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波,有一個戲曲演員,她做網紅不是為了紅,而是……

2021-01-10 人物搜索

1

當有一特殊的人群走進了她的世界,

他們不曾擁有常人擁有的世界上的很多東西。

他們想聽見鳥叫、聽見水聲……

但或許有些奢侈,又或許有些難以實現,

而她卻希望幫助這些孩子在有聲的世界裡快樂的成長,

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美妙的聲音,

她就是孫丹。

溫婉、大方、知性是孫丹給人的初印象

作為一名戲曲演員,她是《半把剪刀》中的金蛾、《雷雨》中的繁漪、《美麗老師》中的呂薇、歌劇《呦呦鹿鳴》中的屠呦呦等等人物,她憑藉自己的努力以及紮實的聲樂功底,在戲曲、民歌和歌劇這幾種相通又各有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中自由轉換,將一個個細節刻畫的極富感染力。

但這或許對於她來說,這就是藝術,一種情懷一份熱愛。即使身旁掌聲雷動,但她依然謙虛自持,這就是她,最最真實的她。

2

而對藝術的這份感情源自小時候,4歲時她已經開始登臺唱歌,14歲就讀於象山二中,與她的音樂老師學習聲樂,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因為唱、跳、彈鋼琴樣樣都行,每年她都能捧得大獎。18歲時,在第一個人生的轉折點,她毅然報考了寧波文藝學校,雖然那時學校招生名額已滿,但她唱的民歌悄然的唱進了校長章長康的心中,她成為了一名藝校特招的學生。3年後憑藉著那份努力,她順利考入甬劇團,一路學習、演出至今。

但她除了演員這個身份之外,還是映客上的主播,這還不讓人驚訝,但是擁有4萬粉絲的「當紅主播」卻讓人內心有些許的敬佩。

不僅如此,一次偶然的機會,她遇見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她是一位有聽障的美女主播張若蘭,90後的一位姑娘,清秀可人,可是命運跟她開了一個玩笑,3歲時的她因為藥物導致失聰。孫丹聽了她的故事,看了她的直播,覺得這麼漂亮的一個小姑娘,命運卻對她如此不公,很受觸動,這時的她早已淚流滿面。

張若蘭的故事,是令人傷感的。對於從小學習聲樂,一直活躍於舞臺,並且對於藝術有著特殊追求的孫丹來說,真的很難想像,在一個無聲的世界裡她該如何生存,離開了音樂的她又會如何,那該是多麼可怕又多麼讓人絕望的事。

這讓她更加堅定了想為他們做些什麼的想法,希望通過努力去幫助這樣的孩子,幫助他們走出寂靜的世界。

3

二院的醫生曾經給她看過一個病例,有個聾啞小孩,父母都是聾啞人,如果有人能伸手幫他們一把,那麼改變的不只是一個孩子的命運,而是一個家庭的命運。

醫生還告訴她,有些先天失聰的孩子,如果在周歲之前能植入耳蝸,那麼他以後還有可能進入音樂世界;但是如果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那麼,可能只能保證最基本的語言功能了......

這麼一想,孫丹覺得自己做的事情,被賦予了更多更大的意義,也許她幫不了很多人,但是哪怕只有一個孩子因為她的努力有了「重生」的機會,那麼她的付出,就不是徒勞的。

但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像這樣的孩子有許多許多,而她只是一個人,以個人能力能幫的只是一小部分,通過仔細考慮後,她想專心做一個項目:幫有聽力障礙的兒童免費安裝人工耳蝸。

4

或許在這個過程中,得知她這個想法的很多朋友有許多的不解。他們覺得,慈善和公益是個無底洞,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和非議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他們勸她放棄,或者換一種更輕鬆的方式。

但是,或許是心中的那份執著,讓她不顧身旁人的反對,毅然投入到了這份事業中,因為她熱愛音樂,她想將這份愛傳遞給孩子們無聲的世界裡,讓他們的生命煥發新的生機。

雖然身邊的很多人為她的目標潑冷水,說這個項目的資金成本過高,做慈善也可以選擇其它的項目。但她說:「大家都不肯幫助這個人群,誰來幫助他們呢?我就做這個項目,就這麼定了!」

這個想法也得到了她粉絲的支持,大家都特別熱心地貢獻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這更加堅定了孫丹想把這個公益項目做好的決心。

所謂小小的愛心匯聚成了大大的能量,通過直播她也得到了一筆不錯的收入,而她準備把做主播期間賺得的30萬元拿來做啟動資金,在今年辦一場慈善音樂會,所有募集到的善款都用於救助聾啞兒童。

作為旁觀者,有些人不太理解。她現在所做的這就像把錢扔進一個無底洞一樣。在他們看來,孫丹有著別人羨慕的一切,但是非要把自己置於公眾的眼皮底下,去做吃力卻不一定討好的公益項目?

孫丹坦言,確實之前在直播中,也遭到過別人的惡意中傷,會有些不懷好意的人質疑她的動機,覺得她這麼做完全是為了博取關注,騙取粉絲的錢。

面對質疑,她一度很難過,也忍不住獨自哭泣。但是,這個社會上,總是善良的人多,她的粉絲們也紛紛出來幫她澄清,太多太多的人給了她溫暖,給了她堅持做這件事情的動力和理由,內心的那份倔強也在支撐著她走過一個個困難。

就像她說的那樣:「生活讓我越來越堅定地去做一個善良的人,不管道路有多少坎坷,我都懷抱著一顆真摯的心,勇敢做自己。」

就像在這條公益道路上即使幫不了很多人,但哪怕只有一個孩子因為她的努力有了「重生」的機會,讓她能聽得見另一種美好,享受那份屬於他們的童真,那她的付出,就不是徒勞的,她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這或許也是她的一個動力所在,而她也在把那份對於藝術的獨特追求,轉移到了這份公益的道路上。她也幻想著以後的某一天,可以帶著這些孩子一起登臺表演,一起享受有聲世界的美好,這對她來說是最好的回報吧。

5

因為愛,不相識的人湊到了一起,因為愛,讓這群特殊的孩子有了新的希望。我們願做一個撐傘人,遮擋住他們灰濛濛的天空,即使颳風下雨,我們依舊是他們的依靠。

在此,我們也真誠地希望,通過孫丹以及大家的努力,把慈善音樂會舉辦成功,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充滿愛的隊伍中來,讓點滴小愛,匯成大愛,聆聽丹心唱響愛。

這份愛的歌聲已唱響,6月5日讓我們齊聚寧波保利大劇院,一起來聆聽,一起來感受,一起來幫助失聰兒童,為他們的彩色世界增添一份音樂,為他們的生命譜寫新的樂章。

本次活動的籌集到的善款,我們將全部用於失聰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費用中。此外,除了本次活動的門票收入外,我們還需要更多社會愛心力量的支持和協助。以愛為名,我們期待您的加入。

匯款戶名:寧波市海曙區慈善總會

開戶銀行:寧波銀行湖東支行

帳號:21010122000613751

聯繫電話:0574-87250216

(匯款請註明:孫丹慈善演唱會捐款及捐款人真實姓名)

海曙區慈善總會簡介

海曙區慈善總會於2006年12月6日依法註冊成立。由海曙區熱心慈善事業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志願參加的區域性非營利、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和慈善組織公開募捐資格的公益性社會團體。

全區17個鎮(鄉)、街道慈善分會、3個機關分會、271個村(社區)慈善工作站有序開展工作,實現了慈善服務網絡全覆蓋。2013年6月,區總會成立了慈善義工分會,下屬12支慈善義工大隊。2017年7月5日,成立海曙區慈善藝術團。截止2017年12月,海曙區建立了6個慈善扶貧產業基地。

區慈善總會自2007年成立以來,全區有2661家單位、38萬人次參加了慈善一日捐、平時捐款及抗震救災等捐款活動,累計募集善款超過1.6億元;先後建立了慈善基金246餘家,基金規模超過4億元,累計救助困難群眾6.9萬人次,救助資金支出1.1億元。

十年來,全區湧現了一位「中國百名慈善人物」、15家單位和個人榮獲省級慈善獎;31家單位和個人榮獲「寧波慈善獎」、217家單位和個人榮獲「海曙慈善獎」。2013年區總會被評為5A級社會組織榮譽稱號。全區共有9個鎮、街道和129個村(社區)獲寧波市慈善鎮、街道和村(社區)。

相關焦點

  • 遇見 · 寧波有戲|茅蝶飛:也說省戲曲劇團「打包」演出季
    作為一個寧波觀眾,我非常感謝寧波逸夫劇院承接了這次演出季,使寧波成為省內九城巡演的其中一站,也讓觀眾十分幸運地能在四天裡連續看到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浙江京劇團、浙江崑劇團、浙江越劇團四大省屬戲曲劇團帶來的精彩演出。
  • 乘風破浪的斜槓姐姐 丨從戲曲演員到夜市網紅,她將藝術融入生命
    而這位姐姐用爽朗的笑聲回答道:看似到了一個尷尬的年紀,然而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2 -「其實我有四重身份,一是公司文員,二是甬劇演員,三是魔術演員,四是美食愛好者。」有一次在她受邀改編小孩子的腰鼓表演時,腦子裡的第一反應不是去提高分貝、刻意製造鑼鼓喧天的熱鬧氛圍,而是回歸演員本身,她想:「腰鼓講究氣勢,這便要求最前面的大鑼一定要敲得響。可是小孩子根本拿不動啊!小孩子的優點是什麼?是『會聽音樂』!」
  • 北京老戲骨許娣,一個被戲曲「耽誤」了的好演員
    倒不是因為許娣自己就是薛甄珠這樣的人,而是這種誇張的角色,配上她一向歇斯底裡的表演方式,成為這部戲的一大亮點。所有的人物之間的衝突和矛盾的爆發,因為有許娣這個角色的介入,都卡在了最好的點上,沒有她,這部戲少了很多味道。
  • 當戲曲演員用上了耳麥,觀眾看到會「出戲」嗎?
    春節期間看了幾場戲曲演出,發現戲中一個個或風流俊美或旖旎端麗的古典人物,居然都帶上了現代無線通信利器:耳麥。身穿古裝,耳邊戴個小麥克,在我看來,實在是違和。回想起來,戲曲演員戴這種耳掛式話筒的現象是近幾年才出現的,大抵是向演唱會上歌星學來的。戲曲博採眾長,無可厚非,但也不能不加思索,一味仿效。戲曲有自己的規矩,講究「四功五法」。
  • 戲曲演員藝名的由來
    對於藝名的來歷,在戲曲界自然不足為奇,但在外界則知之不多。據筆者的了解和搜集,大致可分這樣幾種:  科班出身,取自字輩 從前演員拜師學藝,往往要由師傅選取藝名。這種藝名根據字輩排定,同一時期學藝的學員稱為一輩,其格式為「姓+字輩+其他字」組成。「姓」仍是各人的原姓;中間一個為字輩字,固定不變;後一字自由選取。
  • 戲曲演員藝名的來歷
    對於藝名的來歷,在戲曲界自然不足為奇,但在外界則知之不多。據筆者的了解和搜集,大致可分這樣幾種:  科班出身,取自字輩 從前演員拜師學藝,往往要由師傅選取藝名。這種藝名根據字輩排定,同一時期學藝的學員稱為一輩,其格式為「姓+字輩+其他字」組成。「姓」仍是各人的原姓;中間一個為字輩字,固定不變;後一字自由選取。
  • 《演員請就位》在寧波上演總決賽 寧波奧體中心成網紅打卡地
    最終胡杏兒從包括張月、辣目洋子、丁程鑫在內的4位候選演員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總冠軍。《演員請就位》這檔節目有多牛?它被評為年度最佳綜藝,微博熱搜周周上榜單,成為綜藝節目新標杆。這場盛大的年度秀結束後,幕後英雄們——寧波奧體中心工作人員開始在朋友圈曬出完美收官的照片。
  • 牛駿峰:年紀不大,演藝經歷很豐富,戲曲專業卻做了一個演員
    牛駿峰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青年演員,他總會給人一種非常陽光的感覺,他從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拍戲了,90後的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的演藝經歷已經是非常的豐富了。當時學習的氛圍是非常好的,大家都在很拼命的練功,想要獲得一個登臺的機會,所以他也一直都是非常勤勤懇懇的練習著。他在上學的時候,就讀於一所專業的戲劇學院,他是一個虛心好學的人,多年的學習生涯中,他掌握了非常紮實的基本功。他一開始並沒有想到自己會走上演員的這一條道路,因為多年以來他一直都學習的是戲曲這一方面的知識,他曾經對自己未來人生的規劃是在舞臺上面唱戲。
  • 藍橋有路 | 對話青年戲曲演員王裕仁
    七郎八虎原有身段不變,打在每個人身上的燈光一個一個滅掉,壯烈動人。和他一起看話劇《白鹿原》,看完之後他帶頭起立鼓掌,看著演員在舞臺熄光紗幕垂下之後依然等待觀眾離場,對我說,話劇演員比他們戲曲演員敬業。半夜裡卻還發朋友圈,說如果讓他再買票看一次,可能就會猶豫了,這大概是話劇的短處。「而戲曲就是生書熟戲,因為戲曲不光是來看故事。而話劇就少點……美的東西。」
  • 曾經涉足影視歌的戲曲演員
    1954年11月考入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演員訓練班(後改為上海市戲曲學校越劇班),工花旦。1959年畢業,轉入上海越劇院,改演小生。在1962年攝製的越劇藝術影片《紅樓夢》中扮演琪官。後在電影《舞臺姐妹》中飾演主角邢月紅,在全國產生影響。
  • 情操、情趣、造詣,戲曲演員需要哪些藝術修養?
    這也是戲曲演員的職業操守,愛人民之愛,憎人民之憎,就會和時代脈搏一致,在自己的舞臺形象創造中,就能直接鮮明地反映時代精神。古往今來的藝術家,幾乎都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而是在作品中寄託自己的高尚情感。元代戲曲演員朱簾秀,以莫大的勇氣演出了大戲劇家關漢卿的《竇娥冤》 ,唱出了人民百姓的苦難。
  • 雲逛寧波 | 「寧波網紅書店」
    西西弗書店裝修風格典雅時尚,門廊以墨綠色和黑色為主色調,兩邊櫥窗是原木搭配明亮玻璃的歐式格柵設計,展陳有熱門書籍與文創產品。在這裡,不論男女老少,只需靜靜的坐著,捧起一本書,仿佛就擁有了全世界。你好,梨棗。我很好,你還好嗎?1600平方的梨棗,由寧波文化廣場和當當網聯合打造。為什麼叫梨棗書店?可不是簡單的梨子棗子。
  • 中國戲曲表演學會「劇本與表演」系列活動拉開帷幕
    「孟華戲曲作品演唱會」及其研討會在鄭州市舉行。豫劇《汴橋風雲》片段 唱腔設計:耿玉卿演唱:楊紅霞他的劇作,意識超前,善於創新,角度新穎,手法豐富,詩意盎然,意境深遠,不少作品已成為演員的代表作,如《情斷狀元樓》之於張豔萍,《新版白蛇傳》之於虎美玲,《春秋出個姜小白》之於王希玲,《榆樹孤宅》之於黃德華,《老子》之於申小梅。
  • 「因一個角色而紅了一輩子」的6位演員,最後一位如今竟被群嘲?
    「因一個角色而紅了一輩子」的6位演員,最後一位如今竟被群嘲?《上海灘》中的「馮程程」,不過讓她紅了一輩子的角色,還是「白素貞」,畢竟這個角色實在是太深入人心,真的難以超越,所以說,即便趙雅芝如今變得低調起來,大家也還是經常會提到她。
  • 寧波網紅父親是當地高官?網紅母親及官方回應
    近日,寧波一位名為韓笑的網紅在直播中稱「母親送她一條街的店鋪」、「一個月零花錢一百萬」,隨後引發關注。有媒體稱韓笑是「寧波首富之女」,「父親是寧波高官」韓彭軍。據悉,韓彭軍在寧波市總工會擔任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 遇見·寧波有戲 | 「一劇一評」之青春版越劇《洗心記》:時代審美下的越劇舞臺!
    鄭老師說,《洗心記》是要去探討女性因為婚姻進入到一個陌生家庭之後生存狀態問題,她在劇情簡介裡寫到:女人出嫁,是人生的一道門檻,是命運的一次轉折;對於她的夫家,女人是一個闖入者,也是一個被接納者,意味著一個舊格局的打破和新家庭的再組合;是融合還是對抗?是在融合中新生?還是在對抗中瓦解?這是人的能力與命運的較量,是個人品格與命運的談判。
  • 她原是戲曲演員,後成功轉型成為優質女演員,如今顏值依然在線
    而在這一撥女影星中,有一位叫趙靜的女演員,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但在正式從影之前,趙靜其實是一位科班的戲曲演員。1973年,頗有文藝天賦的趙靜進入了河南省曲藝團,成為了專業戲曲演員。到了1976年,趙靜獲得機會開始向電影演員轉型,她主演了《新風歌》《冰山雪蓮》等影片。1980年,趙靜進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正式成為了一名專業電影演員。
  • 美美噠|她是網絡美女主播 一個有著明星夢的寧波女孩
    心中藏著一個明星夢寧波女孩玩起網絡直播周焱真名:周巧理今年夏天還作為群眾演員去象山影視城參加了《孤芳不自賞》、《何所冬暖,何所夏涼》等影視劇的拍攝。周焱說,她喜歡表演,很享受自己給別人帶來歡笑的那種感覺,這也是她一直堅持直播的一個原因。
  • 今天的戲曲需要張火丁也需要王珮瑜
    那些對傳統戲曲有更深感情的觀眾,可以因為她的表演而對傳統戲曲有更深的理解。圖為張火丁《鎖麟囊》 劇照。  言布 攝  在當今的京劇圈,王珮瑜是個比較特別的存在——這裡指的不是她作為餘派女老生的身份。僅僅在今年,她頻頻出現在各種和京劇乃至戲曲關係不大的舞臺上,比如《朗讀者》《奇葩大會》《跨界歌王》,大有成為跨界網紅的趨勢。  這讓她獲得了更高的關注,也招來了更多的質疑。質疑者往往將她和張火丁做對比。
  • 戲曲編劇、導演、製作人李卓群:淺談小劇場戲曲
    這兩種戲曲形態面對的時代不一樣,生存的環境不一樣,造就了小劇場要面向觀眾的目的也不一樣。 勾欄瓦舍是戲曲上升階段的產物,目下戲曲的生存環境已不容樂觀,我們做小劇場,是為了用更小的空間去聚集視線、去延伸市場、去吸引受眾。遺憾的是,現在有一些創作者打著「小劇場」概念來包裝、宣傳經典傳統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