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龍頷下奪明珠,一言勘破維摩詰 | 天衣義懷禪師悟道因緣

2021-02-07 黃州安國禪寺
越州(今浙江紹興)天衣義懷禪師,雪竇重顯禪師之法嗣,俗姓陳,永嘉樂清人。其家族世代以漁為業。兒時,常隨父到江上捕魚,義懷禪師坐在船尾。父親每撈一條魚,就讓義懷禪師用繩子穿上。義懷禪師心生不忍,便偷偷地將魚投回江中。父親大怒,便用竹杖抽打他。義懷禪師卻不以為然,恬然如故。年齡稍長,義懷禪師便辭別父母,遊於京師,投景德寺為童行。北宋仁宗天聖(1023-1032)年間,義懷禪師參加試經得度。義懷禪師身材高挑清癯,每於眾中行走,猶如鶴立雞群。一日,有一神僧,外號「言法華」,於市井中碰見義懷禪師,便拊著他的後背說:「臨濟德山去。」義懷禪師不明白其意,便向當地的耆宿請教,耆宿告訴他:「汝其當宏禪宗乎?行矣,勿滯於此。」於是,義懷禪師便決志遊方參學。義懷禪師曾參禮過荊州金鑾善禪師、葉縣歸省禪師,但是均未能契旨。後東遊至姑蘇,上翠巖禮雪竇明覺(重顯)禪師。雪竇明覺禪師是雲門宗中興祖師。明覺禪師一見義懷,便問:「汝名甚麼?」義懷禪師道:「義懷。」明覺禪師道:「何不名懷義?」義懷禪師道:「當時致得(當時受戒時別人給取的名字)。」明覺禪師道:「誰為汝立名?」義懷禪師道:「受戒來十年矣。」明覺禪師道:「汝行腳費卻多少草鞋?」義懷禪師道:「和尚莫瞞人好!」明覺禪師道:「我也沒量罪過,汝也沒量罪過,你作麼生?」義懷禪師便默然無語。明覺禪師於是打了他一拄杖,喝道:「脫空(不老實、弄虛作假)謾語漢,出去!」過了幾天,義懷禪師又入室請益。明覺禪師道:「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不恁麼總不得。」義懷禪師正想開口議論,明覺禪師又將他打出丈室。如此這般,義懷禪師先後請益了四次。但是他還是不明白個中的奧旨。不久,明覺禪師便令義懷禪師充當水頭(寺院裡專門負責挑水的僧人)。一天,義懷禪師正在挑水,忽然扁擔斷了,水桶掉在地上,他豁然大悟,當即作投機偈云:一二三四五六七萬仞峰頭獨足立驪龍頷下奪明珠一言勘破維摩詰明覺禪師看了他的投機偈,遂拍案稱善,予以印可。義懷禪師悟道後不久,即辭別雪竇,前往無為軍(今安徽無為縣)鐵佛寺出世弘法。其座下有一僧後至雪竇,談及義懷禪師出世之事,明覺禪師便令那僧舉義懷禪師平日之提唱,那僧道:「譬如雁過長空,影沉寒潭,雁無留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明覺禪師一聽,大加讚賞,引為知已,於是便派手下僧人前往撫慰。義懷禪師亦經常令門人回雪竇,探望明覺禪師。義懷禪師後由鐵佛寺遷至越州天衣山,此後曾五遷法席。所到之處,均為荒涼之地。義懷禪師每至一處,必創建樓觀,化行海內,大弘雲門宗旨。其為法忘軀的精神,堪為後人楷模。義懷禪師晚年身體不好,住池州(今安徽境內)杉山庵。北宋仁宗嘉祐五年(1053)示寂,春秋七十二歲。有辭世偈云:紅日照扶桑,寒雲封華嶽。三更過鐵圍,拶折驪龍角。下引義懷禪師兩段精彩開示,從中,我們可以大致領略禪的精神--上堂:「夫為宗師,須是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遇賤即貴,遇貴即賤。驅耕夫之牛,令他苗稼豐登。奪飢人之食,令他永絕饑渴。遇賤即貴,握土成金。遇貴即賤,變金成土。老僧亦不驅耕夫之牛,亦不奪飢人之食。何謂?耕夫之牛,我復何用?飢人之食,我復何餐?我也不握土成金,也不變金作土。何也?金是金,土是土,玉是玉,石是石,僧是僧,俗是俗。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河,古今人倫,雖然如此,打破大散關,幾個迷逢達磨?」上堂:「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異類中行。不用續鳧(水鳥)截鶴,夷(削平)嶽盈(填充)壑。放行也百醜千拙,收來也攣攣(lian,同「戀」,眷戀不舍)拳拳。用之,則敢與八大龍王鬥富。不用,都來(統統算來)不直(值)半分錢。參!」

相關焦點

  • 佛教雲門宗三大高僧:雪竇重顯、天衣義懷、佛日契嵩
    文偃初參道蹤禪師(黃璧希運弟子),後參雪峰義存,受印可。義存卒後,再參韶州靈樹如敏(百丈懷海弟子大安的門徒),被二十年不設首座的如敏任命為首座。也正由於文堰先後參訪過這兩家不同禪宗門派,他創立的雲門宗的思想和風格同時兼容了南嶽、馬祖一系和青原、石頭一系的特點。文偃嗣法弟子很多,以下著重介紹一下佛教雲門宗三大高僧:雪竇重顯、天衣義懷、佛日契嵩。
  • 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五六零)丨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9)
    ▼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1)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2)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3)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4)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5)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6)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7)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8)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9)4、上堂:「十五日已前,千牛拽不回。
  • 維摩詰之美:十八條在家居士的榜樣
    維摩詰是古印度毗舍離地方的一個富翁,家有妻妾,財富萬貫,奴俾成群。他雖在俗塵,然精通大乘佛教教義,其修為高遠,雖出家弟子猶有不能及者。他曾於過去劫中承事供養無量諸佛,深聞法要,契入不二;他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佛陀曾至毘舍離城,善思童子獻花與佛,佛陀為他說法,當下就證得無生法忍。
  • 大慧宗杲禪師悟道因緣
    (注11)  大慧禪師17 歲出家,學禪17 年參訪許多名師,聰慧天生多受諸方讚賞;也讀過大量的經論語錄,聞思成熟,頗具抉擇力;只是時節因緣未至,自我要求又很嚴謹,不輕易印可而自高,所以36 歲仍未開眼。這樣豐富的經歷與見識,總結為一個大疑情,今生若不遇真善知識為他勘破,不僅耽誤一世道業(蹉跎),亦且釀成一場誤會(無禪)也!
  • 林野通奇禪師悟道因緣
    林野通奇禪師悟道因緣 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禪師,天童密雲圓悟禪師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
  • 維摩詰室中八種極難得的法,常有金色光明照耀
    這位天女藉由這個因緣,而開示了一些殊勝的大乘法義,並且說到自己已經安住在維摩詰大士的房室中十二年了,卻從來沒有聽聞到維摩詰大士講說二乘法,而只有講述不可思議的大乘佛法。  這裡所說的房室,其實是在隱喻如來藏妙法。接下來的經文中,天女就要為舍利弗,描述維摩詰大士的如來藏房室中,有八種未曾有、難得的殊勝景象,所以能夠讓人樂於親近大乘法,而不再愛樂二乘法。
  • 《維摩詰經》明了『空與業報』走上「安心之道」!
    《維摩詰經》直從無我離相而趣入。在等觀中,煩惱、菩提、一切法是同樣的空無別異,展現空與業報並存的生命觀。在「以因緣故諸法生」的無差別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維摩詰生病的消息一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等無數千人都來探病,臥病在床的維摩詰,就從大家最熟悉的「身體」開始,來對大眾說法… …一般人認為真實恆常的色身,其實像泡沫、夢幻、浮雲和閃電一樣,虛妄無常,在一瞬間就會變化消失。看似健壯的身軀,其實和芭蕉樹一般,外表堅實,內層卻是空洞的。
  • 維摩詰經第十七講
    不要讓人笑話,別動不動說我明理了。你明的是歪理。善說法要,說法盡說重點,從根本上說。枝節末節都不講,就是說法從根兒上說,這叫法要。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辯才無礙、智慧無礙。所有菩薩的法式,你說的東西他全都通、全都懂。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佛講的大小乘經典,三藏十二部經都精通。降伏眾魔,遊戲神通。能夠降伏眾魔,所有煩惱無明,皆已得度。
  • •聽我閱三藏•丨第五十三期:《維摩詰的花雨滿天》不可思議品第六之師子之座
    歷代高僧中只有兩三個懂的,唐代的一行禪師,天文、地理、相術都通的。他學禪又學密,是唐代密宗三大士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三藏的嫡傳弟子。一行禪師是唐明皇時代的人,唐明皇也是從善無畏上師修學密宗的。相傳一行禪師死後很多年,人家挖了他的墳,看見他的頭骨變成了金色,一敲居然還發出金屬聲,就去請問一位高僧,高僧說這個人前生一定大有修持,而且修的是密宗。一行禪師在唐明皇之前涅槃,唐明皇曾經問過他國運。
  • 中國禪宗大德悟道因緣連載 永嘉玄覺禪師
    後於《維摩經》,悟佛心宗,未有證明者。」  玄策禪師一聽,便乘機點撥道:「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以前,無師自悟,是可以的),威音王已後,無師自悟,儘是天然外道。」  玄覺禪師於是央求玄策禪師道:「願仁者為我證據。」  玄策禪師道:「我言輕。曹溪有六祖大師,四方雲集並是受法者。若去,則與偕行。」  玄覺禪師於是隨同玄策禪師,跋出涉水,來到曹溪,參禮六祖大師。
  • 大慧普覺禪師宗門武庫(上)
    18 法雲佛照杲禪師。嘗退居景德鐵羅漢院。殿中有木羅漢數尊。京師苦寒。杲取而燒之。擁爐達旦。次日淘灰中得舍利無數。諸座主輩。皆目之為外道。蓋佛照乃丹霞輩流。非俗眼所能驗也。19 延平陳了翁。名瓘。字瑩中。自號華嚴居士。立朝骨鯁剛正。有古人風烈。留神內典。議論奪席。獨參禪未大發明。禪宗因緣多以意解。酷愛南禪師語錄。詮釋殆盡。唯金剛與泥人揩背。註解不行。嘗語人曰。此必有出處。
  • 【連載·禪宗大德悟道因緣】406、萬峰時蔚禪師
    一日,時蔚禪師入室禮謁寺主宗律師,宗律師遂為他舉溈山踢倒淨瓶之因緣——   靈祐禪師悟道不久,恰逢司馬頭陀從湖南來。司馬頭陀告訴百丈禪師道:「頃(前不久)在湖南尋得一山,名大溈,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所居之處。」百丈禪師道:「老僧住得否?」司馬頭陀道:「非和尚所居。」百丈禪師問:「何也?」司馬頭陀道:「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
  • 索達吉堪布最新開示《維摩詰所說經》(第一課)
    但我相信,大多數漢族人對《維摩詰經》應該都非常有信心,在佛教歷史上,漢地與其他很多地方有所不同,漢族信眾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維摩詰經》,這一點不僅有歷史可以證明,從今天現場和網絡的聽課人數也可以看出來。《維摩詰經》的不同譯本此外,從《維摩詰經》的譯本來看,漢地與此經的因緣也可見一斑。
  • 維摩詰經第十五講
    然後正跟波旬對著話,這時候維摩詰來了。維摩詰告訴他,是魔王波旬來擾亂你來了。維摩詰對魔說到: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這些天女給我,我可以受用。如我應受,如果像我這樣,就可以受。二乘人不敢受用天女,那是破戒。但是如果能像維摩詰這樣,完全通達無礙,於一切法無染無著,就可以接受天女。維摩詰一這樣對魔王波旬說,魔即驚懼,念維摩詰:將無惱我? 欲隱形去,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
  • 淺談《維摩經》的文學審美|王維別號王維摩,深受維摩經影響多深
    其弟子僧肇在《維摩詰經序》記載,什公認為支謙譯本「理滯於文,常懼玄宗,墜於譯人。」故鳩摩羅什重譯,務求「 陶冶精求,務存聖意。」僧肇記錄了其師譯經的情況:「什以高世之量冥心真境,既盡環中,又善方言。時手執梵文口自宣譯,道俗虔虔一言三復,陶冶精求,務存聖意。其文約而諳,其旨婉而章,微遠之言,於茲顯然矣。」
  • 大乘佛法開示:甚深般若,文殊菩薩問維摩詰:菩薩如何通達佛道
    講在前:今天不講佛法方便法,此講,對於我執太深,非利根眾生來說,難懂,難信受之大乘實相,一時,佛陀及大眾在維摩詰居士所,文殊師利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相互論法,開示大眾。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就問維摩詰說:菩薩怎麼樣才是通達佛道呢?
  • 萬峰時蔚禪師悟道因緣
    萬峰時蔚禪師悟道因緣 蘇州鄧尉萬峰時蔚禪師,婺州千巖元長禪師之法嗣,俗姓金,溫州樂清人。
  • 慧心講堂|《維摩詰經》正宗分第二講(七)
    通過以上,我們好象覺得維摩詰居士有點不務正業,和什麼人都能混在一起,這實在是我們錯了。因為你要度化眾生,就不能自視清高,就先要與他們打成一片,即和光同塵,然後才能教化他們,如眾生喜歡唱戲,就先同他們唱上幾句,喜歡跳舞的何妨同他們舞上一番,使他們感到很親切,於是可以順水推舟地轉變他們的思想,要知道,南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度,難調難服,我們再冷若冰霜,實在使距離更遠,自然無法度化,但是,如果我們還沒有維摩詰居士的那樣的本領,就實在不能輕易效法和嘗試。
  • 維摩詰經第十講之二
    不僅不惱別人,一切外物,一切外境,全都是自己,全都是唯心所現,不傷害一切,不惱任何的事物 ,古人所謂不違一物,一物不違。守住本心,不向外馳,你就不會刻意地去攻擊或者敵對任何事物、任何人,對一切都是普行恭敬。你知道一切都是唯心所現,都是一個性,一個自己。離眾雜惡,就是不去幹一些非法,一些為非作歹的事。摧諸外道,首先自己不修學外道的理論和見解,看到根機好的人學習外道,也會告訴他,你這個修偏了。
  • 【連載·禪宗大德悟道因緣】334、萬庵致柔禪師
    太平隱靜萬庵致柔禪師,天童鹹傑禪師之法嗣,俗姓陳,潮州人。其祖上世代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