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姜是齊桓公的妹妹、侄女還是女兒?(八卦史記39)

2021-01-17 大嘴讀史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 記·齊太公世家》中提到了一個女人——哀姜。

這 個厲害的哀姜有兩件事很出名。

第一件事——「未娶而先淫」。

哀姜和魯莊公訂婚之後,魯莊公先後兩次到齊國看望哀姜,放在現在很正常的事情在古代卻是很不正常的,魯莊公因此被指責「未娶而先淫」。

其實最多是一般的見面交談,不會有什麼婚前性行為,哀姜很冤。

第二件事——「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雖然婚前見過面,但畢竟是政治婚姻,所以哀姜和魯莊公夫妻間沒啥感情。不安分的哀姜和魯莊公的弟弟慶父私通,染綠了魯莊公的帽子。

當魯莊公去世之後,哀姜又和情夫慶父聯手,圍繞著王位的爭奪,把魯國搞得一片混亂,自己逃亡到邾國。

身為春秋霸主、正義化身的齊桓公一道命令,把哀姜引渡回齊國,在路上殺死了哀姜,算是清理門戶了。

司馬遷寫道「魯愍公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說哀姜是齊桓公的妹妹,那麼她就是齊僖公的女兒,也是齊文姜和齊襄公的妹妹。

這地方應該是司馬遷寫錯了。

讓 我們來捋一捋。

首先,輩分不對。

魯莊公是齊文姜的兒子,那麼哀姜嫁給魯莊公就成了姨媽嫁給外甥,文姜哀姜姐妹分別嫁給了魯桓公魯莊公父子,太亂了。

其次,歲數不對。

齊僖公死於齊僖公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98年,哀姜嫁魯莊公發生在魯莊公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69年。

哪怕哀姜是齊僖公的遺腹女,嫁人的時候也要28歲了,這在古代肯定是超級大齡女青年,這時候嫁人,嫁得還是一國之君,完全沒有可能。

根據後世的研究,哀姜最大可能應該是齊襄公的女兒,也就是齊桓公的侄女。也有說法認為哀姜是齊桓公的女兒,最後屬於爸爸殺女兒。

反正不管是哪種說法,哀姜不會是齊桓公的女兒。

司馬遷寫錯了!

相關焦點

  • 偷情上癮的風流女:哀姜把魯國翻個底朝天(圖)
    《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她是「桓公女弟也」(即妹妹),似乎不太可能。因為哀姜嫁魯是公元前670年,如果她是齊桓公的妹妹,也就是齊僖公的女兒,而這時,僖公已經死了二十七年。即使僖公在彌留之際還有能力創造後代,那哀姜此時最小也是二十七八歲。現代的女人二十七八歲沒婆家,嘴上雖然還硬,但心裡已經發慌。在春秋時代,這個年紀的黃花閨女,嫁人的事基本可以不用考慮了。
  • 公室之家是非多,扒一扒齊桓公兄弟姐妹的奇聞
    三個女兒都沒下姓名,長女嫁給衛宣公,所以史稱「宣姜」;次女以文採出名,史稱「文姜」;幼女的身份存疑,有人說她是齊僖公的遺腹女,被齊桓公所殺,史稱「哀姜」。02與親妹妹亂L,被大臣弒殺的齊襄公齊桓公能當國君,仰仗於他這位荒淫無恥的哥哥齊襄公姜諸兒。
  • 哀姜:謀害國君,又為何被魯國人同情?
    但是在迎娶哀姜之前,魯莊公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寵妃孟任夫人了,可憐的哀姜剛剛出嫁就失去了丈夫的寵愛。女人是一種沒有了美滿的愛情和婚姻就退一步嫁給事業的靈長類動物。哀姜作為一個女人自然擺脫不了這個特性。為了寄託寂寞的肉體和感情,也為了手中可以擁有權力,哀姜和一直想要奪權篡位的權臣慶父走到了一起。
  • 齊桓公的成功之道:機智果斷,從諫如流,重義守信
    從逃難公子到天下霸主,春秋歷史上第一霸主齊桓公的成功之道是什麼呢?筆者以為,齊桓公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機智果斷優柔寡斷的人難以成功,機智果斷是成功人士的必要前提和基本品質。齊桓公的成功,就得益於這一品質。齊襄公繼位後沉迷女色,欺辱大臣,濫殺無辜,給齊國埋下了禍亂的種子。
  • 魯莊公好色誤國:娶齊國公女哀姜導致慶父之亂
    魯莊公好色誤國:娶齊國公女哀姜導致慶父之亂 齊僖公的女兒文姜嫁給魯桓公之後還與自己的哥哥(即後來的齊襄公)保持著情人關係,最後,齊襄公居然派殺手暗殺了魯桓公。  魯莊公是魯桓公與文姜生的兒子,他明知道自己的老爸是被老媽和舅舅聯合謀殺的,可依然沒有吸取老爸被齊國公女戴綠帽子的教訓。在即位24年之後,他又娶了齊國公女哀姜為夫人。這個哀姜也是搞緋聞的高手。魯莊公的二弟叫慶父,在魯國頗有權勢。哀姜於是就看上了慶父,兩人私通。
  • 幾世不寧,亂由姜起——文姜、哀姜這對姑侄攪得魯國不得安寧
    文姜和哀姜是什麼人呢?為什麼說她們倆攪得魯國不得安寧呢?文姜是齊襄公之妹、魯桓公夫人,也是魯莊公之母。哀姜是齊襄公之女,也是魯莊公的夫人。所以,她們倆之間既是姑侄又是婆媳。至於攪動魯國局勢,那就要慢慢道來了……
  • 哀姜:愛情、政治的雙重犧牲品(超級女團11)
    史書說他私生活不檢點,婚前就和媽寶兒子魯莊公瞎搞,婚後還勾引二叔,搞國家分裂運動,引起禮儀之邦魯國動蕩,最後還是靠燈塔國CEO齊桓公大義滅親才平息了事態。我對這種歷史八卦很有興趣,就去扒了扒哀姜的前世今生,然後我看到了一個愛情和政治的雙重犧牲品。
  • 歷史倪說60 魯國再出齊國淫女哀姜,人常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2018-09-29 06:39:37 來源: 歷史倪說 舉報
  • 「以儆效尤」背後的血腥:齊桓公屠城
    扶立周王重登王位,這是牛逼哄哄的齊小白也沒來得及幹的事,鄭厲公自覺幹得漂亮。這門親事是早就定下的,女方是齊襄公的遺腹女,歷史上稱她為哀姜,當年定親時哀姜還不滿周歲。親上加親,看來,她一直在牽掛著她的親哥哥。歌裡唱的好:帶著你的妹妹,拉著你的嫁妝,趕著那馬車來。安葬了母親,魯莊公到齊國娶回了他的小新娘,齊國很大方,又媵了個宗室女——叔姜。
  • 「了解歷史那些事兒」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今天我們要來講的就是春秋中的 其中關於「春秋五霸」史上出現過多種說法, 中學歷史教科書主要介紹兩種最具代表性的《史記索隱》或《荀子》的版本。
  • 齊桓公的一家有多奇葩?
    死囚和平民的肉斷然不能用,易牙覺得這是在玷汙齊桓公高貴的身份。苦思冥想之後,易牙就把目光盯在了年僅四歲的兒子身上。某日齊桓公喝了一碗肉湯,直誇其美味。就問易牙這是用什麼肉做的,易牙痛哭流涕,說是自己兒子的肉,只盼國君龍體健康。齊桓公聽後大為感動,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從此對易牙更加寵信。天道輪迴,極為諷刺的是,齊桓公最後是被活活餓死的。
  • 齊桓公一家有多奇葩?看看他的兄弟、姐妹、兒子都做了什麼
    當然,這其實說起來也無可厚非,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什麼奇葩人、奇葩事都可能會發生,不只有齊桓公這一家子,但齊桓公這一家子的奇葩程度還是挺讓人震驚的。齊桓公的父親是春秋小霸主齊僖公,挺正常的一個國君,也可能是他生活在春秋初期,很多事跡都沒有記載下來,但到了他的子女這一帶,奇葩事就都出現了。
  • 兄妹亂倫,給魯桓公戴了頂閃亮的綠帽子
    魯國派上卿來接親,說明還是很講究的,可魯國人沒想到,齊國人更重視更講究。齊僖公親自出馬,將女兒一直送到了魯國的讙地。這一下講究過頭了。魯國史官馬上就此事批評齊僖公不講禮儀。這算那門子禮?今天我嫁女兒,多送了兩步,就不講禮了?事實上,的確是齊僖公這件事情做得不講禮。在春秋時,送親是有嚴格規定的。
  • 齊桓公的小老婆,開個玩笑就坑殺了蔡國
    蔡國的國君蔡穆候為了能臥榻酣睡,乾脆一狠心獻出了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子蔡姬給旁邊的大哥齊桓公做了小老婆。 自己的親妹子做了齊桓公的老婆,很菜的蔡穆侯一下子變成了龍頭老大的大舅哥。這下子高枕無憂了,蔡穆侯自我感覺抱大腿的舉措很是穩妥。
  • 創造霸業,又葬送了霸業:一代霸主齊桓公那些事兒
    到了齊國後,他們發現齊國已經有了新國君,且新國君還是前幾天被射死的公子小白。原來,管仲的那支冷箭射在公子小白的銅製衣帶鉤上,小白裝死逃過一劫。公子糾和管仲十分無奈,只得返回魯國另圖打算。新的國君齊桓公卻不打算放過公子糾,齊桓公不斷向魯國施壓,魯國最終頂不住壓力殺了公子糾,把管仲押回了齊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 早期霸主齊桓公,晉文公,稱霸之後齊,晉走向何方?
    春秋五霸的故事為人們所熟知,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跡也為人知曉。那麼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春秋和戰國時期都有齊國,那麼戰國時期的齊國又真的是春秋時期的齊國嗎?晉文公作為春秋五霸中的一位,晉國按理說應該不弱,那麼為何在戰國時期,七大王國中已經沒有了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