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撫和侍郎,誰提任總督的機率更大?

2021-01-18 腦洞外星人

巡撫,意「巡行天下,撫軍安民」。早在南北朝時期,名將來大千隨太武帝拓跋燾北伐,大敗柔然,太武帝詔其「巡撫六鎮,以防寇虜」。到了唐代,巡撫正式設立為職官,稱「巡撫使」。

宋以後巡撫一詞便常見諸於史冊。現今提及多指明清官職,明代其為派往地方巡視監察的官員,清代則將其正式定為省級的高級職位,掌握全省軍政大權,官階從二品,若加兵部侍郎銜,則達正二品。

侍郎,西漢為宮廷近侍。東漢後,系尚書的屬官中令,任滿一年為尚書郎,滿三年為侍郎。隋唐時六部掌管國家政務,每部置侍郎一名輔佐尚書管事。到了清朝,其官階為從二品。

瞿蛻園在《歷代職官簡釋》中提到,「侍郎之名始於漢代,本是郎官之一種。郎即後來的廊字,因為在殿廊中侍立,所以有此名。」 初見「侍郎」之稱大都是在《出師表》,董允以侍郎之名隨千古名篇而傳。

史上著名的權臣和珅也官拜侍郎,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指著狗問和珅「是狼(侍郎)是狗?」的一幕讓許多人印象深刻。

同為從二品官階,二者誰提任總督的機率更大?這便要從二者職責範圍說起。

這裡我們需要注意一點,雖然無論是從管轄面積來看,還是官階品級而言,總督均高於巡撫,許多說法錯誤將其歸於上下級,但實際上二者均屬中央直屬官職,直接受皇帝派遣,總督並不具有調遣巡撫的權力。不僅如此,二者合稱「督撫」,其在職權上雖各有側重,但相互滲透,互相制約。

乾隆曾道,「總督系專司戎政,向來各省遇有參革文員及地方事件,皆系巡撫專銜,會同總督具奏。」到了光緒年間,仍有「總督專重典兵,巡撫專治吏治」的說法。也就是說,總督側重軍事,巡撫側重民政,其所轄範圍及事物均具有一定的交錯。

據《清史稿·志九十一·職官三(外官)》記載,巡撫一般有「宣布德意,撫安軍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核群吏,會總督以詔廢置」的責任。所以在管理轄區的過程中,巡撫往往積累了豐富的政治及管理經驗。

如此而言,從巡撫提拔至總督,無論是從官職提升或者是所轄事務,亦或經驗能力來說,都是合適的。因此在清朝所載歷史中,總督多由巡撫提拔而來。袁世凱就是從山東巡撫提拔,後接替李鴻章,拜直隸總督。

再說侍郎。前面提到侍郎為尚書的屬官,也就是副手。二者同為部級官員,六部的主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這裡我們先介紹尚書的職責。

尚者,掌也,顧名見義,尚書即掌管文書,故又稱掌書。秦及漢初便有「六尚」,隋以後尚書為六部長官,元代六部改屬中書省,明太祖廢宰相不置,以尚書任天下事,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其地位更加提高。

到了清末,新設外務等各部,六部之名遂廢。宣統三年,始改尚書為大臣。《張衡傳》有詞,"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

明代的六部尚書權責是很大的。皇帝上諭下頒,要經六部,全國事情上去,也要經六部,兵部尚書甚至還有權下命令給督撫。到了清代,六部尚書已經不能對下直接發命令,其權責小了許多。

更甚的是,清代六部的尚書侍郎對皇帝皆得單獨上奏。也就是說,清代的尚書和侍郎的關係與上文所提總督與巡撫相類似,不同的是侍郎名義上仍為尚書屬官,與尚書具有上下級的承屬關係。

侍郎作為尚書的屬官,其管轄範圍同尚書一樣,都是掌管各部的具體事務。由於其管轄範圍同總督差異較大,故雖有侍郎提為總督之例,但大多數情況下,侍郎升尚書的可能性較大。

從官員品級上看,尚書銜為從一品,總督銜為從一品至正二品。雖尚書品級較高於總督,但二者權責範圍不同。

尚書主管六部中的某個部門,而總督則管轄幾省的事務。巡撫與侍郎皆屬上述兩者副官之位,且與其相互制約。故其相似職責的職位之間相互升黜合乎情理。

值得一提的是,巡撫和總督常掛京官之銜,巡撫常兼侍郎,總督多兼尚書。上文所述侍郎提任總督多為此種情況。

對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腦洞外星人,一個研究地球歷史的外星人

相關焦點

  • 「侍郎」和「巡撫」同為「二品大員」,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
    清朝官制體系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中央以「內閣」為最高權力中樞,「內閣」下轄「吏、禮、戶、刑、兵、工」六部;地方上分「省、府、縣」三級,以總督和巡撫為省一級最高軍政長官。
  • 在清朝侍郎和巡撫同為二品大員,那麼誰的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呢
    清朝例設總督8人,巡撫15人。於是問題就來了:作為地方要員的總督和巡撫,到底誰說了算呢?一般人想當然地會認為總督比巡撫大,總督肯定是管著巡撫的。真是如此嗎?其實不然。總督與巡撫其實是完全平行的兩個官職,並沒有上級與下屬之分,也就是說,總督是不能直接給巡撫下命令的。
  • 清朝時期,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權力更大?
    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這些官職從明朝時就開始出現,至清朝各官職的設置、職責趨於完善,成為清朝官僚系統中的常設職位。然而將軍、都統在清朝官僚體系的職位與其他朝代大不相同。巡撫總攬一省之軍政,也是地方軍政大員,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得名,具有處理全省民政、司法、監察及指揮軍事的大權。巡撫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巡撫的權力較總督小,多數地區巡撫位於總督之下,也有不少總督兼任巡撫(特別是督、撫同省者,往往總督兼任巡撫)。
  • 清朝的山東巡撫,憑什麼與八大總督平起平坐,成為級別最高的巡撫
    清朝的封疆大吏,主要是總督與巡撫兩種:總督,正二品。掛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銜的,提到從一品;巡撫,從二品。掛兵部侍郎、都察院副右都御史銜的,提到正二品。▲清朝總督與巡撫分布圖一、高配的山東巡撫清朝有一個巡撫例外,他是正二品,級別與總督相平,高於其他巡撫,也不受總督的節制。他就是山東巡撫。
  • 古代趣味官職名稱,政務官——侍郎、令尹和巡撫是多大的官?
    【參知政事】唐貞觀十三年(639),以尚書左丞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其後,非三省長官而加此銜者為宰相。北宋乾德二年(964)置為副宰相,輔助宰相處理政事。元豐改制時廢,南宋恢復。遼中書省置,西夏亦置。金尚書省置,與左、右丞合稱為執政官。
  • 內閣大學士、總督、巡撫是幹什麼的?明朝為何要設立這些職務?
    對歷史有所了解的讀者想必一定聽說過內閣大學士、總督、巡撫這些官職,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幾個職務都創立於明朝,而且都是從「臨時工」的角色逐漸轉正,最後成為很顯赫的官職。今天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內閣大學士、總督、巡撫這些職務是如何誕生,以及他們究竟是幹什麼的。
  • 清代的總督、巡撫是地方官,為何要加兵部和都察院頭銜?
    布政使司的長官為布政使,主管轄區民政,又有提刑按察使,主管轄區監察和刑獄,再加上轄區的駐軍長官都指揮使,成為一省的三巨頭,統稱為「三司」。三權分立,共治全省,大事須三司會商。 在三司之外,中央又設總督、巡撫、巡按,這幾個職務本來是臨時性設置,由皇帝派遣大員充任,去臨時負責總管某項重大軍政事務,具有欽差性質。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在清朝的官制中,誰更牛
    在清朝的書籍和歷史劇中,經常可以聽到總督、巡撫、將軍這些官職,他們都是手握大權的朝廷要員,那麼誰的權力更大,級別更高呢?一、總督名氣最大的當屬總督,不過他的官階卻不是最高的。▲李鴻章,文華殿大學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二、巡撫巡撫,官階從二品,統管一個省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工作。官職低於總督,並受總督節制。不過,「節制」這個詞可不是「領導「的意思,而是「監督、指導」的意思。巡撫與總督並不是直接隸屬關係。
  • 明朝和清朝的總督,哪個權力更大?
    明朝總督權力更大。 明朝的總督是臨時派遣,一般說來其使命都是總攬一方軍務,如保境安民,平定叛亂,主持防務等,有時也會負責一些重大民政事宜,如漕運、河務等。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尚書、侍郎中央六部的最高長官叫尚書,滿漢各一人,相當於國務院各部部長。尚書下設置四個侍郎,滿漢各兩人,相當於副部長。 尚書為從一品,侍郎為從二品。下面介紹下各部尚書相當於今天的那些職位。吏部尚書:原國務院人事部長。
  • 清代是怎麼節制總督、巡撫這些封疆大吏的?
    清代封疆大吏主要指省一級的最高長官,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如掌管兩省(或數省)軍政與民政的總督、掌管一省政務的巡撫,特殊地區的最高長官--駐防將軍(如黑龍江將軍、盛京將軍、吉林將軍)。省一級的最高軍政與行政機關為總督衙門和巡撫衙門,其最高長官分別為總督(部堂)和巡撫(中丞),簡稱督撫。總督掌管兩省(或數省)軍政與民政,巡撫掌管一省政務。督撫以下設布政使和按察使,布政使專管一省的財政與民政,按察使專管一省的司法與監察,兩者的主要職責是協助督撫管理地方。
  • 左宗棠擔任過的浙江巡撫和陝甘總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靠著出眾的能力和才華,左宗棠曾歷任浙江巡撫、陝甘總督等要職,那麼,這些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務呢? 嘉慶十七年(1812),左宗棠生於湖南省長沙府的湘陰縣,今天那裡已經被劃歸到了嶽陽的治下。因為父親就是舉人的緣故,左宗棠從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而他本就聰明過人、勤奮用功,所以年紀輕輕就學有所成。
  •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
    以清朝為例:總督:總督是地方上最高大員,堪稱封疆大吏,官階為正二品,實際操作中,總督一般會加掛尚書、大學士等從一品甚至是正一品的品階。清朝設有九大總督,除了直隸和四川單省設置有總督,其它七大總督都署理兩個省以上,總督擁有包括屬地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最高級別的管理權。直隸總督由於在天子腳下,別看只管一省,但實屬各大總督之首。
  • 明朝封疆大吏之總督、巡撫
    明朝薊遼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總管順天巡撫,保定巡撫,遼東巡撫的軍民政務,總督署駐昌平。盧象升:曾任宣大總督宣大總督,正式官銜為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總管宣府巡撫、大同巡撫、山西巡撫的軍民政務。總督署駐宣府。
  • 張伯行,巡撫扳倒總督,康熙譽為「天下第一清官」
    這篇檄文的「發表」形式也很特別,是他任福建巡撫時,為拒絕送禮者,特地撰寫此文,並張貼於居所院門及巡撫衙門。頂天立地的漢子,被康熙譽為「天下第一清官」。張伯行清廉正直,但也命運多舛,傳奇的是仕途坎坷之中,卻得到了天子康熙本人的親自舉薦。清廉正直的官員,老百姓的最愛,但也有人仇恨,那就是擋住了貪官汙吏們的財路。
  • 岑春煊怎麼和每任巡撫都搞不好
    岑春煊是慈禧太后寵臣,號稱「官屠」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廣西發生了大事件:兩廣總督岑春煊把廣西巡撫王之春「趕跑」了!  岑春煊和柯逢時都互相認定,雙方要在廣西培養自己的勢力,於是圍繞廣西人事、軍事、財政等方面的安排,開始了明爭暗鬥。柯逢時上任不到兩個月,兩人就分別上奏指責對方。  岑春煊控訴,柯逢時對兩廣總督府發來的調令壓根不回復,更把其中派來的一個叫沈秉炎的直接撤任,自己這個總督沒法當了。柯逢時則說,廣東的財政由岑春煊控制,不肯支援廣西剿匪,再這樣下去,自己也要辭職了。
  • 總督、道臺、縣令誰的官大能撈錢?
    總督、巡撫清朝的省一級官員中最大的就是總督,管理一省或數省的軍政大員。如果總督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銜,那麼就是正二品;如果兼的是兵部尚書銜,則為從一品。巡撫是主管一省的軍政、民政大員。通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銜為從二品。加兵部侍郎銜為正二品。在全國各省分別設有巡撫,除了江蘇巡撫駐蘇州外,其他都在省城。清朝地方官員對總督(或巡撫)、布政使和按察使統稱為三大憲。
  • 清朝官員劉統勳和李衛的橫向對比,兩人誰的官職更大?
    要問誰的官職更大的話,肯定是出任乾隆朝軍機大臣的劉統勳了。 要論名氣的話,被數部影視作品演繹的李衛無疑最大。 不過兩者都是深得皇帝的信賴的能臣。
  • 清朝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最大?不說你不...
    清朝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最大?不說你不知道! 首先,清朝的管制,大體上是承襲明朝的,共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這裡所提到的這個六個官職,基本都屬於是地方官職。其中,總督、巡撫屬於是文職類官職,將軍、都統、提督和總兵屬於武職類官職。
  • 總督和巡撫原本是臨時職位,後來變成定製,雙方相互制約
    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法)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393字,閱讀約3分鐘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總督"這個詞,意思就是總督和總督。袁崇煥巡撫是一種臨時性的官職,始於北周和隋唐,直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才確立巡撫制度,最初是由中央派遣的地方長官,後成為省級行政長官。清朝沿襲了明朝的制度,直到秦朝滅亡,巡撫的職位也沒有太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