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號臺灣系列,單純分享小癲在臺灣真實所見所聞。我只描述,你來思考(捂臉)。
另外,文章有描述不當或不足之處,歡迎您補充、分享及指正。
【2·28 和平紀念日】:
在臺灣,每年2月28日為和平紀念日, 紀念1947年二·二八事件。當天,全國各機關並降半旗,以示哀悼,全國放假。 (「國家』』二字,小癲只是照搬臺灣官方說法進行介紹)。
2017年2月28日(民國106年)是星期二,但之前有一個周末假期,就湊成了周六(25日) 至周二(28日)一共四天假期。(撞上雙休日的假期只會放假更長,而不是……)
2·28當天,小癲首先參觀了中正紀念堂 (為紀念蔣介石於1976年籌建)
自由廣場
(原名中正廣場,牌坊是寫的 」大中至正 」來自王陽明的傳習錄 ):
」中正」 暗指」 蔣中正「,表明其」有統一中華的堅定決心
當陳水扁上臺後,不斷「去中國化」,搞臺獨,牌匾也換成了所謂的「自由廣場」
何為自由?如何實現自由?實現多大程度的自由?
在自由廣場上看到各黨派為各自群體權益舉旗、遊行、吶喊、宣傳(見下文詳圖)……
小癲也開始迷惑了……
二二八和平公園:
總統府:
二二八紀念館:
在參觀的路途上,小癲見到幾十個黨派有規模有組織地進行遊行宣傳;見到了中山紀念堂前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不停地揮舞飛揚;見到了阻礙紀念活動的人群,不讓警察執行降半旗紀念;見到了青年朋克在舞臺上用搖滾在嘶喊,表達對自由民主的嚮往;見到貼滿「臺灣獨立建國」字樣的宣傳汽車和臺灣國logo;見到了成百上千的警察隊伍在保衛總統府、二二八紀念公園等……
那究竟二·二八事件是什麼?為何值得大家如此紀念、又如此悲憤、激動?
簡單地說,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以失敗告終,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島以及附屬各島嶼給日本。從此,臺灣長期從屬於日本統治之下。1945年,二戰以日本宣布投降而結束,日本將臺灣島歸還於中華民國。
(政權更迭奪迎來臺灣光復不易,但對臺灣人們來說,經歷兩種完全不同形態的生活又談何容易?)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委任陳儀為臺灣行政長官。可是,在其管理期間,臺灣社會爆發了一系列問題,人民食不果腹、物價連連上漲、民眾就業無門、連私人買賣也被官府限制,民不聊生。
當時茶葉、菸草是官府專供物品。據二二八紀念館職工講述,政府的菸草質量差、價格高,民眾都不願意購買。此時私自販賣質量上乘、價格合理的菸草成為少數人養家餬口的生計,但時常要躲著警員的追查(城管)……
(當時很受歡迎的進口香菸)
1947年2月28日,當一警員沒收販賣私菸市民時,開槍走火射殺一攤販,此事件一出,成為市民爆發抗爭政府的導火索。之後,憤怒的群眾包圍公署,遭到門衛槍殺。警民對抗局勢越發不可收拾,一場血腥風暴從臺北蔓延到臺中、臺南,直至全島。
(這幅名畫作品還原當時場景,但作者卻因此遭到殺害)
(《臺灣新生報》對事件的報導)
此後,引發後續的蔣介石「清鄉」運動、臺灣實施戒嚴期間(1945年5月20日-1987年7月14日)白色恐怖等行為,不斷有民主之士為了正義、公平、人權流血犧牲,死亡人數目前仍無定論。但爭取自由與民主卻從未停止。而後的民主選舉、社會制度不在此贅述。
紀念館志工奶奶一直給我們強調:」紀念二·二八不是揭開傷疤,而是要正視歷史,珍惜正義、民主,維護人民的利益,政府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構。中國大陸共產黨一直很努力,1971年就加入了聯合國。臺灣今後一定不能倒退。」
奶奶還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1945-1947年間,國民黨軍隊來臺之前,臺灣社會處於兩年無政府狀態,那個時候的臺灣是真正盛世。家家戶戶循規蹈矩,遵守章程秩序,出門無須上鎖,買賣從無欺詐……
(給我們耐心講述的志工)
(紀念館的留言之一)
再po幾張當日照片:
(只能有選擇性地分享一小部分)
(見我們拿著單反 主動讓我們拍照)
(要求拆除蔣介石雕像)
(「黃復興」意思「炎黃復興」,是國民黨的老兵支部,要求提高老兵待遇)
(「臺灣國」的logo……)
(要求自由民主的搖滾青年)
(這張圖,每一頂白色帳篷是一個黨派,這條路很長很長,走了一遍,廣場上至少有百餘個黨派……)
好了,還有很多細節較敏感
不便多說了~
溫泉文章我記得呢~
2·28太特殊,所以先頂置啦~
下下集預告:臺北101大廈&誠品書店太贊了
預告視頻:(點擊觀看Jensen作品)
喜歡文章或者喜歡小癲
返回文章開頭點擊藍色字體
【鍾小癲】關注我哦~
你有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在公號給我留言*-*
但是要關注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