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方言趣談:渾說「生活」亂話「日腳」

2021-01-13 採風拾月

「渾説亂話」是一句無錫話,大致是瞎講、亂說、胡說八道的意思。是無錫人經常掛在嘴邊的「方言成語」。之所以用這句話,是因為想要用無錫話來表達趣說、雜談的意思比較困難,實在沒有把握將無錫話中「生活」和「日腳」的含義和用法講清楚,只好「渾說亂話」一番了。

生活一詞,在無錫話裡也是個高頻詞,只是意思與普通話裡大相逕庭。無錫人講「生活」,印象中大概有三種用法。吃生活、做生活、架生活。在解釋之前,請一定不要先入為主、望字生義。此「生活」非彼「生活」,千萬不要用普通話來理解。就像日語中「手紙」並非如廁所用,而是書信的意思。

先說「吃生活」。吳方言中,涉及到用嘴巴吃東西的,大多只用一個「吃」字來表達。比如吃飯、吃水果、吃零食等等,這個好理解。吳方言中是沒有「喝」「飲」的概念的,一律用「吃」來表達。比如吃酒、吃茶、吃湯、吃粥、吃咖啡等等。還有一種用法,普通話中也經常用,就是吃力、吃苦、吃不消之類。這個也好理解。吳方言裡的第四種用法,就是「吃生活」。「吃生活」,是挨打的意思。無錫人吵架,也就是無錫話「吵相罵」,雙方都會氣勢洶洶地叫喊:給生活你吃!是不是真的動手「打相打」,這得另說。再比如吃馬屁,表示接受、享受拍馬屁的意思;吃牌頭,表示挨罵、受批評的意思;吃骨頭,表示遇到難處理、棘手的事。這是比較特別的用法。實際上類似於《水滸傳》中黑旋風李逵出陣,總要大聲喝道:先吃俺黑爺爺一板斧!吃我一棒、吃我一槍,這裡的「吃」都是一樣的用法。但為什麼把挨打說成是「吃生活」,無法考究。

再來說說「做生活」。生活怎麼還可以做?普通話裡沒有這種用法。「做生活」,在吳方言中,表示做工、勞動的意思。不懂吳方言的人是比較難理解的。有人問你是做啥個生活的,就是在問你做什麼工作的。有人問你在家裡做啥個生活,就是在問你在做什麼家務活。

至於「架生活」,我理解是出難題、故意為難的意思。這個「架」,與吳方言中把點燃爐灶叫成「架爐灶」的「架」是一個意思。但也有人用「加」。我個人以為用「架」好像更貼切一點。一個詞可能會有不同的注音表述。南長街上,有在地上印了許多無錫方言來考考大家。其中有一個詞根據無錫話讀音寫為「羽森頭」的。意思就是圍裙。我以為用「紆身頭」更貼切,「紆」是系、束的意思。讀音、含義都符合。

說完了「生活」,接下來講講「日腳」。「日腳」應該純粹是個吳方言詞彙。一般理解,「日腳」就是生活的意思。過「日腳」等同於過生活。但兩者還是存在明顯的區別。「日腳」有好、苦之別,還有長、短之分。普通話的語境裡,生活可以有好壞,但生活不好說有長短。這就有「日子」的意思了。這樣一對應,好、苦,長、短就很好理解了。無錫人只會過「日腳」,寫意「日腳」、小「日腳」、混「日腳」,真的是好「日腳」。

蕩開一筆。吳方言裡,說話,一般用「講」,叫「講閒話」。基本不用「說」、「談」什麼的。比如「講經頭」、講山海經;還會用「嚼」,「嚼屎話」;也會有「扯」,「扯老空」,就是講講趣聞、家長裡短什麼的。無錫電視臺「阿福聊齋」節目就是「扯老空」。宜興電視臺也有檔節目,用宜興方言「得得老話」。意思差不多。仔細想一下,無錫人用到「說」字,最多的大概是「說書」一詞。一個人在瞎扯,無錫人會講好像在「說書」、「說天書」。還有應該就是我在標題中用的這句方言成語「渾說亂話」了。

我雖然出生在無錫,但五十多年的人生中,竟然超過一半的時間生活在不講無錫話的地方,所以,討論關於無錫話的話題肯定比較粗淺。我也不是吳方言的研究者,根本不會有什麼專業的看法。生活讓我好奇,生活讓我有話講。特別是當今社會,有一些現象,一直在刺激著,使我寫下了這些文字。我為我們的一些領導幹部、公務人員在開會講話或接受媒體採訪時大講吳方言而遺憾。無錫人應該有大格局、大視野、大追求,使倷伲無錫真正成為與經濟地位相匹配的大都市。我也為一些市民、服務人員歧視或嫌棄不會講吳方言的行為而羞愧。無錫人應該講包容、講寬容、講圓融,使倷伲無錫真正充滿溫情和水。我還為我們的孩子們不會講、羞於講吳方言而擔憂。吳方言是我們的根,是標識,更是文化傳承。吳方言,就應該像錫劇、惠山奈泥嬤嬤一樣,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上海已經在做請一些上海老人講上海話錄音的工作,把一些方言土語錄音錄下來,防止這些土語俗語和方言標準音失傳。看到過一個學說無錫話的小冊子,採用普通話注音的方式學習無錫話。「開心死了」標註為「開心剎羅列」。用普通話一字一句讀下來,讓人不知所云,捧腹大笑。這樣的努力無疑是不可取的。曾經聽說有一位宜興老教師,用了一生的心血,編撰了《宜興方言辭典》,填補了空白,政府資助出版後,老人騎著自行車到處推銷,精神感人之至。還聽說《無錫民間傳說》也已經由民間有心人編撰完成,但好像出版無望,不免讓人唏噓嘆息。

應該鼓勵支持這樣的研究探索,涓涓細流總規沒有斷流,但發展成通湖達江的大河才會沒有後顧之憂。不然,老祖宗真要請倷伲這代人「吃生活」了,那就沒有好「日腳」過了。

相關焦點

  • 小欖故事——趣談小欖話方言
    一首沙田民諺,生動描繪了小欖人的田園生活。  小欖位於中山市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平原的西江下遊,居民大多操小欖話,屬廣州語系中的一種方言,音近南海、順德話。隨著人們交往的頻繁和社會的發展進步,方言同時也受到外來語系的影響。隨著外來詞的介入、吸收,小欖話與廣府語的差異正逐漸縮小。語音與沙田話不盡相同(注意:中山市講沙田話的比較多。
  • 保護傳承 吳儂軟語 方言文化傳承能不能「嗨」起來?
    在這首MV中,來自蘇州、上海、杭州、寧波、嘉興和宜興的7名年輕人齊聚喬家路,用吳儂軟語唱起了RAP。這首MV在網上一經發布,就在吳語區引起轟動。這是繼去年某古裝劇中的「蘇州話」之後,吳方言再一次引發的大流量事件——前者被集體吐槽,而後者則贏得一片掌聲。
  • 你知道古代人都說什麼方言嗎?清朝說北京話,秦朝竟然講廣東話!
    文丨笑傲天下史 中國的方言有著非常古老的歷史,戰國時期就有著不同國家語言不通的問題。而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雖然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但是對於各地的方言也是沒有辦法。畢竟讓全國的老百姓都說同一種方言是在是不太可能,也實在是強人所難。
  • 數字諧音趣談
    數字諧音趣談 2020-07-11 13: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泉州方言詞語趣談:金·錢
    金錢是生活的必需。關於金子和金錢在泉州話有幾種意義及組詞都有特色。 金,只有一個讀音[kim¹],帶有鼻音韻尾,屬純鼻音。除了指黃金外還有表示金錢等。「金仔」,即普通話的黃金,也特指金制的首飾,如「金釵、金針」是古代女子頭上的一種金飾。金釵十二,形容女子有許多的金首飾。「金手指」泉州方言詞,是普通話的金戒指,「金鍊仔」就是金項鍊,還有「金手環」、「金手鍊」等。
  • 正宗黃梅話方言大全
    黃梅方言話中的語音助詞(一)關於人名稱呼中的黃梅方言話助詞乃、吶~同一音調的兩種用法:稱呼叫人名時用,如背後介紹別人時說:張志兵乃,王漢兵乃。當面對話稱呼對方時則叫道:張志兵吶,王漢兵吶。乃與吶可以同用混用。
  • 湯溪方言中的「四字成語」
    幾千年來,姑蔑方言形成的湯溪土話一直在延續。 2008年8月,香港陽光衛視為了拍攝大型紀錄片《江南煙雨》,攝製組深入古村民間,在姑蔑後裔中尋訪用「湯溪話」吟唱的民歌,如訴如泣的悲情民歌,讓記者們猶如墜回到遠古的年代; 聲調渾重、字字激揚的姑蔑方言,在香港記者眼裡如同走進了非洲部落,無不為姑蔑方言形成的古老語系傳承如此完美而感動。姑蔑古國後裔的語言自成一派,也引得學者的關注。
  • 中國十大難懂的方言,看看你家鄉話排第幾?
    第十名:天津話天津話可以說是從骨子裡就透著那種天津人的幽默,相聲藝術經常使用天津話以達到更好的搞笑效果,天津話發音音調和普通話還是有些差別的,要是話語速度過快,還是讓很多人聽不懂。第九位:長沙方言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全省經濟文化的中心,而且人口眾多,因此長沙方言從古至今一直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5%,因此,它在漢語方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趣談樂平方言一一樂平人獨一無二的符號
    作為樂平人,我們每天都說著樂平話,但大家對樂平話的形成和發展了解多少?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領略一下樂平話的獨特魅力。樂平方言以樂平市區話為標準。鄉間方言,雖然存在「五裡不同調,十裡不同腔」的現象,但基礎語彙大都與縣城話相同或相近似。
  • 你還會說方言嗎?
    但在言說層面,它的發音則是豐富和流變的,植根於我們的來處。這就是方言:它提供了與故土血脈相連的存在空間,承納著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經驗。而這個記憶和情感的空間,正處於不斷消逝中。這一期有一位溫州人寫最難懂的方言之一溫州話。溫州人聚在一起說話的確就像鳥叫,對外地人來說是加密語言。
  • 假期體驗了一把最難懂的方言,回到蘇州,接著聽不懂?
    蘇州人說「不」為「弗」,句子結尾的語氣詞不用「了」而用「哉」,人們聽見蘇州話會有一種親切感。蘇州話歷來被稱為「吳儂軟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女孩子說來更為動聽。同屬吳方言語系的其他幾種方言,都不如蘇州話來得溫軟。俗話說寧願聽蘇州人吵架,也不聽寧波人說話,充分說明了蘇州話這個「軟」字。
  • 假期體驗了一把最難懂的方言,回到太倉,還是聽不懂?
    太倉人說「不」為「弗」,句子結尾的語氣詞不用「了」而用「哉」,人們聽見太倉話會有一種親切感。太倉話歷來被稱為「吳儂軟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尤其女孩子說來更為動聽。同屬吳方言語系的其他幾種方言,都不如太倉話來得溫軟。No.5吳語-上海話▼
  • 寧都話方言!
    寧都方言寧都話常見生活用語
  • 中國方言「最難排行」 找找你的家鄉話!四川居然排...
    山東話以其獨特的發音總是讓人覺得很土,但是聽的時間長了就能感覺到齊魯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別忘了當年孔子孟子說的也都是山東話啊!  No.8四川話狹義上的上海閒話僅指「上海市區話」,廣義的上海方言共計有七種主要方言:1、上海市區方言(狹義的上海方言、上海市區話);2、浦東方言(浦東話);3、青浦方言(青浦話);4、松江方言(松江話);5、嘉定方言(嘉定話);6、崇明方言(崇明話);7、金山方言(金山話);8、吳江方言(吳江話)。  No.4吳語-蘇州話
  • 廣州市本地方言詳情介紹,廣州人你們都說什麼方言呢?
    廣州市本地原居民方言介紹,廣州人你們都還會說家鄉話嗎?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 。
  • 江蘇方言吳語與江淮官話區哪個更好聽?南京話PK蘇州話
    剛來江蘇工作的外地小夥伴可能會發現,不同於河南、遼寧、黑龍江等地全省方言高度相似的省份,坐高鐵從蘇州到南京僅有233公裡,最快不到一小時,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方言。這種情況怎麼形成的呢?蘇州話和南京話又是哪個更好聽呢?1、一個江蘇,三種方言。
  • 【趣談潮汕文化】你知道嗎?秦始皇也講一口潮汕話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作者王力曾說潮汕話乃古漢語。而精通古文化的郭沫若也說:「潮汕話是中國古語保留得最多的一種方言」。著名作家、編劇王朔曾笑稱:「秦始皇講一口潮汕話。」他甚至列舉了一個例子,用潮州話朗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鳩、洲、逑都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如同吟唱一般。
  •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
    中國漢語有八大地方方言,各有什麼特點,你的家鄉話是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東西南北差異巨大,菜品上有八大菜系,地方方言上則有八大種類。每一個方言,都有其濃厚的地域文化特點,也深藏著悠久的歷史。在地方方言上,分別有北方方言、吳地方言、湘江方言、贛江方言、客家方言、閩東方言、閩南方言和粵地方言等八大種類。
  • 這個地方的方言,比廣東話簡單,比東北話有趣,連罵人都十分可愛
    在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增快,人員流通更加密切的今天,大家說普通話的頻率越來越高。偶爾聽到有人冒一句方言出來,非常驚喜,熱衷通過方言來猜對方是哪裡的人。中國方言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廣東方言最厲害,外地人連粵語都聽不懂,更別提他們的地方方言了。
  • 文化丨中英日文版四川方言,看了巴中方言你要跪!
    內江方言屬於西南官話灌赤片區仁富小片,只有少數幾個整體認讀音節髮捲舌音,如 zhi chi shi ri。張大千先生所說的是地道的內江話(據1972年《華府報導》採訪錄音)。樂山話是四川話中最難懂的一種,很多四川人聽樂山方言都很吃力。樂山話屬於西南官話灌赤片區岷江小片區,市中區語音與所屬的峨眉、夾江都有明顯差異,語音偏重、狠、急,通常「大聲舞氣」,說起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