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顧 | 六七暴動中的霍英東

2021-02-18 客家搜

 這時,一個更大的風暴,正在迅速逼近香港,剛剛過去的銀行風潮,與之相比,不過是茶杯裡的風波。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紅衛兵運動席捲全國,成千上萬的「革命小將」,嘯聚街頭,到處張貼標語、傳單、大字報,集會演說,批鬥「牛鬼蛇神」。許多當年的資本家、華僑,被戴高帽、剃陰陽頭、遊街示眾、抄家。

與廣東一水之隔的香港、澳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風暴的衝擊。1966年4月,由於天星小輪加價五仙,引發九龍區出現騷亂,顯示香港社會,已瀰漫著不安定的情緒。11月15日,澳門凼仔發生警民衝突事件,12月3日,前往南灣澳督府陳情的群眾,被葡國軍警毆打,引起華人市民的極度激憤。上千名群眾在市政廳廣場(議事亭前)集合示威抗議,並衝入市政廳與仁慈堂大肆搗亂,發生了嚴重騷動。

11月25日,新任澳門總督嘉樂庇抵達澳門上任,何賢等華人領袖拒絕參加歡迎儀式。從11月30日開始。大批民眾聚集總督府外抗議,有人揮動「紅寶書」,高聲朗誦「毛主席語錄」,形勢一觸即發。12月3日,澳葡保安部隊開槍驅散人群,並宣布戒嚴。當日有63名華人市民在衝突中,喋血街頭,晚上葡軍又擊斃三名華人。

當天傍晚,澳門綠村廣播電臺,播出何賢的緊急呼籲:「我是何賢,我是何賢。這次凼仔事件,根據凼仔居民提出的五項要求,全澳同胞正在爭取圓滿解決。請大家安靜,現在事情正在協議解決中,無事請勿外出。」然而,事情還沒解決,4日,再有五名華人在街上示威時,被葡國軍警打死。

流血事件發生後,澳門的左派勢力號召群眾貯存武器,隨時準備著,要與澳葡當局「刺刀見紅」,同時向廣東省尋求支援。澳門華人對葡萄牙人實行罷工、罷課、罷市,全澳所有市場、辦館、餐廳、攤販,一律不賣任何食物予葡萄牙人,其他華人則以「休假」以示抗議,澳門遂頓時變成死城。霍英東、何鴻燊的澳娛公司,賭場門可羅雀,員工紛紛告假,加入到這場澳門開埠400年來最大規模的騷亂之中。

澳門各社團推舉何賢、馬萬祺等13人為代表,與澳葡當局交涉。1967年1月28日,澳督嘉樂庇被迫前往澳門中華總商會,籤署認罪書。

一批左派人士,受到澳門鬥爭勝利的鼓舞,希望在香港也搞一點事端出來,變成另一個澳門。

1967年5月,香港新蒲崗一間塑料花廠發生的勞資糾紛,一點小小的火星,便點燃了震驚世界的香港暴動的導火線。中環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中發生了一些衝撞和損壞財物行為,警方拘捕了400多名示威者。

從5月16日起,香港左派發動各新聞單位、工廠、學校、電影公司和其他中資機構的員工,到港督府遊行示威,張貼大字報,勒令港英政府立即釋放被捕的中國工人、居民,並向全港中國同胞賠禮道歉。5月16日到20日,「香港各界同胞反英抗暴鬥爭委員會」(簡稱「鬥委會」)成立,各行業的工會領袖,多為鬥委會成員,意味著動亂將進一步蔓延與升級。

幾天後,局勢忽然風平浪靜。但這只是暴風雨前短暫平靜。

這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令霍英東心神不寧,寢食難安。他十分擔心自己會陷入暴烈的群眾運動旋渦中。他的好朋友胡應湘、何添都已被激烈的勞資衝突,搞得焦頭爛額。何添是恒生銀行的董事總經理,霍英東每天到恒生大廈上班時,都看見那些靜坐抗議的工人,圍在大廈門前。霍英東不敢肯定,他是否能夠倖免於難。一想到這些,他覺得額頭上就開始冒出冷汗了。

在匆匆權衡過形勢之後,他決定三十六著,走為上著,離開香港,暫避風頭。

5月7日,霍英東沒有通知公司的管理層,只收拾了一些簡單的行李,口袋裡揣著幾萬塊錢,就一個人直奔啟德機場。當他穿過市區時,示威群眾和手持盾牌的警察,正在馬路上對峙;紅紅綠綠的傳單在風中飛舞;兩旁的高樓,幾乎每扇窗口都懸掛著一條條的標語。夏天仿佛過早地來臨了,整個城市都在熔爐中沸騰著。霍英東急急買了一張最快前往英國的航班機票,迅速飛離香港。

在霍英東離開後不久——7月8日,香港的局勢急轉直下。位於新界東北角,橫跨中、英邊界的沙頭角村內的一所警崗受到襲擊。襲擊者來自內地,五名警察被射殺。同日,有人在中環和灣仔發動暴力示威,打人、放炸彈、燒巴士、燒電車、炸郵局、燒建築物、用石頭投擲行人和汽車,並開始向巡邏警察投擲炸彈和腐蝕性液體。7月13日,香港《明報》發表《恐怖世界,人人自危》社評,譴責左派。文章引起軒然大波,《明報》老闆查良鏞(金庸)被左派列為十大漢奸之一,以「豺狼鏞」相稱。

位於維多利亞商業區的中國銀行大樓,每天用高音喇叭向港人傳達中國政府和工會支持工人的信息,並在金錢上資助罷工工人,號召人民上街遊行示威。霍氏集團旗下有榮公司的淘沙工人和運輸工人,也響應罷工。港英政府依據緊急狀態權力,實施宵禁和進行拘捕,並突擊搜查左派分子的活動據點。

四天後,大埔鄉事委員會被炸彈炸毀。香港各區長達數月的炸彈狂潮,由此拉開序幕。香港社會出現了類似內地文革的騷動,群眾湧上街頭,散發傳單,張貼標語,高呼口號,襲擊警察和英資機構。罷工風暴從私人企業,席捲了交通、煤氣等公共服務行業,甚至部分公務員也起而響應。英國向香港派遣航空母艦,並採取了強硬的高壓政策,試圖平息騷亂。警察和示威者爆發了激烈衝突。

霍英東身在國外,卻密切關注著香港局勢的變化發展。隨著炎夏的到來,內地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支援香港愛國反帝抗暴鬥爭」運動。8月22日,北京數萬名紅衛兵包圍了英國代辦處,始而抗議示威,繼而縱火焚燒,衝突達到頂點。「解放香港」的標語和口號,時有見聞。

到1967年底,內地文革已進入兩派武鬥階段,對香港的「反英抗暴」鬥爭,無暇顧及。香港暴動再衰三竭,終於偃旗息鼓。

為了舒緩市民的不滿情緒,港府在1968年修改勞工法例,大幅加強對勞工的保障。為改善與市民在地區層面上的溝通,進行首次地方行政改革,包括於1969年成立民政處。而香港警隊在「六七暴動」中的表現,則受到英國政府的嘉許,1969年獲英女皇賜予「皇家」封號,香港警察從此成了「香港皇家警察」。這個稱號,經電視、電影等大眾傳媒的傳播,深入人心,一直叫到1997年回歸之日。

騷亂雖然平息了,但經濟卻出現嚴重滑坡,客商卻步,貿易萎縮,旅遊、飲食、零售,更是一片秋風掃落葉。

1966年,全港樓市積壓了1.6389萬個空置單位;中小型工廠紛紛倒閉,工業大廈大量丟空,形同廢墟;不少工業區廠房的租金,低至每方尺0.35~0.45元,亦難邀一顧。富商大賈、中產階級人士爭相割價變賣物業,套現移居海外。地價一路急挫,暴跌了一半;1967年港府賣地收入為4379萬元,僅及1962年高峰時的18.7%。殊令人有「繁華散盡,無處話悽涼」之嘆。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六七暴動中的霍英東
    1967年5月,香港新蒲崗一間塑料花廠發生的勞資糾紛,一點小小的火星,便點燃了震驚世界的香港暴動的導火線。中環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中發生了一些衝撞和損壞財物行為,警方拘捕了400多名示威者。這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事件,令霍英東心神不寧,寢食難安。他十分擔心自己會陷入暴烈的群眾運動旋渦中。他的好朋友胡應湘、何添都已被激烈的勞資衝突,搞得焦頭爛額。何添是恒生銀行的董事總經理,霍英東每天到恒生大廈上班時,都看見那些靜坐抗議的工人,圍在大廈門前。霍英東不敢肯定,他是否能夠倖免於難。
  • 歷史上的今天 香港發生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六七暴動 ,亦稱六七左派工會暴動和香港五月風暴
  • 「六七暴動」五十周年了,​正視歷史!
    正視歷史:香港「六七暴動」五十周年作者:陳浩泉1967年5月6日,九龍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發生工潮,後來演變成「六七暴動」,震驚中外。甚至,這一段歷史竟在香港的歷史檔案中消失了!然而,歷史不應忘記,也不能忘記。時至今天,「六七暴動」已屆五十周年,半個世紀已如流水,靜悄悄地逝去,當年親歷六七風暴的少年人,如今也年逾花甲了。是面對現實,正視歷史的時候了。正確地說,是早應打破沉默,正視這一段香港的重要歷史,不讓它被湮滅!1966年,中國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狂飆直卷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 香港歷史的轉折點「六七暴動」
    之後左派的行動進一步升級,開始以罐頭罐製造土製炸彈及珠江汽水的汽水瓶來製造燃燒彈襲擊警署,並以鏹水(鹽酸和硝酸的混合物)從高處襲擊經過的警車及公共運輸,左派學校的實驗室成為了炸彈的製作工場。六七暴動於7月以後有惡化跡象,1967年7月12日,港英政府同時於港九兩地同時實施宵禁,是暴亂爆發兩個多月來的第一次。
  • 【鉤沉】​香港歷史的轉折點「六七暴動」
    ◆ ◆ ◆首先,我猶豫了很久,想了想標題為香港歷史的轉折點並不為過,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與香港的初次見面大多來自九十年代的香港電影,香港的繁榮與昌盛,自由與民主深深地印在了我們心裡。1967年5月21日,暴動蔓延至中環並進一步惡化,警方發射催淚彈鎮壓。22日,中區的騷亂更加嚴重,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流血衝突,167人被捕。
  • 她帶你看六七暴動中的香港
    同年4月,香港新蒲崗人造花廠發生因為資方對工人的苛刻對待及大規模解聘產生的勞資糾紛。5月6號,150名工人在工廠門口的集會抗議,以致與港英政府警方鎮壓力量產生肢體衝突而讓場面混亂升級。於是香港歷史定性的「六七暴動」,支持者以及內地政府所稱的「反英抗暴」就從這一天開始,並轟轟烈烈地持續到了12月。
  • 《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讀書筆記
    「按照國內香港史論述強調反殖反帝思想的邏輯, 六七暴動本來是明確的反英反殖的活動
  • 「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
    《繼園臺七號》的故事背景設定在 1967 年香港的「六七暴動」期間,講述了還在英國殖民下的香港,一名大學生、單身的母親與年輕女兒,三人錯綜複雜的感情故事。有趣的是楊凡導演在 1965 年於香港定居,兩年後,香港就爆發了大規模的左派抗爭事件「六七暴動」,楊凡表示這部他籌備十年的動畫長片,正是一封送給香港與電影的情書。
  • 歷史不能忘記‖「花岡暴動」中有我們賒旗英雄(中)
    第二天早晨,監工又集合全體中國勞工,福田命令中小隊長列成一隊依次打楊華玉。張金亭排在第一。福田拿一根約兩米長六直徑釐米粗的木棍,交給張金亭,逼楊華玉趴在地上,命令張金亭用力打。張金亭怎忍心打自己的同胞,就讓棍子的另一端先著地,結果地上打了一個坑,也沒有打痛楊華玉。小畑看出了破綻,從張金亭手裡奪過棍子,叫張金亭趴下,結果把張金亭打得站不起來了。
  • 同是香江豪門,霍英東憑什麼超越何鴻燊,答案是——善謀大局
    important}香江出豪傑,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埠以來,香港之於中國歷史有著獨特超然的地位。這樣的出生賦予了霍英東兩種性格,一是與水為伴,長期與風浪搏鬥,堅毅無懼;二是出身平民中,社會底層經歷讓他無比渴望成功。
  • 被港英政府鎮壓的香港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亦稱六七左派工會暴動、五月風暴,當時參與者稱之為反英抗暴,1967年5月於香港爆發。
  •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影帝集結,歷史改編高分神作
    開篇七分鐘,通過迅速凌厲的鏡頭切換,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Tom與Rennie領導的SDS、Abbie與Jerry領導的青年GJD不約而同,想趁著換屆時到芝加哥舉行反z遊x。結果,卻發生了暴動。新的首席檢察官JohnMitch請來聯邦檢察官Foran和Schultz,要求起訴與暴動相關的8個人(前文中提到的六個以及暴動發生後隨意抓的兩個),並給他們判處10年有期徒刑一一這是共謀暴力罪
  • 她是霍英東最愛的女人,幫扶霍英東,霍英東卻與她兒子斷絕關係
    在二太身份被曝光一年後,馮堅妮接受了一次《文匯報》的採訪,在這次採訪中她談到了她和霍英東的感情,她說:「我是個單純的人,很不習慣拋頭露面。小時也沒有很大的抱負。那時候我想,但求有個丈夫,彼此傾心相愛,就算他是朝九晚五的打工仔,我也心滿意足。
  • 圖史:香港六七暴動
    經濟逐漸繁榮的香港,市民在拍攝婚紗照在事件中,所有警員取消休假候命,多次與示威者對峙,作出驅散、鎮壓和拘捕行動。暴動期間,最少造成包括十名警員殉職,幾十名工人死難在內的51人死亡,包括212名警員在內的802人受傷,1,936人被檢控。事件共涉及1,167個炸彈。死亡人數僅次於1956年雙十暴動。
  • 霹靂一聲暴動
    為銘記1927年9月秋收起義這段歷史,毛澤東曾揮毫寫下《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
  • 布朗法,《芝加哥七君子審判》中的法義
    2020年好萊塢秋季檔的重頭戲,電影《芝加哥七君子審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反映的就是這一時期的故事。電影聚焦了對七人的庭審,不僅表現了控辯雙方的劍拔弩張,還穿插回顧了之前的抗議活動,並將抗議的歷史畫面剪輯呈現,生動地展現了那個時代思想的多元,甚至是激進,當然也反映出自由與壓制在法律中的博弈。
  • 霍啟剛祖母9月初已離世,將與霍英東合葬
    9月14日,根據香港的媒體報導,霍英東原配、霍啟剛的祖母呂燕妮於9月1日在香港某家醫院去世,13日,霍家安排後續事情,設靈出殯等,呂燕妮享年97歲。霍家是個很低調的家族,霍英東一共有是有三位太太,原配是呂燕妮
  • 如何指導一場暴動
    僅僅看看下面這些標題,你就能夠感受到,這功課做的多麼紮實: 一、俄國皇室的腐敗及其國民反抗歷史;二、俄國農業制度的特殊性及農奴狀況;三、虛無主義、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的起因及活動;四、俄國異議份子特質及其活動狀況;五、革命黨重要人物誌;六、與革命黨的聯絡及擾亂工作的開始;七、諜報活動的大概及暗號製作
  • 看到《拆彈專家2》這個鏡頭,不禁讓人想起香港的那段歷史
    這段歷史就是1967年發生的「六七暴動」。維基百科上是這樣介紹的:「六七暴動」,亦稱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英語:Hong Kong 1967 leftist riots),是一場由香港左派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而對抗香港政府的暴動。六七暴動從1967年5月6日開始,至同年12月基本結束,其由最初的工人運動、演變成後來的赤色恐怖主義及炸彈襲擊平民等行動。
  • 霍英東原配呂燕妮病逝,享年97歲,她為什麼能和霍英東合葬?
    這與呂燕妮在霍英東家族的地位有關,而這個地位也讓她成了香港最讓人羨慕的豪門原配之一。霍英東一生娶了3位妻子,育有13名子女。三位妻子分別是原配呂燕妮,二太馮堅妮,三太林淑端。不過在2011年三太林淑端已經去世,霍英東晚年最喜歡長住的就是林淑端的住所,但即使如此林淑端也無法和霍英東合葬。對於二太馮堅妮,霍英東在世時參加社會公開活動經常帶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