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ummer珊
編輯/ Wanying
五月的香港已步入火辣悶熱的夏季,一個星期大大的太陽之後是一個星期的雨。六月的第四天剛過,又一個夜晚的維園亮起滿地燭光。最近幾天,新一年的高考也響鈴落幕,當年考完廣播裡的歡樂頌,窗外的盛夏,撕書與各種狂歡還記得真切,但時間一如既往從未為誰逗留。七月將至,掰著手指算算,原來已經香港已經回歸了那麼多年。
這些我們或許早已熟知會發生什麼的日子,其實都與主旨無關。但近半個世紀前,同樣在這樣的夏季醞釀開始的一個名為「六七暴動」的事件,卻很大程度上缺席了很多人的歷史字典。
和一個香港朋友談到這事件,他若有所思地沉默了30秒,然後認真地說,「它很重要,我覺得可以說沒有它香港不會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重要到什麼程度呢?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郭得勝成功抄底地產樓市由此成為地產四大天王;如今眾多港人排隊等待的公屋政策;我們每天招手搭乘的小巴;金庸爺爺因為《明報》影響力更為擴大……都從那個時候開始。
所以那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事件?
1967年,正是文化大革命在中國內地蔓延並發展到高潮的時期。同年4月,香港新蒲崗人造花廠發生因為資方對工人的苛刻對待及大規模解聘產生的勞資糾紛。5月6號,150名工人在工廠門口的集會抗議,以致與港英政府警方鎮壓力量產生肢體衝突而讓場面混亂升級。於是香港歷史定性的「六七暴動」,支持者以及內地政府所稱的「反英抗暴」就從這一天開始,並轟轟烈烈地持續到了12月。
這個事件至今在史學和政治界均難以有一個確切分明的定論。
很多人將它定性為「暴動」,原因是運動中後期的左派,在港英政府甚至出動航母直升機在北角及很多地方的進行武裝鎮壓的刺激下,也在文革浪潮的影響下,鬥爭手段升級至恐怖局面。
暗殺,打砸,炸彈放置。「最少52人死亡,802人受傷,1936人被檢控。發現8074個懷疑炸彈,以及1167個真炸彈」(維基百科)。最終在一系列如紅衛兵火燒英國駐北京辦事處、香港商業電臺反左派主持人林彬被激進分子暗殺、無辜的小學生被學校門口的土製炸彈炸死等事件後,民眾的憤怒被激起從而站到了左派的反面。
但支持者稱之為「反英抗暴」,因為運動確實是因群眾對港英政府統治的不滿而爆發並愈演愈烈。也許你現在很難想像,那時候的國貨商店大街的兩旁可見「萬歲」的標語,那時候兩地成千上萬的人民曾為抗暴烈士開追悼會。
而客觀上,香港社會在此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以前的香港,港英政府的統治忽略民生與勞資關係,經濟政治上對港人及本土社會處於漠視。而事件發生之後,香港有了公屋,有了小巴,金融和地產兩個支柱行業開始由華人主導並崛起,港英政府為防止社會矛盾計劃,也在勞工保障、醫療、教育等領域進行明顯的施政改善。
而六七暴動中被反映出的政府和警隊的腐敗,也開始被逐漸改善,1971年出臺了《防止賄賂條例》,1974年2月成立了對香港來說意義非凡的ICAC(廉政公署)。
正如朋友所言,說六七暴動是香港的歷史的分水嶺一點也不為過。
好了,一節簡短粗糙有點沉重的歷史課結束。你會不會想問我,為什麼要談這個?我覺得我不如回答你,為什麼會知道這個。作為一個文科生,我不曾記得歷史課本講過,來到香港這麼多年也未曾聽人提過。
由此終於點題:是她帶我看了六七暴動中的香港。而當我粗拙地試圖把她給我講的故事排文碼字,才更真切感受到一個好講者的能量與魅力。
她是誰?
這是一個外表、聲線、性格都極具吸引力的女子,有一個美好的名字「龍伊」。北大國際政治的本科,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研究生,去過日本交換,呆過瑞士在聯合國實習,現在在港大政治學系做研究助理,也許不久的將來會再念一個法學的master。正是這樣的豐富經歷,給了她與眾不同的視角,塑造了她獨特的風格。
在LSE念Master時候,她的學術論文曾經機緣巧合地選擇了香港歷史作為素材,這個經歷不僅讓她第一次了解了六七暴動,也為她畢業之後想要來到香港打下了伏筆。而來到香港之後,在一系列的巧合之下,她邂逅了「溜達」。
就是那個有情懷有內涵的溜達walking tour。我們曾經寫過關於它的「有文化的香港」以及「神奇導遊」的故事。而龍伊,這個全身散發著浪漫文藝張力、字裡行間又充滿理性邏輯魅力的姑娘,就是這個團隊裡另外一個神秘而美好的成員。出落如天生的講者,她卻並沒有很多演講或主持的經驗,這令我十分驚訝。「今後我都想開始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入溜達讓我發現更廣的自己,對我來說真的十分重要。」
然而對於創始人Raymond提出關於「六七暴動」這條路線,龍伊剛開始時其實是拒絕的。「我覺得太難了。」政治學研究背景的她,給任何事在沒有透徹研究的前提下進行評論,都是嚴謹的認知習慣所絕對不能接受的。
這個運動牽涉太多的政治歷史因素,很難給自己的評論找一個合適的立場。如果要講便要十分小心以至於不會給參與者任何立場的誤導。但是最後她還是把任務接了下來。為了儘量避免產生這樣的問題,龍伊做了很多功課,進行了更多的思考。這個團的參與者中,外國人意料之外的成為多數,而隨之而來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讓英文版的導講變得不只是換一種語言這麼簡單。
例如講到金庸,普通話團裡或許會引起一陣讚嘆,但如果你只是跟外國人提他的名字,最大的可能也許是一片茫然。這是最大的挑戰,要怎麼說才能讓故事連貫完整動聽,又有理有據且客觀。她用眼神裡的堅定與自信,浪漫卻邏輯清晰的思維,引人入勝的詞句和節奏,和散發著善良和才氣的笑容,讓你情不自禁地願意靜靜地聽她說話。最終,在這個美好而強勁的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有了現在的這個六七暴動的tour,可以讓人瞬間對北角、鰂魚湧兩個本土氣息濃鬱的地區,印象鮮活並豐滿起來。
我也曾作為一個小小的聽眾,跟著她走走看看,身臨其境般地感受著當年那段重要的歷史。而那些走過很多遍看過很多次的街道建築,竟然也就這樣變得層次立體,色彩鮮明。
所以,如果你也想看一看六七暴動中的香港,如果你也想感受那種因為了解而親切的感覺,如果你也想聽聽龍伊講的故事,不妨,就再跟他們走一次,聽著起點的故事,思考前路的方向。
那些歷史就在腳下,就待你輕輕踏過。
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勞資糾紛
花園道流血衝突,167 人被捕,港島區在二戰後第一次實現宵禁
左派學校罷課一天
沙頭角槍戰,大陸民兵越境,6死20傷
新華社記者薛平被捕
攻打僑冠,新都城,明園
三左翼報紙停辦:《香港夜報》、《田豐日報》、《新午報》
(8 歲黃綺雯,2 歲黃兆勳)
香港商業電臺主持人林彬遇難,金庸遇死亡威脅離開香港
赤柱監獄左派人士絕食,大公報「聲援獄中同胞的英勇鬥爭」
聖保羅男校學生曾德成入獄
香島中學 53 師生入獄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14 女生包括曾子美入獄
(知名校友包括董建華,梁愛詩)
溜達walking tour
Website: www.liuda.com.hk
溜達公眾號:liudawalkingtour
Summer珊,港大經濟金融畢業一年。生於夏天,典型雙子座,自備技能recharge,不安分又很糾結。想要不散場不降溫的生活,想做個一直明亮的人。
後畢業時代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絡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