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中「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穀神指什麼?玄牝指什麼?

2020-12-24 好玩的國學

道家老子崇尚自然哲學,他認為,「道」是萬物發生和運行的總根源,更是宇宙萬物運行的根據。人是萬物之中的一員,當然也要依據「道法自然」的原則生活。

那麼道是什麼?它如何生出萬物來?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出元氣,元氣生出陰陽,陰陽生出宇宙萬物,這是道家哲學萬物生成的模式。

問題是,為何道能生出萬物?

這就要從人類童年時期對宇宙起源的追問說起了。

在人類的童年時期,人們熱衷於探索人類及世界的起源問題,因為這是人類的安身立命之本,只有知道了我從哪裡來,才能明白我將要到哪裡去。

古代哲學對宇宙起源的追問莫過於兩種,一種認為是至高無上的神創造了世界,西方的上帝、中國開天闢地的盤古和造人的女媧,都是宇宙和人的造物主。另一種理論拋棄了上帝創世之說。

中國道家的老子認為有一種「道」在上帝之先,它創造了萬物。老子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其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意思是說,「道」在本質上是一個空虛的容器,它深幽邃遠,是萬物的根源,「道」早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也就是說,老子認為創造萬物的不是上帝,而是無形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道。老子指出,道最大的特徵是空,也就是無,唯有有空、無才能生出萬物,唯有空才能包無容萬物。

這是老子關於宇宙起源的哲學,落實到人生上面去,就是「無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老子的哲學是一種母性的哲學。老子從萬物宇宙的空想到人的空,女性有子宮,而正是子宮的空間才能孕育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女性的生殖器官正是人的起源。因此,老子崇尚一切母性的柔軟的事物。他認為柔軟的東西有強大的生命力,唯有柔軟才可以持久。樹木在茂盛生長的時候,枝條是柔軟的;上善若水,水「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它可以包容一切,可以催生一切,同樣也可以摧毀一切;舌頭柔軟不會掉落,而牙齒堅硬卻容易受傷。因此,以弱勝強以柔克剛,這是「道」教給我們的智慧。

明白了老子哲學的空和柔兩個關鍵點,我們就能很好地理解「穀神不死,是謂玄牝」。《道德經》第6章中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意思是說,空間的神妙作用永遠不會消失,它像一個玄妙的母體,而這一母體的生殖器官,就是產生萬物的根源,空間是永遠存在,但我們常常感覺不到它的存在,這就是無的作用。

老子用母性生殖器官解釋萬物起源的問題,這是一個具有空前想像力的比喻。「穀神」並非主管糧食的神,谷是兩山之間的空隙,神乃玄妙之意。而「玄牝」指母性動物的生殖器官,萬物孕育就像人從母親的生殖器官生孩子一樣。

老子高度重視空的作用,因為這是道家哲學的基礎。他曾經把天地比作一個大風箱,唯有中間是空的,才能鼓蕩出風來。他說空間才是產生萬物的基礎,無空間則無萬物。為了說明空間的重要性,老子在《道德經》第11章進行了更加明確地闡述:「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老子由空間的空,想到了人生的無。我們常常重視有,卻很少注意到空和無的作用;我們常常想「有所為」,卻不知道「無為」的妙處;我們喜歡剛強,卻偏偏忽略了柔的作用,不知上善若水柔弱可以勝剛強。追求有所為使人身心俱疲,用莊子的話說就是「終身役役而不見其功」,得不到心靈的安寧與自由,而要追求解脫,就要學會空,學會無,給自己給別人一點空間,放空自己的心靈,試著以無為的態度順其自然,如此才能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目的。

相關焦點

  • 老子講讀之十五|穀神玄牝,天地之根
    第六章 穀神不死【原文】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註:牝讀pìn,指雌性生殖器。【講讀】道,行無跡、用無方、來無影、去無蹤。所以這裡「穀神」的「谷」,不是穀子、五穀雜糧的谷,而是山谷的谷,大致可理解為兩山間的夾道或流水道。我們也可以理解這裡的谷是空谷的谷。山谷之谷,最大的特徵就是虛空。而這虛空之谷,卻又是虛而不虛、空而不空。空谷傳聲,其聲也蕩、其音也遠。當人們在空蕩蕩的山谷中大聲叫喊的時候,山谷中就會響起一波波的回聲,山民們唱的山歌,似乎能夠穿透時空傳向悠悠的遠方。
  • 驚鴻一瞥,穀神不死
    中空虛無、如來如去為「谷」,引申萬物、微妙難測為「神」,谷即是神,神即是道。 道無始以來,無終以去,為「穀神不死」。穀神不死,即為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穀神不死,即為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 第06章 穀神不死
    他所運用的方法仍是比喻、借代:用「谷」象徵道,說明道既是空虛的又是實在的;用「神」比喻道,說明道變幻莫測;用「玄牝之門」比喻道是產生萬事萬物根源;等等。老子想說明道的作用是無窮無盡的,從時間上而言,道歷久不衰,天長地久。從空間上而言,道無處不在,無窮無盡。道孕育著宇宙萬物,生生不息。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 心本《德道經》校正今本《道德經》:穀神不死,與天同存
    高明先生是著名的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採用歷史文獻學對上百種世傳版本進行勘校,同時結合曆代名家注釋,得出一個結論: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是至今後人篡改最少的版本,世傳眾多版本經後人篡改已經嚴重失真,世傳王弼本《道德經》最接近帛書《老子》原貌。第六章:甲本:浴(谷)神【不】死,是胃(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胃(謂)【天】地之根。
  • 《道德經》:玄牝之門
    【原文】穀神不死,是謂玄(xuán)牝(pìn)。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 為何老子在函谷關寫五千言《道德經》?出了函谷關他去了哪裡?
    老子選擇在函谷關寫道德經,其目的是意指「涵蓋了一個很大的谷」,說明其位置之顯耀,人們常常不經意間會用自己所熟悉的地形和地物來做形容,也許老子也有這個心願。老子說「道」像一個寬廣的「谷」,可以包容很多東西,又像山中的深谷,可以隱藏很多事物,他們都有一種功能,叫神奇、神妙。為何在如此多的山中能出現一個這個廣大的谷,老子想讓這個「谷」變得神奇和神妙,如此而已。
  • 《道德經》:萬物之始源於孝,及時行孝,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道德經》是一部非常偉大的著作,它暗中宇宙奧妙和深刻的哲學道理,使瀏覽過的每位都能從中獲益良多。今天繼續為大家帶來其中第六章」穀神不死「的解讀還有個人解析,希望大家喜歡。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釋義:大道空虛開闊,而又變化萬端,它永遠不會消亡。
  • 道德經取名大全:天香國豔的女孩名字,將來必定大有可為
    一、《道德經》中天香國豔的女孩名字1. 綿若出自《老子·道經·第六章》: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解釋:生養天地萬物的道(穀神)是永恆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水易出自《老子·德經·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解釋:遍天下再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勝過水。弱勝過強,柔勝過剛,遍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是沒有人能實行。
  • 名字大全:《道德經》材德兼備的寶寶名,鍾靈毓秀
    人們在一切活動中,名稱幾乎都是如影隨形的。古今事實證明,名字傳遞著神奇的力量,名字蘊含了自然界的精、氣、神與人的情、意、志,在《說文解字》當中,「名」的訓義為「命」。因此姓名又凝聚著對新生命的深厚情誼和殷切期望。一、《老子》中材德兼備的寶寶名1.
  • 【道篇340】《姬氏道德經》與《老子道德經王弼注》對比學習之八
    《姬氏道德經》版本在此不展開介紹,想全面了解姬氏道德經全文的同道,請在微店購買《姬氏道德經》《姬氏祖傳經》紙質版(唯一指定淘寶店:擺渡人)。也可參考公眾號「弘道者姬英明」和姬英明先生新浪博客。《姬氏道德經》著者姬英明,1980年生,甘肅省平涼隴山(華亭張氏)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自小奉守祖訓「道德為尊,華脈為本;上所教兮,易而教後」,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
  • 你知道打坐是為了什麼嗎?答案竟然是「三花聚頂」
    那麼三花聚頂究竟是什麼意思,是一種功法,還是一種境界?至於解釋那就更是眾多紛紜了,有說天地人三花(咋不叫三才花),有說精氣神三花(有點靠譜卻不完善,咋不叫離子花),甚至還有人說花其實是華,代表榮華,什麼亂七八糟的……接下來夜述封神為大家揭秘三花聚頂,要想了解什麼是三花聚頂,就必須先了解三一之道。
  •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的含義?只有極少數人有這個認知
    關於養生的秘訣,在老子的《道德經》就有提到,很多學者都把《道德經》認為是一本哲學書。但其實《道德經》在中國文化中影響最大的,應該在生命科學方面,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修行方面。老子在《道德經》第六章,寫下了這樣的話「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這句話講的是:生養天地萬物的道(穀神)是永恆長存的,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體的生育之產門,這就是天地的根本。連綿不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