舊為僧。特旨再住棲賢。仍賜紫衣銀缽盂。舜罷棲賢日。以二莊力舁轎。至羅漢寺前。二力相謂曰。既不是我院長老。不能遠去。棄轎而歸。暨舜再來。令人先慰諭二力曰。爾當時做得是。但安心不必疑懼。舜入院上堂頌曰。無端被譖枉遭迍。半年有餘作俗人。今日再歸三峽寺。幾多歡喜幾多嗔。

24 舜老夫一日舉。鹽官和尚喚侍者。將犀牛扇子來。侍者雲。扇子已破。官雲。扇子既破。還我犀牛兒來。侍者無對。舜雲。三伏當時正須扇子。為侍者不了事。雖然如是。鹽官太絮。何不大家割捨。侍者當時若見鹽官道扇子既破還我犀牛兒來。便向道。已颺在搕[打-丁 (天/韭)]堆上了也。

25 翠巖真點胸。嘗罵舜老夫說無事禪。石霜永和尚令人傳語真雲。舜在洞山悟古鏡因緣如此。豈是說無事禪。爾罵他。自失卻一隻眼舜聞之作頌雲。雲居不會禪。洗腳上床眠。冬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永和尚亦作頌曰。石霜不會禪。洗腳上床眠。枕子撲落地。打破常住磚。舜一日上堂雲。黃昏後脫[革*(卄/(ㄇ@人)/戊)]打睡。晨朝起來。旋打行纏。夜來風吹籬倒。普請奴子劈筏縛起。下座。

26 五祖會中有僧名法[門@豕]。入室次祖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僧雲法[門@豕]。即不然。祖以手指雲。住住法[門@豕]即不然作麼生。[門@豕]於言下有省。後至東林宣秘度和尚室中盡得平實之旨。[門@豕]一日持一枝花。繞禪床一匝。背手插於香爐上曰。和尚且道。意作麼生。宣秘累下語。[門@豕]不諾。經兩月日遂問[門@豕]曰。爾試說看[門@豕]曰。某甲秖將花插香爐上。是和尚自疑。別有什麼事。

28 佛眼禪師在五祖時圓悟舉臨濟雲。第一句下薦得。堪與佛祖為師。第二句下薦得。堪與人天為師。第三27句下薦得。自救不了。一日忽謂圓悟曰。我舉三句向爾。以手指屈曰。此是第二句。第三句已說了便走。圓悟舉似五祖。祖曰。也好聻。眼乃辭五祖。參歸宗真淨和尚去。後祖謂圓悟曰。歸宗波瀾闊弄大旗手段遠到彼。未必相契。未數日有書抵圓悟曰。北到歸宗偶然漏網。聞雲居清首座作晦堂真贊曰。聞時富貴見後貧窮。頗疑著他。及相見果契合。逾年復還祖山。眾請秉拂。卻說心性禪。祖曰。遠卻如此說禪。也莫管他。圓悟和尚嘗參蘄州北烏牙方禪師。佛鑑和尚嘗參東林宣秘度禪師。皆得照覺平實之旨。同到五祖室中。平生所得一句用不著。久之無契悟。皆謂。五祖強移換他。出不遜語忿然而去。祖雲。汝去遊浙中。著一頓熱病打時。方思量我在。圓悟到金山。忽染傷寒困極。移入重病閭。遂以平生參得底禪試之。無一句得力。追繹五祖之語乃自誓曰。我病稍間即徑歸五祖。佛鑑在定慧。亦患傷寒極危。圓悟甦省經由定慧。拉之同歸淮西。佛鑑尚固執。且令先行。圓悟亟歸祖山。演和尚喜曰。汝復來耶。即日參堂。便入侍者寮。經半月偶陳提刑解印還蜀。過山中問道。因語話次。祖曰。提刑少年曾讀小豔詩否。有兩句頗相近。頻呼小玉元無事。秖要檀郎認得聲。提刑應喏喏。祖曰。且子細。圓悟適自外歸侍立次。問曰。聞和尚舉小豔詩。提刑會麼。祖曰。他秖認得聲。圓悟曰。秖要檀郎認得聲。他既認得聲。為什麼卻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柏樹子聻。圓悟忽有省。遽出去見雞飛上欄幹鼓翅而鳴。復自謂曰。此豈不是聲。遂袖香入室通所悟。祖曰。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詣。吾助汝喜。祖復遍謂山中耆舊曰。我侍者參得禪也。佛鑑和尚自浙中歸祖山。躊躇不肯掛塔。圓悟曰。我與汝相別才逾月。比今相見時如何。鑑曰。我只疑爾這些子。遂參堂。一日同圓悟侍祖。因遊山話次舉。東寺和尚問仰山。汝是甚處人。仰山曰。廣南人。寺曰。我聞廣南有鎮海明珠。曾收得否。山曰收得。寺曰珠作何色。仰曰。白月即現黑月即隱。寺曰。何不呈似老僧。仰山叉手近前曰。慧寂昨到溈山被索此珠。直得無言可對無理可伸。顧謂佛鑑曰。既曰收得。逮索此珠時。又曰無言可對無理可伸。是如何。佛鑑無語。忽一日謂圓悟曰。仰山見東寺因緣。我有語也。東寺當時只索一顆珠。仰山當下傾出一栲栳。圓悟深肯之。

29 劉宜翁嘗參佛印。頗自負甚輕薄真淨。一日從雲居來遊歸宗至法堂。見真淨便問。長老寫戲來得幾年。淨曰。專候樂官來。翁曰。我不入這保社。淨曰。爭柰即今在這場子裡。翁擬議。淨拍手曰。蝦蟆禪秖跳得一跳。又坐次指其衲衣曰。喚作什麼。淨曰禪衣翁曰。如何是禪。淨乃抖擻曰。抖擻不下。翁無語。淨打一下雲。爾伎倆如此。要勘老僧耶。

30 洪州奉新縣慧安院門臨道左。衲子往還黃龍泐潭洞山黃檗無不經由。偶法席久虛。太守移書寶峰真淨禪師。命擇人主之。頭首知事耆宿輩皆憚其行。時有淵首座。向北人孤硬自立。參晦堂真淨。實有契悟處。泯泯與眾作息。人無知者。聞頭首知事推免不肯應命。白真淨曰。惠淵去得否。真淨曰。汝去得。遂復書舉淵。淵得公文即辭去。時湛堂為座元。問淵曰。公去如何住持。淵曰。某無福。當與一切人結緣。自負栲栳打街供眾。湛堂曰。須是老兄始得。遂作頌餞之曰。師入新吳誘攜群有。且收驢腳先展佛手。指點是非分張好醜。秉殺活劍作師子吼。應群生機解布袋口。擬向東北西南。直教珠回玉走。鹹令昧已之流頓出無明窠臼。阿呵呵。見三下三。三三如九。祖祖相傳佛佛授手。淵住慧安逐日打化。遇暫到。即請歸院中歇泊。容某歸來修供。如此三十年風雨不易。鼎新創佛殿輪藏羅漢堂。凡叢林所宜有者。鹹修備焉。黃龍死心禪師訪之。淵曰。新長老。汝常愛使沒意智一著子。該抹人。今夜且留此。待與公理會些細大法門。新憚之謂侍者曰。這漢是真箇會底。不能與他剺牙劈齒得。不若去休。不宿而行。淵終于慧安闍維後。六根不壞者三。獲舍利無數。異香滿室累月不絕。奉新兵火殘破無孑遺。獨慧安諸殿嶷然獨存。豈非願力成就神物護持耶。今諸方袖手領現成受用者。聞淵之風得不愧於心乎。

31 法雲杲和尚。遍歷諸家門庭。到圓通璣道者會中。入室次。舉趙州問投子大死底人卻活時如何。子云。不許夜行投明須到。意作麼生。杲曰。恩大難酬。圓通大稱賞之。後數日舉立僧秉拂。機思遲鈍。哄堂大笑。杲有慚色。次日特為大眾茶。安茶具在案上。慚無以自處。偶打翻茶具。瓢子落地跳數跳。悟得答話。機鋒迅捷無敢當者。復至真淨處。因看祖師偈雲。心同虛空界。示等虛空法。證得虛空時。無是無非法。豁然大悟。後出世時。上堂小參常謂人曰。和尚紹聖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悟得方寸禪。又言。和尚熙寧三年丈帳。在鳳翔府供申。當年陷了華山一十八州。爾輩茄子瓠子那裡得知。詔住法雲。開堂日。中使捧御香至。要語錄進呈。時洪覺範在會下。令侍者請來編語錄雲。且看老和尚面。覺範編次呈之。讀畢謂曰。若要了死生底禪。須還和尚。若是攢花簇錦。四六文章閒言長語。須是我洪兄始得。法雲平生氣吞諸方孩撫時輩。蓋所得有大過人處。乃敢爾也。

32 師因湛堂和尚示寂。請覺範狀其行實。又得龍安照禪師書為紹介。特往荊南謁無盡居士求塔銘。初見無盡。無盡立而問曰。公秖恁麼。著草鞋遠來。對曰。某數千裡行乞來見相公。又問年多少。對曰。二十四。又問。水牯牛年多少。對曰兩個。又問。什麼處學得這虛頭來。對曰。今日親見相公。無盡笑曰。且坐吃茶。才坐又問遠來有何事。遂起趨前雲。泐潭和尚雲寂茶毗。眼睛牙齒數珠不壞。得舍利無數。山中耆宿皆欲得相公大手筆作塔銘激勵後學。得得遠來冒瀆鈞聽。無盡曰。被罪在此。不曾為人作文字。今有一問問公。若道得即做塔銘。道不得即與錢五貫。裹足卻歸兜率參禪去。遂曰。請相公問。無盡曰。聞準老眼睛不壞是否。答曰是。無盡曰。我不問這個眼睛。曰相公問什麼眼睛。無盡曰。金剛眼睛。曰若是金剛眼睛。在相公筆頭上。無盡曰。如此則老夫為他點出光明。令他照天照地去也。師乃趨階雲。先師多幸。謝相公塔銘。無盡唯唯而笑。其略曰。舍利孔老之書無聞也。先佛世尊滅度。弟子收舍利起塔供養。趙州從諗舍利多至萬粒。近世隆慶閒百丈肅。煙氣所及皆成舍利。大抵出家人。本為生死事大。若生死到來不知下落。即不如三家村裡省事漢。臨終付囑一一分明。四大色身諸緣假合。從本以來舍利豈有體性。若梵行精潔白業堅固。靈明廓徹預知報謝不驚不怖。則依正二報毫犛不差。世間粗心於本分事上。十二時中不曾照管微細流注。生大我慢。此是業主鬼來借宅。如此而欲舍利流珠諸根不壞。其可得乎。

33 福嚴置和尚東川人。初遊方見真如和尚發明正見。在溈山知客寮立僧。因語言過失。乞退作園頭。以贖其罪。真如雲。汝福薄。事園供眾乃所宜也。終二年求替辭真如。要參真淨五祖去。真如雲。遍歷諸方先聖遺範。汝行勿遲。首造洞山室中相契。真淨舉領眾立僧。久之又至四祖宣和尚會中。時時到五祖相見。祖勘辨果有過人處。五祖謂四祖曰。置首座叢林達士。何不舉他首眾。四祖如其言。五祖亦上堂稱其知見作略。有李修撰帥長沙四祖以書薦之。未幾福嚴虛席。平普融復薦人。帥曰。當先應副四祖。但尋書未見不識名字。因對客坐次。有鼠從架上拖一軸書送在面前。收視之乃四祖舉置首座書。帥異之遂敦請。

34 泐潭深和尚。河東人。真淨之子。有悟侍者。偶在知客寮。見掉下火柴頭忽然有省。直上方丈通所悟。深和尚喝出。自爾失心。引繩於延壽堂東司自縊。夜後常在藏院知客寮東司三處出沒。移鞋度瓶。一眾苦之。湛堂遊浙回充首座。聞其事。中夜故入延壽堂東司抽脫。壁燈微明忽然撲滅。方脫衣。悟便提水瓶至。湛堂雲。未要且待我脫衣。脫衣罷便接瓶子去。當時悟自縊間抽脫。須臾又送籌子來。及出喚雲。接瓶去悟才接。捉住摸其手。或似軟或似硬。問曰。汝是悟侍者麼。汝便是當時在知客寮。見掉下火柴頭有省處底麼。參禪學道秖要知本命元辰下落處。汝在藏殿移端首座鞋履。豈不是汝當時悟得底。又在知客寮移枕子。豈不是汝當時悟得底。逐夜在此與人提瓶度水。豈不是汝當時悟得底。因甚不知落處。秖管在這裡惱亂大眾作麼。我明日勸大眾為汝看藏經。裒錢設粥追悼汝。汝當別求出離。不得滯著於此。言訖乃推一推。如瓦礫塔子倒。索然有聲。由是絕跡。湛堂一臂冷如冰。逾半月方平復。蓋非人附陰而至。冷氣侵人如此。

35 許知可。毗陵人。嘗獲鄉薦。省闈不利而歸。舟次吳江平望。夜夢。白衣人謂曰。汝無陰德所以不第。知可曰。某家貧無資可以遺人。白衣曰。何不學醫。吾助汝智慧。知可輒寤。歸踐其言。果得盧扁之妙。凡有病者。無問貴賤。診候與藥不受其直。病夫填門無不愈者。後舉又中鄉評。赴春官艤舟平望。夢前白衣人相見。以詩贈之曰。施醫功大。陳樓間阻。殿上呼臚。喚六作五。思之不悟其意。後登第唱名。本第六。因上名殿試不祿。遂升第五。乃在陳樓之間。方省前讖也。

36 佛光無礙禪師。自蘇州永安赴詔。住大相國寺慧林禪院 慧恭皇后。嘗於簾下。見登對罷乘空而去。自爾以太官所進 御膳供養復令取禪師所食之餘還宮。又以地錦製法衣。自綴禪牌賜之。以表奉法之誠。冬月賜紅錦帳子乃至服飾器皿之類。光遂以宮中所賜法衣。回施法雲佛照禪師。法雲復寄與洪州寶峰湛堂和尚。書雲。地錦法衣與師弟。行先師之道。湛堂示寂。留鎮山門。至今猶存。

37 照覺禪師。自泐潭移虎溪。乃赴王子淳觀文所請。開堂後。百廢並舉。升堂小參入室無虛日。嘗言。晦堂真淨同門諸老。秖參得先師禪不得先師道。師曰。蓋照覺以平常無事不立知見解會為道。更不求妙悟。卻將諸佛諸祖德山臨濟曹洞雲門真實頓悟見性法門為建立。楞嚴經中所說山河大地皆是妙明真心中所現物。為膈上語亦是建立。以古人談玄說妙為禪。誣誷先聖聾瞽後昆。眼裡無筋皮下無血之流。隨例顛倒恬然不覺。真可憐憫。圓覺經雲。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又雲。末世眾生雖求善友。遇邪見者未得正悟。是則名為外道種性。邪師過謬非眾生咎。豈虛語哉。所以真淨和尚小參雲。今時有一般漢。執個平常心是道。以為極則。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大盡三十日小盡二十九。並是依草附木。不知不覺一向迷將去。忽若問他我手何似佛手。便道是和尚手。我腳何似驢腳。便道是和尚腳。人人有個生緣。那個是上座生緣。便道某是某州人事。是何言歟。且莫錯會。凡百施為。秖要平常一路子以為穩當。定將去合將去。更不敢別移一步。怕墮落坑塹。長時一似生盲底人行路一條杖子。寸步拋不得緊把著憑將去。晦堂和尚謂學者曰。爾去廬山無事甲裡坐地去。而今子孫門如死灰。良可嘆也。

38 佛照杲和尚。初住歸宗。專精行道未嘗少懈。深夜修敬罷。坐於僧堂地爐中忽見二僧入堂。一人厖眉雪頂。一人少年。皆丰姿頎然。杲心喜自謂曰。我座下有如此僧。須臾二人出堂。杲襲其後見入佛殿中。杲亦隨入。燈影熒煌。爐中尚有火。杲炷香禮佛。二僧復出。亦襲其後至佛殿前。偶失所在。自念。忘卻香匣在殿內。回身取時見殿門扃鑰。遂喚直殿行者守舜開門。舜取鑰匙開門。見爐中香菸未散。香匣在寶階上。自不諭其故。妙喜親見佛照說。時守舜在旁。猶指以為證。

39 大丞相呂公蒙正。洛陽人。微時生緒牢落。大雪彌月。遍幹豪右少有周急者。作詩其略曰。十謁朱門九不開。滿身風雪又歸來。入門懶睹妻兒面。撥盡寒爐一夜灰。可想也。途中邂逅一僧。憐其窮窘延歸寺。給食與衣。遺鏹遣之。才經月又罄竭。再謁僧。僧曰。此非久計。可移家屬住院中房廊。食時隨眾給粥飯。庶幾可以長久。呂如其言。既不為衣食所困。遂銳志讀書。是年應舉獲鄉薦。僧買馬僱僕。備衣裝津遣入都下。省闈中選。殿試唱名為大魁。初任西京通判。與僧相見如平時。十年遂執政。凡遇郊祀。有所俸給並寄閣 太宗一日問曰。卿累經郊祀。俸給不請何耶。對曰。臣有私恩未報上詰之。遂以實對上嘆曰。僧中有如此人。令具名奏聞。賜紫袍加師號。以旌異之。呂計所積俸數萬緡。牒西京令僧請上件錢。修營寺宇並供僧。其寺元是鐵馬營 太祖 太宗二聖生處 太祖朝已建寺。忘其名。其僧乃寺主也。

40 太宗別賜錢重建三門。賜御書額度僧。呂公逐日晨興禮佛。祝曰。不信三寶者願不生我家。願子孫世世食祿於朝外護佛法。猶子夷簡申國公。每遇元日拜家廟罷。即焚香發廣慧璉禪師書一封加敬重之。申公之子公著。亦封申國公。元日發天衣懷和尚書。右丞好問。元日發圓照禪師書。右丞之子用中。元日發佛照杲禪師書。其家世忱信痛敬。抑有自來矣。故錄之以警後世。

41 保寧勇禪師二上足。處清處凝。同參白雲端禪師。凝在侍者寮最久。端有膈氣疾。凝常煨蘆菔。以備無時之需。端作傅大士講經因緣頌曰。大士何曾解講經。志公方便且相成。一揮案上俱無取。直得梁王怒眼睛。舉為凝曰。努底是什麼。此一句乃為凝說老婆禪也。凝以為親聞。故綴於頌下。後住舒州天柱山。清住龍舒太平。有大機辯。五祖演和尚畏敬之。清謂凝曰。吾弟禪。乃是為老和尚煨蘆菔換得底。

42 政和間有熊秀才。鄱陽人。遊洪州西山過翠巖。長老思文嗣佛印元禪師。亦是鄱陽人。遣二力抬籃輿至淨相。所經林壑陰翳。偶見一僧。貌古神清。厖眉雪頂。編葉為衣。坐於盤石。如壁間畫佛圖澄之狀。熊自謂曰。今時無這般僧。嘗聞亮座主隱於西山。疑其猶在。出輿踧踖而前問曰。莫是亮座主麼。僧以手向東指。熊方與二力隨手看。回顧失僧所在。時小雨初歇。熊自登石視。坐處猶幹。躊躇四顧太息曰。夙緣不厚。雖遇猶不遇也。

43 開先暹和尚。為歸宗南禪師作禪床銘曰。明珠產蚌涼兔懷胎。觀此禪床證道之媒。南次為歸宗作銘曰。放下便穩。開先深肯之。

44 宣州興教坦禪師。溫州牛氏子。世業打銀。因磨洗銀瓶次忽有省。遂出家受具遊方。為琅玡廣照之嗣。懷禪師住興教。坦為第一座。及懷受別請。欲舉坦繼住持。時刁景純守宛陵。懷恐刁涉外議。乃於觀音前祝曰。若坦首座道眼明白堪任住持。願示夢於刁學士。刁夜夢牛在興教法座上。懷凌晨辭州。刁舉夜所夢。懷大笑。刁問其故。懷曰。坦首座姓牛又屬牛刁就座出帖請之。坦受請升座。有雪竇化主省宗。出問。諸佛未出世。人人鼻孔遼天。出世後為什麼杳無消息。坦雲。雞足峰前風悄然。宗雲。未在更道。坦雲。大雪滿長安。宗雲。誰人知此意。令我憶南泉。拂袖歸眾。更不禮拜。坦雲。新興教今日失利。便歸方丈。坦令人請宗至雲。適來錯只對一轉語。人天眾前何不禮拜蓋覆卻。宗雲。大丈夫膝下有黃金。爭肯禮拜無眼長老。坦雲。我別有語在。宗乃理前語。至未在更道處。坦雲。我有三十棒。寄爾打雪竇。宗乃禮拜。

45 圜悟和尚初在溈山。一日真如和尚問曰。如何。悟雲。起滅不停。如曰。可知是博地凡夫。老僧三十年在裡許。秖得個相似。次見晦堂。堂曰。我住院十二年不會。如今方會。腳尖頭也踢出個佛。悟後住昭覺。有長老問。劉鐵磨到溈山問答。並雪竇御街行頌。未審此意如何。悟曰。老僧更參四十年也不到雪竇處。長老嘆曰。昭覺和尚猶如此說。況餘人耶。

46 錢弋郎中。訪真淨說話久。欲登溷。淨令行者引從西邊去。錢遽雲。既是東司。為什麼卻向西去。淨雲。多少人向東邊討。師雲。惡。便是趙州問投子。不許夜行投明須到。亦不如此語好。

47 南康諸山相會。佛印後至。真淨問曰。雲居來何遲。印曰。為著草鞋從歸宗肚裡過。所以遲。淨雲。卻被歸宗吞了。印雲。爭奈吐不出。淨雲。吐不出。即屙出。

48 真淨和尚。有時遽喚侍者。將老和尚來。侍者將南禪師真展開。淨以手加額雲。不是這老和尚。豈能如此。輒顰蹙半餉卻戒收之。每每如此。潛庵源和尚每見南禪師真即淚下。師每歲得時新。必先供佛及圜悟。然後敢嘗。謂左右曰。非佛與老和尚。我安得如此。

49 李和文都尉。請琅玡覺和尚。注信心銘。琅玡大寫一句。下面小寫一句。文和一見大稱服。

50 舜老夫。一日問秀圓通。聞爾見懷和尚是否。秀雲是。舜雲。有何言句。秀雲。有投機頌曰。一二三四五六七。萬仞峰前獨足立。奪得驪龍頷下珠。一言勘破維摩詰。舜雲。不好。別有什麼言句。秀雲。一日有長老來參。懷舉拂子云。會麼。長老雲。不會。懷雲。耳朵兩片皮。牙齒一具骨。舜嘆雲。真善知識。從此服膺。

51 筠州黃檗泉禪師。初習百法論。講肆有聲。更衣南詢。見真淨和尚於洞山。有悟道頌。其略曰。一錘打透無盡藏。一切珍寶吾皆有。機鋒迅發莫有當者。真淨嘗嘆曰。惜乎先師不及見。後上堂說法。不起於座而示寂滅。真淨之言益驗。

52 三佛在五祖時。嘗於一亭上夜話歸方丈。燈已滅。五祖乃於暗中曰。各人下轉語。佛鑑對曰。彩鳳舞丹霄。佛眼曰。鐵蛇橫古路。佛果雲。看腳下。五祖雲。滅吾宗者。乃克勤爾。

53 草堂侍立晦堂。晦堂舉風幡話問草堂。堂雲。迥無入處。晦堂雲。汝見世間貓捕鼠乎。雙目瞪視而不瞬。四足踞地而不動。六根順向首尾一直。然後舉無不中。誠能心無異緣。意絕妄想。六窗寂靜端坐默究。萬不失一也。

54 清素首座。閩人。依慈明十三載。年八十寓湖湘鹿苑。未始與人交。人莫知之。偶從悅首座處州人。與之鄰居。悅因食蜜漬荔枝。素過門。悅呼曰。此老人鄉果。可同食也。素曰。自先師亡後。不得此食久矣。悅問曰。先師為誰。素曰。慈明也。悅乃疑駭。遂饋以餘果。稍稍親之。素後問曰。子所見何人。悅曰。洞山文和尚。又曰。文見何人。悅雲南和尚。素曰。南匾頭見先師不久。後法道大振如此。悅益異之。一日持香詣素作禮。素避曰。吾以福薄。先師受記不許為人。於是經月餘。憐悅之誠乃曰。子平生知解。試語我看。悅具通所見。素曰。可能入佛。不能入魔。又曰。末後一句始到牢關。如是半載。素方印可。仍戒之曰。文示子者。皆正知見。吾雖為子點破使子受用自在。恐子離師太早。不能盡其道。他日切勿嗣吾。後出世嗣真淨。乃兜率悅是也。

55 雲居悟和尚在龍門時。有僧被蛇傷。佛眼問曰。既是龍門。為什麼被蛇咬。悟即應曰。果然現大人相。後傳此語到昭覺圓悟雲。龍門有此僧耶。東山法道未寂寥爾。

56 草堂與師邂逅於臨川。韓子蒼請師過私第。問曰。清公如何。師雲。向聞其拈龐居士問馬大師不與萬法為侶因緣。清雲。魚龍蝦蟹向甚處著。若如此亦浪得其名。子蒼持此語達草堂。堂曰。公向他道。譬如一人船行。一人陸行。二人俱至。師聞此語。乃曰。草堂得也。

57 須菩提解空第一。生時家室盡空。世尊才升座。須菩提便出眾雲。希有世尊。且道。見個什麼道理。便恁麼道。天親菩薩作無量偈。只贊希有二字。圓悟禪師雲。一句是一個鐵橛。故六祖聞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悟去。

58 圓悟佛眼佛鑑。同在五祖。一日相謂曰。老和尚秖是幹嚗嚗地。往往說心說性不得。因請益佛身無為不墮諸數。祖曰。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五色是數。摩尼是佛身。圓悟謂二老曰。他大段會說。我輩說時費多少工夫。他秖一兩句。便了分明。是個老大蟲。祖聞之乃曰。若說心說性。便是惡口。又曰。貓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屍之德。所謂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若不如是。儘是弄泥團漢。

59 師一日謂趙巨濟曰。老和尚忽退去。別有人來教爾禪。這一轉因緣。怎生會。那一轉又如何會。便將熱屎潑記取。

60 師在雲居作首座。一日到西積莊。遇一暫到。從圓通來雲。因看首座頌女子出定話。有個悟處。特來求首座印證。師雲。你去不是。僧雲。某甲未說見處。為什麼道不是。師再三搖手雲。爾去不是不是。僧懡[怡-臺 羅]而退。圓悟一日到首座寮因說。密印長老四年前。見他恁麼地。乃至來金山升座。也秖恁麼地。打一個回合了。又打一個回合。秖管無收殺。如何為得人。恰如載一車寶劍相似。將一柄出了。又將一柄出。秖要般盡。若是本分手段。拈得一柄便殺人去。那裡秖管將出來弄。時有僧聞得謂師曰。某前日因看他小參語錄。便知此人。平日做得細膩工夫。所以對眾秖管要吐盡。一段了又一段不肯休。師曰。事不如此。如龍得半盞水。便能興雲吐霧降霔大雨。那裡秖管去大海裡輥。謂我有許多水也。又如會相殺人。持一條鏘。才見賊馬。便知那個定是我底。近前一鏘殺了賊。跳上馬背便殺人去。須是恁麼始得。

(標點由慧心居士加注)

相關焦點

  • 大慧宗杲禪師悟道因緣
    注8 張浚,《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6〈大慧普覺禪師塔銘〉:【湛堂死,師謁丞相張公無盡,求準塔銘。無盡門庭高於天下,士亦小許可見。師一言而契,即下榻,朝夕與語,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曇晦」。】《大正藏》冊47,頁836,下16-19。注9《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15,《大正藏》冊47,頁875,上29-中1。
  • 大慧宗杲禪師略傳
    在這之前的元豐戊午年,惠雲院雕塑了 釋迦牟尼佛聖像;當時有一位很奇特的人,名字叫作丁生,他向寺中的僧人說:「這佛像造成之後的第十二年,將會出生一位導師,將來會大大的復興宗門與教門。如果這尊佛像有難的時候,這個人才會來到此寺。以後佛像被人損毀時,則這位導師也將會遭遇磨難。」崇寧甲申年,有竊盜挖壞佛像的腹部,竊取佛像腹中所藏的七寶。
  • 《崩壞3》天命武庫支援禮包怎麼樣 天命武庫支援禮包介紹
    崩壞3近期更新中上線了許多禮包,天命武庫支援禮包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天命武庫支援禮包有哪些內容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崩壞3天命武庫支援禮包介紹 補給列表... 崩壞3天命武庫支援禮包怎麼介紹?
  • 虛雲老和尚:宗門一法,如金剛王寶劍,遇物即斬,碰鋒者亡
    今天常住上的大和尚與各位班首師父,依古人規則,來考察你們的功夫,希望不要亂說,只要真實將自己的功夫見地,當眾答一句,相當者常住為你們證明。古人說:「修行三大劫,悟在剎那間。」功夫得力,一彈指頃,就悟過來了。昔者琅琊覺禪師,有一女弟子親近他參禪,琅琊禪師叫他參「隨他去」。這女子依而行之不退。一日家中起火,其女曰:「隨他去。」又一次他的兒子掉在水中,旁人叫她,她曰:「隨他去。」
  • 【連載·禪宗大德悟道因緣】334、萬庵致柔禪師
    太平隱靜萬庵致柔禪師,天童鹹傑禪師之法嗣,俗姓陳,潮州人。其祖上世代奉佛。
  • 林野通奇禪師悟道因緣
    通奇禪師生而澄淨,不喜肉食,少時投金鐘寺,從其叔父道然禪師出家,十七歲落髮受戒。通奇禪師性樂禪寂,厭於讀誦,十九歲即離四川,遊方參學,遍歷講肆。通奇禪師後於當湖閉關,研讀經教。因為患痢疾,瀕於死亡,始知經論之學,非究竟法,不能抵擋生死。於是便放棄經教的學習,棲心宗門。一天,通玄禪師偶然閱讀天童圓悟禪師的參禪偈,其中有一句,「一念未生前,試看底模樣」,當下便疑情頓起。
  • 《崩壞3》天命武庫補給列表怎麼樣 天命武庫支援禮包一覽
    導 讀 崩壞3天命武庫可以出很多不錯的物品,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把命武庫補給都羅列出來吧,另外再為大家介紹一下天命武庫支援禮包
  • 江西資溪,麵包之鄉,為什麼卻吸引靈隱寺的大覺禪師在這裡修行?
    唐貞觀年間,杭州靈隱寺的大覺禪師為避世離塵,雲遊至江西,被武夷山脈西麓的一座大山吸引,於是,停下腳步,隱於山間,弘法修行。自此,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便被賦予了濃鬱的禪意;這座山,也有了一個更具神韻的名字,大覺山。
  • 大慧宗杲禪師:省力處
    妙喜常常說與學此道者,若是真實見道之士,如鍾在虛,如谷應響,大扣大鳴,小扣小應。近代佛法可傷,為人師者,先以奇特玄妙,蘊在胸襟遞相沿襲,口耳傳授以為宗旨。如此之流,邪毒人心,不可治療。古德謂之謗般若人,千佛出世不通懺悔。此是宗門善巧方便誘引學者底第二個樣子。妙明居士「決定究竟,當如此樣子參。」
  • 44、興陽妙翅(宏志正覺禪師《頌古一百則》之四十三)
    可是興陽禪師卻堅決不認可他。大鵬金翅鳥猶如金剛寶王劍,見佛殺佛、見魔殺魔。既使你有修有證,境界高邁,仿佛超越苦海,只要你有個「龍形」(代表所證之人,和「我」所證的境界),就把你滅掉。     這僧人還不死心,繼續說:如果大龍忽然冒出頭來,你該怎麼辦?他要強行顯示自己的所證境界,不願意輕易被否定掉。興陽禪師說:象猛鶻抓小鳩,毫不猶豫地將你吃掉。
  • 【連載·禪宗大德悟道因緣】406、萬峰時蔚禪師
    百丈禪師道:「吾眾中莫有人住得否?」司馬頭陀道:「待歷觀之(待我一一觀察)。」當時,華林覺禪師為百丈手下第一首座,其德望很高。百丈禪師於是讓侍者把他請來。百丈禪師問司馬頭陀:「此人如何?」司馬頭陀請華林覺禪師謦欬(qing kai,咳嗽)一聲,然後走幾步,說道:「不可。」於是百丈禪師又令侍者把靈祐禪師請來,當時靈祐禪師為典座(負責寺院夥食)。司馬頭陀一見就說:「此正是溈山主人也。」
  • 驪龍頷下奪明珠,一言勘破維摩詰 | 天衣義懷禪師悟道因緣
    越州(今浙江紹興)天衣義懷禪師,雪竇重顯禪師之法嗣,俗姓陳,永嘉樂清人。其家族世代以漁為業。兒時,常隨父到江上捕魚,義懷禪師坐在船尾。
  • 中國禪宗大德悟道因緣連載 永嘉玄覺禪師
    玄覺禪師童年即出家。博通三藏,精於天台止觀法門,日常於四威儀中,常住禪觀。後因讀誦《維摩詰經》,發明心地,但沒有人為他印證。  一個偶然的機會,六祖慧能禪師的弟子東陽玄策禪師,前來永嘉,拜訪了玄覺禪師,二人相談甚歡。玄策禪師驚訝地發現,玄覺禪師雖然出身於教下,但是他的出語卻暗合祖師禪之妙旨,於是便問:「仁者得法師誰?」  玄覺禪師道:「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
  • 寫給惟覺老和尚的一封信
    《解節經》〈過覺觀境品第二〉:【「……由佛出世,過覺觀境,甚深法相通達覺了,皆得顯現。」菩薩說已,佛即告言:「如是,法上!如是實相過覺觀境。我覺了已,為他解說,安立正教,開示顯現令義淺易。何以故?我說真實但是聖人自所證見;若是凡夫覺觀境界,自他可證。法上!
  • 崩壞3天命武庫補給 忍舞劍心套裝獲得概率提升
    5月15日12:00~5月28日04:00將開啟限時特殊補給通道——天命武庫補給。 天命武庫補給中,獲得★4裝備的整體概率將會提升!每50次補給內,必出一件本期補給內未獲得過的UP聖痕!
  • 《五燈會元》|「雪峰禪師」與「玄機尼姑」 機鋒論道,寸絲不掛
    作者:空華禪宗典籍《五燈會元》卷二記載著一個故事,說唐朝溫州有位比丘尼叫玄機,平常在大日山上的石窟靜坐參禪,一日忽然有所啟悟,於是跑去雪峰禪師那裡,參學印證。雪峰禪師見她前來,便問道:「你從哪裡來?」玄機答:「從大日山來。」雪峰又問:「那麼,日出了沒有?」
  • 《崩壞3》天命武庫丨4星裝備獲取概率限時UP!
    《崩壞3》天命武庫丨4星裝備獲取概率限時UP! 天命武庫補給中,獲得★4裝備的整體概率將會提升!每期50次補給內必出當期指定UP武器! ◆本次活動中,UP武器的獲取概率均為2.479%;UP聖痕的概率為1.240%(單件) ◆本次活動中,單次抽取獲得★4裝備的整體概率提升:12.396%→15.373% ◆天命武庫使用精準補給卡進行補給,每十回補給內必出一件★4武器或★4聖痕。 ◆天命武庫不會開啟聖痕「石川五右衛門」、「卡夫卡」的許願池。
  • ​宜興高僧傳 ∣ 龍池寺永寧禪師
    應邀往常州城,主天寧萬壽寺,重修該寺院,元順帝賜號「本覺妙明真淨禪寺」。命補天童景德禪寺、大華嚴寺,悉以疾辭。有旨入覲,說法於龍光殿。上悅,賜金斕法衣兼以玉環,加號「佛心了悟」,帝師亦賜予絳袍、毳帽。又奉旨函香至五臺山,文殊大士為現祥光五道。後又被鎮南王延請入宮,稟受大戒,賜白金盂,遣衛護還龍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