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在江蘇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點讚了一位企業家,稱他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他,就是張謇。有網友直呼:「我願意稱他為偶像!」
1894年考中狀元的張謇,為實現他「救貧」「塞漏」的抱負,在家鄉江蘇南通開始了「實業救國」的實踐,先後創辦大生紗廠等20多個企業和370多所學校。回顧張謇的一生,不僅是奮鬥旳一生,也是奉獻的一生。新時代下,我們要發揚和傳承好這種奮鬥進取、愛國奉獻的企業家精神。
奮鬥,是強國富民的最亮底色,是弘揚企業家精神的最好詮釋。「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想要幸福就必須奮鬥」。從改革開放中探索出的「敢為天下先」,到深圳特區建設中「殺出一條血路」,中國的企業家們始終葆有那麼一股子氣和勁。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又是邁向「十四五」新徵程之年,這就更需要激揚企業家們開拓進取的奮鬥精神、煥發出攻堅克難的勇氣、匯聚起同心圓夢的偉力。奮鬥既是企業家精神的一部分,也是時代主流,這已經成為一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世界終究屬於那些肯為之奮鬥的人。選擇了奮鬥,就是選擇了相信美好生活將由我們自己來創造,唯有以奮鬥為帆,中國企業才能一往無前,才能成就民族復興的新氣象。
愛國,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也是近代以來中國優秀企業家們的光榮傳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身處市場大潮中的企業家們,堅守著實業報國、實業興國的追求,發揚著新時代的企業家精神。不管是抗震救災,還是在抗擊疫情的重要時刻,他們捐資捐物、奉獻報國,他們立足主業,追求極致,勇於承擔責任,在市場的大浪潮中敢闖敢拼,在時代的激流中勇進,在發展中實現價值,在奉獻中造福社會,為實現國富民強作出自己的貢獻。
新時代,偉大的事業,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需要強大的精神來激勵。企業家精神是寶貴的社會資源,是實現社會高質量發展最強有力的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望眼世界舞臺,一批批中國企業,一個個中國製造,都讓世界刮目相看;中國的科技創新份額越來越重;中國獨角獸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也越來越突出……這一切的背後,正是一代企業家的興起。時代發展的歷史,記錄著企業家群體的成長,也見證著企業家精神的逐漸成熟。
有多大的視野,就有多大的胸懷。進入新時代,中國企業家必將以「百川東流歸海」的激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文/施帥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