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天
兩個月以前,影視圈對男頻IP劇的市場表現還是有所期待的。
那時,《延禧攻略》還沒打響暑期檔大女主劇第一槍,《香蜜沉沉燼如霜》收視低開高走還沒能搶佔螢屏,《如懿傳》播出時間一推再推遲遲未定。而就在此之前,古裝劇集體「水逆」,缺席衛視黃金檔,上半年在網絡平臺上播出的《烈火如歌》《獨孤天下》等大女主劇熱度欠佳,暑期檔成功上星的《扶搖》距離「爆款」仍差些火候,而成績表現搶眼的網劇《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忽而今夏》則不屬於大女主劇範疇。
「觀眾對大女主劇審美疲勞了?」這樣的聲音時有傳出。
與此同時,多部男頻IP劇開機、殺青、定檔。一時間,「古裝劇風向正在掉頭」的聲音甚囂塵上:男頻IP劇引領市場的時候要到了。
8月7日,男頻IP劇《武動乾坤》開播,該劇由張黎導演、楊洋主演,且有大量原著粉自帶流量,配置搶眼,底氣十足,企圖率先撕開暑期檔「大男主劇」市場的口子。如今該劇已播至尾聲,累計播放量28.1億,成績與陣容不相匹配。
抓住暑期檔的尾巴,《鬥破蒼穹》與《天坑鷹獵》競相上線。與《武動乾坤》類似,同樣改編自天蠶土豆所著同名小說的《鬥破蒼穹》,由觀眾緣良好的吳磊「挑大梁」,還是沒能順利贏得點擊量,豆瓣評分低至5.1,成績敬陪末座。而由王俊凱主演的探險劇《天坑鷹獵》,在豆瓣上斬獲了7.7的高分,口碑在一眾大男主劇中實屬拔尖,然而上線12天,該劇日播量從未躋身於骨朵網絡劇排行榜前三甲,成績著實稱不上「出圈」。
截至目前,男頻IP劇接連在紅海中廝殺,無一部成功突圍。
男頻IP劇緣何爆發?
追本溯源,從「大女主劇」到「男頻IP劇」,古裝劇風向的掉頭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以「大演員」孫儷為代表,其主演的《甄嬛傳》《羋月傳》《那年花開月正圓》三部大女主劇,分別從宮鬥、朝堂、商海沉浮三大維度著手,背靠「瑪麗蘇」光環,憑藉一路升級打怪過關型劇情,將大女主劇市場價值推向高潮,《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楚喬傳》等劇在市場上再分一杯羹,大女主劇市場天花板漸顯,很難再有突破。
其次,在「她經濟」時代,小鮮肉、流量明星迅速崛起,風頭勢不可擋,急需作品鞏固「江湖地位」。綜藝節目太「懸浮」,穿梭在綜藝節目裡,沒有作品加持,很難獲得市場認可,音樂行業太低迷,若非真正自帶天賦且發自內心熱愛,很難有人能沉住氣通過音樂作品證明自己的實力。相比之下,影視劇仍是「香餑餑」,演好了是跳板,演砸了,也能獲取曝光量。於是,鮮肉們前僕後繼,用一部部大男主劇攻城掠地,證明自己的商業價值。
再者,「IP改編」熱潮席捲全行業,影視方通過購買網文IP,以期快速聚集原著人氣,勢頭銳不可當,幾乎是在一夜間,囤積十多年的網際網路文學被一掃而空。而在網文世界裡,男頻IP與女頻IP影響力勢均力敵,前者粉絲量不輸後者,多部男頻大IP受資方青睞,亟待開發。
前有網文源源不斷輸出IP,後有龐大的消費群體消化內容,眾多男頻IP劇陸續走向市場。然而縱觀近幾年男頻IP劇的市場表現,真正火起來的男頻IP劇鳳毛麟角。
目前已播出的男頻IP劇,主要集中在懸疑探險、玄幻、權謀三大類型。歷史權謀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由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而來,收官點擊量突破20億,聲量與成績不算出色。《九州·海上牧雲記》,即便有黃軒及一眾戲骨坐鎮,由於故事格局太過龐大,劇情推進緩慢等原因,成績和口碑遠不及預期。而由流量明星「挑大梁」的男頻IP劇《青雲志》《擇天記》,也僅僅是熱而不爆,沒有真正帶來男頻IP劇的「繁榮盛世」。
陣容豪華,爆款難出
暑期檔最讓業界匪夷所思的,是《天盛長歌》的市場表現。
陳坤、倪妮主演,眾多老戲骨傍身,還請來張叔平擔綱美術指導,「大卡司+大IP」強強聯手的《天盛長歌》,服化道、攝錄美俱佳,頗具電影質感的敘事鏡頭,還是沒能挽回衛視收視率墊底的事實,其0.233的收視率更是創下了湖南衛視黃金檔十年內的最低收視紀錄,如今,不得不面臨「瘦身」收官的命運。
在男頻IP劇扎堆的大背景下,這部由女頻IP改編而來的大男主戲,頗具特殊性和典型性。由於種種原因,從網文到影視劇,編劇調整了多處情節,倪妮和陳坤戲份旗鼓相當,原本一部大女主小說被改編為了大男主戲。
權謀與愛情,兩條線都想要,最終費力不討好。改編過多,故事人物及主線劇情與原著相距甚遠,讓原著粉不買帳;權謀戲不夠出挑,攪動朝堂風雲的情節不夠燒腦,難獲男性觀眾青睞;而女主角個人的成長蛻變故事經弱化後,對女性觀眾而言,很難找到觀看大女主劇的「爽感」,且由於兩條線敘事並行,表達比普通劇集更加複雜,故事細碎,節奏緩慢。
這些都拖累了《天盛長歌》的市場表現。從女頻IP改編為大男主戲,也許從一開始,《天盛長歌》定位就出現了錯位。
同樣由男頻玄幻IP改編而來的《鬥破蒼穹》《武動乾坤》,境遇同樣不容樂觀。以《鬥破蒼穹》為例,從網文到影視化,「改編」是《鬥破蒼穹》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原著篇幅冗長,字數高達五百多萬,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刪改。而刪改後的劇情如何還原原著精髓,則考驗編劇的功力。「這是鬥破版倚天屠龍記」,開播幾集後,該劇獲此評價,就目前的受眾反饋來看,改編爭議聲居多。
在劇情硬傷面前,《武動乾坤》《鬥破蒼穹》特效「樸素」,已經不算是「槽點」。一則,國內特效技術本就存在很大上升空間,二則,觀眾對五毛特效已經習以為常,如果劇情能打,觀眾還是存在寬容的可能性。
如果說《武動乾坤》《鬥破蒼穹》是因為改編硬傷致使成績表現讓人唏噓,那《天坑鷹獵》《夜天子》上線後反響平平,就更值得影視人士深思了。《夜天子》豆瓣評分7.1,《天坑鷹獵》豆瓣評分7.7,在一眾男頻IP改編而來的大男主劇中口碑突出,且《天坑鷹獵》中又有粉絲基礎頗高的王俊凱「牽頭」,史上最年輕金馬影后文淇坐鎮,最終還是沒能成功晉升為「爆款」,這又是為什麼?
得女性觀眾者得天下?
短兵相接的暑期檔,爆款「爽」劇《延禧攻略》顛覆女主角人設,但仍未脫離大女主劇範疇,仙俠劇《香蜜沉沉燼如霜》憑藉「男女主角認真談戀愛的劇情」順利出圈,由耽美題材改編而來的《鎮魂》,「兄弟情」俘獲一大批少女心。
眾多爆款劇,皆為女性向作品。
影視劇受眾群體裡,女性觀眾佔據極大部分,「得女性觀眾者得天下」的言論並非沒有依據。而在此之前,女頻IP消費過度,改編質量參差不齊,致使業內滋生出「觀眾對女性向作品已經審美疲勞」的疑惑。然而事實上,女性向作品對於市場來說一直是剛需。讓觀眾審美疲勞的不是女性向作品,而是萬年不變的反轉劇情和「瑪麗蘇」套路。
影視圈由「大女主劇」轉向「男頻IP劇」,並非觀眾需求轉變引發的「轉向」,更像是其他因素合力的結果,更確切的說,「是製作方在大女主戲作品遭遇瓶頸後的一種被迫調頭」。
而之所以「男頻IP劇」鮮有「爆款」出現,與多方因素有關。
「看小說時,讀者自我代入感極強,這種類似於升級的遊戲套路滿足了人們內心對變強的心裡需求。但如果電視劇這麼拍,觀眾要砸電視的。」網文男頻IP改編,普遍面臨這樣的困境。改還是不改,都進退維谷。
其次,男性觀眾容易抱著挑剔的心態看待劇集,要將這批受眾吸引到螢屏上,需要更高的品質。大女主劇裡,無論女性角色如何升級,愛情是永恆的命題,劇中人物的戀愛故事能夠引起女性觀眾共鳴,劇集就成功了一大半。而在男頻IP劇裡,不論是權謀類、玄幻類還是懸疑探險類,劇情皆由強情節推動,內容存在天然門檻,改編十分考驗編劇功力。
以男頻玄幻小說為例,這類故事常以男性成長為主線,情愛為輔線展開,內容以升級打怪模式進行,特效技術捉襟見肘,劇情經不起推敲,配角人物設置薄弱,甚至還存在「後宮」無數等情節,改編難度大,且對於女性觀眾而言,劇情也缺乏吸引力。
再者,如今的「男頻IP劇」為贏得市場,大多都出現了定位模糊的問題。影視劇受眾群體中,男性觀眾數量不佔優勢,為了迎合女性觀眾,男頻IP劇大多選擇小鮮肉擔綱主演,對於男性觀眾而言,小鮮肉演員「趕客」,而對於由小鮮肉吸引來的女性觀眾而言,「男性向」情節很難有興致看下去,只能對偶像主演的劇集敬謝不敏。
最後,真正品相與內容俱佳的男頻IP劇,也很難走向爆款。在抖音、快手席捲網絡,短、頻、快內容吞噬大眾生活的大環境下,嚴肅敘事已經被市場拋棄。《琅琊榜2》《九州·海上牧雲記》並非沒有瑕疵,但勝在劇集品質在線,卻仍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困境,沒有話題和噱頭,在快消文化盛行下,觀眾更願意選擇觀看輕鬆簡單的內容。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於由小鮮肉扛鼎的玄幻劇,摒棄小鮮肉,踏實走正劇範兒,「以虛構的故事燭照現實生活,展現對歷史和人性的思考」,此類男頻IP劇至少還能贏得口碑上的勝利,爆款與否乃是後話。
綜上所述,男頻IP劇難成爆款。
那為什麼以男性角色為主體的權謀劇《琅琊榜》能取得成功?製作精良、演員演技紮實,《琅琊榜》被推上神壇,實際上仍掩蓋不了其女性向作品的本質。據了解,《琅琊榜》原著由女性作者寫作,連載於晉江,而梅長蘇與蕭景琰間的「兄弟之情」,至今仍是女性觀眾津津樂道的對象。
男頻IP劇撲街,並非大男主劇式微
君不見,《沙海》裡吳磊與秦昊認真探墓,聲量不及「梁山CP」的感情線。女性觀眾的力量是無窮的。
「男性向做IP有障礙,IP天然是女性向的。」對於IP改編,原盛大文學CEO、火星小說創始人、IP資深運營者侯小強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這樣表示。
「第一,女性對審美是有要求的,女性喜歡的東西是要有美感的,不光對文字、情感,對電影、電視劇的選擇標準也一樣。男性在這方面的要求普遍比較低。『男性向』很多作品就是一路打怪,情感線很弱。這在『男性向』網文的小圈子還可以,做影視就不行了,你不能讓女性觀眾反感;第二,女性是自帶媒介功能的,會形成社群,女性之間會有交流、互動,男性之間不會,你很少看到有喜歡把《鬥破蒼穹》拿去分享的。所以我認為IP目前還是『女性向』的,中國現在所有火的電視劇都是『女性向』的。其實《全職高手》《盜墓筆記》也是女性向。」
在網文世界裡,男頻小說玄幻類佔半壁江山,此類劇集往往涉及架空世界,最大的賣點是熱血與爽感,男性讀者會自動帶入角色,為人物的升級而歡呼,而這樣的心理成就及代入感,很難在影視劇中體現,俘獲不了男性觀眾,也無法贏得女性觀眾的青睞。對於男頻女頻IP的改編,侯小強的觀點值得借鑑和參考。
男頻IP劇頻頻撲街,然而,這也並不意味著大男主劇式微。
數年前,《亮劍》《士兵突擊》《潛伏》等男性向諜戰劇都曾掀起收視狂潮,《軍師聯盟》《大秦帝國之縱橫》等帶有歷史正劇氣質的大男主劇,口碑與收視俱佳,《無證之罪》《白夜追兇》《河神》等國產懸疑劇將網劇口碑推至新高度。由此可見,大男主劇並非完全沒有生存空間,懸疑、諜戰、歷史正劇等類型仍有市場,只是現在,玄幻男頻IP泛濫,由於題材、政策、演員等原因,大男主劇未能捕捉到觀眾「痛點」。
事實上,真正的好作品,是無「性向」之分的。2017年爆款劇《白夜追兇》《無證之罪》以男性角色為主體展開,但很少會有人將它們歸結為大男主劇。劇本紮實,將人設做到極致,故事以強劇情、強情節推動,好故事總有觀眾買單。
在未來,仍有多部男頻IP劇蓄勢待發。由劉昊然主演的《九州縹緲錄》,由黃子韜、易烊千璽主演的《豔勢番之新青年》,根據馬伯庸的歷史小說改編的大男主劇《長安十二時辰》即將走向市場,它們能否一改男頻IP劇頹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