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本綜合性英文期刊,預計明年影響因子分數 11分左右

2020-12-20 木木西裡科技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中國第一份英文版綜述性學術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國家科學評論》,簡稱NSR,創刊於2014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National Science Review旨在以多種形式全面反映國內外重大研究進展,尤其是重點報導中國具有代表性的科學研究進展,成為世界了解中國前沿科技突破和重要活動的高端平臺。該期刊創刊至今獲得多個國家級項目支持和獎勵,包括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A類,2016~2018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類,2019~2023年),2017年全國「百強報刊」等。

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創刊編委會主編由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擔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任執行主編,薛其坤、高松、施一公、周忠和、逯高清(首任材料領域副主編,從2017年開始由趙東元接任)、郭雷等分別擔任各學科副主編,首屆編委會成員共計170名,其中國際編委佔40%。該期刊每年會舉行正副主編會議和各學科編委會議,這些會議的重點就是商議選題組稿工作。

該期刊為綜合性期刊該在中科院分區:1區。

影響因子分析以及預測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於2015年獲得首個SCI影響因子8.0分,並在全球綜合性學術期刊第5名。此後逐年上升,2018 年首次突破 10 分大關,2019年影響因子翻番,達到 16.693高分。

根據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0 年 6 月 29 號發布的年度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在所有參與統計的 12838 本期刊中排名 120。

目前,這本雜誌2018,2019年的文章在2020年的總引用數為1310次,文章數目是131篇。所以計算的即時影響因子是1310/131=10分。預計在2021年,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影響因子大概為11分!

稿周期

National Science Review雜誌的評審效率還不錯比,審稿周期平均基本在3個月左右時間。以下是從官網隨機搜索的最近發表的幾篇文章,從接收到到發行一般在3個月左右時間,最快不到1個月時間!

第一篇Articles類型文章Hierarchically structured porous materials: synthesis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energy storage」於2020年04月29號投稿,2020年07月31號接收,從投稿到接收用時3個月左右時間。

第二篇Articles類型文章「Improving photosensitization for photochemical CO2-to-CO conversion」於2019年10月23號投稿,2020年05月26號接收,從投稿到接收用時接近7個月時間。

第三篇Articles類型文章Preliminary evidence from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hloroqu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OVID-19」於2020年04月19號投稿,05月10號接收,從投稿到接收用時不到1個月時間。

第四篇 Articles類型文章「Development of mouse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in space」於2019年12月18號投稿,03月13號接收,從投稿到接收用時不到3個月時間。

年度發文量

根據Web of Science收錄論文的統計上,National Science Review從2014年至今的Article、Review、Letter類型累計372篇。文章類型上,以Review為主,共188篇,Article 182篇,Letter2篇。

該期刊從創刊開始,年度發文量在30篇左右,從2017年開始,發文量逐漸增加,目前2020年被收錄的文章已有125篇。

根據Web of Science收錄的論文來看,發文量最多的為美國學者,共339篇,佔比約91.13%;其次是美國學者。

版面費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一份完全開放獲取期刊,發表Perspective、 Review、 Research文章類型,將收取文章處理費1632美元,如果是其他類型的文章是免費的。同樣,該期刊對於部分發展中國,也有減少或者免除文章處理費的政策,中國並在此名單中。

期刊範圍

National Science Review於2019年完全開放,是一份開放獲取、同行評議的雜誌,旨在報導中國和世界各地科學技術的前沿發展;致力於全面展示中國各科學領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追蹤報導重大科技事件,深度解讀熱點研究和重要科技政策等。該期刊涵蓋了自然科學的所有領域,包括物理和數學科學、化學科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和信息科學等。NSR除了發表以中國代表性重大研究進展為主題的綜述性論文外,還設立社論、科學家訪談、新聞與觀點、研究亮點、短評等多個欄目;對國家科技管理者的高端訪談和國家科技政策解讀是NSR的重要特色之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吸引國際科學界更多地關注中國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活動,促進學術交流,增加中國重要研究成就在國際科學界的顯示度和影響力!

#木木西裡#

內容來源:E探索醫學

那些被稱為「活化石」的物種,真的停止進化了嗎?

女導師與學生會互相「傷害」嗎?

這所高校打破教授終身制!破格直聘為副教授、降級低聘將為常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這本卓越期刊是中國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明年繼續20分+
    三十而立,在其創刊30年之際,2019年期刊影響因子突破20(IF=20.507),是中國乃至亞洲地區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是一本名副其實的TOP期刊。影響因子Cell Research 雜誌的影響因子近年來一直保持增長的勢頭,2015-2019年的SCI影響因子分別為14.812、15.606、15.393、17.848、20.507,雖在2017年有略微的下降,但這並不影響期刊整體上升的趨勢,目前期刊的即時影響因子已經為
  • Web of science再度更新,這個新收錄的期刊明年首個影響因子將高達10分,平均3周可接收
    SCI,有一本國人論文佔比高達60%》,在文中筆者給大家講述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最新剔除的基本期刊。Small Methods是綜合性期刊small的第一本子刊,由國際著名出版商Wiley於2017年2月正式發布,線上發表ISSN號為2366-9608,2019年8月正式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收錄。
  • 最新| 2017年SCI影響因子發布 各領域醫學期刊全都有
    因為這時候,WebofScience會公布新一年所有期刊的影響因子(兩年內總引用次數/總發文章數)情況。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決定了研究生能否畢業,以及在職職工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而對於醫學領域的研究生及在崗醫生,每年的SCI分數,可能比命根還要重要。分數的漲跌變化,也影響接下來一年的命運。
  • 2017 年 SCI 影響因子發布,醫學期刊排名有何變化?
    因為這時候,Web of Science 會公布新一年所有期刊的影響因子(兩年內總引用次數 / 總發文章數)情況 。而這些期刊的影響因子,決定了研究生能否畢業,以及在職職工是否能晉升及獎金等情況。「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而對於醫學領域的研究生及在崗醫生,每年的 SCI 分數,可能比命根還要重要。
  • 這本老牌期刊實力不俗,發文量大,影響因子高,自引率低
    EST期刊發行歷史悠久,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7.864。1期刊信息期刊網址:https://pubs.acs.org/journal/esthag/主編信息:Dr. Julie B.
  • 這本期刊影響因子不斷上升,發文量穩而小漲,自引率低!
    天然產物和草藥的藥理學,藥代動力學,毒性和臨床研究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催化年度發文量可以看到,近幾年期刊的發文量呈下降趨勢,但期刊這幾年影響因子在不斷增加,2020年截止11月已發表128篇,預計2020年發表150篇左右,較2019有明顯增長。
  •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和「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報告報導了我國學術期刊被國際期刊引用的他引總被引頻次(TC)、他引影響因子(IF)和影響力指數(CI)等重要的期刊評價指標,遴選了CI排名TOP 5%的期刊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TOP 5-10%的期刊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 綜合性期刊來哦!免版面費+擴刊中!
    昨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本新晉國產期刊(新晉國產期刊,審稿快,影響因子上升迅猛!),今天在讀者討論區裡面,小編看到有位小夥伴留言「希望推薦關於網絡和計算機領域期刊」。中國發文量位列第2,佔比14%。數據來源於「iJournal」網站3 影響因子和分區ARABIAN JOURNAL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影響因子是不斷攀升,能保持這樣的成績,也是非常優秀的了。
  • 這本高分期刊自引率低,年發文量大,國人發文量排名第一
    JPS期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8.247。期刊近十年每年發文量都超過1000篇,最高峰突破2000篇。2019年總量為1268篇,2020年已有1041篇,預計總量會超過過去。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發文量排名第一的國家是中國,數量達1845篇,遠超其他國家,可見JPS期刊對國人很友好。後面依次是美國(661)、韓國(358)、德國(332)、日本(217)。
  • SCI影響因子即將出爐 | 2019年最新最全的影響因子預測
    趁著這個時機,iNature團隊主要關注2018年影響因子大於8的雜誌,同時加上一些常見的生物醫學領域的期刊,共335本,我們發現:【1】2019年各雜誌IF大體上與2018年持平;【2】影響因子變化最大的,一般都是綜述性的雜誌;【3】巨無霸CA估計還是IF最高,沒有雜誌可以超越,其達到了222;Cell 35.795;Nature 42.382;Science
  • 總體影響因子低但發展勢頭良好,礦物類期刊最新即時IF出爐!
    為了提前了解各期刊明年影響因子的情況,本期對礦物領域20本期刊的最新即時IF進行了計算(數據採集時間12.20-12.22)。完成度指即時IF達到了上年度正式IF的百分之多少,其實就是即時IF與2019IF的比值,可以判斷每本期刊的IF增速情況。上期是79本冶金期刊的最新即時IF情況,俗話說礦冶不分家,所以這期整理了礦物期刊情況,但相比冶金期刊,礦物領域期刊數量相對比較少,共計20本。
  • 國產高分化學、材料類SCI期刊盤點
    Science Bulletin致力於為中國的科學家打造一個高水平的期刊平臺, 第一時間發聲!報導範圍: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 主要涵蓋物理學與天文學、化學、生命科學、醫學科學、地球科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以及新興和前沿交叉學科。
  • 這本期刊發行時間不算長,各方面處於上升期,可關注
    ETI期刊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支持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3.356。期刊歷史不長,年發文量雖然在持續上升,但總量不大。2019年發文量為132篇,是歷史最高。2020年已有145篇,超過去年總量。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印度發文量排名第一,有94篇。中國發文量32,排名第三,美國第二。後面依次是澳大利亞(25)、奈及利亞(20)。
  • 這本SCI期刊影響因子一路穩步上升,接收快無版面費!
    近五年影響因子基本穩定,2015年影響因子為1.88,2016年開始突破2分,且穩中有進,2019年影響因子為2.914,即時影響因子為3.3。中科院大小類分區大類:醫學為3區;小類:免疫學和微生物學均為3區期 刊 信 息:主 編 信 息主編是法國馬賽魯米尼免疫學中心的 J.-P. Gorvel教授。
  • 2020年中科院1區11大類700多本期刊名單匯總
    易智編譯匯總了2020年中科院1區11大類700多本期刊名單!大類設置2020年期刊分區表,通過期刊引用關係生成學科結構,參考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的學科內涵和外延,設置18個大類。
  • 南方醫院《護理學報》進入《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
    12月17日消息,中國知網公布了《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年報》旨在客觀、全面、規範、準確地報導中文期刊的影響力指數、影響因子、被引頻次、可被引文獻量、下載率等期刊計量統計指標,並提供這些計量指標的文獻統計來源信息,為中文期刊的發展提供參考。相比於單純地使用影響因子對期刊進行分級,《年報》通過綜合評價指標「影響力指(CI)」反應期刊的影響力和質量。
  • 2019年心理學影響因子分類整理
    即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因而每年的6月份才會出去年的影響因子,我們在投稿的時候並不知道具體的影響因子,只能根據以前的影響因子進行評估。那我們常說的SCI、SSCI又是什麼呢?
  • 中國科技期刊 提升話語權
    6月29日,2019年最新期刊引證報告發布。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在專業信息與分析服務機構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七,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
  • 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CN榮登「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17日,《中國學術期刊國際引證年報》(2020版)正式發布,重慶郵電大學主辦的英文期刊Digital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DCN)憑藉195.601的國際影響力指數CI值再次榮獲「2020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Top5%),這是自2018年起本刊連續第三年榮獲該稱號
  • 反向投稿,別墅靠海,博士靠這本期刊賺百萬
    小編在網上幾番查找,發現了下屬圖片的信息: 這本1.287分的雜誌可能是心內雜誌,也可能是生物醫學綜合類雜誌。小編在JCR上檢索了一番,排除了兩本同樣為1.287分的非生物醫學類期刊,最終確定了該刊的名稱——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