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乘坐「臨客」回家過年的人們:團圓是最柔情的「佩奇」
中新社河南商丘2月4日電 題:乘坐「臨客」回家過年的人們:團圓是最柔情的「佩奇」
中新社記者 孫亭文
回家過年的蔡鴻升乘坐的是一趟臨時旅客列車(簡稱臨客)——k4668次列車,思鄉心切的他「埋怨」這趟車跑得太慢,但又感激這趟臨客:今年春節回家過年終於成行。據悉,新疆鐵路部門在春運高峰期,加開烏魯木齊至上海、成都方向直通客車38列,以滿足人們回家過年的需求。
這趟臨客所走鐵路大部分沿著貫穿中國東部、中部、西部的鐵路大動脈——隴海蘭新線行駛,從西北天山腳下的新疆首府出發,一路向東南,途經甘肅、河南、安徽、江蘇,行程逾4000公裡,歷經近60個小時後,最終停靠在黃浦江畔。
乘車第三天中午,這趟臨客開進河南商丘,蔡鴻升下火車後還將轉乘汽車,最終回到老家鹿邑縣。
蔡鴻升告訴記者:「自己3年沒有回家過年了,今年父母特別期盼一家人團圓,特地打電話讓在外工作的弟弟和自己都回家過年。」
他指著鄰座小朋友身上的「小豬佩奇」圖案告訴中新社記者:「我覺得回家過年就是『佩奇』,『佩奇』是家裡人相互的關愛,『佩奇』是家人對團圓最柔情的期盼。」
在這趟列車上,硬座車廂裡也坐滿了回家過年的人們。火車開進商丘站後,「90」後小夥黃克泰去洗了一把臉,他家是下一站——江蘇徐州。「雖然很疲勞,但能回家過年,就算再累也值得。這次女友未能一起回家過年,讓母親很遺憾,不過現在手機4G網絡很便捷,女友會跟母親直接視頻通話。」
對於現在的通訊技術,50歲的張向軍說:「以前都不敢想像在萬裡之外能和家人面對面通話,改革開放讓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張向軍認為,中國人的傳統就是過年的時候要回家,在春節這個特定的時間裡,一家人從天南海北陸續回到家裡,團圓在一起才是過年。「女兒用手機給我發了《啥是佩奇》的故事,我覺得最打動我的是爺爺對孫子關愛,中國人都說『隔代親』,孫子要的東西,爺爺沒見過,也得給孫子弄出來。」
在這趟臨客的許多車廂裡,都有幾對父母帶著三五歲的孩童回家。「80」後齊國斌正在教三歲的兒子學說「爺爺」「奶奶」。孫子出生時,其爺爺奶奶來看望過,此後兩年未能回家,爺爺奶奶特別想念孫子,今年要求齊國斌無論如何都得帶著孫子回家過年。「老人特別希望孫子能在老家過春節,他們已經給孩子準備了玩具,睡的小床,春節是團圓的時候,孩子回家是最讓父母高興的事。」
伴隨著回家過年的人群,許多列車員卻堅守崗位,他們羨慕「能回家過年的人」,更以細緻、周到的服務,讓無數歸心似箭的遊子安全回家過年。列車員蔡莉莉說:「已經多年除夕之夜是在列車上度過的,今年的除夕也在列車上度過,不過大年初一可趕回烏魯木齊,一家人的團圓就是『佩奇』。我們將工作做得更細緻、更溫暖,讓乘客高興地回家過年,這是我們的職責,也是一種柔情的『佩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