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大德悟道因緣(五六零)丨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9)

2021-03-02 極樂古寺


▼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 ▼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1)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2)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3)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4)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5)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6)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7)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8)

圓悟克勤禪師悟道因緣(9)

4、上堂:「十五日已前,千牛拽不回。十五日已後,俊鶻趁不及。正當十五日,天平地平,同明同暗,大千沙界不出當處,可以含吐十虛。進一步,超越不可說香水海;退一步,坐斷千裡萬裏白雲。不進不退,莫道闍黎,老僧也無開口處。」

5、上堂:「有句無句,超宗越格。如藤倚樹,銀山鐵壁。及至樹倒藤枯,多少人失卻鼻孔。直饒收拾得來,已是千裡萬裡。只如未有恁麼消息時如何,還透得麼?風暖鳥聲碎,日高華影重。」

以上每一則法語,對於我們的分別思維來說,無一不是銅牆鐵壁。面對四山相逼,我們的出路在什麼地方?

實際上,若透過了,我們就是銅牆鐵壁,我們就在十字街頭。

摘自明堯、明潔編著:《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現代出版社出版

上堂:「十五日已前,千牛拽不回。十五日已後,俊鶻趂不及。正當十五日,天平地平,同明同暗,大千沙界不出當處,可以含吐十虛。進一步,超越不可說香水海;退一步,坐斷千裡萬裏白雲;不進不退,莫道闍黎,老僧也無開口處。」舉拂子曰:「正當恁麼時如何?有時拈在千峰上,劃斷秋雲不放高。」 

上堂:「有句無句,超宗越格。如藤倚樹,銀山鐵壁。及至樹倒藤枯,多少人失卻鼻孔。直饒收拾得來,已是千裡萬裡。只如未有恁麼消息時如何,還透得麼?風暖鳥聲碎,日高華影重。」 

摘自:卍新續藏第 82 冊 No.1571 《五燈全書卷•卷第四十二》

相關焦點

  • 【連載·禪宗大德悟道因緣】406、萬峰時蔚禪師
    一日,時蔚禪師入室禮謁寺主宗律師,宗律師遂為他舉溈山踢倒淨瓶之因緣——   靈祐禪師悟道不久,恰逢司馬頭陀從湖南來。司馬頭陀告訴百丈禪師道:「頃(前不久)在湖南尋得一山,名大溈,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所居之處。」百丈禪師道:「老僧住得否?」司馬頭陀道:「非和尚所居。」百丈禪師問:「何也?」司馬頭陀道:「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
  • 林野通奇禪師悟道因緣
    林野通奇禪師悟道因緣 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禪師,天童密雲圓悟禪師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
  • 大慧宗杲禪師悟道因緣
    (注9)  36 歲,師徒際會的因緣成熟,終於在京師天寧寺,拜見圜悟禪師 (注10)。《佛祖綱目》記載,大慧禪師拜見圜悟大師之前,仍然作了最壞的打算:甲辰九月,克勤有天寧之命,杲自慶曰:「此老實天賜我也。」遂預往天寧以待,乃自惟曰:「當以九夏為期。其禪若不異諸方,妄以餘為是,我則造《無禪論》去也!
  • 圓悟克勤禪師:最早的茶禪一味倡導者——日本禪茶多繼自其系
    公元1168和1187年,有日本禪宗始祖之稱的榮西禪師兩次來到中國,學習禪茶文化達24年之久。1192年禪師回國時,攜帶了大量茶樹種籽,並親自種植,晚年寫成了一部融中國茶道與自己在日本種茶經驗的《吃茶養生記》一書,書中詳述了茶源、茶樹、種茶、採茶、制茶、茶禮、茶儀,以及茶的精神功用,等等。至此,日本全國推廣飲茶,並逐漸養成以「和、敬、清、寂」為特點的日本茶道精神。
  • 中國禪宗大德悟道因緣連載 永嘉玄覺禪師
    永嘉玄覺禪師,六祖慧能大師之法嗣,俗生戴,溫州人。玄覺禪師童年即出家。博通三藏,精於天台止觀法門,日常於四威儀中,常住禪觀。後因讀誦《維摩詰經》,發明心地,但沒有人為他印證。  一個偶然的機會,六祖慧能禪師的弟子東陽玄策禪師,前來永嘉,拜訪了玄覺禪師,二人相談甚歡。玄策禪師驚訝地發現,玄覺禪師雖然出身於教下,但是他的出語卻暗合祖師禪之妙旨,於是便問:「仁者得法師誰?」  玄覺禪師道:「我聽方等經論,各有師承。
  • 萬峰時蔚禪師悟道因緣
    萬峰時蔚禪師悟道因緣 蘇州鄧尉萬峰時蔚禪師,婺州千巖元長禪師之法嗣,俗姓金,溫州樂清人。
  • 提刑吳偉明居士悟道因緣
    提刑吳偉明居士悟道因緣 提刑吳偉明居士,大慧宗杲禪師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元昭,邵武人。
  • 【連載·禪宗大德悟道因緣】334、萬庵致柔禪師
    太平隱靜萬庵致柔禪師,天童鹹傑禪師之法嗣,俗姓陳,潮州人。其祖上世代奉佛。
  • 壇經故事•弟子篇|志誠悟道因緣(二)
    「無師之智」是指無師而獨悟的智慧,如佛所證得的智慧,非由師教或外力而得;又如緣覺(獨覺)聖者,觀諸法因緣生滅,不待師教而證成覺智;惠能也是如此,自悟明心見性之法,而得五祖弘忍印證。神秀以「無師之智」讚美惠能,頗具一代宗師的風範與氣度。神秀與惠能之間,彼此有什麼評語?
  • 禪宗六祖的悟道因緣,只因為聽懂了《金剛經》中的這句話
    關於禪宗六祖的悟道因緣,有兩首非常有名的偈子,經常被我們讀誦和應用,第一首偈子: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被我們引用最多的一首偈子,然而五祖卻批評說:「猶未見道」。
  • 蘇東坡居士悟道因緣
    一日,東坡居士遊廬山,夜宿東林寺,與常總禪師談論無情說法之話頭,豁然有所省悟。黎明的時候,他便作偈呈給常總禪師,偈曰:「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同時還有詠廬山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金華俱胝和尚悟道因緣
    金華俱胝和尚悟道因緣 婺(wu)州(治所在今浙江金華)金華山俱胝(zhi)和尚,杭州天龍和尚之法嗣。
  • 迷人漸修,悟人頓契,各種因緣頓契佛性,再看禪宗公案庭前柏樹子
    「迷人漸修,悟人頓悟」,人的根機就是頓悟漸修的問題,頓悟就是言下見性,但也不只是言下,實際上是因緣見性。言下見性可以指善知識指導你的一言,也可以指善知識敲打別人的一言,有的人就是在聽祖師度其他人的時候一下頓悟的。在因緣中見性的言下,像棒喝、吃茶去這些都是,還有雲門文偃禪師跛腳悟道的因緣也叫言下見性,雲門因己事未明參訪睦州和尚,睦州一見他來便關門,雲門敲門,睦州問:「誰?」雲門說:「某甲。」
  • 驪龍頷下奪明珠,一言勘破維摩詰 | 天衣義懷禪師悟道因緣
    父親每撈一條魚,就讓義懷禪師用繩子穿上。義懷禪師心生不忍,便偷偷地將魚投回江中。父親大怒,便用竹杖抽打他。義懷禪師卻不以為然,恬然如故。年齡稍長,義懷禪師便辭別父母,遊於京師,投景德寺為童行。北宋仁宗天聖(1023-1032)年間,義懷禪師參加試經得度。義懷禪師身材高挑清癯,每於眾中行走,猶如鶴立雞群。一日,有一神僧,外號「言法華」,於市井中碰見義懷禪師,便拊著他的後背說:「臨濟德山去。」
  • 德山悟道焚疏鈔(德山宣鑑為何焚燒《金剛經青龍疏鈔》)
    但洞徹三心之文,卻與德山宣鑑禪師的悟道有其不可思議之因緣,今略述德山禪師悟道之原,以作弄引耳!德山(782—865),唐代禪僧,劍南(四川)人,俗姓周,法名宣鑑。年少出家,年方二十,受具足戒,精究律藏,於大小乘諸經貫通旨趣,因常講《金剛般若經》,時人美之曰「周金剛」。嘗謂同學曰:「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
  • 悟道,悟道沒有一個東西。這裡說的沒有一個東西不是...
    佛說一切成佛的,得大徹大悟的,像釋迦牟尼佛一樣悟道的,這個悟,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最後的大徹大悟,都是從金剛經這個裡面出來的;從般若,自己真正智慧裡頭透出來的。金剛經所講的,是智慧透出來以後的一個報告而已;真正的佛法,都是從自我的智慧裡透露出來的。因此,也可以拿金剛經作代表,一切佛同佛的智慧,都從金剛經裡來。佛法非佛法【須菩提。
  • 南宗禪進京辯論第一人舒州司空山本淨禪師
    而被唐玄宗請到內宮道場的禪師們也都是早有準備,要在唐玄宗面前露一手,將這個來自舒州太湖縣司空山的山僧打敗,以爭取更多的支持。第一位上場辯論的是京城高僧遠禪師,他瞧不起這位來自太湖縣深山的司空山本淨禪師。他滿懷信心要擊敗這個山僧。他居高臨下地說,今天,皇上親自主持這個大會,辯論禪宗宗旨,人天讚嘆,因緣殊勝。所以呀,參加辯論的人應當直問直答,不要拐彎抹角。
  • 師傅舉手投足皆是禪,徒弟模仿練成「一指禪」,做到不如悟道
    師傅舉手投足皆是禪,徒弟模仿練成「一指禪」,做到不如悟道 | 文 青衫文齋禪師接引徒弟時,常用「以勢示禪」的方式,杖打、刀劈、掌摑、腳踢……不一而足。因為,「禪」不是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東西。禪,在芸芸眾生中、在大千世界中,禪之奧妙遍布法界虛空,無論用什麼語言來闡釋「禪」都是蒼白無力、言不達意的。
  • 二祖慧可大師悟道因緣,雪染雪地,感動達摩祖師,終獲大法
    老陽按:慧可大師為我國禪宗第一人,也是我國禪宗第二代祖師,今天和大家說的就是慧可大師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二祖慧可大師,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縣西北)人。其父名寂,在慧可出生之前,每每擔心無子,心想:「我家崇善,豈令無子?」於是便天天祈求諸佛菩薩保佑,希望能生個兒子,繼承祖業。
  • 三十八世臨濟義玄禪師的話,你悟道了多少,難得的開示
    這裡有個故事,希望能開開眼界,悟道臨濟禪師的話語。僅與大家分享!那年,臨濟禪師將要圓寂時,曾經對所有的弟子們開示道:「等我入滅後,你們千萬不可以將正法眼藏也隨著滅卻啊」!當是,座中有三聖,其中惠然禪師聽後就回答說道:「身為弟子的我們,怎能敢將老師的正法眼藏滅卻呢」?臨濟禪師就問道說:「那麼這樣回答你們一個問題,假如有人問起:那道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