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書法家溥儒,歐楷書《韓公獲麟解》欣賞,最佳的楷書字帖

2021-01-12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書法比繪畫和詩詞造詣高,可以直追張旭,懷素這些人。但後世的評論家都不這麼看,都覺得溥儒的楷書是清代第一流。要是我來排,溥儒的書法往好了說大概能剛剛擠進前十上下吧。因為他的書法太接近歐陽詢,個性顯得比較弱,有點劍走偏鋒的意思。歷代超一流的書法家,他們的書法都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大眾容易學習,適合拿來做範本。要想學好書法關鍵的就是要練,多練才是關鍵。其次是多讀帖,多臨帖,多看古人的字。尤其是學習行草類,在大量臨摹的同時要多看古人的書寫章法,從中借鑑。大量的練習會使線條更加堅挺,更加有力度有筋骨。這點只有多練習了。如果天天大量練習,用不了一個月你就自己會發現線條質感的變化。

近代著名書法家溥儒歐楷書《韓公獲麟解》欣賞:

書者介紹:

溥儒 ,滿族,北京人。字心畲,號西山居士、西山逸士、舊王孫等。出身清皇族,姓愛新覺羅,是是道光皇帝第六子親王的次孫,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兄弟。溥儒自幼飽學,稍長專心研究文學藝術,1911年入貴胄政治學堂,畢業後再入青島德國威廉帝國研究院,又留學柏林大學,學習天文和生物,獲得博士學位,他也精通經史和書畫,回國後篤嗜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先住清河二旗村,後隱居西山戒臺寺10年,從此專事繪畫,以賣書畫自食其力。解放前夕出海舟山,後居臺灣,於1963年病故。

溥儒善山水、人物、花鳥、走獸,曾以畫名與蜀人張大千並稱「南張北溥」;又與吳湖帆並稱「南吳北溥」。山水以「北宗」為基,筆法以「南宗」為法。注重線條鉤摹,較少烘染。書法習柳公權、裴休出,略近成親王而風骨過之。

溥儒 書法上與鄭誦先等共為北方書壇的臺柱人物。行草學二王、米芾,飄灑暢酣,他主張樹立骨力,善於取勢,作品秀逸挺勁,用筆輕重疾徐,起伏頓挫,極富變化,尤其是行氣間特別有一種清逸絕塵、蕭散飄逸的氣韻。他主張書小字必先習大字,心經筆法,意存體勢,這樣才無輕率之病,書法剛健遒美,秀逸有致。溥儒不僅書畫好,而且從小即通詞詩、詩詞典籍,他晚年在臺灣對弟子說,如果有人稱他為畫家,不如稱他為書家;如果稱他為書家,不如稱他為詩人。這恐怕不是自負,而是畫家更看重自己的詩心,同時也更說明藝術自來是詩、書、畫、印密不可分的。

相關焦點

  • 著名書法大家盧中南,楷書《嶽陽樓記》欣賞,網友:可做盧楷字帖
    盧中南盧中南的楷書脫胎於歐,但又融入虞體,魏碑,二王筆意。盧老師寫的歐楷,遠超田英章寫的歐楷,田英章寫的歐楷,確實很好,但他的筆法沒有變化,同一個字寫得一模一樣,每一筆,每一點都是一樣的,如同印刷,書法的美在於筆法豐富多變。盧中南的書法,一直甚賞,其深學歐陽詢,又參魏晉及唐諸家,融古匯今成己之風格。但盧書又出歐之險絕,也少歐之轉折稜角,筆畫變得圓潤,有似我嶺南書壇楷書大家麥華三之形也。盧中南的楷書在當今應該是最好的那一個梯隊裡。
  • 21位近代書法家楷書大比拼
    近代書法藝術發展空前繁榮,書法名家輩出,引領著書法藝術新風尚,今天為大家分享近代書法名家的楷書,敬請欣賞! 于右任 草書名世的魏碑大家
  • 著名書法家劉炳森,500個顏體楷書常用字欣賞,工整美觀自然雋秀
    在前一篇內容裡我們就已經分享了劉炳森先生的顏體楷書的字帖,但是那是顏體楷書《千字文》的上部,也就說只有500個字。為了滿足大家對書法欣賞的完整性,我們將剩下的500個字分享給大家,希望螢屏前的您能夠喜歡。
  • 大搞平行美、對稱美的楷書,絕非歐楷,不過是印刷體而已
    作為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所創的歐楷,以法度嚴謹、筆力險峻著稱,他所寫的《九成宮醴泉銘》,被譽為「天下第一楷書」,傲視群雄!歐陽詢之後,學習歐楷者眾多,多數人僅得其形,難得其神韻。尤其今天某位「楷書」書法家,把歐楷寫成規範字,搞得千人一面,形同印刷體,誤人子弟!歐楷的精髓就是:「平正中見險峻」,那種以大搞平行美、對稱美的楷書,迎合大眾的審美觀,絕對不是歐楷,不過是印刷體,狀如算子!
  • 書壇著名書法家魏國平,楷書《藝林集粹》欣賞,筆方勢圓剛勁峭拔
    初學楷書大體應該使用兼毫毛筆 歐楷個人認為用七狼三羊比較合適 ,毛筆大小要根據寫字的大小來決定 ,初學不宜寫太小的字 不適合掌握點畫 但也不能過大,建議2-3釐米長的筆把。不適用使用純羊毫毛筆,尤其不適合使用長峰毛筆。應該選擇富有彈力且不失柔密的筆毫,因為綿軟的羊毫容易吧歐體字寫得臃腫粗胖。
  • 周慧珺新版楷書字帖欣賞,800個常用漢字筆法演示,好帖請收藏
    學書法首要的問題不是為什麼而學書法,也不是為了成為書法家而學書法。雖然有一句名言說的,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是將軍的名額是有限的。就好比書法家從古至今的書法家也是屈指可數的(當代的書法家不能和古代同日而語)。
  • 民國出版的《標準楷書》字帖,筆筆精妙個性十足,精緻的讓人陶醉
    民國時期的書法水平遠遠高於現在,這是很多書法家所承認的。今天我們給大家帶來的是民國三十五年出版的《標準楷書》字帖,希望能為熱愛書法您有所幫助。這本楷書字帖是出自書法大家沈尹默之手,沈尹默在書法歷史上,特別是近代,對書法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楷書、行書、草書都可以作為一個書法學習的系列教程。沈尹默的楷書主要汲取了魏碑以及唐初薛稷和褚遂良,而行書深受米南宮影響,草書是二王一路,沈尹默的書法是嚴峻的,筆觸轉折筆筆有來歷。特別行書,形態上,神似米式,當中宮比較緊,這與其用筆有直接關係。
  • 田英章常用硬筆字帖欣賞,600個硬筆行書寫法演示,寫好字的首選
    田英章老師的書法作品我們已經分享了很多了,關於他的硬筆書法或者說是硬筆字帖這還是第一次,希望熱愛書法的您能有所收穫。學習書法就是練字,其實練字第一步是有從內向外的動力,只有真正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自己的字體才能達到最後想要的效果。田英章主打的就是楷書,行書確實略遜一些。他是學得二王、歐陽詢、趙孟這一路。
  • 著名書法家高進,草書《筆論》字帖欣賞,筆走龍蛇力透紙背,好字
    真在要寫好字是要正規從楷書學起,但從你的情況出發,條件、時間不允許;從你實際出發可從行楷入手,抓緊學習啦/你的字還不算太差,選本喜歡的字帖就可以開始了書壇名家高進草書《書論筆論》鑑賞:書者介紹:高進,筆名高源,軍人出身,大學本科學歷,中國著名書法家。高進自幼酷愛書法,尤其對甲骨文書法的發展研究有很深造詣。
  •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62田蘊章:歐楷仿佛論短長
    最欣賞李可染大師之語: 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題記 評當代100位書法家62田蘊章:歐楷仿佛論短長 【書家簡介】 田蘊章,田蔭亭之長子,字存文,蟠逸齋主人。原籍河北省河間縣臥佛堂鄉河西村。1945年生於天津。
  • 老書法大家劉小晴,行書創作運筆字帖欣賞,網友:軟硬筆雙修好帖
    行書和楷書同為書法當然會存在共性,然而行書與楷書的共性並不一定是先由楷而後行。這就好比兄弟之間有相似之處,但兄弟並非父子。事實上是有相當的初學者認為楷書學好了行書自然就好。或換言之善長行草者楷書必佳(基礎好?),都是謬論。從實際出發就是要講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他乃歐陽詢繼承者,將楷書寫到極致,被譽為「清朝歐楷第一人」
    清朝書法,帖學之風下降,碑學興起,清朝書法家大多學習唐楷,而唐楷之中又以歐楷最受喜愛。舉一個例子來說,王澍、成親王和翁方綱等書法家都學習歐陽詢的楷書,而且清朝時期盛行的「館閣體」也是由歐楷發展而來。不過,清朝時期,寫歐楷最好的一個人,當屬姚孟起,他也因為歐楷精美絕倫,被稱為「清朝歐楷第一人」!姚孟起在書法史上的名氣並不大,不過他的書法,是真的是精美絕倫,我們看史料中對他的記載,就可以探知一二。
  • 溥儒書畫作品欣賞
    溥儒出生三天,上諭賜其名為「儒」,又勉勵說「汝當為君子之儒,無為小人之儒」。七歲能作五言詩,十歲習漢儒訓詁學,旁及諸子百家。幼習經史,入貴胄政法學堂,民國時期併入政法大學。曾兩度留學德國,獲天文、生物雙料博士學位。後歸隱西山,繼而復居恭王府萃錦園。1934年至1937年,溥儒任北平藝專教授,1939年為避日寇逼任偽職的侵擾,移居頤和園介壽堂,因此地近雲松巢,自此號松巢客。
  • 他是一位將硬筆書法寫到極致的書法家,獲全國首屆硬筆書法特等獎
    對於愛好硬筆書法的朋友都知道,在1985年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硬筆書法大賽,即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賽,在該場賽事中,產生了10位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特等獎書法家,他們的書法件件有功夫,人人真本領,一下子刷新了人們對硬筆書法的認識,同時也啟發了一大批人從此走向了硬筆書法的道路,而他就是這十位特等獎中的一位
  • 劉炳森大字楷書欣賞,點畫精到、結體疏朗!網友:讓當今書協汗顏
    每當我們提到當今的書法家協會,除了戲謔、嘲諷,更多的或許是恨鐵不成鋼的無奈心情。其實最初的幾屆的書協確實發揮了不少積極作用,能夠進入書協的書法家也是非常有實力的,比如課代表今天要介紹的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
  • 中書協著名女書法家李硯,楷書《滕王閣序》欣賞,筆精墨妙真書法
    在楷書的發展中,顏真卿的開先河之處在於字形大小趨同,用筆畫粗細調整字內布白疏密。也就是說過去三筆的字必然小於八筆的字,而顏真卿筆下三筆和八筆字的大小基本一致,只是將三筆字寫粗,使它的布白在視覺上和八筆字協調統一。在寫字的時候要求我不按帖子裡的字結構寫,而且按照正楷的上下左右方正的結構來寫,比如原帖天字捺筆比撇略佔地,老師要求我寫成左右對稱,比如足字,原帖口字略向左傾斜,就要求我寫成上下對稱結構的。
  • 原中書協主席沈鵬,楷書《千字文》品鑑,網友:沒一點楷書的樣子
    我們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正是沈鵬先生的楷書字帖《千字文》,藉此《千字文》一探沈鵬的楷書功力。從沈鵬的《楷書千字文》字帖來看,莊重中寓靈活,繼承中有發展,結體嚴謹,氣運貫通,溯源晉唐,每字布局構架閻錦文,筆畫老辣而味濃,字字珠璣;整篇幅統一和諧,用心和功力,實為可敬。沈大師草書更是意蘊遒勁,不失靈動,雅韻綿長!一個叫花開花不謝的網友說:「沈鵬的《千字文》寫得好,自成一體。
  • 心潛圓融意象 神造端莊之盛——趙伍雷楷書《心經》
    文人作書 平和端正——記著名書法家趙伍雷常言有論,楷不練歐。並不是不能練,而是歐體難成,入門謂難,得法更謂難,楷不練歐是勸人知難而退,別圖他路!可是趙伍雷先生憑藉超強的筆墨功夫,最有解鎖歐楷玄機的勇力,以九成宮為法本,心追手臨,寒暑不輟,不但入得歐楷之門,並且解得歐楷上法,取法為上,得法亦為上乘,把歐體寫得出神入化,世莫能辨!趙先生的楷書,極有筆墨見精神的塑造,有意識地介入了圓融意象,經過筆墨的急去緩回,把楷書寫得微肉而多骨。有骨又有力,是謂聖!
  • 藝造歐楷中原賢 心系仁愛山東漢 中華翰墨天下行2020—歐楷造詣走天下,仁愛善心獻社會的書法家李玉坤
    藝造歐楷中原賢  心系仁愛山東漢中華翰墨天下行2020—歐楷造詣走天下,
  • 著名書法家楊再春,楷書《千字文》節錄欣賞,筆力遒勁,結字圓潤
    楊再春楊再春先生書法技法了得,九十年代就講書授課,是改革開放傳播書法的啟蒙者。著名書法家楊再春,楷書《千字文》節錄欣賞:書者介紹:楊再春,字墨人,河北唐山人,1976年他與劉炳森、範曾、蘇士澍等共同創建「北京書學研究會」,後1980年又在此基礎上創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楊再春也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創始人之一。,楊老的書法功底,結構、章法在我心中的位置始終有增不減,書法應該說有其特點,不容否認。但是,新的書法高手出現很是正常,推陳出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