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龜是福鼎傳統的特色小吃,當地人再熟悉不過。然而,平常在福鼎街頭卻不是很容易能買得到。在福鼎,只有在小孩滿月或周歲的時候才會訂做紅龜,然後派發給親朋好友共同品嘗分享。
在福鼎, 平常時間是吃不到「紅龜」的,只有在孩子滿月或周歲的時候,當家的會定製「紅龜」,贈送給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以討吉祥,意味著孩子要像龜的壽命那樣長。
福鼎紅龜呈橢圓形,扁平狀,好似一隻鮮紅的龜,裡面是棕黃色的餡,底下託著一兩張柚子葉。
為什麼是「紅龜」,而不是「紅猴」之類?這是有其含義的。烏龜的自然壽命一般為150年,據有關考證也有300年以上,有的甚至於過千年,傳統意義上龜代表一種長壽的吉祥物。所以贈送紅龜討吉祥,預示著將來孩子能夠健康長壽,平平安安;而柚子葉又有佑子的含義,所以每一個紅龜都滿載著長輩對孩子滿滿的關懷。
製作「紅龜」主要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龜殼」即皮囊,一個是「龜肉」即餡。「龜殼」一般是用蒸熟的糯米粉再調入一點點當地人稱為「 紅粉「的食用色素,搓揉而成。
餡有兩種做法,以前紅龜的餡主要是番薯(煮熟)、大豆(壓成碎末)和麵粉按一定的比例和在一起,加上一定量的白糖揉捏均勻,然後揉一小團。現在的做法,是用曬乾炒熟的豌豆粉(加少許麵粉)和著紅糖蒸熟後搓成團狀。還可以用冬瓜糖、花生仁碎粒、蜜棗、大豆碎粒、芝麻以及麵粉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揉捏在一起,蒸熟後搓成團狀。
然後將「龜殼」搓成長條狀,用刀切成一粒粒,搓成圓狀充餡。將皮和餡包好後,重新搓圓,接著塞進刻有圖案的木槽中,印壓成「龜」形。
最後將木槽的一端輕敲桌面使其剛好掉落在擺在桌面上的柚子葉上,將粿品背部抹油。紅龜都以柚子葉為墊,既防止粿皮沾在炊具上,又由於粿葉有香氣,也使粿品風味更佳。
隨後將其晾在竹匾上,達到一定數量後放進蒸籠裡蒸。一定時間之後,一個個可愛的紅龜就這樣出爐了。
新鮮出鍋的紅龜,聞著有股淡淡的柚子葉的清香,還有餡料的香甜味,清淡不膩人。咬上一口柔軟細膩,香甜可口,粘中有沙,沙中帶軟。
今時今日,已經很難能找得到「紅龜」的起源和典故了。雖說,如今也只能在特殊喜慶的日子裡才能吃得到,不過,長久以來,「紅龜」憑藉其美好的寓意和獨具風味的口感,仍舊日復日、年復年地被當地人所追捧,被公認為福鼎最地道的傳統小吃之一。也願這道美味能夠一直駐留在大家的心間,帶著我們對家鄉味的記憶猶新,對家鄉的熱愛吧!
文章來源於寧德12580
更多資訊歡迎關注【幸福福鼎】微信平臺及福鼎廣播電視臺、福鼎周刊、福鼎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