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蟋蟀的遊戲起源於宋明時期,沿襲至近代已逐漸衍變成了一種賭博方式。每天市場上都有鬥蟋蟀的局,愛湊熱鬧的人都聚在一起,大家湊錢合鬥,經常一下注就是幾千上萬。
首都有位姓楊的人,靠鬥蟋蟀為生已經十幾年了。他有個兒子非常聰明,長得也是一表人才。老楊總在市井裡不務正業的鬼混,也不讓兒子小楊上學,每天就叫上小楊,讓他帶著錢,跟他去市場鬥蟋蟀。因此,有關蟋蟀的脾氣、品相等,小楊從小就耳濡目染,甚至比他爸老楊還更勝一籌。(長江後浪推前浪...)
小楊二十歲那年,正巧當地有位官員要去杭州任職,也非常愛鬥蟋蟀,聽說老楊玩蟋蟀有一套,想讓他一起隨行。老楊推說自己年事已高,於是叫兒子小楊跟隨官員前往杭州。
小楊在杭州住了一年多,因為除了鬥蟋蟀也沒有什麼別的本事,所以也沒混出什麼名堂來,作為一個大小夥子,他感到很失望。(太有上進心了,我二十出頭的時候可沒想這麼多。吃就完了。)有一天,他聽說淨慈、靈隱等地方的蟋蟀不錯,便回來告訴主人,並帶了兩位僕人前去捕捉。可是他們在草叢密林中找了很久還是一無所獲。到了黃昏,他們在白沙堤上慢步行走,準備返回,忽然看見前面過來一座轎子,後面跟著兩位婢女,走得很快。轎子到了小楊面前,只見轎中人突然用潔白纖細的手撥開轎簾,輕聲地說:「原來蟋蟀伯樂在這兒鴨!」小楊有點兒懵逼,斜眼一瞧,原來是位陌生的女子,露出半面甜美嫵媚的臉蛋,正在給自己暗送秋波,小楊瞬間淪陷在她的盛世美顏中,只能呆呆地站在那兒,而此時轎子早已從他身邊跑過。但才走了沒幾步,一位婢女忽然轉身回來,對他說:「清波門外的顧家娘,養有上等的蟋蟀,很能格鬥,你有空可以去看一下惹。」小楊秒懂了她的意思,於是趕緊哄騙兩位僕人說:「你們倆先回去稟告此事,她那兒如果真的有上等蟋蟀的話,我會選好買回去復命的。」倆僕人不好說什麼,也就回去了。小楊跟著婢女同行,問起女子的家庭背景,婢女回答說:「主人原本也是一位有政績的大官,只是去世多年了。」(這麼多年也逃不過這種富商遺孀的梗,哎。)
沒多久便到了女子家,天色已暗。小楊一看,高牆宏偉,大門敞亮,裝修奢華,雖說沒多少裝飾,卻是無比寬敞的大宅子。幾位門童都穿著圓帽青衣,非常別具一格,也不像這個時代流行的服飾,他們見了婢女也不說一句話。小楊心裡覺得有些奇怪,不得已跟隨婢女進了門。到了院內,婢女還沒來得及稟告,那轎中的甜美女子早已下轎走了出來,叫婢女迎客。這時小楊可算看清了她的完整面貌,只見她一頭秀髮,紅嫩嫩的面頰,彎彎的細眉,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又漂亮又有氣質。小楊一直都低人一等的當個小嘍囉,如今身處這樣的場景,不免為之震驚,於是上前行了半跪之禮。女子朝他微微一笑, 趕緊阻止他的跪拜,說:「小哥哥可不要這樣呀,你有那麼厲害的絕活,為什麼要像下人那樣自卑呢?」說著便行了禮,請小楊進去。小楊一時手足無措,不好意思地往前走。庭後還有很多華麗的房間,臺階周圍儘是花團錦簇,遠處不時還聽到陣陣蟲鳴,清脆悅耳,原來是養著的蟋蟀叫聲。還沒上臺階,用斑竹做成的帘子被挑開,四位清秀的婢女一哄而出,都來迎接小楊。女子請小楊進屋,他坐在賓客的位置上,感到更加局促不安。女子對他說:「聽說小哥哥你對於鬥蟋蟀頗有心得,是傳世的秘訣,而且你又是從首都過來,見多識廣,所以特地想請你來玩上一場,消磨漫漫長夜。」話音未落,各處已經點燃了許多大蜡燭,室內如同白天一般明亮。小楊偷偷打量,只見四周都用雕花的楠木做成架子,裝飾精緻奢華,架子上擺放著上百件細泥陶器,製作精良,裡面養的全是蟋蟀。
女子使了個臉色,婢女們隨即在地下鋪上紅毯和精美的墊子,放上鍍金且雕有花紋的陶製鬥盆,極其精緻。女子先起身對小楊說:「對於蟋蟀,想必你通過它們的叫聲不僅能領會它們的意思,還能識別它們的優劣吧。架上的蟋蟀,任你挑選,我也選一蟋蟀應戰,我們姑且先嘗試一下好咩?」小楊欣然從命。於是婢女手持蠟燭,女子在前引導。架子上放滿了蟋蟀盆,每一個都鑲嵌著小標籤,上面有燙銀的字。小楊不識字,懷疑是蟋蟀的名字。這般耀眼,加上室內香氣撲鼻,向來善於辨貨的小楊此時也難做選擇,來來回回看了好幾遍,還是不知道挑哪只好,於是便隨手指了一盆說:「就這個叭。」女子微微一笑,也叫婢女幫自己取了一盆,兩人一起返回庭中。
兩人席地而坐,燭光高照,婢女又拿來了金絲罩、玉筒等工具。小楊打開盆一看,這隻蟋蟀早已垂頭喪氣。一場格鬥下來,女子那隻蟋蟀三下五除二就讓小楊的蟋蟀敗下陣來。女子和婢女高興得拍起巴巴掌,笑聲響徹房間。小楊年輕氣盛,很不服氣,於是起身要求換一隻蟋蟀。 女子便收起了獲勝的蟋蟀。小楊再次親自去挑選,這次在西北角落找到了一隻,屏息傾聽了許久,滿心歡喜的捧了過來。湊近在燭光下一看,只見那蟋蟀牙口銳利,鐵背金頭,氣勢威武,兩腿十分有勁,屬實是一隻上等的戰蟲。女子仔細瞧了瞧,蓋住盆,說:「這東西非同一般,不能白鬥,不如下個賭注。」小楊爽快地請女子講條件,女子說:「如果我的蟲兒輸了,我就將這些工具都贈送給你,絕不吝嗇。如果你的蟲兒輸了,你打算怎麼辦?」小楊頓時想起自己身上空空如也,並沒有什麼籌碼,便沉默不語。旁邊的一位牌女笑著說:「以往主人和娘子較量的話,如果娘子輸了,就得陪夜侍寢,現在反其道而為之,難道楊公子的身體也一無所有麼?嘻嘻。」女子聽後臉上泛起紅暈,而看上去似乎也同意。小楊瞬間領會了其中的意思,暗自心喜,便起身說:「遵命!」於是兩人又鬥起蟋蟀來。小楊新取來的蟋蟀,剛入盆中,便抖身一鳴,女子那隻早已逃之夭夭。小楊大笑起來,取過那些精美的工具佔為已有。女子嘲笑他說:「你這小子可真是唯利是圖,怎麼會這樣!既然你反敗為勝,那我也該報一箭之仇。」說著朝婢女使了個眼色,叫她另取一隻來。
蟋蟀取來後,兩人又開始新一輪的格鬥,兩隻蟋蟀互相嘶咬跳躍,好長一段時間都不分勝負。女子忽然一改之前莊重的神態,先是掠掠頭髮支起下巴,然後指指點點的又說又笑,繼而垂下身子移動位置,搔首弄姿,忽然又將頭靠在小楊的腿上,接著又用白嫩纖細的手撫摸著小楊的手腕。小楊早已慾火中燒,哪裡還顧得上鬥蟋蟀。不一會兒,只聽婢女們紛紛嚷著:「楊公子那隻敗了!」小楊一看,他那隻蟋蟀果真跳出盆外。原來是一位頗有心計的婢女趁他不注意,取出了蟋蟀,而他根本不知道。大家於是起鬨:「這就是註定的緣分啊,蟋蟀做的媒。楊公子可不能推辭,也希望娘子不要拒絕呢。」女子一言不發,擺弄著裙帶,依然將頭靠在小楊身上。婢女們不再說什麼,急忙撤去鬥具,催促女子起來,簇擁著她走去臥室。
屋子邊上另有一間臥室,被褥都是上好的布帛綢緞。小楊與女子共同寬衣解帶上了床,婢女也就拿著燈燭走了。女子嬌柔嫵媚,在床笫之上更加放蕩起來,小楊也沉浸其中,與她乾柴烈火,暗自感嘆著千載難逢的佳緣。兩人精疲力竭後,剛剛準備入睡,眾婢女又來了,輕聲說道:「晨光熹微,怕是難以將白天繼作黑夜。」於是女子扶著小楊起身,(二十歲小夥子呢?這就要扶了?!)流淚告別說:「與君一夜交歡,是小女子三生有幸。只可惜我不是活人,原是宋代宰相賈似道生前寵愛的姬妾。在世的時候以美色專寵,因主人喜歡鬥蟋蟀,所以我等也以此迎合,我比賈公先離人世一步,所以他連同鬥蟋蟀的工具一起葬入墳墓。昨天見你風流倜儻,不由得春心蕩漾,因而借著鬥蟋蟀的名義,想讓你澆灌一下我這顆寂寞的心。只是不敢將你久留,謹以盆罩相贈,以表歡心,希望小哥哥你不要謙棄。」說畢,取盆罩相贈,仍叫婢女領著他出門。小楊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也知道自己現在身處鬼魅境地,不禁感到驚恐萬分。剛一出門,微微側頭回顧,只見三尺荒墳,原來的大宅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小楊越發的兩腿發抖,踉踉蹌蹌的朝前走,幸好見到昨天的白沙堤,走了大半天才回去。(呵,男人。)
再說主人那邊,當時得到僕人的稟報就覺得很可疑,小楊回來後所說的事又都顯得非常荒誕,他一時有口難辯,這才拿出那副盆罩交給主人。主人仔細把玩,見成色班駁,確實不是當代的東西,這才消除了疑心。過了幾天,小楊開始腹瀉,病了整整一個月。主人很擔心,便給了他一百兩銀子,叫僕人送他北上,而盆罩便留在了杭州。我在錢塘時,曾在某大戶人家見到過這東西,那時已經被當作珍貴的古玩了。(願你收穫愛情,而不是艾情)
長白浩歌子如是說:「蟋蟀這種小東西,像賈似道這樣弄權欺世的奸雄,怎麼會對它如此情有獨鍾?等到聽說了這件事我才恍然大悟。有記載說:賈似道在半閒堂和姬妾玩鬥蟋蟀遊戲,也是唐明皇好蝶的遺風,想必是沉淪美色導致的吧?只可惜小楊沒有文化,又經歷了這種鬼魅豔事,已經夠失魂落魄的了,無法再詳細的問他事情的經過。然而這個故事已經夠成為風流話題而膾炙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