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乾坤

2021-02-13 徽外堂

這一放一收、一開一合之際,如潮湧潮退一般,蘊含著自然中永恆的往復消長之理,琴韻因此而被注入了勃然的氣機。

古琴流派眾多,法各有異,然而求道之心不應有異。「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右手撥弦主聲,左手按弦生韻,以陰陽之道論之,琴中聲韻之陰陽判然若揭。

先說右手之聲。

右手觸弦,每個手指都分陰陽兩面,手心這一面的手指肉頭是陰面,比如勾,手背這一側的指甲是陽面,比如挑。勾與挑的常用配合併不僅僅是為了演奏方便,其實更多的含義是陰陽之間的交替與融和。

以此類推:託、抹、勾、打運於掌心,主陰;擘、挑、剔、摘成於指背,主陽。陰柔陽剛,主陰指法以肉觸弦,主陽指法因甲取聲。陰靜陽動,勾託等主陰指法往往靜中蓄力,弦由指下崩出而自振;挑剔之類則恰好相反,須空中取勢,一氣過弦不得停留。若能明此陰陽,再結合大、食、中、名不同手指的形狀特點,剛柔相濟,琴聲自然豐富而調和。

在同一根弦上連續撥弦,也以陰陽交替運用為常態,或抹挑,或勾剔,或託擘,或打摘,手指正反觸弦恰好生成了天然的明暗音色變化。甚或如長鎖之類的繁複組合,正反多變,妙造陰陽……若圖出指便利或追求音色均衡,總在一根弦上用連挑之類的單一指法,旋律中便少了一分天成鮮活之機。

 次論左手之韻。

一聲即出,之後流動的韻也是處於陰陽變化之中的。比如進復,不僅僅是音的升高降低,自然狀態下手臂在開合之間會產生按弦壓力一松一緊的相對變化,由緊變松則韻聲如陽氣上浮,由松變緊則如陰氣下沉,如是在往復之間便自然形成了陰陽之間的轉換消長,以這樣的狀態形成的韻聲是立體而生動的。

韻有陰陽之變,且又有方圓之分,先師梅曰強先生曾有「南圓北方」之論,謂北方琴人取韻多方折,南人取韻多圓轉。當然梅先生所傳承的廣陵派是綜合南北,方圓並用的,至於方多圓少還是方少圓多,一則因曲而異,再者也取決於琴者的個人趣向。

如何方?如何圓?手臂整勁,以骨力一氣催掌而行,自然方,比如硬上;肩肘腕指節節傳遞,筋勁絞轉,自然圓,比如引上;進復、退復亦同此理。

琴韻取象,又不能不知吟、猱。這是兩類極為重要的左手取韻技法,又各有其用,不能混淆。從前若說某人「吟猱不分」等於是說他彈琴尚未入門,是極嚴厲的批語。吟主圓活,如寒風中枯枝瑟瑟,又如滴水而生波紋;猱主節奏,古人云「如猿升木」,須有虛實動蕩之態。至於長吟、緩吟、細吟、飛吟、遊吟、落指吟、緩急吟……撞猱、反猱、急猱、蕩猱……不勝枚舉,可見琴韻取象之豐富,恰如山水畫各種皴法的活用,又似人物十八描之細膩。

吟猱又不可濫用,梅先生當年一再訓示:「當吟則吟,當猱則猱,無需吟猱處則取其爽利,未可造次!」

再看聲與韻的結合。

例如入門開指的《仙翁操》,貫穿始終的「仙翁」兩聲正是兩弦作一陽一陰的相和,「仙」字的散挑陽出,「翁」字的綽勾陰和。這兩聲若用簡譜或者五線譜記錄那是同聲重複,但在古琴上卻不欲其簡單重複,而是以「和而不同」的形態來示現天機。

豈止《仙翁操》,幾乎所有的傳世琴曲中都貫穿著這樣的陰陽相和,無論旋律簡單還是繁複,「仙翁」陰陽之聲總是在樂句中不斷再現。傳統古琴的價值觀,「和」是第一位的,「和」不等同於「平均」,而是千變萬化之中的和諧。

手指與琴弦的實際接觸中盡含虛實變化,而以宏觀視之,大體仍屬於實的範疇,這一部分尚且容易感知。然而撫琴弄操,僅僅關注到實的這一面還不夠,我們還需推究當手指未觸琴弦之先或是離開琴弦之後,整個手臂處在虛空之時,當是怎樣的情形。

每聲之出,都要如生命一般從無到有、由生至滅,實自虛中生,實後必返虛。手指觸弦之前的虛,以及與弦接觸過程中的實,直到離弦之後的返虛,都會形成因果關係。其中又需明了一個「漸」字,虛中孕實、實處含虛,相互之間的轉換既不得突兀也不能遲疑,否則得聲或戾或滯,不能如意。

對於撫琴人來說,意念便是在這樣的虛、實、虛中圓轉循環,前一聲與後一聲之間的轉移也必通過一個不間斷的虛空之勢來進行承接,每一聲都因此而具有自己獨立的空間能量場,場與場之間或呼應、或交織,如節日夜空先後示現的禮花一般。不論指法如何繁複,其實不過是一次又一次虛與實的相生相替,這是陰陽之道。

《繫辭》所謂「一陰一陽」者,重點在於有一陰必有一陽,有一陽必有一陰,純陰、純陽則非所宜。左手取韻也是如此,進退往復一方面是開與合的交替,同時又不能不明了開合之間的虛實關係。比如綽上,手臂先以虛空之勢向外伸展開,而後回收入弦,漸收漸實;注下則反之,虛收而實放。

欲收必先放,欲開必先合,這一放一收、一開一合之際,如潮湧潮退一般,蘊含著自然中永恆的往復消長之理,琴韻因此而被注入了勃然的氣機。而當手指離弦轉向下一個音位按弦之間,空中運轉也要虛中有勢,交待分明,起落之間仍不離陰陽之道。

琴中之道博大精深,技法亦非隻言片語可以盡述,更非明師面傳心授不能窮其深奧。若有未窺門徑者誇誇其談曰大道天成,輕於從師承藝,則徒然貽笑大方矣。

相關焦點

  • 掌中木偶:「掌中戲」,乾坤大
    掌中木偶:「掌中戲」,乾坤大 2020-09-06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靈手巧的中國人,如何練就「掌中乾坤」?
    心靈手巧的中國人,如何練就「掌中乾坤本期節目,君浩就帶你了解中國人的「掌中乾坤」!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倚天屠龍記》乾坤大挪移加九陽神功,難敵玄冥神掌加九陰真經
    鶴筆翁和鹿杖客練就了武林絕學玄冥神掌,在原著中曾交代,鶴筆翁在擄走幼年的張無忌時,曾與武當七俠之一的俞蓮舟有過交手,俞蓮舟雖當場受傷但傷勢不是很重,事後回憶時才被張三丰點破,對方(鶴筆翁)出手比較持重,未曾全部施展出玄冥神掌的掌力,否則俞蓮舟就兇多吉少。
  • 掌中有乾坤 木偶演人生
    記得小時候每逢佳節,總能在村裡的戲臺前看到木偶戲,所謂掌中有乾坤,木偶戲人生。隨著時代變化,傳統木偶戲鮮少被傳承,然而從父親到女兒、兒子再到孫子,他們指尖一動就是近百年。學木偶戲要長期練習演繹完木偶,黃老先生便邀大家坐下,講起了關於木偶的歷史傳說。相傳在古時候,一位秀才進京趕考但在途中不慎遺失了包裹,身上的盤纏也所剩無幾。
  • 天地乾坤一掌中《修仙記》宗門玩法妙趣橫生
    【陰陽順逆動五行 奇門遁甲置八歸】  奇門探險是宗門為本門弟子準備的歷練活動,在《修仙記》中,凡是加入宗門的弟子均可參與。奇門探險共三層,每一層都按照八門遁甲布置著不同的陣法,宗門弟子只有根據自己的修行能力破解了陣法,才能找到生門,而最先通過生門的弟子可獲得宗門放置在陣法中的寶物。在奇門的最後一關則是護鎮長老,護鎮長老道法高深,喜怒不定,眾弟子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擊敗他。只要掌握了尋找生門的規律,便可順利通關,該活動獎勵豐厚,建議所有宗門弟子參與。
  • 「乾坤只在一掌中」,如何在掌中優雅的排卦可以裝逼?
    在奇門遁甲的綱領性著作《煙波釣叟歌》開頭,有四句話氣勢滂沱「陰陽順逆妙難窮,二至還歸一九宮,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在一掌中」簡單的話語概括了奇門遁甲的神奇之處,而深入了解了奇門遁甲之後,確實可以將天地人神盤全部排布在掌中,從而預測吉兇悔吝。當然,其實掌中排卦只是幫助計算推演,真正的佔卜格局其實還是記在腦中。
  • 七旬武狀元八卦掌乾坤
    2012年11月09日 02:16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昨日下午,在黃山舉辦的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開始了八卦掌的比拼,在最後決賽中,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八卦掌大師同臺競技,最終中國國家隊一位七旬老翁奪冠。
  • 指出風雲動 掌中弄乾坤——閩南布袋戲藝術
    (圖 1)從歷史記載和現存情況來看主要有四種: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枝木偶和掌中木偶。布袋戲是掌中木偶戲的俗稱,又稱掌中木偶、手套木偶等。「布袋戲」一詞從何而來呢?根據前人的研究,說法大致有三:  第一,戲偶除了偶頭、手掌、腳的下半部之外,軀幹、上肢、腿部都是由布縫成。其外貌與布袋相似,呈四角方形,所以稱為布袋戲。
  • 掌中舞乾坤,臺灣布袋戲
    布袋戲是把傀儡託在掌上搬演,所以在臺灣,布袋戲又叫做「掌中戲」。因戲偶小巧而裝以小戲籠,與提線木偶大籠相對,故又名之為小籠。臺灣的布袋戲是由漳州、泉州、潮州一帶隨著移民來的,不過,在臺灣倒也發展出自己的本土特色。
  • 帶娃之武林神功(內附「降龍十八掌」「葵花點穴手」「乾坤大挪移」「如來神掌」秘籍詳解)
    治療腸脹氣之「降龍十八掌」從名字就知道,這個招式用的是「掌」。小兒腸脹氣是初為父母人的頭號天敵。大娃從出生就比其他娃娃更容易脹氣似的,而且情況嚴重。練習手眼協調之「如來神掌」除了「伺候」大娃,還得訓練大娃。由於大娃才5個多月,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手腳,尤其小手和胳膊,移動方向簡直是隨機函數。但是現在的大娃已經比再小的時候進步很多,起碼可以抓握一些東西,也挺有力量。自認為眼手協調能力是腦子發育重要能力之一,所以為了鍛鍊大娃,特發明「如來神掌」。
  • 張無忌若沒中玄冥神掌而留在武當,能否達到他的高度?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被玄冥二老所傷,玄冥神掌陰毒非常,太師父張三丰雖然武功精湛,是當時的武林泰山北鬥,但還是不能解除玄冥神掌給張無忌帶來的痛苦。後來張三丰無奈只得讓張無忌去尋神醫胡青牛醫治。不過好在張無忌有主角光環,後來的他就開始了開掛之路。
  • 掌中有乾坤,手掌生命線看你一生禍福!
    手相作為普及率較廣的一種相術,一直以來都是以直觀而準確為大家所熟知,而掌中的生命線也就是地紋通常可以看出一個人一輩子的禍福安恙。生命線短細橫紋這種手相的人天生就是悲觀主義者,對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且自身也容易多愁善感,人生上會有一些坎坷,但好在這種人從來都是謹慎小心之人,所以一生中都不會有大的困境出現。生命線橫紋斷裂生命線一條貫穿橫紋如果中有折斷的話,這種手相的人在一生中會有一次大的劫數,恐有血光之災。
  • 天地只在一掌中的秘密
    影視作品中經常有得道高人掐指一算,如何如何。也有神仙菩薩掐指一算,料得師徒有難。。。現實中是否真有此等人物呢?在具體的預測佔卜工具中,是否真有這樣一種工具可以做到掌中乾坤,袖中天地呢?奇門遁甲的傳說比較多,影視作品多有提及,行業中也有「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的提法。奇門在古代的應用更多在軍事領域,現代傳承下來的多有不全,並且流派較多,可供參考的文獻資料也較少,學習奇門需要名師指點,有門戶以及門派之別,精於奇門者,少之又少。不管怎麼說,用奇門遁甲進行預測佔卜,做到掌中乾坤是有可能的。
  • 潮汕人物 | 潮汕紙影「掌門人」:掌中乾坤 我希望更多年輕人知曉
    在櫥窗似的迷你戲臺上,惟妙惟肖的木偶踩著鑼鼓聲,行雲流水般地變換動作。 許端傑在表演木偶戲木偶戲的表演全憑一雙手,掌中有乾坤。許端傑是汕頭澄海隆都鎮的老玉春香劇團的第三代掌門人,4歲學藝、6歲登臺,至今已表演了整整30年。
  • 八卦在掌,疾病可控!
    掌中八卦,乾坤在手。何謂易如反掌?何謂一手遮天?一掌乾坤天地開,古往今來本自在。四維上下,六合之內。
  • 動作電影《乾坤八極》江湖恩仇彰顯兄弟情深
    縱觀當前國產電影佳片頻現的發展形勢下,武打題材更加迎合當前觀眾喜好,這部秉承「真功夫」拍攝製作水準的《乾坤八極》,相信上線後一定會獲得廣泛認可。本次曝光的海報中,周馨武颯氣十足的八極拳姿勢引人注目,左手出掌
  • 國寶典藏盡在掌中 《忘川風華錄》手遊官網下載
    國寶典藏盡在掌中 《忘川風華錄》手遊官網下載 來源:www.18183.com作者:Pencildragon時間:2020-12-06 濃厚的中國風美術風格,為整個忘川世界的場景和人物帶來極佳的沉浸感。無論是立繪、模型、UI設計,每一處細節都將國風國韻貫徹到底。
  • 尹鋒:《掌上乾坤》《鬥轉星移》前言
    《掌上乾坤》是在《掌上奇門》一書的基礎上完成的,除增加了不少內容以外,原有的大部分內容都進行了重寫,使其具有條理清晰、論述透徹的特點。案例部分由於是當時的實錄,這次在整理時,在不動原始記錄的基礎上,對其不規範甚至是錯誤的地方進行了補註,儘量使其更加完善。
  • 傳說中的鐵砂掌!
    ☞ 這是金屬加工(mw1950pub)發布的第12102篇文章話說金庸小說中有五大超強掌法
  • 掌中有乾坤「油壺魯葫蘆」
    《詩經·大雅·綿》中說:「綿綿瓜瓞,民之初生。」專家考證,這「瓜瓞」便包括了葫蘆。「模子葫蘆」的雅號為「範匏」,歷史十分悠久,傳世最早實物流往日本,原藏法隆寺。自康熙一朝起,匏工藝便受到皇家重視,宮內闢有範匏基地並設專人管理,在皇帝的督造下,生產出諸多典雅的模製匏器,有資料說康熙皇帝喜制匏器,自己帶太監製作(有「梁九公」款),成品配以囊套,現藏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