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書法比繪畫和詩詞造詣高,可以直追張旭,懷素這些人。但後世的評論家都不這麼看,都覺得溥儒的楷書是清代第一流。要是我來排,溥儒的書法往好了說大概能剛剛擠進前十上下吧。因為他的書法太接近歐陽詢,個性顯得比較弱,有點劍走偏鋒的意思。歷代超一流的書法家,他們的書法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大眾容易學習,適合拿來做範本。要想學好書法關鍵的就是要練,多練才是關鍵。其次是多讀帖,多臨帖,多看古人的字。尤其是學習行草類,在大量臨摹的同時要多看古人的書寫章法,從中借鑑。大量的練習會使線條更加堅挺,更加有力度有筋骨。這點只有多練習了。如果天天大量練習,用不了一個月你就自己會發現線條質感的變化。
近代著名書法家溥儒歐楷書《韓公獲麟解》欣賞:
書者介紹:
溥儒 ,滿族,北京人。字心畲,號西山居士、西山逸士、舊王孫等。出身清皇族,姓愛新覺羅,是是道光皇帝第六子親王的次孫,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兄弟。溥儒自幼飽學,稍長專心研究文學藝術,1911年入貴胄政治學堂,畢業後再入青島德國威廉帝國研究院,又留學柏林大學,學習天文和生物,獲得博士學位,他也精通經史和書畫,回國後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先住清河二旗村,後隱居西山戒臺寺10年,從此專事繪畫,以賣書畫自食其力。解放前夕出海舟山,後居臺灣,於1963年病故。
溥儒善山水、人物、花鳥、走獸,曾以畫名與蜀人張大千並稱「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山水以「北宗」為基,筆法以「南宗」為法。注重線條鉤摹,較少烘染。書法習柳公權、裴休出,略近成親王而風骨過之。
溥儒 書法上與鄭誦先等共為北方書壇的臺柱人物。行草學二王、米芾,飄灑暢酣,他主張樹立骨力,善於取勢,作品秀逸挺勁,用筆輕重疾徐,起伏頓挫,極富變化,尤其是行氣間特別有一種清逸絕塵、蕭散飄逸的氣韻。他主張書小字必先習大字,心經筆法,意存體勢,這樣才無輕率之病,書法剛健遒美,秀逸有致。溥儒不僅書畫好,而且從小即通詞詩、詩詞典籍,他晚年在臺灣對弟子說,如果有人稱他為畫家,不如稱他為書家;如果稱他為書家,不如稱他為詩人。這恐怕不是自負,而是畫家更看重自己的詩心,同時也更說明藝術自來是詩、書、畫、印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