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訓山
老頭很忙。
老頭據說是道的創立者,發現者。老頭世世為帝王師,包括玉帝。老頭會煉九轉金丹,老頭會造極品法寶,老頭還會造人。老頭不僅是道教的創立者——道祖。他還是西方教的創立者——須菩提祖師。
不過佛教的崛起和玉帝在逐漸向佛教的靠近,讓他看到了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在受到威脅。他有點不高興。
嗯,這個很忙的老頭就是太上老君。
就在秦始皇讓方士尋求不死之藥的時候,玉帝也在尋求著永恆不死的方法。他修了一劫又一劫,終於在他為東王公的時候,讓他找到了蟠桃樹。蟠桃樹可以讓他的壽命延續到和天地同壽,日月同庚。雖然西王母要了這些蟠桃樹做為娶她的彩禮,但畢竟是夫妻的共同財產,每個人都可以支配一半。玉帝在群仙神的幫助下,還成為天地之間的主宰——天帝。如果說三清是大道的創立者,玉帝就是大道的執行者。
可是玉帝還是有短板。三清既然是大道的創立者,他們就會永遠活下去。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有蟠桃,玉帝也可以一直活下去。
可是,玉帝發現,即使是吃了蟠桃的神仙,卻依然避不過五行之災。弱者依然會被強者幹掉。另外,蟠桃樹也可能被人破壞掉。
玉帝和太上老君聚會。玉帝道:什麼是真正的永恆?
太上老君:不生不死。
玉帝:怎樣才能不生不死?
太上老君:放棄。
玉帝:放棄?我是萬神至尊,我是權力的巔峰。你讓我放棄?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對了,你不是會造九轉金丹嗎,你就造些九轉金丹吧。九轉金丹可以讓死人復活,讓活人成仙。如果足夠多的話,也能讓仙人成金剛之身,就再也不怕五行之災了。多造些。我來搞個丹元大會,你知道,自從我把蟠桃樹給了王母之後,她可囂張了。
太上老君白了玉帝一眼,這小子,橫著豎著都太多算計,要是權力永恆不變,那萬物就沒有盛衰生滅。那可不符合道的真諦。你這天帝之位,不是眾仙幫你從黃帝那兒奪來的?你那一魂的化身佑聖真君,不正對天帝之位虎視眈眈?你的權力已經足夠大了,能力可不能太大了,太大了,我們這幫老傢伙可就沒有用了。再說天之道,損有餘以奉不足,才是公平之理。他卻整天惦記著損不足以奉有餘。再說,九轉金丹的原料很難找的,你要累死我這個老頭子呀。再說,天上也要不了那麼多神仙呀。我造歸造,你吃不吃得上,另說。
有一顆心,它熱愛自然,它就會成仙。可一旦轉為崇拜權力和暴力,它就會成魔。咦,這個小猴子,竟然成為蟠桃園的管事。昔日,我曾化胡為佛。你問我如何化胡為佛,自然是化身為須菩提祖師,跑到西方傳了西方教,後來釋迦摩尼佛改名為佛教。讓我算算。王莽篡漢之時,是公元8年。漢武帝為帝時,是公元前141年。這149年中,這猴子要在我的八卦爐中煉上49天,天上一天,就是地上一年。在剩下的一百年裡,大致是他管理蟠桃園的時間。東方朔偷桃,應該就是這時間。王母送桃子給漢武帝吃,肯定是這時間。此外,玉帝王母自己吃不吃?他們還給別人吃不?很顯然,蟠桃園拉了虧空。這個猴子要代人受過了。這天地之心的試驗品,也不知吃了九轉金丹,會進化到什麼模樣。我已經送你一根如意金箍棒,也罷,我再送你一番造化吧。
不說這玉帝和太上老君各揣心思,且說那孫悟空於蟠桃園用定身法困了七仙女,又假冒赤腳大仙進了瑤池蟠桃會。赴宴的眾仙佛未到,有幾個造酒的仙官,盤糟的力士,領幾個運水的道人,燒火的童子,在那裡洗缸刷甕,已造成了玉液瓊漿,香醪佳釀。孫悟空止不住口角流涎,就弄個神通 , 變幾個瞌睡蟲,把眾人催了眠。他卻拿了些百味八珍,佳餚異品,走入長廊裡面,就著缸,挨著甕,放開量,痛飲一番。
孫悟空吃得雖有些醉了,神智還不糊塗,他想道:「不好,不好!再過會,請的客來,卻不怪我?一時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就這樣,孫悟空把路走差了,沒有走到齊天府,卻是兜率天宮。巧的是,那裡不見老君,四無人跡。原來那老君與燃燈古佛在三層高閣朱陵丹臺上講道,眾仙童、仙將、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聽講。這大聖直至丹房裡面,尋訪不遇,但見丹灶之旁,爐中有火。爐左右安放著五個葫蘆,葫蘆裡都是煉就的金丹。
丹元大會緊要嗎,玉帝以為是大事。太上老君卻連個看守也不留一個,明擺著給孫悟空放水呢。
孫悟空見了金丹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寶。老孫自了道以來,識破了內外相同之理,也要煉些金丹濟人,不期到家無暇。今日有緣,卻又撞著此物,趁老子不在,等我吃他幾丸嘗新。」內外相同,說的是內丹之術和外丹之術有異曲同工之妙,皆可使人長生不老。孫悟空就把那太上老君煉就的五葫蘆金丹就把都傾出來吃了。為什麼是五葫蘆?五行也。
孫悟空這番偷桃偷酒盜丹,自然是滔天大禍。也難怪他會逃回到花果山去。不過此番,卻不見他的六個結拜兄弟出場。為何?惹的禍太大了!
那七仙女脫困添油加醋回奏王母說道:「只有兩籃小桃,三籃中桃。至後面,大桃半個也無,想都是大聖偷吃了。及正尋間,不期大聖走將出來,行兇拷打。」那造酒的一班人,同仙官等也添油加醋來奏:「不知什麼人,攪亂了蟠桃大會,偷吃了玉液瓊漿,其八珍百味,亦俱偷吃了。」
就是不添油加醋,孫悟空闖的禍也足以讓玉帝再下討伐令了:偷吃蟠桃,假傳仙旨,假冒赤腳大仙,偷吃玉液瓊漿,偷吃九轉金丹,難怪玉帝大惱,即差四大天王,協同李天王並哪吒太子,點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諦、四值功曹、東西星鬥、南北二神、五嶽四瀆、普天星相,共十萬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羅地網,下界去花果山圍困,定捉獲那廝處治。
結果一番大戰,那獨角鬼王與七十二洞妖怪,盡被眾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將與那群猴,深藏在水簾洞底,這大聖一條棒,抵住了四大天神與李託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殺彀多時。大聖見天色將晚,即拔毫毛一把,丟在口中,嚼碎了噴將出去,叫聲:「變!」就變了千百個大聖,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戰敗了五個天王。
眾仙佛神聖中,最應該早早出來幫忙擒拿孫悟空的應該是誰?真武大帝。又稱玄武大帝,蕩魔天尊,佑聖真君,《北遊記》說真武大帝乃是玉帝一魂所化。民間傳說真武大帝是盤古之子,曾降世為伏羲,生有炎黃二帝。《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則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載:「昔有淨樂國王與善勝皇后,夢吞日光,覺而有娠,懷胎十四個月。於開皇元年甲辰之歲三月建辰初三日午時,誕於王宮。生而神靈,長而勇猛。不統王位,唯務修行。輔助玉帝,誓斷天下妖魔,救護群品。日夜於王宮中,發此誓願,父王不能禁制。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中,修道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登天。玉帝聞其勇猛,勑鎮北方,統攝眞武之位,以斷天下妖邪。」
可是後來在孫悟空請他去降服小雷音寺的黃眉怪的時候,他卻道:「我當年威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後又披髮跣足,踏騰蛇神龜,領五雷神將、巨虯獅子、猛獸毒龍,收降東北方黑氣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今日靜享武當山,安逸太和殿,一向海嶽平寧,乾坤清泰。奈何我南贍部洲並北俱蘆洲之地,妖魔剪伐,邪鬼潛蹤。今蒙大聖下降,不得不行。只是上界無有旨意,不敢擅動幹戈。假若法遣眾神,又恐玉帝見罪;十分卻了大聖,又是我逆了人情。我諒著那西路上縱有妖邪,也不為大害。我今著龜、蛇二將並五大神龍與你助力,管教擒妖精,救你師之難。」這裡的話很值得玩味。孫悟空大鬧天宮時,佑聖真君出現了,真武大帝卻沒有出現。應當是當時佑聖真君還沒有進化為真武大帝,其本領自然還不足以降服孫悟空。就是真武大帝,雖然地位尊崇,但由於未曾和孫悟空交過手,實難以評估其實力。
另一個該出手的就是二郎神楊戩,他是玉帝的外甥,《封神演義》中周軍最厲害的一員戰將。他會七十二變,不過因為玉帝曾經將楊戩的母親壓在桃山之下,和楊戩有家庭矛盾,雖然後來楊戩劈桃山救母。但兩人的不對付,導致了彼此的不信任。楊戩的本領足以任天庭的元帥,玉帝卻讓他閒置於灌江口。而楊戩也怕被玉帝算計,「聽調不聽宣」。聽你調遣,卻不去朝見你。這次孫悟空的偷蟠桃盜金丹事件應該仙人皆知,可是他二郎神卻並沒有毛遂自薦。他在擺架子呢。
第一個出來幫玉帝救場的,竟然是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和玉帝是同一條戰線的?究竟是玉帝先找上了觀音菩薩,他需要佛系的力量來對抗道系,需要觀音菩薩的甘露來救活可能被破壞的蟠桃樹?還是觀音菩薩需要玉帝的名正言順來發展佛系的力量?
我們先梳理一下這些佛仙聖人大佬的出身,僅說說《西遊記》中出現的:
道系: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東方崇恩聖帝(應是東方青帝伏羲)、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應是北方玄帝顓頊),中央黃極黃角大仙(應是中央黃帝),五鬥星君。中八洞九壘,海嶽神仙;下八洞注世地仙。真武大帝(即佑聖真君,道系培養的玉帝的接班人)、天蓬、黎山老母、四大天師,太白金星、玉帝的原班底。
佛系:接引佛祖,燃燈古佛,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彌勒佛祖、下八洞幽冥教主。
須菩提祖師呢,他的另一身份既然是太上老君,雖然教的徒弟有佛有仙,但他為太上老君時自然算是道系了。
在《封神演義》中,西方教的出場人物僅有準提道人和接引教主二人。後來在闡截兩教的大戰中,最大的受益者表面上是玉帝,他收得闡教元始天尊的十二門徒金仙為臣,另外闡截和人教的陣亡精英為其臣子。截教的弟子傷亡殆盡。西方教則接連收服了馬元、孔宣、多寶道人,毗盧仙(後為毗盧佛筆錄佛),長耳定光仙等道術高強的截教之徒、建立起西方教的基礎。不過力量比起闡教,天宮,那力量太過微弱了。
即使後來的燃燈道人(應該是元始天尊最初的徒弟),拘留孫(元始天尊的徒弟)投西方教為佛,但西方教的發展一直侷促不前,僅在西土(西牛賀州)存在。不過西方教的思想已經初步影響了闡教門徒。
可到了釋迦摩尼就不一樣了。他一出生就指天畫地,說出「上天下地,唯我獨尊」的豪言壯語。成道的時候驚動了須菩提祖師。他認為釋迦摩尼會影響道教和西方教。
《封神演義》中元始天尊在崑崙山傳教,封神後三清上了三十三天之上,玉清元始天尊是最高的那層天,上清靈寶天尊(即截教教主通天教主,)在其下,太清太上老君在第三十四層天。並負責在世間的傳教。這時闡教也改名為道教。三人皆為混元大羅金仙,歷萬劫不磨之體,為三教(闡教、截教、人教,後合為道教)元首。
在太上老君的帶領下,道教卻並沒有出現太多驚豔的人材。須菩提祖師(準提道人)那邊也是。《封神演義》中說準提道人:「身披道服,手執樹枝,八德池邊常演道,七寶林下說三乘;頂上常懸舍利子,堂中能寫沒文經。飄然真道客,秀麗實奇哉;煉就西方居勝境,修成永壽脫塵埃。蓮花成體無窮妙,西方首領大仙來。」因為他們追求的是清淨無為的緣故吧。
直到釋迦牟尼的出現,天下格局頓時改變。
既然《西遊記》中釋迦牟尼的弟子是哪吒,既然《封神演義》中太乙真人的弟子是哪吒。我們不妨假設,太乙真人轉生為釋迦牟尼
接著,燃燈道人成為釋迦牟尼的老師。釋迦牟尼菩提樹下成道,領悟萬物皆有佛性,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在雪山頂上,修成丈六金身,並建立佛教。須菩提祖師(準提道人)的門下孔宣這隻孔雀仙禽深感威脅,將釋迦牟尼吸下肚去,可能是考驗,也可能想把釋迦牟尼滅掉。那釋迦牟尼神通廣大,欲從孔雀便門而出,恐汙真身;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
準提道人深感羞愧,於是飄然遠去。改名做須菩提祖師。須菩提,釋迦牟尼弟子也。準提道人改此名,即能者為師之意。他隱姓埋名,卻收了不少優秀弟子,是在和釋迦牟尼較勁呢。
釋迦牟尼在靈山繼續發展,接引教主見釋迦牟尼出類拔萃,著作等身,教義深奧。於是和他合作,自己也成了佛教中的接引佛祖。其他釋迦牟尼的老師,老師的老師等等,皆順應成佛。只有準提道人,不願成佛,一直自稱須菩提祖師,或準提菩薩。
元始天尊的為玉帝臣子的十二金仙弟子,九仙山桃園洞廣成子,太上老君分身,後為太上老君收回。
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太上老君分身,後為太上老君收回。
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後為黃龍禪師。
狹龍山飛雲洞懼留孫——後入釋成佛,
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其法身為清微派教主,其分身為阿彌陀佛(即釋迦牟尼佛)。
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通天教主分身,後和通天教主合二為一,為三清靈寶天尊。
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後成文殊菩薩,
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後成普賢菩薩,
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後成觀世音大士,
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法身為仙人王子喬,分身後為玉泉山普淨長老。
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後為清虛真人王褒。
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後為紫陽真人張伯端。
廣成子、赤精子都是太上老君的分身,《西遊記》中再沒有出來過,應該是太上老君收回去了。玉鼎真人是楊戩的師傅,楊戩救母的時候,其師傅也一定幫了不少忙,當是與玉帝面和心不合。
《西遊記》中提到楊戩和孫悟空都有一次不成功的變化被對方識破:「那大聖變魚兒,順水正遊,忽見一隻飛禽,似青鷂,毛片不青;似鷺鷥,頂上無纓;似老鸛,腿又不紅:『想是二郎變化了等我哩!』急轉頭,打個花就走。二郎看見道:『打花的魚兒,似鯉魚,尾巴不紅;似鱖魚,花鱗不見;似黑魚,頭上無星;似魴魚,鰓上無針。他怎麼見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變的。』」可能這七十二變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所以都留下一個漏洞,或者是本門的暗號。那這個老師,就是須菩提祖師。
還有黃龍真人,後來也投奔了佛教,變作了黃龍禪師,曾和呂洞賓鬥法並打敗了他。懼留孫在佛教那拿了佛的學位,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也相繼效仿到靈山鍍金並拿到了菩薩學位。至於剩下的3位:靈寶大法師、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西遊記》中一次也沒出現過。倒是有一位三清之一的靈寶天尊。我推想這靈寶大法師就是截教教主通天教主的分身,《西遊記》中合體成為了靈寶天尊。而道行天尊的弟子韋陀,成了佛教中的韋陀菩薩。
實力決定地位,所以三清觀中,元始天尊的塑像擺在中間,截教通天教主的眾多弟子在佛教或天宮為佛為神,實力勝過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的地位,一下子從《封神演義》中的老大,跌到了《西遊記》中的老三。這強大的落差也讓太上老君不舒服,所以他千方百計尋找發展實力的機會。他培植了四大天師,可惜四大天師戰鬥力不強,玉帝也不太信任他們。他以須菩提祖師的名義秘密培養弟子,他教會楊戩七十二變,可楊戩也不得玉帝信任。他又收了孫悟空為徒,並以須菩提祖師的名義,讓太白金星幫助孫悟空。可太白金星顯然也感覺到這事有點不對勁。所以第一次,他讓孫悟空上了天宮,成了天仙,卻不介入封官的進言。第二次也只是讓玉皇大帝給孫悟空一個有官無祿的齊天大聖做做而已。
玉皇大帝的十二金仙臣子都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並且這十二金仙一個成了佛教教主,三個成了佛教菩薩。所以玉皇大帝和佛教親近也不足為奇。
觀音菩薩既然是慈航道人,並且又被玉帝抬舉為五方五老之一,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她投桃報李首先出來幫玉帝也不足為怪了。
《西遊記》云:「話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見那裡荒荒涼涼,席面殘亂;雖有幾位天仙,俱不就座,都在那裡亂紛紛講論。菩薩與眾仙相見畢,眾仙備言前事。菩薩道:『既無盛會,又不傳杯,汝等可跟貧僧去見玉帝。』眾仙怡然隨往。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師、赤腳大仙等眾,俱在此迎著菩薩,即道玉帝煩惱,調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薩道:『我要見見玉帝,煩為轉奏。』天師邱弘濟即入靈霄寶殿,啟知宣入。時有太上老君在上,王母娘娘在後。
菩薩引眾同入裡面,與玉帝禮畢,又與老君、王母相見,各坐下,便問:『蟠桃盛會如何?』玉帝道:『每年請會,喜喜歡歡,今年被妖猴作亂,甚是虛邀也。』菩薩道:『妖猴是何出處?』
玉帝道:『妖猴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石卵化生的。當時生出,即目運金光,射衝鬥府。始不介意,繼而成精,降龍伏虎,自削死籍。當有龍王、閻王啟奏。朕欲擒拿,是長庚星啟奏道:『三界之間,凡有九竅者,可以成仙。』朕即施教育賢,宣他上界,封為御馬監弼馬溫官。那廝嫌惡官小,反了天宮。即差李天王與哪吒太子收降,又降詔撫安,宣至上界,就封他做個『齊天大聖』,只是有官無祿。他因沒事幹管理,東遊西蕩。朕又恐別生事端,著他代管蟠桃園。他又不遵法律,將老樹大桃,盡行偷吃。及至設會,他乃無祿人員,不曾請他,他就設計賺哄赤腳大仙,卻自變他相貌入會,將仙餚仙酒盡偷吃了,又偷老君仙丹,又偷御酒若干,去與本山眾猴享樂。朕心為此煩惱,故調十萬天兵,天羅地網收伏。這一日不見回報,不知勝負如何。』
菩薩聞言,即命惠岸行者道:『你可快下天宮,到花果山打探軍情如何。如遇相敵,可就相助一功,務必的實回話。』」
諾,此刻太上老君早已到場,可是他卻袖手旁觀。直到觀音菩薩要用清淨琉璃瓶打那孫悟空時,太上老君一怕觀音菩薩搶了功勞,二怕把孫悟空打壞。這才出手,用金剛琢打了孫悟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