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請點擊標題上面藍色字『鳳臺小魚網』關注
【老朋友】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並分享』內容
2013年食品安全第一大事件:恆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上演並引爆「索賠潮」
紐西蘭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逐漸成為全球最知名的乳源地之一,尤其備受中國這樣的奶粉消費大國時刻關注,而在2013年8月3日紐西蘭恆天然集團發布消息,旗下3批濃縮乳清蛋白肉毒桿菌受汙染並波及包括3個中國客戶在內的共8家客戶。自此,該事件的輿情瀰漫著整個八月。8月5日該公司執行長專程趕赴北京向中國消費者道歉,之後開始了相關召回工作。與此同時,中國市場上的乳品企業紛紛避嫌,撇清與恆天然的關係。面對在市場上造成的強烈震動,恆天然為了消除在中國的負面輿情進行了一系列的善後應對舉措。在8月22日恆天然集團宣稱:紐西蘭政府委託進行的後續獨立檢測確認,恆天然濃縮乳清蛋白原料以及包括嬰幼兒奶粉在內的使用該原料的產品均不含肉毒桿菌,至此恆天然肉毒桿菌事件終於以虛驚一場落幕。隨著被稱為「最嚴生產許可標準」的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12月25日發布,據不完全統計,這已是2013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第十二道針對奶粉質量安全的「緊箍咒」。恆天然以及紐西蘭官方「寧可信其有」的主動披露機制,以及對該事件所表現出的高度負責態度與過硬的檢測技術,可以說讓國人「開了眼界」。整個過程透明發布,其嚴謹態度由此可見一斑。這正是中國乳品企業要要學習的,面對食品安全問題,認真負責坦誠公開,短期有危機,卻可能建立起長期的真正信任。
2013年食品安全第二大事件:沃爾瑪「掛驢頭買狐狸肉」,被查三方面失責
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由美國零售業的傳奇人物山姆·沃爾頓先生於1962年在阿肯色州成立,是一家美國的世界性連鎖企業。2013年12月,一位山東濟南市民王先生從當地沃爾瑪超市買了包裝好的、產地為山東德州的熟牛肉、驢肉,食用後發現味道和色澤不對,於是將這些肉送到了權威檢測機構檢測。12月20日,工商所召集相關人員進行調查,舉報人提供了購貨發票複印件、五香驢肉樣品一袋及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出具的檢驗報告複印件,報告顯示驢成分未檢出,狐狸成分檢出。歷下工商分局已對濟南哲昱經貿有限公司立案調查,德州福聚德公司已被當地公安機關立案查處。沃爾瑪所售「五香驢肉」摻有狐狸肉事件,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持續發酵。目前,涉案生產企業已被公安機關立案查處,事件的主要責任人已被刑拘,沃爾瑪公司已組織退貨並對消費者進行補償,1月6日上午,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約請沃爾瑪中國公司負責人召開行政約談會。此次事件生產商、沃爾瑪以及政府部門三方面都有責任,但主要責任應由生產商來負,以此事件為戒,各方應積極查找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漏洞,形成有效整改意見。
2013年食品安全第三大事件:臺灣牛奶被檢含避孕藥,統一味全均中招
2013年11月,大陸民眾所熟知的臺灣味全、統一、光泉等鮮奶中檢出殘留抗生素,而此等殘留用藥並未在當地「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中列為容許的藥品。《2013-2017年中國乳製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指出,長期喝到有動物用抗生素殘留的牛奶,可能會誘發過敏反應,如皮膚長蕁麻疹等,以特殊感受族群,如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年幼孩童或老人、所受的影響是健康成人的5倍、10倍。日前臺灣《商業周刊》報導,臺灣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陳良宇11月12日對市售乳品的脂溶性物質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味全、統一、光泉三個品牌的鮮奶中,都殘留抗生素等來自乳牛的治療用藥,其中包括抗憂鬱劑、避孕藥、止痛劑、塑化劑等。這是要讓國人的健康斷送在舌尖上,讓消費者喝遍元素周期表嗎?三聚氰胺事件後,牛奶檢測項目越來越多,把關越來越嚴,但是,「檢測」不是保障牛奶安全的根本手段,「藥物種類很多,不可能每一次每一種都測,所以宣傳很重要,對奶農的教育更重要。」
2013年食品安全第四大事件:匯源、安德利「爛果門」事件,暴露果汁行業潛規則
「天天有匯源,健康每一天」,這句話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可是真的「健康每一天」嗎?2013年9月23日,匯源、安德利和海升三大果汁巨頭被報導透過廠房所處的水果購銷中心或水果行作為中間人,向果農大量購買「瞎果」,再用來製成果汁或濃縮果汁,自此,該三大上市公司陷入「爛果門」事件。這一消息引起股價連鎖反應,9月23日消息,匯源果汁股價盤中大跌逾7%,安德利果汁則停牌。25日,安德利的股票繼續停牌,而匯源果汁股價漲4.43%。匯源以如此快的速度回應質疑且其23日發布的聲明僅一段表明企業「在收購水果時堅持經過五道關」外,其餘部分均在強調匯源的品牌,這自然難看到匯源的誠意,「民族品牌」不是框,也不是盾,更不是「免罪符」。質檢報導和詳盡的調查結果才易被媒體接受,若空談口號及自己的生產過程如何精準,輿論並不買帳。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相當骨感。法律、法規和企業的管理仍不能消弭人們對產品的疑慮。說到底,食品安全不能總是指望媒體爆料,監管部門應該多點查處的主動性。政府有關部門應完善監控體系,加大監管力度,確保果汁原輔料符合衛生標準。
2013年食品安全第五大事件:「黑心油」來勢洶洶,臺灣大統遭史上重罰
大統公司是臺灣老字號食用油廠商,成立36年來,主打中低價位策略,在臺灣市場佔有率約10%。正當轉基因食品議題在大陸發酵之際,2013年10月16日,臺灣發生了「大統長基」油品名稱與內容不符以及造假事件,大統長基公司生產的食用油品約百種,違規品項已超過半數,截至19日,該公司生產的逾9成被查出是黑心油。臺灣黑心油事件被爆之後,引發了一場食用油危機,臺灣衛生福利事務主管部門對大統開出2820萬臺幣的罰單,是臺灣單一食品廠遭罰的最高紀錄。大統黑心油事件在持續發酵中,多家使用大統油作為生產食用原料的食品大廠被捲入其中,而味全就是其中之一。味全在10月31日接受臺灣衛生局談話時,並未主動說明使用了大統原油,矇混躲避調查。此次受味全的影響,其同系公司康師傅因為與和光堂聯姻上漲的股價開始出現下跌趨勢,頂新出廠的21款油品已經全部下架,並被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罰款300萬元臺幣。臺灣食品安全問題讓人看不到了結的終點,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臺灣有多少項已淪陷在「黑心商品」的烏雲下?最令人痛心的是,這些違規的企業都不是山寨版或地下工廠,而是知名度響噹噹的市場大品牌。面對一再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除重罰之外,臺灣當局應完善食品的「生產履歷」制度,即食品的生產來源「可追溯」,追蹤食品在原料成份、生產、加工處理、流通、販賣、日期等各階段的資訊,並且標示在產品上。
2013年食品安全第六大事件:肯德基、真功夫被曝冰塊菌落超標,髒過馬桶水
國外對於食品安全問題是非常注重的,因此,洋品牌非常受中國消費者青睞。可近年來,肯德基等洋快餐企業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問題,2013年7月,肯德基被曝冰塊細菌嚴重超標,髒過馬桶水,此事一出立即引起市民廣泛關注。調查人員在崇文門的肯德基、真功夫和麥當勞3家快餐店中,取回可食用冰塊進行抽樣檢測。檢測結果發現,肯德基、真功夫的冰塊菌落數量高於國家標準,且高於馬桶水箱水樣品的5倍至12倍,結果令人震驚。肯德基冰塊事件,不僅涼了洋快餐市場,也涼了消費者的心。按照國家《冷凍飲品衛生標準》,在冷凍飲品中,每毫升可食用冰塊的菌落總數不得超過100個,每100毫升樣品不得超過6個大腸菌群,而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得檢出。對此,肯德基21日表示,公司高度重視這一報導,對這樣的情況深表歉意,並監督餐廳立即按照標準嚴格清潔消毒製冰機和相關設備,而相關人員21日上午探訪三家門店發現,帶冰塊飲料仍在出售。肯德基等知名洋企業在中國頻頻爆出食品安全問題,看來在國內這種「九龍治水」「違法成本過低」的監管環境下,洋品牌也未必可信了!
2013年食品安全第七大事件:維C銀翹片「含毒」,中成藥安全引人憂
維C銀翹片為中藥片劑,是一般家庭常備的治流行性感冒藥。廣西盈康的維C銀翹片更是伴隨廣西人「家庭藥箱」近50年。2013年4月,廣藥子公司被曝違法使用硫磺燻蒸的山銀花及其枝葉生產藥品,其出產的維C銀翹片可能涉「毒」,一時間消費者的「用藥安全」成為關注焦點。砷、汞殘留,該事件將嚴重影響消費者對維C銀翹片的信任度。維C銀翹片是廣藥自主研發的藥物,有幾家下屬企業都生產此藥。在維C銀翹片事件後,有股東表示,作為專業的藥企,主業尚且存在如此質量黑洞,涼茶方面質量頻發就不難理解。4月9日,廣西藥監部門通報,經食品藥品檢驗機構對廣西盈康藥業維C銀翹片庫存和已上市產品進行檢驗,重金屬砷、汞、鉛、鎘、銅及二氧化硫的含量,均低於國家藥典委員會公示的限量規定。而廣西盈康藥業在接受採訪時,也迴避了是否存在以山銀花枝葉代替山銀花的投料問題。4月9日,廣西藥監部門通報檢驗結果後,盈康藥業承認,由於其上遊企業寶山堂偽造生產記錄和有關單據,公司未能及時發現,給消費者帶來了用藥安全隱患。處置「毒銀翹片」不能棄卒保車,唯有如此,整個藥品安全鏈條才能在徹骨的痛感下起到刮骨療毒的功效。如果把所有的問題都歸咎於小小的寶山堂製藥,那麼,下一次問題藥品事件或將不遠。
2013年食品安全第八大事件:美素麗兒被曝造假,真假「美素」大PK
荷蘭美素奶粉號稱是最接近母乳的奶粉,是中國國內熱銷洋品牌奶粉之一。2013年3月央視《每周質量報告》的報導稱,號稱荷蘭原裝進口的美素麗兒奶粉竟然就是在璽樂麗兒進出口(蘇州)有限公司涉嫌非法生產出來的,用的原料是來路不明的進口奶粉和過期奶粉。更為吃驚的是,去年公司已查封,而半年來奶粉仍熱賣。「美素麗兒」在華代理商璽樂麗兒進出口(蘇州)有限公司(原蘇州美素麗兒母嬰用品有限公司)在沒有獲得食品生產許可的情況下,涉嫌非法生產號稱荷蘭原裝進口的美素麗兒奶粉。對此,蘇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確認,該企業涉嫌非法生產奶粉,對於報導中的相關細節,表示基本屬實。但是即使企業被查封之後,產品並未召回,仍然大量銷售。"美素麗兒"公司不僅涉嫌非法生產奶粉,還委託印刷廠印製奶粉盒,更改標籤和噴碼,對奶粉進行重新包裝,改頭換面。真假美素揭秘,「麗兒」和"佳兒"確實"不是一家","麗兒"共有三款相關產品,全部是鮮明綠白色包裝;而"佳兒"的外包裝則分別為粉紅、淺藍、淺綠、淺橙、淺紫的淺色包裝。
2013年食品安全第九大事件:「毒澱粉」來襲,食品添加大本營屢屢「中毒」
2013年3月臺灣嘉義縣調查站接獲檢舉稱,在食物中發現「毒澱粉」順丁烯二酸,順丁烯二酸又稱「馬來酸」,為無色結晶體,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其與人直接接觸會破壞人體器官的黏膜組織,並會損害人的腎臟。全臺各地衛生局隨即展開稽查追查毒澱粉,發現疑摻有順丁烯二酸的澱粉產品即查扣封存。隨著全臺展開徹查,"毒澱粉"事件雪球越滾越大,奶茶店、雞排店等臺灣小吃都受到較大衝擊。臺灣人喜歡用「Q」來形容食物爽滑勁道,珍珠奶茶、芋圓、板條、肉圓、雞排……這些一直被認為是臺灣美食的經典,也是臺灣民眾日常的最愛,因為毒澱粉事件的爆發,讓大家不禁談「Q」色變。臺灣民眾又陷「毒食」恐慌,甚至超過之前的塑化劑風波,該事件不僅引發民眾食不安心的惶恐,也使餐飲業者更面臨空前的危機。臺灣食品安全頻頻「觸電」敲響警鐘,相關部門對食品添加業者管制太鬆散、罰則太輕,也沒有建立嚴謹的「流向管理」制度,如果「衛生署」只會亡羊補牢、沒有痛定思痛,毒食恐慌還會層出不窮。
2013年食品安全第十大事件:「鎘大米」讓消費者惶恐不安,信息披露成「擠牙膏」
2013年5月,湖南省攸縣3家大米廠生產的大米在廣東省廣州市被查出鎘超標事件經媒體披露。廣東佛山市順德區通報了順德市場大米檢測結果,在銷售終端發現了6家店裡售賣的6批次大米鎘含量超標;在生產環節,發現3家公司生產的3批次大米鎘含量超標;在流通環節抽檢了湖南產地的大米。 5月16日,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其網站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抽檢結果,不合格的8批次原因都是鎘含量超標。從5月19日開始,攸縣已經召集農業、環保等多個政府部門組成調查組對此展開調查。就問題大米的披露過程來看,監管部門也像擠牙膏一般,最初只是公布了抽檢結果,數天後才公布問題企業的名單。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信息披露方式,讓消費者手裡的飯碗端得愈加沉重。作為我國傳統的「魚米之鄉」,湖南出產的大米卻為何屢屢籠罩在重金屬汙染陰雲之下?而重金屬超標大米又是如何流向餐桌的?現在是大流通時代,大家吃的糧食來自五湖四海,只有全國各地都重視起來,截住了毒糧,消除了毒源,我們碗裡的飯才能安全。(食品商務網)
點擊下面『閱讀全文』即可了解全部內容哦! 鳳臺的朋友們,歡迎添加小編本人微信帳號:fengtai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