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晴天
來源 | 柏拉圖看世界(ID: hiheytu)
2018年11月3日,在90年代香江電影裡留下動人影像的女藝人藍潔瑛被發現在家中去世。
前半生的霓虹幻影與後半生的貧困潦倒構成一個巨大反差,成為媒體時不時窺探、慨嘆的主題。
藍潔瑛離世後,關於她的面相、生辰、八字、降頭都成為媒體報導的熱門話題。令人不得感慨,在看似最繁華的香港,又有著最虔誠的迷信。
在香港,有聳入雲端的繁榮,也有貼近生活的市井。
有日夜永不歇業的金融業,也有燈火永遠旺盛的黃大仙。
有車水馬龍、奢侈品雲集的sogo,五十米外則是人潮洶湧,打小人的拖鞋聲絡繹不絕的鵝頸橋。
有一群受教育比例程度最高的居民,也有一群最信奉樸素迷信、堅持民間習俗的信徒。
科學與迷信,文明與市井,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幅荒誕有趣的香港圖景。
中環風水大戰
「風水」,在外國人眼裡,代表著某種流傳了4000多年的古老東方秘術,你甚至能在維基百科中找到它的英文——「fengshui」。
高樓林立的中環,見證過香港最著名的一場風水大戰。
佔據香港「龍脈」入海口的滙豐大廈原本號稱「風水第一」,但旁邊的中銀大廈建成後猶如一把鋼刀斬向禮賓府和滙豐銀行大廈,造型尖銳,充滿殺氣。
中銀大廈
反射的陽光斬斷禮賓府和滙豐的運勢。傳聞中銀大廈落成後,時任港督身體出現問題,其後董建華更以風水為由拒絕入住,而滙豐當年業績一落千丈。
為抵禦煞氣,滙豐銀行在大廈樓頂擺出兩門大炮,大炮各長十多米,炮口指回中銀大廈。低迷的業績才逐漸化解。
滙豐銀行在大廈樓頂擺出的兩門大炮
李嘉誠的長江大廈不幸位於二者之間,為躲開尖刀大炮的兩面夾擊,它的四面設計成了盾牌的形狀,高度為零丁的283米。
負責設計這兩幢建築的摩天大廈大師西沙佩利解釋,如何定出長江中心283米的高度,也包含著風水藝術。
他回憶,當年李嘉誠規定,「要高過旁邊的滙豐總行(180米),但要矮過另一旁的中銀大廈(315米)」。如果在中國銀行-及滙豐總行的最高點劃一條斜線,長江集團中心就在這條斜線之下。
為保萬無一失,李嘉誠還把長江大廈的玻璃牆全換成了防彈玻璃,密不透風,雖然不夠美觀,但勝在夠穩妥。長實集團多年的業績也有目共睹。
日常迷信
當你走進香港,你會發現日常迷信早就滲透在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無論專業人士還是市井百姓,都對迷信有種執著。
以研究細緻、嚴謹出名的投資銀行中信裡昂,在香港每年都要推出《裡昂風水指數》,從風水五行的角度,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新思路。
2018年的《裡昂風水指數》
以價值投資為理念的基金經理,手上大多戴著象徵財運的金曜石,每次下盤買股票前總得摸一摸。
金曜石
奉行法治的香港警察,在警局中都供奉著關公「關長雲」,每次出危險任務前都恭敬地上香、拜祭。
奉行嚴謹與邏輯的律師,在辦公桌上也會擺放烏龜飾物,祈求IPO的deal源源不斷。
全亞洲排名第一的香港大學,每次考試前宿舍都為學生切乳豬,祈福大家考試順利,GPA爆燈。
香港農曆新年的重頭戲除了舞龍舞獅,便是各大風水師傅對十二生肖運程的分析和指點。而香港人新年聚會中最常見的交換禮物,是《X年運程》,指明來年如何趨利避害。
在新界大埔的林村,因為一棵許願樹而成為著名景點。相傳只要把願望寫在寶牒上,將寶牒順利扔上樹,就能實現心願。扔得越高越容易實現。
林村許願樹
在金融圈也流傳著一個都市傳說,08年金融海嘯,某中資投行的投資部大部分人被裁員,一位MD因為在座位上擺放「金木水火土」元素的風水陣,成為整個部門的唯一倖存者。
傳說中的「金木水火土」風水陣
鵝頸橋打小人,每位50元
「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無得透!打你個小人腳,打到你無鞋挽屐走!」
銅鑼灣sogo50米開外的鵝頸橋,聚集著一群打小人的神婆們,每天念念有詞,為客戶提供各種服務。
不知何時起,「打小人」成為香港人發洩的一個出口。如今,「打小人」已經被香港民政事務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神婆將小人的名字寫於紙上,再將紙片放在磚塊上,用力用鞋子敲打紙片。目的是驅趕小人,迎來貴人。
打小人祭品——紙老虎
全年都可以「打小人」,但在驚蟄時候最受推崇。因為按民間說法,驚蟄是蟄伏中的萬物被春雷驚醒之日,「小人」也開始活動。這樣傳統的習俗流傳至今,以「打小人」的方式,讓身邊的小人不要靠近傷害自己。
今年驚蟄,據香港01新聞網報導,鵝頸頭打小人,每檔的「小人價」繼續維持每個50元,沒有加價。「熱門」的小人仍舊是上司、同事和「二奶」。
鵝頸橋的「打小人」攤檔
新聞記者在鵝頸橋上訪問了黃神婆,剛巧一名中年婦人花費1,000元光顧,惟拒絕受訪。黃透露,該婦人曾墮胎,正犯官非,故她要燒災、及打眾多小人。
亦有不願上鏡的30多歲女士花了50元打小人,她懷疑丈夫有婚外情,被打的對象是「二奶」。該女士首次光顧,雖然知道打小人沒什麼科學根據,但仍然想買個安心。「想覺得好過一點,家庭和諧。」
風水大V
當整個城市都在虔誠地奉行風水作為行動指南,風水界的大V便不斷湧現。在香港,他們有個文縐縐的稱呼:「堪輿學家」。
在香港的西環,或者旺角的廟街,每隔幾步你便能看到不同的風水店鋪,業務橫跨佔卦、取名、擇日,包你逢兇化吉。
廟街風水店鋪
香港風水師與豪門的糾葛也常被人津津樂道。坊間流傳太陽集團洗米華的老婆一開始與洗米華認識正是通過幫他看風水。
比起灰姑娘式的豪門故事,更為香港人所熟知的可能是風水師傅陳振聰和人稱商界「神奇女俠」龔如心的820億遺產糾葛。
當年,龔如心的丈夫王德輝在遭遇第二次綁架後音訊全無。
王德輝第二次綁架案發不久,香港警方就宣布已成功破獲案件,綁匪供述,王德輝已被謀害拋入大海。
但龔如心不相信警方和綁匪的說法,她堅持認為丈夫只是失蹤,並沒有被撕票。(關於王德輝綁架案太多內幕了,將於下期富豪綁架案件中詳細討論,敬請期待!)
王德輝與龔如心
一心想尋找丈夫的龔如心,變得越來越迷信。她奔赴印度、尼泊爾找高僧指點迷津,也因為一點風吹草動跑到內蒙古包頭尋夫。
直至病魔纏身,龔如心依舊不死心,病到走不動後,她就委派華懋老臣代為走動,遍訪大師。
就在此時,自稱風水師的陳振聰在華懋總部見到了龔如心。他稱「做了一道符,王德輝現在流落到荒島,受了傷但沒有死,我還有辦法救他」。
龔如心與陳振聰
這番話不僅直擊龔如心的內心,更給了她一根希望的稻草。此後,陳振聰便常以「風水師」的身份出入華懋,還常以為王德輝祈福為名遍訪亞洲寺廟。
據披露,陳振聰替龔如心看風水時,每次收取的法事費用為6.88億港元。14年下來,一共收取風水費達20億港元。
華懋廣場
華懋集團工程的承建商王良煥供稱,自1990年代初至2006年間,曾按照陳振聰的指示,在華懋旗下30至40個地盤內,共挖掘80個風水洞;每次掘洞,陳振聰都會要求「掘得愈深愈好」,聲稱「吸氣」愈多對龔如心有好處,其中在鴨脷洲海灣工貿中心的大型風水洞更深達9米,旁邊通道更擺放了王德輝的物品。
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
「無事不登三寶殿。」
樸素的俗語早就體現了中國人的信仰裡的實用主義,往往是行動有迷信而思想無信仰。強調的是世俗化的形式多於心靈上的安穩。
實用主義下的宗教就像一個工具箱,人有不同的需要便從工具箱中掏出不同的工具。想要孩子的便去拜送子觀音,想讀書成績好的便拜孔子,想發財的就拜財神。
每年農曆初一,香港人總喜歡來黃大仙搶插「頭柱香」,為求一年順遂。每年農曆初五又再到黃大仙,接財神派的「利是」,求一年財運亨通。
黃大仙搶插「頭柱香」的人們
不同神只是不同「工具」,善信並沒有統一的教義和邏輯。雖然有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但也包含著許多樸素的民間智慧。
這種日常迷信背後,隱含著人類面對無常和風險的脆弱和無力。當人們對生活的掌握程度越小、對命運的確定性越低,迷信出現的可能性便越高。
香港迷信的盛行的背後,則事關一段這座城市脆弱、不確定性的產業發展歷史。
香港原本是一個小漁村,漁民出海捕魚面對廣漠的海洋、變幻的天氣,常常需要祈求天氣順遂,出海平安。在香港,你總能在不同地區見到保護水域和航海安全的天后廟。
而隨著經濟發展,香港成為貿易和金融之都。貿易和金融業備受國際政局、國內環境、戰爭都是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根據香港貿發局發布的數據,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也是全球服務業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佔GDP90%以上,主要包括金融、零售、旅遊業。
香港是亞太區重要的銀行和金融中心。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則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僅次於倫敦及紐約。
服務業的發展受諸多國內外不確定因素影響,而更具備確定性的實體經濟和科技產業,香港卻發展落後。
在政治上,香港被迫割讓給英國,經歷百年後又回歸中國,尋求身份認同,是一代代香港人的共同經歷,這過程體現為一出出經典的香港電影,例如《阿飛正傳》,例如《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劇照
當眾多經濟命脈博懸於不確定性、當政治命途又無法掌握,便只能在宗教迷信中尋找心靈的慰藉,為命途的不確定性尋找確定性。
這便構成了香港社會的一幅幅荒誕的圖景,既有時尚都會的精緻前衛,又有封建社會的荒誕迷信;既崇尚科學與教育,又講究迷信形式獲得的心安。
今晚,不知道旺角滙豐銀行轉角對出——芬姐看手相的檔口,會不會也是排長龍呢?
據說十幾年前芬姐只是普通風水師,直到有次一位少婦突然過來,激動地抓住芬姐說:「芬姐,我果然還是離婚了!」
芬姐當時一面茫然,少婦自我介紹說5年前來算命,芬姐就說她35歲會離婚,果然應驗,於是再來求指點。那件事之後,芬姐的名字便響徹旺角。
不少港女願意花200港幣,聽芬姐講不到10分鐘的命相與手相,而話題繞一大個彎,最後總落腳到桃花與姻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