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驥:香港有個重慶大廈

2021-02-11 港漂圈

2013年5月底,一名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21歲女學生,在位於尖沙咀的重慶大廈被一名南亞裔男子強姦。一時間,重慶大廈成為熱點,引發大家對這座大廈的好奇。在王家衛《重慶森林》的文藝面紗下,真實的重慶大廈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用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教授麥高登(Gordon Mathews)在專著《重慶大廈》裡的說法:「香港確實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重慶大廈不算是香港的一部分。」在法治社會香港,重慶大廈難道是一個「法外之地」嗎?

這當然是個文學化的描述。重慶大廈位於香港鬧市區尖沙咀,交通便利,只要在尖沙咀地鐵站下車,5分鐘內就能步行到那裡。怎麼看,它都是香港的一部份,而且是重要的一部份。但和大多數香港人一樣,我不會無緣無故去那裡。最近一次和重慶大廈的「親密接觸」,是早前一位德國朋友來港,他本來需要回自己的祖國辦理中國籤證,唯一不用長途跋涉的方法,就是來重慶大廈找那些深居簡出的「經理人」。沒錯,重慶大廈就是有這樣「神奇」的能力。

 

(重慶大廈。)

去重慶大廈真的要小心,要非常清楚這裡的族群生態,才能遊刃有餘。否則,即便是研究人員,也會惹麻煩。作者在書中說:「有一位助理被一個巴基斯坦男人請去吃午餐(一個她本應拒絕的邀請),結果那個男人在她震驚之中吻了她;還有一位助理不幸地與一位巴基斯坦男性握手後,長期收到一系列的電子郵件,寫滿了他對她至死不渝的愛戀。」基本情況就是這樣。

實際上,來香港這麼多年,我只去過重慶大廈一次,是和家人去吃印度咖喱。而平時經過重慶大廈,我心知肚明,最好加快腳步,因為如果稍作停留,就會被不計其數的傳單和盤問包圍,他們會熱情地招呼你去他們的餐館消費,還有大量假冒名牌產品等著你,例如「Nokla」和「Sory Ericsson」手機。

如今,重慶大廈就是香港「貧民窟」或「難民營」的代稱。自1990年代初九龍城寨被拆除後,重慶大廈就取代了它的地位。這裡破敗、混亂、複雜,一般香港人本能退避三舍。但是麥高登說,重慶大廈在1960年代初剛剛落成之時,是幢高檔建築。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有些歷史原因的。有時候,歷史像只看不見的手,會做選擇。起初,不少南亞裔人購買了重慶大廈的物業。這個傳統被繼承下來,即便後來大多數物業都轉手到從大陸來的新移民手中,租賃物業的仍舊大多是南亞裔,其中的住戶也大多是南亞裔或者非洲人。

說起這些新移民業主,書中也有耐人尋味的記載。這些業主,大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移居香港後,以便宜價格購得重慶大廈的物業,然後轉租出去,賺得第一桶金。然而奇怪的是,他們自己幾乎從來不涉足重慶大廈,只在每年的周年晚宴時才出現。作者在書中,白描了一次周年晚宴的場面:

「晚宴即將結束之時,業主們開始用帶有口音的粵語合唱《獅子山下》,一首象徵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歌。這些中國大陸移民用一首歌宣告自己的香港人身份,而這個香港是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跟如今的香港也有一定的聯繫,現在的他們卻經常看不起大陸新移民;基本上,他們在宣告:『在多年的掙扎奔波之後,我們終於成為香港人了。』但諷刺的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卻是許多香港人不敢去的地方。他們的香港人身份基於一幢非洲人和印度人喜歡去的大廈,同樣也是香港人引以為恥的大廈。諷刺之處即在此,也是重慶大廈眾多矛盾之一。接下來的幾年周年晚宴大同小異,但晚宴在2008年和2009年變得更加多文化了,還提供了重慶大廈南亞餐館提供的自助餐,形式仍然與往年差不多。」

最令人好奇的,還是重慶大廈裡住了些怎樣的人。作者通過長期的田野調查,總結出裡面大約住了7種人,分別是:商人、業主和經理、臨時工、避難者、家庭傭工、性工作者、癮君子和遊客。每一種,都有值得深挖的特質。

例如避難者。重慶大廈裡住著無法統計數量的避難者,他們每個人都能說一個離奇的關於自己身世的故事。為什麼香港會有這麼多避難者?那是因為,香港擁有或許是全世界最寬鬆的籤證政策,任何地方的人,只要持旅遊籤證,基本上都可以憑護照進入香港,起碼可以停留7天。一些避難者,就運用香港寬鬆的籤證政策,進入香港邊境後,徑直往重慶大廈去了,在裡面躲著不出來。

在2003年911恐怖襲擊發生後,美國的籤證政策收縮,不少避難者都轉而前來香港,令香港的避難人數陡然上升,尤其是從非洲來的避難者。很難具體統計,但作者聽來的一個估計說法認為:「來過重慶大廈的每一萬人中,兩千人是避難者,四千人是持旅遊籤證的非法工人,另外四千人是商人或合法工人。」

但是,這些避難者口中的故事,很難判斷真假。有些故事,甚至令擁有權力給予他們難民資格的聯合國工作人員忍俊不禁。例如,有個人說他自己是非洲某部落酋長的兒子,受過西方高等教育。當他的酋長爸爸去世的時候,他們要求他吃掉父親的心臟以繼承酋長權力,否則就殺了他,於是他只好逃離自己的祖國。或許正是因為這些故事難辨真假,所以能夠從重慶大廈獲得難民資格的人實際上鳳毛麟角。有些人甚至苦等數年,仍舊希望渺茫。而這些等待的難民中,也不乏真正有頭有臉的人物,有的甚至上過BBC等國際著名媒體。

還有其中的家庭傭工。說起來,來自菲律賓或者印度尼西亞的家庭傭工,一般都是可以住在僱主家裡的,他們為什麼會有在重慶大廈租住的需求呢?因為,部份傭工在香港交了男朋友,需要私密空間。這些傭工在自己的國家往往已經成婚,到了香港彷彿擁有了特別的自由。作者特別提醒,不要以為印尼是回教國家,就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實際上,印尼傭工圈子裡有個說法,如果去了香港,那基本上就不是什麼「好女人」了。

在這樣複雜的族群環境中,我們自然會好奇族群關係如何。這可真的是很難一語道盡。一個經典的故事這麼說:有個印度人和一個非洲人在坐電梯上行時打起架來,電梯下行的時候他們已經手挽手變成好朋友了。這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重慶大廈的族群生態:矛盾不斷發生,且又很容易緩和。這多少「得益於」重慶大廈的「灰色」標籤,在這裡的所有人都不想惹麻煩。所以,除非萬不得已,重慶大廈的住戶是不會報警的。而香港警察,往往也對重慶大廈睜一眼閉一眼。

有趣的是,警察在重慶大廈得到大多數人的尊重,部份原因歸功於香港警察的專業,當然還有廉潔。書中說,有次一位避難者聲稱無緣無故被警察打傷,其他避難者都警告他不要造謠:「香港警察才不會那樣做,你肯定是先打了警察。」

而且,重慶大廈內部也存在不同種類的相互歧視。例如:「『假』避難者因為經濟原因來港而被『真』避難者鄙視,而不工作的避難者又被重慶大廈的商人們看不起。」沒想到,重慶大廈竟然還有「笑貧不笑娼」的文化。

也許只有對南亞裔人士來說,重慶大廈才真的算得上「不是香港」,因為這裡集中居住了他們的同胞,令他們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一位名叫Johnny Singh的商人說:「我出生在香港,我是香港人,我已經在香港生活超過30年……香港是一個華人的城市,我在這裡覺得自己象是局外人。但是我一踏進重慶大廈,我就不再覺得自己是外來人了,彷彿回到家裡一樣。」

《重慶大廈》是本值得看的書,即便這本書仍有不少問題。比如,作者似乎很容易就放過了一些重要的問題。舉個例子,書中說到尖沙咀的黑幫,在幾乎佔領整個尖沙咀的時候,重慶大廈卻好像獨善其身。看到這裡,自然會出現一個大大的問號。然而,作者沒有就此現象給予合理的解釋。而這本書的翻譯也讓人不太滿意,錯字亦不少。另外,雖然這本書做了大量深入的訪談,但是看得多了,不免產生疑問:這些重慶大廈的居民,他們的話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又有多少是胡編亂造的呢?只能說,如果那位不幸的北京女大學生,在事先看過這本書才來香港的話,恐怕不會選擇入住重慶大廈吧?從這層意義上講,這本書非常值得在內地出版。

《重慶大廈》,麥高登著,楊瑒譯,(香港)青森文化,2013年3月

資料來源:騰訊大家

原文地址:http://t.cn/8kiixTb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趕緊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朋友知道吧!^^


更多在香港學習生活資訊請關注

港漂圈微信號:gangpiaoquan

或港漂圈新浪微博,搜索「港漂圈」即可。

或瀏覽港漂圈網站:

www.gangpiaoquan.com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精彩文章!

⇊⇊

相關焦點

  • 重慶大廈裡的真實香港:看懂了重慶大廈,就看懂了今日之香港
    1994年7月14日,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重慶森林》上映。轉眼25年過去了,片名至今讓很多人不解:一部在香港拍攝的電影,為什麼叫重慶森林?原來,《重慶森林》的片名取自王家衛成長地附近的重慶大廈。這座被稱為香港「黑暗之心」的大廈,仿佛是一座外星來的孤島,將香港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在大廈裡,一個在大廈外。歡迎來到重慶大廈。
  • 重慶大廈中的香港
    且不說「重慶」二字自帶的親切感,九十年代中期的那部《重慶森林》讓國人記住了那時雖有些遙遠的香港有一座「重慶大廈」。 電影為何取名為《重慶森林》我不得而知,「重慶大廈」的命名有這樣一段歷史傳說。重慶大廈的原址是重慶市場,於二十世紀20年代興建,由於日軍侵華,香港也於1941年淪陷,重慶市場被迫關閉。
  • 香港中心之重慶大廈
    或曰,重慶大廈這樣一個「低端賣場+廉價旅店+風味食肆」的「怪物」何以能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中心地段長期生存?其一,重慶大廈因諸多不合香港主流的非正規生態而名聲不佳,大大貶低了它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降低了它的基礎營運成本,從而成就了一個大型的低端市場。重慶大廈落成之初是一座住宅樓,設計為七百七十個單位出售。
  • 《重慶森林》丨重慶大廈裡看香港
    同時挺了挺胸,揚了揚下巴,頗有這裡的安全,全仗有他之意。       在排隊等電梯時,不同膚色的人,操著各自國家的語言交談、打電話,電梯裡的10個人,大概來自7個國家。身處其中,越發覺得《重慶森林》這名字妙不可言,從生物多樣性角度來看,重慶大廈確實很像一座森林。
  • 重慶大廈就是香港,你看懂了嗎
    1994年7月14日,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重慶森林》上映。轉眼25年過去了,片名至今讓很多人不解:一部在香港拍攝的電影,為什麼叫重慶森林?原來,《重慶森林》的片名取自王家衛成長地附近的重慶大廈。這座被稱為香港「黑暗之心」的大廈,仿佛是一座外星來的孤島,將香港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在大廈裡,一個在大廈外。歡迎來到重慶大廈。
  • 探秘香港重慶大廈,詭異的「聯合國大樓」
    沒有了九龍城寨,重慶大廈成為香港案發率最集中的地方之一。       可為什麼這麼一處陰森恐怖的大樓,又有那麼多人趨之若鶩呢?重慶大廈佔據了尖沙咀最便利的交通位置,重慶大廈是香港住宿最便宜的地方之一,憑藉著這兩點,重慶大廈永遠不缺生意。
  • 香港重慶大廈--全球化背景下的回顧
    看完電影後朋友從包裡掏出《香港重慶大廈:世界中心的邊緣地帶》一書,讓我國慶回家看,一位外籍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主任著的書。「風塵之中,必有性情之人」,只不過重慶大廈裡面的性情之人來自全球,非洲跟南非人佔大多數。
  • 「到了香港,千萬別進重慶大廈!」
    我在不同的旅館內邂逅了129個國籍的人,從阿根廷到辛巴威,包括不丹、伊拉克牙買加、盧森堡、馬達加斯加,甚至從馬爾地夫來的人。」遊客身份給予了他們很大的自由度,因此間接催生了高犯罪率。由於龍蛇混雜,據說在重慶大廈,人多,監控攝像頭也多,足以說明這裡的治安確實不大讓人放心。
  • 重慶大廈:曾經的香港豪宅,怎麼淪為了貧民窟?
    重慶大廈還是香港最大的手機走私基地之一。據統計,每年至少有一千萬部手機從重慶大廈賣出,絕大部分銷往非洲。自建成以來,重慶大廈便火災、盜竊、兇殺案件不斷。香港媒體的各類報導,更是不斷強化這座大廈的恐怖色彩:從毒品走私、欺詐偷盜,到情色橫流、黑社會火拼,似乎每時每刻重慶大廈都有大案發生。
  • 許驥談童星現象:當今時代難有第二個秀蘭-鄧波兒
    鳳凰娛樂獨家連線香港文化評論人許驥,他表示,「秀蘭-鄧波兒是一個演員,也是一個政治家。她在演藝事業上的成就太大了,尤其是作為童星的時期。所以相較於她的演藝事業,我們很容易忽略她在政壇上的作為。」對比《爸爸去哪兒》童星現象:當今時代難有第二個秀蘭-鄧波兒回顧秀蘭-鄧波兒的作品,許驥表示,「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播了很多她的電影,我小時候看過很多。秀蘭-鄧波兒趕上了一個做童星的好時代,她7歲的時候拿到了奧斯卡獎,她是年紀最小的拿奧斯卡獎的演員。如果在今天這個時代她是難有這樣的成就的。
  • 香港重慶大廈:從黑暗中心到全球文化超市
    ——王家衛《重慶森林》 通過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中國大陸觀眾知道了香港重慶大廈的存在。大廈位於香港尖沙咀彌頓道35-44號,處在香港的城市中心。然而,它卻被認為是香港的「黑暗中心」。2006年至2009年,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主任麥高登對重慶大廈進行人類學研究,完成了《香港重慶大廈:世界中心的邊緣地帶》一書。
  • 12件關於香港重慶大廈你不知道的事
    說起重慶大廈,如果你未曾去過,你可能會先想到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電影《重慶森林》,想起帥氣的金城武,在裡面吃著鳳梨罐頭說著經典臺詞。 而其他你想到的關鍵詞可能都是負面的,例如強姦、謀殺、骯髒、三教九流、複雜混亂,和不安全。總的來說,大家對重慶大廈的印象都是魚龍混雜,還有烏煙瘴氣。但是下面關於重慶大廈的這12件事,你真的未必知道。
  • 到香港,請勿入住重慶大廈
    她安穩的生活,從做代購開始變了……這是知音女神經的第 6 個故事  做香港代購五年了,我心裡最大一片陰影,不是某些極品顧客多麼難纏,店員多麼刁鑽,而是住在重慶大廈的那個夜晚。第二天清晨,當我從重慶大廈走向尖沙咀的街頭時,朝陽迎面打在我的臉上,有一種奇異的畫面感——我正從黑夜走向黎明,一陣冷風吹來,我不禁打了個寒噤:啊!人間!  喜歡看電影的人對重慶大廈一定不陌生,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就在這裡上演。
  • 讓香港人望而怯步的重慶大廈,為何是背包客們在香港住宿的首選地
    於1961年建成的重慶大廈,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曾經是英國的高級官員和本地明星經常出入的高檔建築,但是後來,受越南戰爭的影響,這裡成了美國官兵尋歡作樂的地方,到70年代,住在重慶大廈的華裔逐漸搬出來,這裡便成了新移民暫時的避風港,因為這裡有香港最便宜的商店、賓館、飯館和外匯兌換店等等
  • 重慶大廈裡的真實香港:豪宅淪為貧民窟,世界中心的另類孤島
    1994年7月14日,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重慶森林》上映。轉眼25年過去了,片名至今讓很多人不解:一部在香港拍攝的電影,為什麼叫重慶森林?原來,《重慶森林》的片名取自王家衛成長地附近的重慶大廈。這座被稱為香港「黑暗之心」的大廈,仿佛是一座外星來的孤島,將香港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在大廈裡,一個在大廈外。歡迎來到重慶大廈。
  • 重慶大廈:世界中心的貧民窟
    這棟大廈可謂是世界上最全球化的大樓,南亞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生意人及臨時工來此淘金,也有國際避難者來此尋求庇護,遊客則來找廉價住宿和探險。各種社會背景的人在大廈裡休憩,在食品攤檔旁爭搶座位,在手機鋪講價,在走廊過道間穿行。每晚大約有4,000人留宿於重慶大廈,我在不同旅館邂逅了129個不同國籍的人,從阿根廷到辛巴威,包括不丹、伊拉克、牙買加、盧森堡、馬達加斯加,甚至有馬爾地夫的人。
  • 被稱為香港最危險的地方,重慶大廈名不虛傳!在晚上都不敢睡
    以「重慶」命名以紀念抗戰勝利,霧都山城來到香港似乎水土不服,總是有股莫名的氣場暗中湧動,總是發生一些讓人想不到的事情。接連發生不測,第二年發生一起重大失竊案,還因電線短路釀成五級大火。後來又淪為越戰美軍的後方紅燈區,逐漸成為黑賭毒的溫床。現在大廈居住的人也魚龍混雜,大廈門前總是站著三五成群的棕黑印巴人,下面的商城貌似也差不多被他們包了。
  • "每天你都有機會和很多人擦身而過" 拆解香港重慶大廈
    在麥高登的《香港重慶大廈》裡,王家衛《重慶森林》中的地下犯罪,成為了麥教授筆下的日常——這一點不論是「人群」一章還是「法律」一章裡,都多有呈現。某種意義上,這種被封閉或限制於重慶大廈這一高密度空間內的各式活動,尤其是犯罪與邊緣犯罪的大量混合,反而成為了獵奇的客體,吸引不少外籍人士來大廈住宿,以便見證或體驗在香港其他任何地方都難以體驗的刺激氛圍。以至於他們當中的某些人,還會因重慶大廈在被略加規整之後,認為其失去了早先的魅力。
  • 12件關於重慶大廈你不知道的事
    而其他你想到的關鍵詞可能都是負面的,例如強姦、謀殺、骯髒、三教九流、複雜混亂,和不安全。總的來說,大家對重慶大廈的印象都是魚龍混雜,還有烏煙瘴氣。 但是下面關於重慶大廈的這12件事,你真的未必知道。
  • 12件關於重慶大廈你未必知道的事情
    總的來說,大家對重慶大廈的印象都是魚龍混雜,還有烏煙瘴氣。但是下面關於重慶大廈的這12件事,你真的未必知道。【1】就先說個跟《重慶森林》有關的《重慶森林》裡有重慶大廈的鏡頭,其實都是王家衛偷偷拍的。從小王家衛就被重慶大廈的神秘色彩所吸引,1993年他申請要去重慶大廈取景拍電影,業主法團擔心負面影響,並沒有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