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巴比倫》原著和電影臺詞分享

2020-10-14 夏日山河

這是第二次刷電影《少年巴比倫》本電影根據路內同名小說《少年巴比倫》改編,內容上基本上遵循了原著。

可惜的是原著被拿回老家了,要不然還能對照一下。


《少年巴比倫》路內


《少年巴比倫》和九把刀《那些年我們追的女孩》都是作家帶有自傳性質的小說。

電影中的主人公路小路:化工技校—戴成糖精廠—廠醫白藍—上海—辭職

電影中真實展現了工人的生活和青春,路小路的扮演者董子健的氣質能夠契合主人公的人物定位。

至少在我們的青春中並不全是俊男靚女和無病呻吟的傷痛。那個人他不一定很高、長得也不帥、甚至不會打籃球,工人的臉上至少不會死白白淨淨的。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怎麼會懂得,而且它反映的是工廠中最底層的工人生活粗魯、愚昧、打架更多的是無奈和悽離。他們從一出生就註定當工人,人生的日子每天都在重複。那麼如果活著只是為了活著,絕不要這樣的活法。

什麼時候小編才能像路小路那樣鼓起勇氣辭職,去上海找白藍呢?

平心而論當代作家中路內可能是對小編影響最大的,路內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的經歷某種程度契合了一部分人的青春和生活,尋求到了一種寄託和共鳴。

至少他會成為一個精神領袖。

片尾曲《姐姐》張楚

(電影中片尾曲聽起來要柔和舒緩一點。)

2019年10月27日


看過電影《少年巴比倫》才會買路內的「追隨三部曲」,沒事的時候就重複看這部電影。

因為喜歡,董子健還是這部電影的出品人之一。

決定摘取電影中的臺詞分享一下。

「我叫路小路,宣傳科幹事,每天的工作就是澆花、飲茶、看報,我熱愛這種生活。」

「我生活的城市只有工廠,抬頭就是煙霾。在這裡我無處可去,只能當工人。我也無人可愛,唯有愛自己。那年我二十歲,是我的青春最香甜最腐爛的時候。」

「工廠裡的人分為幹部和工人,工人也有等級劃分。以倒三班為界限,凡是需要倒班的都是傻瓜,凡是上白班的都是牛人,多虧老爸的那條甲魚,我是被編在白班的鉗工班做學徒。而我的未來,就是進化工職大畢業後去做科室。」

「牛魔王后來講,工廠唯一的樂趣是逗女人開心。廠裡的女人分為小姑娘和阿姨,工人天生對小姑娘有好感,但她們生活在科室,像稀有動物一樣接觸不到。小姑娘結婚後變成小阿姨,通常會被發來看管泵房,小阿姨慢慢變成老阿姨。作為鉗工一輩子只能和阿姨打交道,這會不會將是我人生的最大悲劇。」


「難道你想一輩子當個小鉗工嗎?」

「那一天的大雨中,我總想我救的人是你。我只願意為你賠上一條命,如果死掉的人是你,我願意在洪水中永無休止地走下去。」

「白藍說自己是一隻沒有腳的鳥,即使停歇,也是在風中。我沒有理解她的意思。」

「那天以後,我和小李以偷窺女人的胸罩開始聞名。但奇怪的是所有女工都喜歡叫我們兩個出臺換燈泡,我們後來的工作真的應接不暇。」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起她那張單人床,很乾淨。我想像著她睡覺時候的樣子,不知道周末早上的陽光,會不會照到她的臉上。」


「當我回憶自己的青春,曾為自己的無路可走感到慚愧。但這不是一種罪過,戴城就是一座工廠,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早晚要進來,都想逃出去,但最終只能留在原地腐爛。」

「當電工期間,我和小李練就了搭配的絕活,他扶著竹梯,我像猴子一樣迅速爬上去換燈泡,每次我們都計算時間。做了電工之後我去過工廠所有的地方,包括以前不能隨便出入的科室,那裡全是沒結婚的小姑娘,香噴噴、甜蜜蜜,去換一隻燈泡要四個小時。」

「小路,我要去上海,過些天就回來。」

「你去上海乾什麼?」

「我要去報考醫科大學的研究生。」

「那我們以後怎麼辦啊?」

「小工人搞得這麼感傷幹嘛,你安心讀你的夜大吧。」

人在二十歲的時候,是不是都該一事無成。我只有用這種人生微末的勝利,來換取白藍的些許關注。——《少年巴比倫》


「94年夏天我終於上了夜大,像白藍對我期望的那樣,一輩子做一個平安、平庸的科員。」

「地震那天,我不要命似的狂奔,因為我知道那天白藍從上海回來。」

「大鬧會場之後,白藍說我的政治生涯完蛋了。我想確實是完蛋了,但我一直想的不是販香菸嗎?政治跟我有什麼關係?我青春的香甜美好是白藍給的。她要離開戴城,離開我,我才完蛋了呢。」

「在白藍離開那天我上夜班,早晨六點下班。她是七點的火車,我跟她約好,收了工去給她送行。」

「白藍離開半年,了無音訊。父親託人將我轉到了聯防隊,在這裡我依然持續在對現狀的焦灼和對白藍的思念中,這一切,再無人可訴。」

「走了幾千裡路,都不能忘記,給我的小路。」

那個我們共同經歷的時代,被時間關在無聲無息的黑暗中,消失了。而我們依然在世界某處孤獨行走,我對她的找尋不知將會持續多久。時間很公平,經過時間,你所愛的人,所恨的人全都成為過去。——《少年巴比倫》

2020年8月24日

(有興趣的小夥伴V信搜索公z號:「夏日山河」關注一下)

相關焦點

  • 董子健「丟書」引網友解讀《少年巴比倫》狂潮
    月29日報導   日前,董子健參加「丟書大作戰」分享了自己的愛書《少年巴比倫》,引爆影迷全城熱搜,網友更是紛紛大開腦洞解讀「少年巴比倫」含義,掀起討論熱潮。   董子健演繹不羈少年的有種青春 《少年巴比倫》片名意義何在   從電影《少年巴比倫》宣傳伊始,就有不少人猜測片名是什麼含義?
  • 《少年巴比倫》為什麼配不上《姐姐》|魯舒天
    問題麻煩就麻煩在,《少年巴比倫》的電影看上去不過是一個年份久遠的青春題材,故事圍繞著主角的情竇初開與爭風吃醋一路線性發展,直至最後的大幕滑落、曲終人散,與原著相較,它顯得「形而下」。 兩個字評價:俗了!
  • 《少年巴比倫》:熱血沸騰的青春歲月
    ,但《少年巴比倫》顯然不想讓自己變成一個美好的童話,現實與夢想的落差,時代與與命運下的無力,使這部電影用愛的錯過賦予了其耐人尋味的深度。《少年巴比倫》中的路小路就在這種青春年少的當口,衝動易怒,在工廠的那種環境中,還正好在荷爾蒙四溢的年紀,遇見不順眼的事情喜歡出頭,遇見喜歡的姑娘敢於表白。在工廠裡上班雖然很危險很累,但是在這裡卻讓青春得到了自由和放縱。
  • 《少年巴比倫》青春片可喜的嘗試
    《少年巴比倫》,是一部好看的國產小說。《少年巴比倫》,也是一部不錯的國產電影。考慮到這是青年導演相國強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少年巴比倫》的完成度和質感已然值得鼓勵和讚賞。我們的國產電影,需要更多優秀的新生力量出現。
  • 《少年巴比倫》:有格局和野心,但表現不盡如人意
    《少年巴比倫》和去年公映的《黑處有什麼》類似,都是偏近於文藝片一樣的青春片,不像《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和《我的少女時代》這樣的電影,偏文藝的青春片往往不能做到每一個段落都很有用,這類片更多是以情緒結構代替邏輯結構。所以往往這類電影是可以表達出更多東西的,只可惜《少年巴比倫》雖有想法卻未能成功表達出來。
  • 遺失的青春,迷惘的自我——《少年巴比倫》
    今天要說的電影是《少年巴比倫》導演: 相國強編劇: 陳建忠 / 路內主演: 董子健 / 李夢 / 尚鐵龍 / 李大光 / 唐小然 / 更多...該片改編自路內的同名小說《少年巴比倫》,《少年巴比倫》作為路內「追隨三部曲」之一。
  • 《少年巴比倫》
    直到某天,路小路遇見了一個叫白藍的廠醫,他的人生由此發生了改變……  神吐槽  A:劇本和剪輯有很大問題,全片碎片感太強,場景轉換生硬,敘事和鏡頭較弱,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只是串在一起的一些事,整體上也沒什麼大的意思。我很清楚他想拍成哪一類,不過水平還差得挺遠。喜劇的部分多了點,對原著黨來說男女主裡裡外外還是差了點意思。
  • 專訪導演相國強 《少年巴比倫》中的青春、夢、工廠
    90年代,剛剛畢業的戴城青年路小路進入工廠當學徒,跟著師傅混生活,在小世界中時而清晰時而迷茫的生活。
  • 董子健領銜《少年巴比倫》 打造「工廠青春片」
    《少年巴比倫》劇照     《少年巴比倫》近日亮相「2014青島全國電影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暨市場研討會」,該影片是董子健主演的第三部表現「青春成長史」的影片,首次打造「個人成長」為故事主線,風格鮮明的塑造和演繹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少年人物的「青春成長史」,打造出極富特色的青春系影片。
  • 《少年巴比倫》:青春片應該是一種成長電影
    這是電影《少年巴比倫》中的最後一句旁白。確實如此,時間過後,回憶都難,但電影《少年巴比倫》,卻用影像,帶領我們穿越二十年的時間長河,帶領我們走進一個青春少年路小路的世界,關於他的工作,關於他的愛情,關於他的人生,也是因為有影像的還原,我們才得以熱血沸騰的咀嚼那些「香甜而腐爛的青春」,還有大工業時代的血性江湖,畢竟那些懷舊的味道,而今已經無處可尋。
  • 《少年巴比倫》:工業時代的搖滾青春
    在一長串的國產青春片名錄上,《少年巴比倫》無疑是帶著鏽斑和異色的重金屬青春搖滾,幾乎所有的青春片都是在校園內外上演一出出戀愛、失戀、墮胎、車禍的重複戲碼,而《少年巴比倫》卻別具一格地呈現了90年代工業時代背景下一幫混混們的愛情、友情、鬥毆,甚至是陰謀和暴動,粗獷下的細膩、喜劇中的傷感相交織成一曲黑色復調的巴比倫。
  • 躁動的少年,不安的青春——電影《少年巴比倫》
    電影《少年巴比倫》改編自作家路內的同名小說,也是導演相國強的長片處女作。由董子健飾路小路,李夢飾白藍青春是什麼?青春是少年的無知,不諳事事,不沾人情而又倔強。而安全意識的缺失和操作不當也為路小路和白藍的進一步接觸埋下了伏筆。青春是充滿熱血的反抗卻又無力,似離巢的小鳥,想飛卻又飛不高和中國的大多數青年一樣,學習不好,找不到好的工作,父母只能託關係。路小路的進廠,隨後與白藍的相戀以及後面引發一系列的事件,崗位的變動無不是夾雜父母親的操心與背後的人情世故。
  • 國產青春系列《少年巴比倫》熱血經歷勵志前行
    「巴比倫」是啥?「巴比倫」意為西方文明的搖籃,而原著小說起名為《少年巴比倫》也是這個意思。《少年巴比倫》是由青島帝帕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瓏藝影視、三樂影業、愛潤東方影業、華誼兄弟出品,相國強執導,董子健、李夢、尚鐵龍、李大光等主演的喜劇電影。影片改編自路內的同名小說,講述了路小路在戴城工廠的青春熱血經歷與愛戀故事。
  • 《少年巴比倫》中的往事,仍有不被塵封和重新審視的價值
    註:本文有劇透《少年巴比倫》幾經改檔,在春節前相對冷淡的檔期上映,也並沒爭取到更多的排片率和關注度。影片走「參賽-拿獎-上映」的策略,但未能在業界之外激起大的討論,豆瓣網上的評分人數甚至不及三千人。電影存在諸多不足是一方面原因,也很難說不是被前期宣傳的「跑偏」帶累的:觀眾不僅早就看膩了「墮胎青春片」,對於打著「殘酷青春」噱頭兜售暴力的「霸凌青春片」也已經審美疲勞。《少年巴比倫》喊出「就是有種」這樣的宣傳口號,再配上色調髒亂差的海報,難免讓缺乏了解的觀眾以為是粗製濫造之作。《少年巴比倫》海報色調晦暗。
  • 《少年巴比倫》1月13日火力「開炮」 年度堪稱驚豔的青春佳作
    今日,由相國強執導,董子健、李夢主演的電影《少年巴比倫》曝光海報和預告,宣布1月13日火力「開炮」。
  • 微信專稿 年輕人無路可去 ——電影《少年巴比倫》觀後感
    【原著,路內長篇《少年巴比倫》,刊載於《收穫》2007年第6期】 在上海作協看過《少年巴比倫》
  • 《少年巴比倫》導演新片立項 片名《歧路行者》
    《少年巴比倫》導演新片立項 片名《歧路行者》 時間:2020.03.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
  • 《少年巴比倫》:用青春與懵懂書寫快意江湖
    青春題材的影片可謂是當下電影院裡的常客,無論是錯過、追憶、懷念的「三大殺器」,還是酗酒、打架、墮胎的「三大法寶」,觀眾都早已見怪不怪了。而在即將上映的影片《少年巴比倫》中,卻塑造了另一番新奇的景象,一切關乎於青春的回憶,化作工廠裡漫無目的的工作和生活,主人公路小路如同一股清流,將這個死氣沉沉的工廠,變成快意人生的熱血江湖,書寫了一部非比尋常的「工廠回憶錄」。
  • 《少年巴比倫》:葬送青春的混亂和迷茫
    文/何不歡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巴比倫」,每個時代也都有自己的「巴比倫」,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的巴比倫。但是不是每個民族、每個時代都有勇氣和能力說出自己的「巴比倫」,更多人是在迴避和躲藏,他們的內心已經將「巴比倫」埋葬。
  • 《少年巴比倫》,執著的那段美好和苦澀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少年巴比倫》,董子健主演(我很喜歡董子健的電影,總有一股莫名的韻味)。這是發生在90年代一個糖精廠的故事,對於很多人來說,是有些年代感的,可為何我會覺得如此的親近。剛開始我不明白《少年巴比倫》這個名字的寓意是什麼?網友說,這是利用巴比倫文明消失作為寓意,表達消逝,迷失和懷念的意思。當我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我覺得這應該是最貼合的解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