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胤禵模仿胤礽調兵手諭一事,導致胤礽被廢,胤禔、胤祥被康熙降旨圈禁。
廢儲後群臣多次上奏,請求康熙重新選立新的儲君。
對於群臣的上奏康熙雖然沒有明確表態,卻將胤祥赦免。
緊隨其後,康熙開始讓群臣公議,選出新的太子人選。
佟國維和朝中大部分官員,選擇的太子人選是胤祀。
只有胤祥、胤禛、張廷玉三人選擇支持胤礽復立。
出徵西北
其實釋放胤祥,就是康熙寬恕胤礽的一個信號。
此時的康熙已經年邁,他需要將胤礽立為擋箭牌,用胤礽來壓制勢大的八爺黨。
眼見擁護胤祀的人,不但有重臣佟國維,朝中大部分官員更是以胤祀馬首是瞻。康熙便意識到胤祀在朝中遍布黨羽,自己需要復立胤礽,以制衡八爺黨。
因此康熙才會以辛者庫之子為由,貶低胤祀的身份。
當然,為了表明態度,他還處置了擁護胤祀的佟國維。
為胤祀鳴不平的胤禵甚至在宮外與胤祥大打出手。
此時西北清軍兵敗,康熙不但需要解決朝堂上紛爭,還要選出一位皇子替父出徵。
誰也沒想到頂撞了康熙的胤禵,竟然被康熙封為大將軍王,率軍出徵西北。
鄔思道的建議
雖然胤禵平時依附於八爺黨,但事關西北兵權時,胤祀卻不想讓胤禵率軍出徵。
為此,九阿哥胤禟甚至建議胤祀,讓十阿哥率軍出徵。
胤禟的建議無異於異想天開。
沒有選擇權的胤祀,只能在出徵西北的軍隊中大量安插親信。
胤禛心目中屬意的主帥是和自己關係親近的胤祥。但鄔思道卻提醒胤禛:主帥人選,康熙心中早已做出決定。
康熙沒有表態,實則是在試探哪位皇子能出於公心為國舉才,能為君父分憂。
面對胤禛力保胤祥為西北軍主帥的堅決態度,鄔思道告知胤禛,康熙心中屬意的人選就是胤禵。
讓多年依附於八爺黨的胤禵掌握兵權,胤禛心中的不甘可想而知。
眼見胤禛的顧慮,鄔思道便告知胤禛另一條出路——舉薦胤禵出任西北軍主帥,同時建議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用年羹堯掌握的糧草來制衡胤禵麾下的大軍。
最終胤禛採納了鄔思道的建議,請奏讓胤禵出任西北軍主帥。投桃報李的胤禵,隨後也請奏康熙,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一職。
糧草就能制衡胤禵麾下的大軍?
出任陝甘總督的年羹堯,真的能用糧草制衡胤禵麾下的大軍嗎?
能。
可以試想,胤禵執意率軍反叛的情況下,年羹堯斷了糧草供應會出現怎樣的局面?
可能性只有一個——西北軍大幅減員,胤禵割地而治,成為又一個羅卜藏丹增。
其實真正在幕後操控這一切的是康熙。康熙仍在,作為兒子的胤禵不敢輕易反叛。
更重要的是,西北大軍的家眷都掌握在康熙手上,西北軍的家眷比糧草更能控制西北軍。這便是康熙帝王心術的運用。
鄔思道讓胤禛舉薦胤禵為西北軍主帥,並非完全從康熙心中所想出發。
剛剛貶斥完胤祀的康熙,讓胤禵出任大將軍王,一方面是想打贏西北戰事,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分化胤祀和胤禵的關係,削弱八爺黨的實力。
胤禛用掌握糧草的年羹堯來制衡胤禵麾下大軍,便像是螳螂捕蟬中的那個螳螂,而在後面運籌帷幄的康熙,便是那個螳螂之後的黃雀。
在胤禛利用年羹堯制衡著掌握西北大軍的胤禵的同時,康熙也在利用胤禛制衡著胤祀、年羹堯和胤禵。
相比起掌握西北大軍的胤禵,無疑是身在京城,又一向以孤臣自居的胤禛,更容易被康熙掌控。
老邁的康熙再也不想朝局動蕩,面對虎視眈眈的兒子們,他只能居中調和,維持平衡從而維護自己的統治。
題外話
等到康熙大壽,打了勝仗的胤禵進獻祥瑞時(鷹)。不想胤禵繼續得寵而與自己爭奪皇位的胤祀,便借死鷹之事來構陷胤禵。
這一幕的出現,無疑是在證明康熙讓諸子相互制衡,離間胤祀、胤禵關係的目的已經達到。
但嚴查死鷹之事,不利於康熙朝局穩定的初衷,因此康熙才會對此事沒有進一步追究。
康熙讓隆科多接任九門提督一職,就已經證明他選定的儲君便是胤禛。
佟國維擁立的是胤祀,而隆科多早已供出了佟國維結黨營私的罪行。
換言之,康熙是見到隆科多站在胤祀的對立面以後,才讓他接任九門提督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