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歷史巨大的轉變中,絕大部分的往事就像滾輪一樣滾過去了。很多事情只有經歷多的人才知道什麼樣的感覺,但當時間如推土機般碾過,總有很多往事被淡忘,總有很多人被推進歷史深處而不知所蹤。
"
1989年,當時還是汾陽小鎮青年的賈樟柯,在灰撲撲的報攤前,讀到一部電影的介紹,像觸電般猛地一驚。多年後他形容那樣的感受,「一片殺氣已經上了我的脖頸。」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臺灣的侯孝賢,電影叫《悲情城市》,在那年威尼斯影節上為華語電影拿下第一尊金獅獎。它的介紹這樣寫道:1947年,為反抗國民黨政權的獨裁,臺灣爆發了大規模武裝暴動,史稱「二·二八事件」。40多年來,這在臺灣一直是個禁忌問題。《悲情城市》第一次觸及了這個問題,可以看出侯孝賢驚人的膽識。
《悲情城市》的誕生似乎出於天意,1987年臺灣解嚴,1988年蔣經國逝世,1989年它橫空出世,準確降臨到屬於它的時代。它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臺灣那一段曾封印的歷史。而時至今日,封印已解,我們終可以在時間之鏡下,用悲憫的眼光重新凝視這一段歷史。
《悲情城市》劇照
01
一切都是從一個女人開始的。
1947年2月27日,即將下雨的傍晚,路燈剛剛亮起來。酒店雲集的天馬茶房外,40歲的林江邁,帶著10歲的女兒,端著鐵盒子一如往常地吆喝:賣香菸囉,整包的散煙都有……
這時候的林江邁,丈夫已經意外去世,留下她一個寡婦,獨自撫養著四個孩子。她是一個很在乎尊嚴的人,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但每次出門總是穿著整齊的旗袍,把頭髮往後梳一個小髻,腦後插一朵玉蘭花或白茉莉。她對女兒講,「人即使再窮,穿得整齊,就不會被瞧不起。」
在那個年代的臺灣,做一個煙販並不容易。國民黨統制菸酒產銷,禁止賣私菸私酒。但申請公煙,成本太高,幾乎沒有利潤,很多煙販只好夾賣私菸。林江邁這天出攤,就在公煙下面也放了一點私菸售賣。
就在天快黑的時候,一個軍人走過來,拿起林江邁盤子上的香菸,劃亮火柴就抽起來。因為他沒有先付錢,旁邊的人猜測他可能是緝查隊。這時,他伸手到口袋,旁邊的人以為他要掏槍,問道:伊在做什麼?軍人付錢,轉身就跑。
不久,一輛警車開來,跳下六七個煙警,直接將林江邁的香菸和錢全部沒收。林江邁心念著全家就靠這個吃飯,已經顧不上尊嚴,對著煙警下跪哀求,「養孩子不容易,長官給條活路吧!」但煙警沒有理會,而是掏出手槍,將槍柄朝她頭上猛地砸去。瘦弱的林江邁頓時滿臉是血,一頭昏倒在地。
那些圍觀的群眾,大多是遷居而來的閩南人,本就民風彪悍,看到自己人被虐打,很快從四面聚攏,大喊「打啦,打啦!」煙警見事鬧大,拔腿就跑,為防止追擊,還向後開了兩槍。誰知其中一槍打中一個小夥子,當場斃命。而兇手則躲進憲兵隊,群眾一路包圍過去,要求將其交出,但被憲兵隊長直接拒絕。
第二天,也就2月28日,群眾再次集結,形成浩浩蕩蕩三千人的隊伍。他們推來一輛三輪車,上面架上從武術館裡借來的獅鼓,擂鼓抗議,要求嚴懲兇手。
上午十一點半左右,隊伍朝長官公署進發。這些人原本只想向政府請願,但卻沒想到,就在距離長官公署三四十米,樓上的機關槍突然開火,對準他們進行掃射,當場打死四五人,接著,又是第二輪掃射……
隨著這機關槍的響聲,全臺灣「二·二八」的大暴動就這樣開始了。
二·二八事件
02
臺灣「二·二八」在歷史上,是一個與《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同等巨大的事件。但是它的導火索,卻只是來自街頭煙警與煙販的一場糾紛。
其實歷史上再大的事件,都是從一個很小的庶民事件開始。這件小事看似不起眼,但已經是歷史的轉折點。這個轉折看似偶然,卻在之前早就埋下了伏筆。「二·二八」就是這樣,它其實早在從1945年開始,就鋪墊了之後的大爆發。
這年日本戰敗,國軍上將陳儀在臺北總督府接受日本投降。人們成群結隊,拉著紅布條,以迎王師的心情,在基隆港喜迎國民黨的接收。但令他們沒想到的是,在碼頭上等來的,卻是一群挑著鍋碗瓢盆、踩著破草鞋,軍紀混亂的軍隊。
而令他們更沒想到的是,在臺灣光復之後,他們的日子並沒有變得更好,反而變得更加糟糕。陳儀獨攬臺灣軍政大權,以統制管理為名,腐敗得一塌糊塗。大至金融匯率、米糧物料,小至民間菸酒營生販賣,都要剝幾層皮。平日軍隊也是強佔民宅,調戲婦女,欺壓百姓,導致民不聊生。以致街頭流行一句諺語,叫「狗走豬來」,狗指的是日本人,豬指的則是陳儀的部隊。
直到「二·二八」爆發,臺灣人積壓一年多的憤怒,終於由林江邁引爆,至此臺灣各地暴力衝突層出不窮。這時的陳儀,一面假裝與臺灣各界商談,一面暗中調兵求援。
3月8日,來自大陸的國民黨的鎮壓軍隊,分別在基隆港、高雄港登陸。基隆港的軍隊還未登岸,在船上就遠遠地開始掃射平民,以致社寮島的海面上一片血紅,漂滿浮屍。高雄港的軍隊登陸後先沿街掃射,再衝到高雄市政府,直接往裡扔手榴彈,將大批的律師、教師、正在開會的知識分子殺得一個不留。
當晚,先前與陳儀談判的各界代表,悉數被捕並以叛亂罪殺害,協助談判的百餘名學生也被集中起來射殺。這些知識分子被屠殺的情景,在《悲情城市》中,侯孝賢只用了輕描淡寫的兩個鏡頭。但很多看電影的人不知道的是,這在現實中,則持續了人間地獄般的16天。
臺灣是一個海島,從東海岸看過去,就到了太平洋,因為這樣的地理狀況,搞革命的人都沒路走。很多人就像《悲情城市》裡梁朝偉飾演的啞巴,在「二·二八」之後,知道別人要抓他,可是逃亡時發現,無非在臺灣繞一圈。最後只能頹然坐下,和家人拍一張全家福,等待最後的結局。
在40年的時間裡,「二·二八」是一段消失的歷史,臺灣所有人只能像啞巴一樣地閉口不談。被消失的歷史,過了幾十年再去考證,已經變得很困難,所以至今史學家都無法確定,那場事變到底死了多少人。
只是可以確定的是,那一代臺灣人在家國情懷上所受的創傷,已經無法彌補。後來作家陳映真這樣說道:對內地同胞來說,當一個中國人,就好像呼吸、喝水一樣不是問題。但對臺灣人來說,當中國人是一件必須奮鬥的事情,這些恐怕是大陸同胞不大理解的。
陳儀
03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彈丸大的島嶼,突然暴增兩百萬人。期間蔣介石制定「大陸人才搶救計劃」,將民國時代的大批文人帶到臺灣。也就是這一年,蔣介石宣布臺灣戒嚴,朝野一片噤若寒蟬。
壓抑是那一代人的主題,但這些南渡的文人,也還是有敢說話的硬骨頭,其中最為代表的就是雷震。
雷震1897年生於浙江,早年留學日本,二十歲就加入國民黨,一路成為黨內負責文宣的第一把手。他還與蔣介石私交甚好,如果順從一點,呼風喚雨的權貴生活易如反掌,但他卻偏偏選擇了另一條反抗之路。
這年11月,臺灣街頭開始發行一本叫《自由中國》的思想政論型雜誌,發行人是遠在美國的胡適,但實際工作是由雷震主持。
50年代的臺灣,進入白色恐怖時期,逼迫人民互相監視,彼此檢舉。當時臺灣的全部人口還不到1000萬人,而被捕、被傳訊和受到調查者超過130萬人,大批知識分子被處決,造成了多如牛毛的冤假錯案。
在南部軍區,當時軍中槍決的人,集體被埋在軍營後方一個牆邊,無人認領,無人敢說出去。隔年那角落的一排木瓜樹,結滿橙黃透亮的果實,全軍營無一人敢去摘。只有圍牆外的老百姓不知真相,還拿著長竹竿,在那裡勾取木瓜。
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中,雷震不斷在《自由中國》發起對政權的抨擊。在1956年10月31日,正是蔣介石迎來70歲大壽,雷震藉此良機,當天上市「祝壽專號」。
這期《自由中國》封面上,紅色套印「恭祝總統七秩華誕」八個大字,但內容卻是對蔣介石發起全線批判。其中由雷震、胡適、王世傑等知識分子撰寫的16篇文章,主題全是批評違憲的國防組織與特務機構,勸告蔣介石儘快結束獨裁專制。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在蔣介石的統治下,軍民同胞都在為反攻大陸做準備,這種信念很少有人敢提出質疑。但祝壽專號一出,頓時攪動人心,引起全民熱議,先後增印13次,印數達數十萬冊。
就在雷震此舉轟動整個臺灣之時,蔣介石在官邸氣得將雜誌往桌上一摔,當場下令,「給我把 《自由中國》每月300美金的撥款,馬上撤了!」此後,失去辦刊經費的雷震為了繼續辦雜誌,只好變賣房產,每天擠坐公共汽車四處求人,並仍堅持不斷發表有關反抗政權的文章。
1960年的入秋,臺北木柵鎮上陽光燦爛,下午的山風開始有微微的涼意。
雷震起身去看望在銀行上班的長女,中午兩人到對街餐廳吃飯,席間女兒勸他停一停工作,保重身體。雷震回過神來,說:爸爸工作是不能停的,只希望他們不要執迷不悟,否則我早晚得去坐牢。我今天跟你講這些,是要你有個心理準備。
不久後的9月4日,雷震在家看報紙時,忽然聽到屋外一陣騷動,平靜地說「終於來了」。就是在這天,蔣介石下令,以涉嫌叛亂為由將雷震逮捕,判處有期徒刑10年。他出版了290期的《自由中國》,由此被迫停刊。
遠在美國的胡適得到消息,一向斯文的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禁怒道「我曾主張為雷震造銅像,不料換來的是十年坐監,這——」,他猛地拍桌子「是很不公平的!」10月,胡適返臺,願替雷震出庭,只是當局仍維持原判。
直到1970年,雷震出獄,儘管此時他在政治上已成為邊緣人物,但仍被嚴密監控。但令當局萬萬沒想到的是,其中一位專門盯梢雷震的情治人員,雷震管他叫老陳,經年累月之後,竟成了雷震的摯交好友。
雷震晚年在南港整理一塊山坡,作為死後墓地,老陳也買下了一塊與之相連的墓地,打算身後也要與雷震相伴至永遠。學者陳鼓應開玩笑地對他說:你不但生時要和雷震在一起,連死了也不放過他呀!
雷震
04
雷震入獄的根本的原因,在於蔣氏政權對言論的高壓。這件事看似簡單,但卻是整個社會命運的折射。以這件事情為基礎,其實歷史還在醞釀另外一個轟動國際的大事件。
1975年,轉眼到了4月5日清明節,家家戶戶祭祖掃墓,悼念亡靈。
這天蔣經國來到蔣介石的病床前請安,見蔣介石已起坐於輪椅上,並面帶笑容,他以為父親的病情好轉。但晚上11時20分,蔣介石心臟衰竭,在11時50分停止呼吸,最終沒能熬過清明節的夜晚,終年88歲。
蔣介石在去世之後,按臺灣憲法,由副總統嚴家淦,繼任總統至1978年屆滿。歷史不曾給嚴家淦留下太多位置,他在任期間並沒有實權,使得在臺灣也沒有做出什麼大事,以至於後來也沒多少人記得他。
三年之後,嚴家淦這個「過渡總統」職責到期,立即將位置讓給了蔣經國。只是這時候的蔣經國,在長期糖尿病的折磨下,眼睛、手腳、內臟均發生病變,以至於開始提前考慮權力傳承。這時蔣經國的第四子蔣孝武,成為了蔣家第三代權力傳承的目標人物。
然而歷史總是充滿意外,蔣經國的傳權計劃,在1984年意外地徹底破滅。
這年10月15日,在美國加州,華裔作家江南的車庫內,突然傳來三聲槍響。警察趕到的時候,江南已經倒在一片血泊之中。他身中3發高爆開花子彈,被打穿後腦,擊斷小腸、胰腺,擊穿左胸,在送醫院的途中死亡。
江南出生江蘇,四九年隻身隨國民黨到臺灣,到六七年遷居美國,發表大量文章揭露蔣氏父子黑幕。據說因此遭臺灣情報人員越境暗殺,而在他被殺後臺灣情報局才知道,原來他是三面間諜,真正的身份是美國FBI的線人。
事後美國警方很快通過電話錄音,查到槍殺江南的兇手,是三名來自臺灣竹聯幫的成員,為首的是被稱為「臺灣黑幫教父」的陳啟禮。
「江南案」爆發後,蔣經國下令展開史無前例的大掃黑行動,表面是掃黑,實際上是要逮捕陳啟禮,防止案件越鬧越大。但這時,一切箭頭都指向陳啟禮的背後主謀,就是蔣孝武。
蔣孝武在江南案中,到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至今仍然是個謎。但可以確定的是,江南之死,引起了整個政權潰散的骨牌效應,致使美臺關係一度陷入谷底。蔣經國迫於壓力,只得將蔣孝武外放新加坡,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表示以後蔣家人士將不再繼任。
臺灣歷史行進到這裡,再次出現了巨大的轉折,將影響此後無比漫長的政治走向。
3年後,1987年的7月14日,蔣經國宣布臺灣解嚴,共持續了38年又56天之久的戒嚴時期終於結束。作家宋澤萊形容那天的臺灣:如同一片冰封的大海,突然聽到冰層破裂的清脆聲。
江南
05
從1947年的「二·二八」開始,到1987年的「江南案」,臺灣在短短40年裡發生了很多的事,它們如拼圖一般構成了這40年的歷史。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其中沒有一件事情是小事,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影響整個臺灣的命運軌跡。
但在歷史巨大的轉變中,絕大部分的往事就像滾輪一樣滾過去了。很多事情只有經歷多的人才知道什麼樣的感覺,但當時間如推土機般碾過,總有很多往事被淡忘,總有很多人被推進歷史深處而不知所蹤。
還記得那個作為「二·二八」導火索的林江邁嗎?
雖然歷史上她總是被提及,但總只有那麼一兩行字。慢慢地,人們也記不得她的名字,只是管她叫「賣香菸的女人」。她後來去了哪裡,有怎麼樣的命運,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關心。她和所有大歷史中的小人物一樣,仿佛野草燒過後的灰燼,風一吹過,就消失了。
在1947年2月27日的那場黃昏的暴動中,林江邁在被煙警打傷後,頭髮散亂地被送到醫院簡單治療,第二天又被轉進另一家外科醫院打了一針青黴素。當時長官公署發給她一筆醫藥費,共57元,但她那次所付的醫藥費,是整整800元。
治療後她的頭部疼痛、眩暈,已經不記得是什麼人打的她。但她最記掛的,還是希望那被沒收的50條香菸,可以發還給她,讓她繼續生活。
此後,林江邁隨著家人回到龜山老家,直到「二·二八」鎮壓後,社會平息,她再次回到臺北。她依舊蝸居在老地方,依舊自己燒小煤爐,自己煮飯,也依舊靠賣香菸為生。
她將擺攤的地點,移到了一所小學外,那裡對面是戲院,平日總有進出看電影的人會光顧她的生意。有時候賣香菸的收入不夠,她就去兼職做打掃排水溝的工作,早晨天還未亮,換上舊衣服去工作,打掃好了,回家洗淨,再換上素淨衣服去賣煙。中午她會請人幫忙看一下攤子,回家匆匆吃幾口午飯,為了省錢,總是白飯拌一點滷肉汁就湊合一餐。
她就這樣安靜地過她的小日子,從不提起那場驚天動地的「二·二八事件」。當年和她一起賣煙的女兒,逐漸長大成人,後來和一個特警隊的軍人相戀並結婚。當軍人去登記結婚手續的時候,工作人員看到他嶽母的資料,問道:
你嶽母這個林江邁,不是「二·二八」賣煙的那個婦人嗎?你哦,踩雷了哦!
這個軍人女婿說:這有什麼關係?過去的都過去了。
晚年林江邁患上肝癌,身體變得越來越瘦小,但她仍然對著圓鏡,借著清晨的天光,細細地往後梳一個髮髻,再在腦後插一朵玉蘭花或者白茉莉。63歲那年,她在醫院從容病逝。
~ 喜歡這篇文章,點個「在看」 ~
掃碼關注,更多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