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曾在南陽三顧茅廬請出臥龍諸葛孔明輔佐,諸葛亮所做隆中對幫助劉備一舉創立蜀漢帝業。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民國初年其實也有一場精彩程度絲毫不遜於隆中對的君臣之會,蔣介石因此一舉奪得民國政府軍政大權。
1928年7月,民國北伐戰爭已經結束,張學良也同意儘快完成東北宣布易幟,蔣介石開始著手整頓民國內部矛盾,準備削弱馮玉祥、李宗仁等地方軍閥勢力。
然而蔣介石雖然是民國政府的名義上的掌舵人,但所控制地區不過東南五省之地,所下達政令也只能在東南地區實施。
李宗仁、馮玉祥、李濟深等人為對抗蔣介石,更是組成反蔣聯盟,雙方唇槍舌劍爭論不休,蔣介石面對眾人的聯合抵制,根本無法達成削弱地方勢力的目的。
就在蔣介石感到苦惱之時,時任南京警備司令的熊式輝提交了一份提案,其中詳細地講述了應該如何逐步削弱地方勢力,而提案的作者便是熊式輝的好友楊永泰。
蔣介石大喜過望,馬上跟隨熊式輝返回警備司令部面見楊永泰,實際上熊式輝代交的提案本就是楊永泰為吸引蔣介石而精心準備。
然而楊永泰也沒有想到蔣介石竟然會親自拜訪,蔣介石向楊永泰表示自己多年艱辛,正式求賢若渴之時,希望楊永泰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楊永泰混跡官場十餘年,曾經投奔過孫中山、西南軍閥以及北洋政府,但始終未得重用,反而因為頻繁改換門庭而得到了一個「三姓家奴」的惡名。
蔣介石的不恥下問令楊永泰十分感動,在熊式輝的警備司令部之中,蔣介石和楊永泰二人相談甚歡,楊永泰用盡平生所學為蔣介石答疑解惑。
在楊永泰看來,蔣介石之所以受制於人,根本原因便是各地方派系首腦麾下軍事實力太強,一旦這些人聯合起來蔣介石的中央軍根本無法抗衡。
如果想要削弱各方部隊,最好的辦法便是效仿宋太祖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對各方首腦許以高官厚祿,然後讓他們主動離開自己的部隊。
蔣介石對於楊永泰所說深以為然,兩人又就如何施行「杯酒釋兵權」的具體細節討論的興高採烈,楊永泰的才學更是讓蔣介石相見恨晚。
當天蔣介石便詢問楊永泰希望得到什麼職位,然而楊永泰卻以無功不受祿為由加以推辭,蔣介石心中更加歡喜,決定以楊永泰以民國軍事委員會參議的身份常伴左右。
楊永泰和蔣介石一拍即合,而當時兩人在熊式輝警備司令部內的一問一答便成為了蔣介石的隆中之對。
為了對付李宗仁、馮玉祥等地方實力派首腦,幫助蔣介石獨攬軍政大權,楊永泰每一步計劃都做出了兩到三套的備選方案。
楊永泰認為對付地方系軍閥,最恰當的方法便是各個擊破,畢竟各派系首腦之所以聯合是因為蔣介石給予的壓力,而這一聯盟本就不是鐵板一塊。
因為連年徵戰的原因,各地方派系首腦之間也是矛盾重重,只要了解了李宗仁、閻錫山、馮玉祥等人對於蔣介石的不同態度便可以實行內部分化,繼而各個擊破。
1929年8月8日,按照楊永泰的建議,蔣介石在南京召開會議宣布委任馮玉祥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部長,閻錫山為內政部部長,李宗仁為軍事參議院院長。
雖然馮玉祥、閻錫山和李宗仁看似得到晉升,但實際上卻需要常駐南京,三人對此任命反應各不相同,其中馮玉祥欣然就任,反蔣聯盟名存實亡。
因為楊永泰的計策,蔣介石成功地瓦解了以馮玉祥和李宗仁為首的反蔣聯盟,鞏固了自己在民國政府內部的地位,但卻也拉開了中原大戰的序幕。
參考資料:《蔣介石傳》、《中國近代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