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期刊影響因子不斷上升,發文量穩而小漲,自引率低!

2020-12-24 國際科學編輯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Pharmaceutical Biology

期刊信息

藥理學和藥劑學類期刊Pharmaceutical Biology (ISSN:1388-0209)創刊於1961年,是一本非常老牌的期刊,中間經過多次改名,1998年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ognosy更換到現在的名稱Pharmaceutical Biology。

主要發表有關天然藥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或其衍生物以及複雜的傳統藥物配方的研究,由國際著名出版社Taylor and Francis出版,現任主編是美國西部新英格蘭大學藥學與健康科學學院院長、藥劑學教授John M. Pezzuto.

JCR分區

藥理學和藥劑學類Q1

中科院分區

注意:在2020年12月17日最新公布的中科院分區中,Pharmaceutical Biology的小學科分區由3區、4區升為2區、3區。

收稿範圍

旨在提供具有科學嚴謹性和推動該領域發展的高級研究。刊發文章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於天然藥物、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或其衍生物,以及複雜的傳統藥物配方的研究。論文主題可以涵蓋與藥物生物學有關的天然產物研究的任何方面,以及與天然產物藥物(例如,半合成衍生物)有關的試劑或主題。

該期刊具體研究領域包括:

從天然資源(包括草藥,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中發現新型生物活性化學物質生物活性天然產物的結構修飾和構效關係研究草藥質量控制天然產物和草藥的藥理學,藥代動力學,毒性和臨床研究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

年度發文量

可以看到,近幾年期刊的發文量呈下降趨勢,但期刊這幾年影響因子在不斷增加,2020年截止11月已發表128篇,預計2020年發表150篇左右,較2019有明顯增長。

主要發文國家和地區

從2016-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Pharmaceutical Biology期刊的發文比例佔32.614 %,排名第一,對國人比較友好,其次是印度和巴西,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

其中,國內發表數量較多的單位有:南京中醫藥大學(15)、上海中醫藥大學(12)、成都中醫藥大學(10)、山東大學(9)等。

影響因子

Pharmaceutical Biology 雜誌的影響因子近年來一直在穩定增長,2015-2019年的SCI影響因子分別為1.546、1.916、1.918、2.492、2.971,增長趨勢穩定,明年影響因子仍然不低於2分。

自引率

我們計算了下Pharmaceutical Biology 在近幾年的自引率,2019年為1.7%,這個比例是非常低的。

版面費

Pharmaceutical Biology 是一本雙盲同行評議全開放獲取期刊,版面費2250美元,約合人民幣14600元。

總體來說, Pharmaceutical Biology 是一本不錯的期刊,影響因子不斷上升,發文量穩而小漲,對國人友好,歡迎藥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學者們投稿!

以上分析,僅為一家之言,如有不當,敬請指出。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這本老牌期刊實力不俗,發文量大,影響因子高,自引率低
    EST期刊發行歷史悠久,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7.864。1期刊信息期刊網址:https://pubs.acs.org/journal/esthag/主編信息:Dr. Julie B.
  • 這本高分期刊自引率低,年發文量大,國人發文量排名第一
    JPS期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8.247。期刊近十年每年發文量都超過1000篇,最高峰突破2000篇。2019年總量為1268篇,2020年已有1041篇,預計總量會超過過去。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發文量排名第一的國家是中國,數量達1845篇,遠超其他國家,可見JPS期刊對國人很友好。後面依次是美國(661)、韓國(358)、德國(332)、日本(217)。
  • 這本卓越期刊是中國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明年繼續20分+
    三十而立,在其創刊30年之際,2019年期刊影響因子突破20(IF=20.507),是中國乃至亞洲地區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是一本名副其實的TOP期刊。年度發文量可以看到,期刊的發文量並不大,最高時也不過160多篇,整體發文量還是比較穩定,沒有大幅度的變化。2020年截止12月已發表181篇,預計2020年發表將超過200篇。
  • 這本SCI期刊影響因子一路穩步上升,接收快無版面費!
    近五年影響因子基本穩定,2015年影響因子為1.88,2016年開始突破2分,且穩中有進,2019年影響因子為2.914,即時影響因子為3.3。中科院大小類分區大類:醫學為3區;小類: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均為3區期 刊 信 息:主 編 信 息主編是法國馬賽魯米尼免疫學中心的 J.-P. Gorvel教授。
  • 中科院預警期刊預測名單出爐,這些期刊很危險!
    本文僅從期刊撤稿率、發文量、OPEN獲取和自引率等方面開展分析。撤稿情況2019-2020年,所有SCI期刊共計撤稿2610篇,下表整理了撤稿10篇以上的期刊(共計28本)。其餘期刊發文量OPEN獲取小於90%的期刊中,總環STOTEN以12963高居榜首,ACS AMI也已過萬。據我們昨天后臺剛剛更新的最新即時IF顯示,總環即時IF已達7.06,完成度107.77,看來完全沒有受如此高發文量的影響。
  • 這本期刊發行時間不算長,各方面處於上升期,可關注
    ETI期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3.356。期刊為傳播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科學證據提供平臺,除了圍繞可持續未來主題的政策和治理格局外,基礎科學,方法論,工具和技術的傳播也是本出版物的重點。它匯集了需要考慮科學技術帶來的環境利益,包括開發更智能,更清潔的環境保護技術,更有效的資源利用效率處理方法。
  • 反向投稿,別墅靠海,博士靠這本期刊賺百萬
    今天,小編就通過這條路徑,幫大家挖一本小水刊出來。小編在網上幾番查找,發現了下屬圖片的信息: 這本1.287分的雜誌可能是心內雜誌,也可能是生物醫學綜合類雜誌。小編在JCR上檢索了一番,排除了兩本同樣為1.287分的非生物醫學類期刊,最終確定了該刊的名稱——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 中國第一本綜合性英文期刊,預計明年影響因子分數 11分左右
    影響因子分析以及預測National Science Review於2015年獲得首個SCI影響因子8.0分,並在全球綜合性學術期刊第5名。此後逐年上升,2018 年首次突破 10 分大關,2019年影響因子翻番,達到 16.693高分。
  • 這本國產期刊即時IF竟已達去年IF兩倍,明年將穩坐該領域世界第一
    圖源:Springer,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直達期刊主頁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目前在中科院分區中,基礎版為工程技術大類2區,升級版為材料科學大類2區。自引率為8.55%,從投稿到接收的平均審稿周期104天。
  • 最新| 2017年SCI影響因子發布 各領域醫學期刊全都有
    因為這時候,WebofScience會公布新一年所有期刊的影響因子(兩年內總引用次數/總發文章數)情況。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決定了研究生能否畢業,以及在職職工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而對於醫學領域的研究生及在崗醫生,每年的SCI分數,可能比命根還要重要。分數的漲跌變化,也影響接下來一年的命運。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這一醫藥領域的SCI期刊為《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在其最新發布的 24 卷上批量撤稿 199 篇(含重複37篇)中國學者的論文。
  • 2017 年 SCI 影響因子發布,醫學期刊排名有何變化?
    因為這時候,Web of Science 會公布新一年所有期刊的影響因子(兩年內總引用次數 / 總發文章數)情況 。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決定了研究生能否畢業,以及在職職工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而對於醫學領域的研究生及在崗醫生,每年的 SCI 分數,可能比命根還要重要。
  •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
    12月17日消息,中國知網公布了《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年報》旨在客觀、全面、規範、準確地報導中文期刊的影響力指數、影響因子、被引頻次、可被引文獻量、下載率等期刊計量統計指標,並提供這些計量指標的文獻統計來源信息,為中文期刊的發展提供參考。相比於單純地使用影響因子對期刊進行分級,《年報》通過綜合評價指標「影響力指(CI)」反應期刊的影響力和質量。
  • 2021年最新SCI影響因子預測名單
    知道科研圈的粉絲朋友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最新的SCI預測影響因子,學姐為此整理了393本5分以上的和多本受歡迎的低於5分的期刊的即時影響因子 ,整體說來,很多老牌雜誌「成績不理想」,可喜之處是很多「新起之秀」異軍突起,表現不錯!看看你關注的雜誌影響因子有什麼變化?
  • SCI影響因子即將出爐 | 2019年最新最全的影響因子預測
    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8年影響因子大於8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共335本,我們發現:【1】2019年各雜誌IF大體上與2018年持平;【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222;Cell 35.795;Nature 42.382;Science
  • 總體影響因子低但發展勢頭良好,礦物類期刊最新即時IF出爐!
    為了提前了解各期刊明年影響因子的情況,本期對礦物領域20本期刊的最新即時IF進行了計算(數據採集時間12.20-12.22)。完成度指即時IF達到了上年度正式IF的百分之多少,其實就是即時IF與2019IF的比值,可以判斷每本期刊的IF增速情況。上期是79本冶金期刊的最新即時IF情況,俗話說礦冶不分家,所以這期整理了礦物期刊情況,但相比冶金期刊,礦物領域期刊數量相對比較少,共計20本。
  • 【Nature發文】宣布改造影響因子,重塑期刊評價體系!
    小納君現將Nature英文原文放置如下,並附上翻譯。Time to remodel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是時候改造論文的影響因子體系了!Nature稱期刊影響因子這種量化從本質上來說,過於簡化,而且甚至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被濫用的風險。如果僅僅依靠期刊影響因子來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壞,而不注重這篇文章所帶來的潛在價值和引起的輿論影響,長此以往,這很容易導致一種病態行為。不得不說,期刊影響因子就是這麼一種「病態」量化指標。
  • 前年6分/去年7分,今年將超8分,這本SCI只需2個月即可接受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本文為「51選刊」原創,轉載請標註來源~今天,我們來看看這本SCI期刊: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從現有的記錄來看,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的2020年影響因子(JCR2019)是7.367。
  • 中科院版期刊預警名單醞釀待出,「水刊」慌了,「灌水的」也慌了!
    文中提到《國際期刊預警名單》將綜合評價期刊載文量、拒稿率、論文處理費(APC)、自引率、撤稿信息等多項指標,來找出有風險的期刊。依據各刊數據差異,將預警級別分為高、中、低三檔,風險指數依次減弱。 首批預警期刊名單預計將於2020年12月發布,之後也會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