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刊之光!這本卓越期刊是中國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明年繼續20分+

2020-12-24 國際科學編輯

今天卓越期刊解析我們來分析一下Cell Research

期刊信息

Cell Research(ISSN:1001-0602)創刊於1990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現為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入選2019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類期刊。首任主編是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姚錱,現任主編裴鋼院士,從2006年開始與國際著名出版集團自然出版集團(現為SpringerNature)合作出版。

三十而立,在其創刊30年之際,2019年期刊影響因子突破20(IF=20.507),是中國乃至亞洲地區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是一本名副其實的TOP期刊。

JCR分區

JCR 1區

中科院分區

中科院1區

發文類型

期刊發表的文章類型中以Article為主,Editorial Material和Letter也比較多,還有部分Review等論文。

載文範圍

期刊主要關注與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密切相關的原創研究。主要研究範圍包括:細胞分化和凋亡,信號轉導,幹細胞與發育、表觀遺傳、結構分子生物學、腫瘤、免疫、植物分子生物學等。

年度發文量

可以看到,期刊的發文量並不大,最高時也不過160多篇,整體發文量還是比較穩定,沒有大幅度的變化。2020年截止12月已發表181篇,預計2020年發表將超過200篇。

主要發文國家和地區

從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Cell Research期刊的發文比例佔65.468 %,排名第一,對國人比較友好,其次是美國和德國,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

其中,國內發表數量較多的單位有:中國科學院(50)、中國科學院大學(26)、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18)、清華大學(12)、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9)等。

影響因子

Cell Research 雜誌的影響因子近年來一直保持增長的勢頭,2015-2019年的SCI影響因子分別為14.812、15.606、15.393、17.848、20.507,雖在2017年有略微的下降,但這並不影響期刊整體上升的趨勢,目前期刊的即時影響因子已經為16.91分,預計明年影響因子仍將20分以上。

自引率

我們計算了下Cell Research在近幾年的自引率,2019年為1.69%,這個比例是非常低的。

審稿周期

我們從官網上給出的時間可以看到,從提交到最終接受需要131天,這個速度並不慢。

我們來看幾篇今年發表的論文,平均4個月左右接受,當然有的快一些,有的相對慢一些。整體來說,對於一本20分+的期刊來說,發文速度並不慢。

版面費

該期刊為作者提供了發表研究的兩種選擇:可以選擇傳統訂閱模式,也可以選擇OA模式。OA模式需支付論文處理費4480美元,約合人民幣29711元。

總體來說,Cell Research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之一,影響因子穩定上升,發文量穩定,審稿不慢,對國人友好。對於一本20+分的期刊來說,版面費也不貴,性價比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準備了!

以上分析,僅為一家之言,如有不當,敬請指出。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本綜合性英文期刊,預計明年影響因子分數 11分左右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旨在以多種形式全面反映國內外重大研究進展,尤其是重點報導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科學研究進展,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前沿科技突破和重要活動的高端平臺。該期刊創刊至今獲得多個國家級項目支持和獎勵,包括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A類,2016~2018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類,2019~2023年),2017年全國「百強報刊」等。
  • 總體影響因子低但發展勢頭良好,礦物類期刊最新即時IF出爐!
    為了提前了解各期刊明年影響因子的情況,本期對礦物領域20本期刊的最新即時IF進行了計算(數據採集時間12.20-12.22)。完成度指即時IF達到了上年度正式IF的百分之多少,其實就是即時IF與2019IF的比值,可以判斷每本期刊的IF增速情況。上期是79本冶金期刊的最新即時IF情況,俗話說礦冶不分家,所以這期整理了礦物期刊情況,但相比冶金期刊,礦物領域期刊數量相對比較少,共計20本。
  • 這本老牌期刊實力不俗,發文量大,影響因子高,自引率低
    EST期刊發行歷史悠久,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7.864。1期刊信息期刊網址:https://pubs.acs.org/journal/esthag/主編信息:Dr. Julie B.
  • Web of science再度更新,這個新收錄的期刊明年首個影響因子將高達10分,平均3周可接收
    《這三本生物醫學期刊近日被剔除SCI,有一本國人論文佔比高達60%》,在文中筆者給大家講述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最新剔除的基本期刊。該刊的名譽主編是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教授Jose Oliveira,他是Wiley 出版商中國區副總裁兼編輯總監,同時也是small期刊的主編。Small Methods期刊的執行主編是北京科技大學徐廣臣教授。
  • 中國科技期刊 提升話語權
    6月29日,2019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發布。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在專業信息與分析服務機構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七,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最新| 2017年SCI影響因子發布 各領域醫學期刊全都有
    因為這時候,WebofScience會公布新一年所有期刊的影響因子(兩年內總引用次數/總發文章數)情況。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決定了研究生能否畢業,以及在職職工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而對於醫學領域的研究生及在崗醫生,每年的SCI分數,可能比命根還要重要。分數的漲跌變化,也影響接下來一年的命運。
  • 這本期刊影響因子不斷上升,發文量穩而小漲,自引率低!
    期刊信息藥理學和藥劑學類期刊Pharmaceutical Biology (ISSN:1388-0209)創刊於1961年,是一本非常老牌的期刊,中間經過多次改名,1998年由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ognosy更換到現在的名稱Pharmaceutical
  • 2017 年 SCI 影響因子發布,醫學期刊排名有何變化?
    因為這時候,Web of Science 會公布新一年所有期刊的影響因子(兩年內總引用次數 / 總發文章數)情況 。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決定了研究生能否畢業,以及在職職工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而對於醫學領域的研究生及在崗醫生,每年的 SCI 分數,可能比命根還要重要。
  •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Q1區,影響因… 2020-12-1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於Dimensions平臺的卓越行動計劃期刊國際影響力評價
    針對這一問題,儘管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性評價體系,但基於同行評議的定性評價和基於文獻計量學的定量評價體系結合將是全球科技評價體系重構的主流趨勢。而對於文獻計量學而言,關鍵點在於如何發展新的評價指標體系,以糾偏SCI影響因子和引用次數等簡單指標的局限性。
  • 這本SCI期刊影響因子一路穩步上升,接收快無版面費!
    近五年影響因子基本穩定,2015年影響因子為1.88,2016年開始突破2分,且穩中有進,2019年影響因子為2.914,即時影響因子為3.3。中科院大小類分區大類:醫學為3區;小類: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均為3區期 刊 信 息:主 編 信 息主編是法國馬賽魯米尼免疫學中心的 J.-P. Gorvel教授。
  • 反向投稿,別墅靠海,博士靠這本期刊賺百萬
    今天,小編就通過這條路徑,幫大家挖一本小水刊出來。小編在網上幾番查找,發現了下屬圖片的信息: 這本1.287分的雜誌可能是心內雜誌,也可能是生物醫學綜合類雜誌。小編在JCR上檢索了一番,排除了兩本同樣為1.287分的非生物醫學類期刊,最終確定了該刊的名稱——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報告報導了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遴選了CI排名TOP 5%的期刊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 5-10%的期刊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 這本期刊發行時間不算長,各方面處於上升期,可關注
    ETI期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3.356。期刊為傳播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科學證據提供平臺,除了圍繞可持續未來主題的政策和治理格局外,基礎科學,方法論,工具和技術的傳播也是本出版物的重點。它匯集了需要考慮科學技術帶來的環境利益,包括開發更智能,更清潔的環境保護技術,更有效的資源利用效率處理方法。
  • 中國化工學會主辦4個期刊2020年再創佳績!
    《化工學報》總被引頻次在化工學科排名第1,影響因子和綜合評價總分排名第2《化工進展》綜合評價總分和影響因子在化工學科排名第1,總被引頻次排名第2《中國化學工程學報(英)》保持SCI、EI、Scopus等權威收錄,SCI影響因子創新高2.627,增幅37%,首次進入SCI及中科院期刊分區表化工類2區
  • 【Nature發文】宣布改造影響因子,重塑期刊評價體系!
    Nature稱期刊影響因子這種量化從本質上來說,過於簡化,而且甚至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被濫用的風險。如果僅僅依靠期刊影響因子來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壞,而不注重這篇文章所帶來的潛在價值和引起的輿論影響,長此以往,這很容易導致一種病態行為。不得不說,期刊影響因子就是這麼一種「病態」量化指標。
  • 編輯部英文版期刊SCI影響因子突破2016
    說不定哪一天影響因子真能達到哦!小編祝您愚人節快樂!《Chinese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創刊於1988年,2008年進入SCI,在廣大專家、作者的長期支持下,期刊有了長足發展。
  • 這本高分期刊自引率低,年發文量大,國人發文量排名第一
    JPS期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8.247。期刊近十年每年發文量都超過1000篇,最高峰突破2000篇。2019年總量為1268篇,2020年已有1041篇,預計總量會超過過去。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發文量排名第一的國家是中國,數量達1845篇,遠超其他國家,可見JPS期刊對國人很友好。後面依次是美國(661)、韓國(358)、德國(332)、日本(217)。
  • 2019年等離子體期刊最新影響因子及分區-物理類(更新)
    又是一年影響因子更新時(其實已經更新快一周了),幾家歡喜幾家憂啊(嘿,暫且假裝自己有好幾個文章又可以歡喜可以憂)。雖然三年前湯森路透公司已經將其智慧財產權業務和科學信息業務出售(SCI,web of science等等都被賣啦),使用影響因子作為論文質量的評價指標近年來也備受譴責,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奮戰在科研前線的無名小卒(不,應該說是未來學術界中流砥柱)來說,SCI和影響因子的重要性還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