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間抑鬱症反覆發作,通過6個方法我最終戰勝抑鬱症

2021-02-12 溫暖家園抑鬱互助

作者:李小胖

緣何投稿

之前不少夥伴提出讓小胖重點寫寫自己的經歷,會更有參考意義。

記得14年,小胖身陷重度抑鬱時,曾在日記中寫下:當有一天,我從抑鬱中走出來,那麼,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那些仍在抑鬱中受苦的人。不管身邊的人是否支持認可。

正因為真真切切的經歷過,才會知道抑鬱時候是多麼讓人絕望,有多麼希望能有雙手緊握著走出深淵,有智慧的頭腦告訴自己到底該如何做才能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理解、認同、共鳴、方法對我們是那麼那麼的重要。

從第一篇《抑鬱了?該及時止損了!》開始,小胖就想要將自己的經歷完整的寫出來,讓和小胖有類似經歷但尚未成功走出來的夥伴們,可以有所參照。

只是,因為抑鬱多少對記憶有些影響,或是潛意識中並不希望再回想那段陰暗的時光,小胖對過去幾年所發生的事情都是不太記得的,加上當中所用的方法,走過的心路歷程太多,還需要時間整理一番。

因而直到今天,小胖才敢真正的寫下來,告訴大家我的故事,同時也會在文後就小胖自己的經歷提出一些有效的療愈方法。

之所以放在文後,也是希望大家能先對小胖的經歷有個大概的了解,才能對照自己的情況,分析利用。

因與男友分手導致了抑鬱症發作

小胖是在2014年11月份確診為重度抑鬱,中度焦慮,強迫思維極其嚴重。

那之前小胖在湖南一家物業公司做基層員工,恰逢管理層競聘,小胖一路過關斬將終於競聘成功,並且也與第二任男友戀愛了,可謂是情場職場雙得意。

然好景不長,不過短短2個月時間,小胖就對男友提出了分手。

原因是在最開始的戀愛中小胖就感覺到了對方對自己的不重視,過於冷淡的個性讓小胖難以繼續。但分手這件事並非造成抑鬱爆發的原因,畢竟我們時間尚短,稱不上感情多深厚,有多麼痛不欲生。

所有的轉折都來自於分手後的某一天,小胖知道了男友當時對這段感情冷淡的原因。那時候他把這理由告訴了小胖的閨蜜,並囑咐閨蜜不能告知於我。

但閨蜜卻擔心小胖從此後對感情過於失望,並且覺得小胖內心足夠強大,是可以接受事實的。

於是她告訴小胖說:對方的父母堅決不同意我們在一起,並且以斷絕父子關係來威脅男友。作為子女,男友確實陷入了兩難之中,他也曾想辦法說服父母接受我,只不過在他努力的時候,我卻先放棄了。

當時,小胖只是疑惑。

不明白只是見了一面,怎麼就印象那麼不好了?怎麼就要用斷絕關係來徹底斬斷這段剛萌芽的感情?小胖真有那麼不堪麼?但容不得小胖再想,崗位的轉換導致工作量急劇加大,小胖已經沒有時間再去糾結感情問題。

不少人認為,用工作麻痺感情的傷是極其有效的。

但對於小胖來說,這恰恰加速了抑鬱的爆發。

繁重的工作並沒有讓小胖忘記感情的傷害,反而因為負面情緒不能及時得到紓解,心中的疑問不能得到解答,從此開始慢慢的墮入抑鬱的深淵。

其實讓小胖受傷嚴重的不是失去了一段感情,而是對方父母對小胖的否定態度,這樣的態度,讓小胖不斷的琢磨,自己究竟是哪裡不好了?是有多糟糕才讓對方堅決到要用斷絕關係來表明!

這是小胖萬萬沒想到的。而小胖也過於高估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看似理智的表象下其實隱藏著極其感性、陰鬱的心。

在接踵而來的工作中,小胖處處力求完美。

因為做的是部門助理的工作,事務極其繁雜,加之上任助理也需急著調派其他地方,所以工作交接變得快速且重要。

在那段忙碌的時間裡小胖整日把自己鎖在辦公室裡,無知覺中竟漸漸與同事疏離了,工作上卻並沒有做的多出色。

拖沓、錯誤時常出現。雖然領導都說小胖已經做的足夠好,一些小錯也不必在意。但是小胖就是無法「放過自己」。

很多時候,當我們越在意一件事,越想著要把它做好,就越無法承受自己在完成過程中所犯的任何錯誤。

就像我們越追求完美就越深惡痛絕哪怕是一根頭髮絲的瑕疵。

可當我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一定不能出錯」這件事時,犯的錯誤變得更多了,無法忍受的時候也更多了。

最後,我們會發現自己永遠達成不了心目中想要的標準。

就如和男友分手,小胖可以忍受是感情冷淡的原因,卻無法接受是因為自己有瑕疵而得不到長輩的喜愛。

工作上,無論任務大小,小胖的原則一定是讓所有人滿意,挑不出一點錯來。在現實生活中小胖就應該是個人見人愛,人人誇讚的「女神」。

你怎麼可以不認可我?怎麼可以不喜歡我?

果不認可、不喜歡,那麼一定就是我做的還不夠好,我還不夠優秀!

抱著這樣的心態,小胖對待工作越加努力。

就如上述,小胖最後是絕對做不到讓所有人滿意的,反而因為太過在意細節上的「失誤」而對工作變得戰戰兢兢,生怕自己犯一丁點的錯誤,讓領導指責,被同事嘲笑。

高度的精神緊繃,導致小胖開始失眠,而持續對自己的不滿意讓小胖陷入了不斷的自責,自怨,甚至是對自身人格否定的狀態中:

「你怎麼這麼沒用?」

「你就是一個什麼都幹不成的人!」

「以為自己有多優秀?你看看你有多差勁?」

每日每日小胖都與自己較勁,擊垮小胖的不是繁重的工作,而是腦海裡那些「自我攻擊」的聲音。

他們無比真實,他們顯得那麼的正確,他們一刻都沒有停下來!可怕的是,小胖承認這些攻擊,接受這些攻擊,不論他們有多惡毒。

他們就像魔鬼,一旦受其蠱惑,就再也找不回光明。

小胖變得越來越不敢面對工作,害怕面對所有人的目光。工作一拖再拖,效率低下,錯誤更多,而負面情緒就越加嚴重。

這是個循環的過程,直到小胖再也承受不了內心的煎熬,每一分每一秒都讓小胖喘不過氣來。每一個天亮的到來,不是新的希望,而是又一天的痛苦。

就在2個月後的一天,小胖和同事走在上班的路上。就聽得驚天動地「哇」的一聲,小胖再也承受不了,哭倒在了地上。

抑鬱症症狀

其實在那個時候小胖並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自己痛苦難當。

小胖是個比較喜歡閱讀的人,在得到批准回家休息後就上網查詢,才意識到此時的小胖應該是抑鬱了。

並且對照情況早在很久之前,小胖就已經患上了「季節性情緒障礙」。

當小胖把這個結果告訴閨蜜時,閨蜜因為一直在小胖的身邊,早已察覺出小胖確實不對勁,便建議小胖請個長假在家休息,看看情況再說。但當時,小胖卻拒絕了。

沒有任何人比小胖更了解自身的情況。當時小胖的負面情緒已經低到了一個臨界點,精神高度緊繃的狀態已經容不得小胖去仔細考慮其他。

如果不能及時弄明白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最後必定是在不知覺中走上絕路。

於是,小胖與閨蜜說:「我要去醫院。」

在那個蕭瑟的深秋,小胖獨自一個人走進了醫院的心理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坐上了那張治療椅。

患上重度抑鬱症的人從面容神態就能夠輕易看出來。我們無一不是面色青白,神情呆滯,肌肉僵硬,愁眉苦臉,行動遲緩找不到一絲生氣。雖然身處在熱鬧的人群中,但內心卻格格不入。

這個世界對我們來說就像是隔著玻璃外的另一片天地,熱也好、冷也好,春夏秋冬四季變換,都不具任何意義。

不是我們刻意如此,而是抑鬱屏蔽了我們的感官,不是冷血無情,是被迫無奈。

醫院求救不愉快的經歷


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小胖選擇了帶病上班。

那時候,知道小胖病情的只有少數幾個親密的朋友和直屬上司。

現在在與抑友交流中也會談到「如果抑鬱了該不該告訴他人」這個問題。小胖認為該有選擇的告知他人,基於自我保護的原則,我們選擇的對象必須是親近並且信任,有一定覺悟的人。

在某些時候他們可以提供一些幫助,不論是精神的安撫還是物質的資助。

但只有一點,抑鬱這件事不能完全依靠他人的幫助,而要靠自己的力量找到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療愈。畢竟他人的幫助是一時的,唯有自己的力量才是最強大的。

寫到這,小胖回想起治病時的一個細節。

確診為重度抑鬱後小胖一直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裡,沒有人能夠完全理解和幫助,小胖想到了只有治療的醫院醫生。

滿懷著希望撥通了醫生的電話,準備把內心的苦悶和痛苦都傾訴的時候,對方告訴小胖是不接受電話治療的。

雖然之後小胖能夠理解醫生的顧慮,可在當下小胖只覺得一種被背叛、被拋棄的感覺強烈的迸發!

如果連醫生都拒絕不願傾聽病患的苦痛,那還有誰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幫助呢?所謂的科學治療該從何找起?

在國內,不論是治療精神類疾病的藥物還是做面對面的心理治療,其花費都極其高昂。

而抑鬱症隨時都有可能降臨在任何人身上,不僅僅是處於經濟上層的人士,甚至更多可能是收入微薄的社會底層。

通過服藥控制病情

在這件事後,小胖決定嘗試進行自我療愈。

小胖明白在療愈之前必須先控制病情,也就是控制腦中的負面思維,用外力斬斷「自我攻擊」,所以在一開始小胖選擇了服用藥物。

服藥的副作用導致小胖整日嗜睡,手腳無力,上吐下瀉,更導致小胖極其健忘,基本上別人說的一句話小胖一個轉身就忘了,腦袋變的空蕩蕩,什麼事情都裝不進大腦。

依舊是神情呆滯、行動遲緩,但至少腦袋裡那些指責的聲音沒有了,那些不斷奔跑的念頭也逐漸消失了,整個人雖然沒了感情卻終於平靜了下來。

在小胖最無法控制思維的時候,腦中的想法就像一秒鐘產生了千萬個,恨不得把腦袋割下來才能停止。

當遇見了不能理解的朋友時,小胖也曾真心的說「如果可以換個腦袋,我想把我的腦袋換給你,這樣你就能理解我為何這麼痛苦了。」

可世上沒有換腦之術,所以小胖不能要求他人一定能理解小胖的狀況,只能獨自摸索著,當凝望深淵的時候,被黑暗吞噬的時候,把自己化身為一條比抑鬱還要兇惡的惡龍!這需要一個過程。

積極地自我療愈

在服藥的同時,小胖也在積極的進行自我療愈。

慶幸的是,在14年抑鬱未徹底爆發前,小胖就已經感覺到了自己與他人的不同,尤其是到了秋冬時節,整個人就變得極其怪異,情緒壓抑、行動力喪失,往往無法再繼續工作。

在08年到14年間,小胖幾乎每一年都換2份工作,每到冬天就徹底癱瘓,必須要臥床休息,再起來已經是冬天過去。

第一次意識到小胖的心理問題是在13年,一次很偶然的機會下,在看過的一本書中作者提到了臺灣張德芬的靈修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抱著好奇的心態小胖翻閱了,才發現書中所提的情況與自身極為符合。

小胖還記得,那時候有一位喜歡了小胖很久的男性朋友從深圳回來,特意請小胖吃了頓飯,並且暗示性的問小胖是否想過戀愛的事情?當時小胖正好找到了有可能治療心理問題的方法,正是興奮的時候,又哪裡會想著分散精力投入一段感情裡?於是乾脆的拒絕了。以致這位朋友在苦等3年後黯然離去,從此再沒有了聯繫。

之所以拒絕他,小胖知道更深層的原因在於:我認為自己不配得到對方的喜歡,因為那時的自己是那麼不堪:沒有良好的經濟,個性怪異,內心陰暗,為人虛偽...這樣的我,怎麼可能有人喜歡?

與其說拒絕對方,倒不如說是怕對方知道了小胖表象下的「真相」後無法接受,最後反而狠傷了小胖自己。

自此,小胖也走上了靈修的道路。

其實這是個慶幸又是個不幸的事。

慶幸是小胖終於意識到自己存在心理問題需要治療,不幸的是在此時小胖還完全沒有「抑鬱症」這個醫學概念。

如果在那時候能夠多加了解,就能意識到自己患了抑鬱症中的「季節性情緒障礙」,那麼小胖會有更多的時間做更深層的挖掘,自我療愈。

該來的終究會來。14年壓抑已久的心理問題終於用更殘暴的面目赤裸裸的暴露在小胖面前,讓小胖一度無力反擊。

服藥大概1個月後,小胖毅然停止了藥物治療。

因為小胖隱約明白,對於自己來說,藥物治療只能起輔助作用,而不能根治抑鬱。

小胖的抑鬱症根源在於深植在小胖心裡的問題,就是那些錯誤的思維認知。如果認知不改變,再多的藥物也枉然。

小胖開始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尋找到錯誤的思維認知。將近3年的時間,小胖獨自一人走在這條路上,沒有鮮花掌聲,只有淚水和勇氣。

原生家庭的問題最讓小胖痛苦,這3年的時間裡小胖開始意識覺醒,發現母親對小胖的負面影響極大,於是小胖一次次的試著擺脫,但是每次都以鮮血淋漓退場,與母親的關係每況愈下。

最後,小胖選擇暫時離開母親的控制,不再主動聯繫,不再經常回家,因為小胖很清楚:在自己沒有徹底痊癒前,是無法承受母親更多的負面情緒,那些抱怨、指責、無意識的控制,只會讓小胖繼續痛苦!

在切斷負面來源後,小胖思考著:既然是過往的經歷,讓自己走到了抑鬱這一步,那麼當把過往的一切都扔掉,把壓抑著的一切都釋放出來,過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是不是也是一個好辦法?

就算失敗了,難道還會比現在更糟糕嗎?

放縱自我,抑鬱再次襲來

於是,小胖辭掉了工作,去旅行,去瘋去浪!

情況並沒有好轉,不出所料的開始變糟糕!流浪回來的小胖,不得不面對經濟拮据的情況,不得不再一次陷入抑鬱復發裡。

有時候,世界那麼大,不是你想看就能看。

也是在這個時候,小胖陸續在知乎等網絡交流平臺結識了幾位同是抑鬱症的患者,在交流的過程中,小胖重新有了對抗的勇氣。

3個月後,小胖決定回到工作當中,此時已是2016年。

最近的一次復發就在16年10月份,也就是小胖在溫暖家園寫下第一篇文的時候。那次的抑鬱持續了整整2個月。

在那之前小胖原以為自己距離痊癒已是不遠,但復發讓小胖知道遠沒有結束。這次的結果,是小胖辭了職,在家「躺屍」了一段時間,簡訊電話網絡徹底切斷,從天亮睡到天黑。

失蹤幾天後小妹找到小胖,什麼都沒說,只是帶了些食物,跟小胖討論了她工作上的事。之後小胖打開手機才看見小妹曾發來信息,痛心疾首:

「你又不去工作?誰可以養你?你已經長這麼大了,為什麼總要給別人添麻煩呢?」

「手機不接,電話不回,你到底想怎麼樣?」

「你能不能對自己負責?」

「你能不能對自己負責!」小胖在家門口痛哭失聲。

很想為自己負責,但是卻不知道該如何負責?明明像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可我們比其他人多走了好些年,多用了千萬步的力氣,什麼時候才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別人?

痛定思痛,因為復發的情況比以往的每次都嚴重,小胖再次到醫院開藥問醫,心裡再難過也告訴自己,大不了重頭來一次!

總算,這一次並沒有讓小胖失望。

小胖在去年年底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崗位,並且因為表現優異在年後提拔為行政經理。

因為有了這些年的調整,工作上小胖不再追求零失誤,面對他人的批評也不會耿耿於懷,懂得了勞逸結合,再也不會給自己定過高的要求。也慢慢找回了喪失的興趣。

雖然小胖不知道什麼時候,抑鬱是否會再捲土重來,但是如今小胖真心覺得:

這當下的每時每刻就是最好的時候。

有了固定的工作,和母親的關係也在緩和當中,開始考慮買車買房,和男性朋友約會,有了想完成的願望...踏踏實實的,實實在在的。就算遇見什麼不如意的事,也有了方法解決,不會輕易陷入情緒裡。

完美主義人格更容易抑鬱 

看完小胖的故事,一定有夥伴知道小胖在患病前是個怎樣的人。

一個進化完全的病態的完美主義者。

對他人的評價及眼光極度在意,對自己的要求瘋狂的高,忍受不了自己一絲一毫的不完美。

其實,這樣的症狀來自於小胖是個極度缺愛的孩子。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愛自己。

愛自己,不僅代表著需要肯定自己的優秀,愛著自己好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完全接納自己不夠好的那一面。

即使你選擇改變不好的地方,也絕不能是因為厭惡自己,厭惡那些不該存在的東西,而是因為愛自己,所以你想著要變的更好一些。

這樣,當你最後沒有達到預期的改變效果時,你不會給自己施加壓力,不會過多的關注那些還沒有改變的「壞東西」。你只會覺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即可。

病態的完美主義還有一個致命缺陷在於固執。

當年小胖被男友的父母拒絕,小胖一味認為是自己不夠好不夠優秀。但現在想來,除了這個因素不排除還有其他的可能讓他們無法接受小胖。譬如小胖的父親早早去世,家庭條件並不理想,或是小胖過於消瘦的身形,讓他們有所忌諱。

一件事情其實可以有許多解釋,許多看法。對一個人的評價也是如此。

難道我們在評論他人的時候就不會聽到不同的意見麼?所以說,一個人的完美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就算是最精細的機器人也有缺陷--他們過於冰冷,再智能也無法做到一點,擁有人的七情六慾。

所以,當完美主義者不再固執於一點,試著多從其他角度思考,自然思維就會開闊,不會耿耿於懷一件不如意的事。


戰勝抑鬱症,我總結了6條經驗

基於這些年的歷程,小胖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最主要的還是應對心理性的抑鬱症,供大家參考:

一、藥物治療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是在治療抑鬱前期。

之所以說是一定的效果,主要還是因為心理疾病而引發的抑鬱症最終的解決之道一定是回到心理治療上來。

心理治療的方式有許多,有經濟條件的可以找比較好的心理諮詢中心,遵照醫囑堅持做心理諮詢。

其次,就是加入到類似溫暖家園這樣抑鬱症互助團體來,用科學可行的辦法解決面前的問題。

沒有經濟條件的可以多瀏覽閱讀相關抑鬱症以及情緒管理的知識,對這個病症有更多的了解,遇見了難題也不至於太過驚慌失措。書籍,網站,視頻如網易公開課等皆可。

二、最大的敵人不在外界,而是自己。

從18歲到如今,這近10年的時間,不管是季節性情緒障礙還是確診後的抑鬱情形,小胖都獨自戰鬥著,一步步把自己訓練成一條惡龍。

這條惡龍戰鬥著的不是別人,永遠都是自己。

在小胖的經歷中,跌倒了再爬起來的次數要用兩個巴掌才數的過來。不斷的復發、恢復再復發。

每次小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問自己:為什麼又復發了?是什麼原因自己沒有安全走過來?

如此一來,每次的復發反而像是給小胖這條惡龍加上了無數堅硬的盔甲,讓小胖在下一次的戰鬥中提升了戰鬥值,不會輕易再被擊倒。

當然,這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也有可能幾次的復發都是因為同一個原因,但同一個弱點你戰鬥的多了,總有一天你會成功打倒它!

雖然這個過程很痛苦,因為你要不斷的拷問自己、甚至是拷問自己最不願面對,最覺得不堪的一面。

對於這樣的心理性抑鬱,我們必須要對自己足夠的兇惡,足夠狠,才能把那些毒瘤清除乾淨。如果你選擇溫柔,最後你只能在麻木中死去。

三、保持與外界的接觸,在真實的世界中自我療愈。

我們治療抑鬱症最終的目的都是想要回到真實的世界裡好好生活,所以除了在最開始階段,需要臥床安心休息外,都必須嘗試著再回到人群中。

有些夥伴會面臨「恐懼症」的問題,小胖也曾經有過,比如不想面對他人眼光,聽到敲門或是電話響就呼吸急促,驚恐不已,極度不想去工作等等.解決這一切的關鍵都在於逼迫。

你必須給自己不斷做心理建設,然後逼迫自己走出所謂的「舒適區」。

那個「舒適區」只會像溫水煮青蛙一般謀害了你!

如果身邊有親朋好友,那麼就請和他們呆在一起,讓他們幫助自己走出房間,走下街道,即使是小小的幾步就是一種進步。

不能融入人群或是對世界還是有一種疏離感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你可以通過這樣的行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這個世界的存在。

也可以在與他人的接觸中不斷意識到自己還有什麼弱點需要進行強化,把每次接觸中讓自己不舒服的地方記下來,思考分析,以便在下一次可以得到解決。

同時也不用過度在意「又復發了」這件事,只要這次的復發時間段比上次的少,一次比一次少,那麼你的堅持就有了效果。你已經取得了進步!就該給自己治癒的信心!

四、保持興趣,從小到大,從少到多。


抑鬱開始時小胖只能在床上「躺屍」,可以連著幾天幾夜不吃不喝,最後面黃肌瘦、手腳無力,體重一度掉到70幾斤,頭髮大把大把的脫落。

吃喝洗漱基本上都不會去做。唯有小妹或是朋友過來才可以把小胖從床上逼起來,然後一點點的從整理床鋪,到打掃房間開始,做一些事情,慢慢地恢復興趣。

治療抑鬱症行動力太重要了!

許多人認為,如果我們去做一件事情,那麼就要先想辦法有了興趣以後才能真正的開始。所以,我們不斷的在等興趣自動出現。

這其實是錯誤的想法。

尤其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你有99%的可能等不到「有興趣」這個念頭出現,那麼那件事情你只會早早耽擱下來,等著它自動消失。

所以,你不能等著自己有興趣了才去做,而是在做的過程中,慢慢的找回了你的興趣。

譬如抑鬱時候你會想要去打掃衛生嗎?會去想吃飯洗漱嗎?絕對不會。那麼,什麼時候你才會去做呢?

就像去練習晨跑,一開始你或許是被迫行動,但是越跑你越感受到身體的輕盈,心態的平和,那時候你不會在意最開始是被逼迫著跑這回事,而是徹底的對晨跑有了興趣,得到了享受。

五、想方設法照顧好自己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本錢談何開始?

有許多人羨慕小胖吃不胖的體質,卻少有人知道小胖曾經一年進數次醫院,只為了治療腸胃病。

我們患病時的不良習慣在日後一定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況且身體素質也會影響心理素質,影響我們的情緒。

就像女性在生理期時身體的不適會導致脾氣暴躁、易怒易浮躁一樣。

要治療抑鬱症在飲食上就要多加注意。以清淡食補為主,排毒滋補。

如果有失眠,就更應該增加運動量,睡前點點薰香,或是聽聽瑜伽電臺也可以。小胖其中一個方法是看動畫片,保持腦袋放空的狀態。腦袋空空睡眠才輕鬆。

情緒調節對睡眠是極其重要的。

六、不管是情緒管理還是心理治療都是為了實現平衡。

走過這些年,走過這些彎路,小胖愈加知道「平衡」的重要性。

很多時候患病是提醒你,你的狀態失衡了。

抑鬱症好了以後,其實就是找回了你的平衡,不需要完美,不需要無為,我們需要平衡。

當你被一件事激怒時,你選擇的不是要平靜下來,而是繼續激化你的憤怒,那麼你就失衡了,你的平靜去哪了?當你被刺痛了舊傷時,你痛苦不已,你選擇的不是找回快樂,而是任由自己被痛苦支配,那麼你也失衡了,你的快樂去哪了?

這些恰恰就是我們患病的原因。治療抑鬱就是找到合適的辦法,讓我們實現從失衡到平衡的一個過程。

你才會明白真正應該做的是什麼,才能夠實現自己的平衡。

就像如今,小胖同樣會面臨經濟拮据的情況,但是卻不會選擇讓自己「失衡」,比如自責、自厭這些沒用的情緒糾結,而是努力工作就好,自然經濟水平也會提高,除非一夜暴富,否則財富一定是靠積累,現在著急又有什麼用呢?

又比如,當頭腦發熱多花了一筆冤枉錢時,何必把自己貶的就像做了十惡不赦的事一般,大不了下個月做好計劃少花些。和母親的爭執小胖也會認為這只是兩代人的代溝罷了,沒必要弄得像戰場殺敵一樣。

很多夥伴覺得不能被他人理解,其實他們不能理解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

許多事情在他們看來可以換多種角度思考,為何要死死的逼迫自己?一條道走到黑呢?

所以,我們的抱怨、負面情緒他們不能理解是從何而來?明明面臨一樣的情況,我們為什麼要認一個死理?

用一句好友對小胖說的話:該吃吃,該喝喝,凡事別往心裡擱!不也一樣活得挺好!

以上,是小胖的一些經驗歷程,畢竟不是專業醫學人士,無法做更多科學的解釋,有類似情況的夥伴可以加以分析利用。

同時,小胖也會繼續為大家提供更多相關的治療經驗,例如如何建立治癒的信心,如何做好情緒管理等的一些事例分析總結。

感謝閱讀,共勉!祝好!

對於此類困惑,SDS抑鬱自評量表會是很有幫助的工具。SDS抑鬱自評量表是依據美國教育衛生部推薦用於精神藥理學研究的專業診斷量表。該量表容易理解,操作簡單,通過自評就可以了解自身抑鬱程度,是國內外的心理門診的常用診斷量表之一。本量表將從四個維度全面分析您的抑鬱程度,並為您提供針對您抑鬱情況的實用建議和指導。希望藉此幫助更多受抑鬱困擾的朋友找回輕鬆、愉快的健康好狀態 。

相關焦點

  • 《我戰勝了抑鬱症》——九個抑鬱症患者真實感人的自愈故事
    將抑鬱症與躁鬱症拆分開來,通過發作時的症狀分為單相抑鬱及雙相障礙。單相抑鬱發作時只會經歷抑鬱發作。雙相障礙這是抑鬱症中佔比最高的,就是一個月抑鬱,一個月狂躁,也叫做躁鬱症。一個月抑鬱時,說話就哭就難過,覺得活不下去了。
  • 導致抑鬱症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老是反覆發作呢?
    如果說我們的抑鬱症是「情結」所致,那麼抑鬱症也是由無數個情結的匯聚所造成的,換句話說,抑鬱症是由無數的點匯成的面。對於抑鬱症而言,症狀的緩解或消除,並不代表治癒,如果我們的心理模式不改變,那麼對事物的看法及產生的感受就會與以往一樣,遇到類似的事情或壓力就會再次引發的你的情緒反應,一旦情緒的累積超出了你的心裡負荷,抑鬱症就會再次發作,所以,唯有心理模式或者說心態改變了,才能避免抑鬱症的的反覆發作。以下分享一種自我療愈方法「觀息法」。
  • 「這一次,我確信我的抑鬱症不會反覆了」,感謝這個方法拯救了我
    「這一次,我確信我的抑鬱症不會反覆了」,感謝這個方法拯救了我爆發從2017年3月19日確診抑鬱症,到開始吃藥到至今已經快4年了。其實我懷疑我從16歲時就開始就已經抑鬱了,只是不自覺而已。轉機就像得過抑鬱症的李宏夫在《戰勝抑鬱》書中寫道:「在必要的階段,輔助一些抗抑鬱的藥物是需要的,這可以快速的緩解和控制症狀。但我們要清楚,真正的療愈,一定是從心理的改變。「心病終須心藥醫」,人的心理、思想終究是不能通過藥物改變的。
  • 一半抑鬱症會反覆發作,病友:還不如不治,專家:大錯特錯!
    而且復發多次(三次以上)有可能就需要終身服用藥物了,這裡就很多人恐懼,既然我可能註定治好還會發作,還不如不治療。其實這都是因為大家不了解抑鬱症的特定而已。我給大家總結幾點要素,看懂之後,你的復發風險可能就會大大降低。
  • 我戰勝了抑鬱症
    從2003年正式得抑鬱症到現在18年,我一直在反思其中的原因,我認為跟我的性格和高中寫詩的經歷有直接關係,我屬於純心理型抑鬱症,純粹是長久自我壓抑、封閉的生活、思想狀態加之內向的性格最終導致我患上抑鬱症,和病變性或內分泌失調性不同,像我這種情況的抑鬱症是可以通過自我治療而不依賴任何而痊癒的。
  • 抑鬱症人群的自我療愈的基本方法
    ,他們需要掌握一些常見的抑鬱症自我療愈的方法,這樣可以減輕抑鬱症對自己的心理上產生的各種危害,從而慢慢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心理老師介紹到,常見的抑鬱症患者自我療愈的方法有如下這些。  1、不要自責。抑鬱症其實就是心理上生病了,因此,不要總是自責為什麼偏偏是自己得了抑鬱症,應該集中精力尋找良好的治療抑鬱症的方法,通過心理幹預,慢慢的讓自己的心理健康起來。  2、抑鬱症人群應該遵循正確的治療方案。
  • 我兩年戰勝黑狗(抑鬱症)的經歷
    後來在網上查到可能是抑鬱症,我當時趕緊告訴老婆,老婆哭著和我跑去醫院,檢查結果是重度抑鬱症,並且建議我住院。看到這個我簡直要崩潰了,我如果垮了這個家怎麼辦?住院的話哪來的那麼多錢啊!我帶著矛盾複雜而又恐懼的心情最終還是去面對了,但是我一開始沒有選擇住院而是換了一個醫生開始選擇服用藥物。
  • 我抑鬱症的成長之路!抑鬱症讓我學會了愛和感恩!
    嚴重的失眠,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沒有胃口,便秘,完全不想吃東西,心悸,胸口就像壓上了一塊大石頭,痛得常常都覺得喘不過氣來,嚴重的時候還引起了腎結石的劇痛發作。很多次妻子在深夜,陪我到醫院打吊瓶止痛。在3個多月的時間裡,我的體重急劇下降了快30斤。感覺自己完全變成一個沒有用的人,內疚,自責,自卑,完全喪失了自我。
  • 豆瓣8.7《82年生的金智英》|我戰勝了抑鬱症
    4次自殺經歷,但是通過治療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完全康復。 格雷姆採訪了4064名抑鬱症患者,篩選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而且完全康復的病例,目的就是想告訴世人,即使病情已經非常嚴重,抑鬱症仍然有被完全治癒的可能。 《82年生的金智英》裡的智英,病情痊癒的方法就很有借鑑意義。
  • 成都治療抑鬱症的好方法有哪些?如何預防抑鬱症的復發?
    核心提示:成都治療抑鬱症的好方法有哪些?如何預防抑鬱症的復發? 抑鬱症是一種複雜的精神障礙。 抑鬱有許多觸發因素。 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抑鬱症,它使人們的情緒,身體和認知能力受到損害,抑鬱症也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疾病,因此我們必須做好預防抑鬱症復發的工作。
  • 抑鬱症究竟是什麼?我情緒總是很低落,是否也算抑鬱症?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2006年)有關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主要有以下9條:(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6)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9)性慾減退。
  • 抑鬱症伴有的驚恐發作:幫助驚恐發作家人的方法和提示
    對於患抑鬱症且經歷過驚恐發作的鬱友來說,不僅是自己受到了很大影響,目睹這一刻的家人也是非常震驚和擔心的。看到家人非常強烈的症狀,自己卻束手無策,尤其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的家人,更是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如果他以前從未經歷過驚恐發作,那麼他將面臨兩個問題:驚恐發作本身的影響以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所造成的恐懼。可以通過症狀判斷他是否在經歷驚恐發作。
  • 「抑鬱症」是什麼?
    典型的抑鬱症來訪者會說,我以前還去釣魚,現在提不起興趣了……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了。 行為發生改變(行動遲緩或煩躁)。抑鬱症的患者,行為往往會發生旁人可以觀察到的變化:行動和思維變得遲緩。在這裡強調的是,他人可見的「改變」。
  • 七大臨床表現預示抑鬱症
    自殺企圖和行為是抑鬱症病人最危險的症狀。 6、軀體症狀 病人面容憔悴蒼老,目光遲滯,胃納差,體質下降,汗液和唾液分泌減少,便秘,性慾減退。女病人常閉經。睡眠障礙中以早醒最為突出,這也是抑鬱症的特徵性症狀之一。
  • 哈利波特的抑鬱症
    每當攝魂怪靠近他,哈利就會淹沒在徹骨的寒冷之中,聽見母親臨死前的尖叫,接著被攝魂怪虐得痛苦不堪。而且自從在火車上第一次有了這種體驗後,哈利再遇到攝魂怪,他都會覺得「一陣熟悉的可怕的寒流又向他襲來」。【3】事實上,這句話作為對抑鬱症體驗的描述,再貼切不過。
  • 金鐘炫走後,又一被抑鬱症奪走生命的韓星!
    他在社交網站上發布的都是色調明亮的自拍照或者是風景照,配文簡單,很難讓粉絲想像,他這幾年都受到抑鬱症的折磨。他生前最後一次發文,是一張對著鏡頭露出帥氣笑容的自拍照,並在文中附上三個太陽的圖形。再上一篇於本月4日發布的是一張港口的照片,配文「我去去就回。」沒想到竟是訣別。
  • 經常情緒低落,我是得了抑鬱症嗎?
    「醫生我是得了抑鬱症了嗎?」經常有患者諮詢類似問題。區別正常的抑鬱情緒與病理性抑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1.有無原因正常人的情緒抑鬱是基於一定客觀事物為背景的,即「事出有因」。而抑鬱症通常無緣無故地產生,缺乏客觀精神應激的條件,或者雖有不良精神刺激因素,但是常常有外人難以理解的不開心,給人「小題大做」的感覺。
  • 別再說「高功能抑鬱症」「微笑抑鬱症」了,真正的抑鬱症是這樣的
    我看到很多心理圈的同行致力在科普抑鬱症是什麼及相應的應對措施,同時看到更多的大眾對抑鬱症的恐懼:大眾有了很好自我覺察能力後,進而產生了更多對號入座的過程——當「高功能抑鬱症」「微笑抑鬱症」這些看上去很專業的名詞出現後,人們看似對抑鬱症的了解更多了,知道了更多的抑鬱症的表現形式,同時更多了很多不安:我雖然每天看上去開開心心的,工作也很積極,但是我一個人的時候覺得很無聊沒有意義
  • 中國抑鬱症患病率達2.1% 抑鬱症正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
    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焦慮障礙患病率較高但易被忽視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生活和工作節奏顯著加快,公眾心理壓力普遍增加,導致患病風險也相應增加。
  • 得了抑鬱症是什麼模樣?
    甚至很多人會認為壓根就沒有什麼抑鬱症,僅僅是某些人因為一些消極情緒而悲觀、悶悶不樂,矯情地覺得自己像是得了抑鬱症,有自殺傾向等。抑鬱症≠抑鬱情緒。抑鬱總是和各種挫折相伴,是一種正常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抑鬱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且能長時間對人造成影響。抑鬱症不是矯情、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