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 " 人設 " 年代,不管是商業巨頭還是當紅明星,找到一個正確的定位和人設,總是沒壞處的。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的大佬也是如此,他們在經營著自己的企業之外,也需要 " 人設 " 突出個人魅力,獲得粉絲的關注和讚揚,同時對自己的企業也有著積極的影響,變成 " 移動的廣告 "。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馬雲,在阿里年會上扮搖滾巨星只是一個開始,馬雲這些年來的身份非常多,可以是環保先鋒、也是傳統武術文化推行者,總而言之商業並不是全部,一個有血有肉、有擔當的科技大佬才是政治正確。《功守道》就是一個例子,集結中國影壇一票功夫巨星為自己做綠葉,其實背後還是生意——阿里大文娛生態。
" 巾幗不讓鬚眉 " 一直是中華文化中令人津津樂道的地方,董明珠顯然就在經營者這個人設,甚至絲毫不遜色於網紅。與雷軍打賭、成為格力手機開機畫面和宣傳主題人物," 董小姐 " 的曝光度不遜色於馮莫提。雖然格力手機賣得不怎麼樣,但不能否認董明珠的功勞,至少這個免費廣告不需要任何成本,除了消費自己。
雷軍被稱為 " 科技圈第一網紅 ",其微博關注度甚至超過某些明顯,顯然也是深諳 " 網紅之道 "。不過雷軍比較高明的地方是,除了經常在微博發發廣告,還更加生活化,來個段子或是自己自嘲一下,充分彰顯個人魅力而且很親民,絲毫不讓人討厭,消費者也就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小米生態系統中了。
"BAT" 三巨頭中存在感最低的百度,或許就輸在 CEO 李彥宏不夠 " 網紅 "。雖然李彥宏也在積極改變,比如今年參加了戶外冒險節目《越野千裡》,與貝爺一起在戶外打赤膊、吃泥巴,但相比馬雲的《功守道》就弱太多,略顯青澀、傳播也不夠給力。
電商大佬劉強東看似算不上真正的 " 網紅 ",因為即便登上了娛樂版,其實也基本上是與 " 奶茶妹 " 章澤天捆綁。但其實,這個效果非常之好。一方面," 老夫少妻 " 本來就是熱門社會話題,再加上自己老婆的 " 前網紅 " 屬性,對京東的知名度提升還是很有幫助的。
賈躍亭的 " 網紅套路 " 其實與劉強東相似,但不同的是他自己作死,誰也救不了。曾幾何時,賈躍亭和自己的明星老婆甘薇攜 " 泰迪姐妹團 " 各種在娛樂版和微博刷存在,不論是樂視還是 FF 都獲得了巨大的曝光量,畢竟明星是流量保證嘛。遺憾的是,隨著樂視帝國坍塌,甘薇的明星姐妹們也不再為賈躍亭打 Call 了,甚至都不聯繫了。
" 老羅 " 羅永浩的傳奇毋庸置疑,他本身就是一個 " 網紅 ",從段子手到砸冰箱、最後開創錘子科技,一路走來備受關注。當然,老羅的光環是自己給的,實力是放在那的。不過,手機圈可不是幾個段子或是賣情懷就能站穩的,所以經歷了 " 網紅 " 階段的老羅,在今年攜堅果 Pro 2 和空氣淨化器歸來時,似乎多了一絲惆悵和妥協。
" 我為自己代言 " 曾經是紅極一時的流行語,已經成為聚美優品 CEO 陳歐的標籤,不得不說在聚美創業時還是頗有成效的。陳歐也把自己當網紅甚至明星經營,參考綜藝節目、主打顏值 + 才華人設,紅極一時。不過隨著聚美 Flop、與王思聰打賭共享充電寶失利,這個最帥的科技 CEO 也顯得有些消沉,一旦登上頭條基本上都是負面。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