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作為神界的基層幹部灶王爺也需要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三去匯報工作。作為與我們生活最貼近的一位神仙,關於灶王爺的奮鬥史,大家到底知道多少呢?
中國人關於祭灶由來已久,而且灶王爺的地位還很高。在秦漢之前,灶王是五位一定被祭祀的神靈之一。現在灶王爺的年畫上經常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副對聯,而這副對聯就說明了灶王爺的兩個主要工作職責「記錄善惡得失」「保佑一家膳食健康」。
灶王爺與我們平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他在道教的神話體系中的地位並不高,作為最末的地仙,他的地位和土地公差不多,但是他卻可以像老大玉皇大帝直接匯報,所以說灶王爺屬於「權重官小」的一類。
隨著朝代的不同,灶王爺在各個時期的名字也不相同。
三皇五帝時期,炎帝和祝融因為都是掌管火一類的神靈,所以在這一時期他們充當的是灶神。
《禮記》中說灶神為一位主管烹飪食物的女神-先炊;到了西晉,有人說灶神是一位名叫宋無忌的美女;南北朝時期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荊楚地區認為灶神是一對名叫蘇吉利和王摶頰的夫婦。
到了唐代,李賢在《雜五行書》中說一位叫禪的人為灶神;最後到了清朝,人們又認為一位叫張單的人為灶神。
所以關於灶神的名字其實在各個朝代所記載的都不一樣,而且關於灶神是男是女這個問題每個朝代記錄的也不一樣。現在我們在年畫中看到了灶王爺一般是夫婦二人,所以可以說,灶王爺這種神靈在各個時期叫法不同,他的職位也是在逐漸變大。
灶王爺作為我們最熟悉的神靈之一,關於祭灶 的方式也是不一樣。拿最普遍的來說,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灶王爺就要上天匯報每一家一年來所做的全部事情,所以為了讓他上天能夠多說好事,人們在祭祀的時候一般都要準備麻糖或者糖瓜一類黏性較大,而且比較甜的東西。這樣就是相當於堵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多說好事,少說壞事。
在焚香燒紙之後,灶王爺就上天匯報去了,這時候人們要將舊的畫像揭下來燒掉,然後換上新的畫像。
到了農曆正月初五,這一天要迎回灶王爺,所以就需要起個大早在第一個岔路口燒高香恭迎灶王爺回來,而且還要將家裡積攢的灰及時倒掉。
人們之所以對灶王爺大禮相迎,主要還是因為灶王爺的監察作用。作為最低級的地仙,灶王爺雖然不起眼,但是他卻相當於是玉帝 的「眼睛」,負責監察人間萬家。而在臘月二十三祭灶之後也就意味著春節的臨近,人們要為春節做最後的準備,忙忙碌碌幾天之後就可以與家人一起歡度春節。
灶王爺以及祭灶文化之所以能深入人心,主要還是他是一種屬於人為創造出來的一種事物,而且歷朝歷代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造成了在祭灶方面的多樣性。
灶王爺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神靈,對於中國人來說,祭灶始終是一件大事,只有虔誠的祭灶才能平穩一下自己的內心,祈求來年可以過得更好,過得更幸福。
隨著時間的臨近,2019年即將結束,2020年也將正式開始,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準備好大展宏圖,更上一層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