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佛用三部經告訴你答案!

2021-01-11 騰訊網

我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佛在《大寶積經》、《業報差別經》、《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中,為我們揭示。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二

從六道輪迴中哪一道轉世而來

1

從地獄終來生人中

外道諦聽,彼人若從地獄終來生人中者,當有是相,智者應知:其聲嘶破,騾聲、匆急聲、怖畏聲、高聲、淺聲,小心常怖,數數戰悚,其毛數豎,夢中多見大火熾然,或見山走,或見火聚,或見釜鑊沸湧,或見有人執杖而走,或見己身為鉾槊所刺,或見羅剎女,或見群狗,或見群象來逐己身,或見己身馳走四方而無歸處,其心少信無有親友。外道,有如是等無量眾相。我今略說如是等相,是名從地獄終來生人間。此智所知,非愚能測。

2

從畜生終來生人中

外道諦聽,彼人若從畜生終來生人中者,當有是相,智者應知:闇鈍少智,懈怠多食,樂食泥土,其性怯弱,言語不辯,樂與痴人而為知友,喜黑闇處,愛樂濁水,喜齧草木,喜以腳指剜掘於地,喜樂動頭驅遣蠅虻,常喜昂頭、欠呿、空嚼,常喜拳腳隨宜臥地不避穢汙,常喜空嗅喜樂裸形,常喜虛詐異言異作,多喜綺語,夢泥塗身,或夢見己身于田野食草,或夢見己身為眾蛇纏繞,或夢見己身入於山谷叢林之中。外道,有如是等無量眾相。我今略說如是等相,是名從畜生終來生人間,智者能知,非愚能測。

3

從餓鬼終來生人中

外道諦聽,彼人若從餓鬼終來生人中者,當有是相,智者應知:其頭髮黃,怒目直視,常喜饑渴、慳貪、嫉妒,喜饒飲食,喜背說人,身體饒毛,眼精光赤,多思眾食,貪樂積集不欲割捨,不樂見善人,所見財物其心欲盜,乃至得其少許財物即便欣喜,常求財利樂不淨食,見他資產便生妒嫉,復於他財生己有想,見他受用便生吝惜,聞說好食心生不樂,乃至巷路見遺落果及以五穀,便生貪心採取收斂。外道,有如是等無量眾相。我今略說如是等相,是名從餓鬼中終來生人間,智者能知,非愚能測。

4

從阿修羅終生人中

外道諦聽,若從阿修羅終生人中者,當有是相,智者應知:高心我慢,常喜忿怒,好樂鬥諍,挾怨不忘,起增上慢。其身洪壯,眼白如犬,齒長多露,勇健大力,常樂戰陣,亦喜兩舌破壞他人,疏齒高心輕蔑他人,所造書論他人雖知語巧微密,亦有智力及煩惱力樂自養身。外道,有如是等無量眾相。我今略說如是等相,是名從阿修羅終來生人間,智者能知,非愚所測。

5

從人終還生人中

外道諦聽,若從人終還生人中者,當有是相,智者應知:其人賢直,親近善人,毀呰惡人,好惜門望,篤厚守信,樂好名聞及以稱譽,愛樂工巧,敬重智慧,具慚羞恥,心性柔軟,識知恩養,於善友所心順無違,好喜舍施,知人高下,善觀前人有益無益,善能答對領其言義,善能和合亦能乖離,善能作使宣傳言語,於種種語能善通達憶持不忘,亦復能知是處非處。外道,有如是等無量眾相。我今略說如是等相,是名從人中終還生人間,智者能知,非愚能測。

6

從天中終生人間

外道諦聽,若從天中終生人間者,當有是相,智者應知:為人端正,樂好清淨,喜著華鬘及以香燻,樂香塗身,常喜洗浴,所樂五欲簡擇好者不喜於惡,喜樂音聲及以歌舞,純與上人而為交友,不與下人而為朋黨,好喜樓閣、高堂、寢室,樂慈為道,含笑不瞋,吐言柔美,言語善巧令人喜悅,喜樂瓔珞及好衣服嚴身之具,常樂出入行來暢步,所作精勤終不懈怠。外道,有如是等無量眾相。我今略說如是等相,是名從天中終生於人間,此智能知,非愚能測。

吾人生死關頭。惟二種力。一者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此心力也。二者如人負債。強者先牽。此業力也。業力最大。心力尤大。以業無自性。全依於心。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故心力唯重。業力唯強。乃能牽生。

若以重心而修淨業。淨業則強。心重業強。惟西方是趨。則他日報終命盡。定往西方。不生餘處矣。如大樹大牆。尋常向西而歪。他日若倒。決不向餘處也。何為重心。我輩修習淨業。信貴於深。願貴於切。以信深願切故。一切邪說莫能搖惑。一切境緣莫能引轉。

——淨土宗十二祖徹悟大師

《佛說業報差別經》

為何會投生六道輪迴中的某道

1

眾生得地獄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地獄報。一者身行重惡業。二者口行重惡業。三者意行重惡業。四者起於斷見。五者起於常見。六者起無因見。七者起無作見。八者起於無見。九者起於邊見。十者不知恩報。以是十業。得地獄報。

2

眾生得畜生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畜生報。一者身行中惡業。二者口行中惡業。三者意行中惡業。四者從貪煩惱。起諸惡業。五者從嗔煩惱。起諸惡業。六者從痴煩惱。起諸惡業。七者毀罵眾生。八者惱害眾生。九者施不淨物。十者行於邪淫。以是十業。得畜生報。

3

眾生得餓鬼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餓鬼報。一者身行輕惡業。二者口行輕惡業。三者意行輕惡業。四者起於多貪。五者起於惡貪。六者嫉妒。七者邪見。八者愛著資生。即便命終。九者因飢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業。得餓鬼報。

4

眾生得阿修羅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阿修羅報。一者身行微惡業。二者口行微惡業。三者意行微惡業。四者憍慢。五者我慢。六者增上慢。七者大慢。八者邪慢。九者慢慢。十者回諸善根。向修羅趣。以是十業。得阿修羅報。

5

眾生得人趣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人趣報。一者不殺。二者不盜。三者不邪淫。四者不妄語。五者不綺語。六者不兩舌。七者不惡口。八者不貪。九者不嗔。十者不邪見。於十善業。缺漏不全。以是十業。得人趣報。

6

眾生得欲天報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欲天報。所謂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色天報。所謂修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復有四業。能令眾生得無色天報。一者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等。入於空處定。二者過一切空處定。入識處定。三者過一切識處定。入無所有處定。四者過無所有處定。入非想非非想定。以是四業。得無色天報。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

阿闍世王受記品第十

臨終將往六道輪迴哪道去的預兆

1

當生地獄十五種相

大王何等名為當生地獄十五種相。一者於自夫妻男女眷屬惡眼瞻視。二者舉其兩手捫摹虛空。三者善知識教不相隨順。四者悲號啼泣嗚咽流淚。五者大小便利不覺不知。六者閉目不開。七者常覆頭面。八者側臥飲啖。九者身口臭穢。十者腳膝戰掉。十一鼻梁欹側。十二左眼瞤動。十三兩目變赤。十四僕面而臥。十五踡身左脅著地而臥。大王當知若有臨終具十五相如是眾生。決定當生阿鼻地獄。

2

八種相必墮餓鬼趣中

大王當知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八種相。當知必墮焰摩羅界餓鬼趣中。云何為八。一者好舐其唇。二者身熱如火。三者常患饑渴好說飲食。四者張口不合。五者兩目乾枯如雕孔雀。六者無有小便大便遺漏。七者右膝先冷。八者右手常拳。何以故心懷慳吝乃至於水不與人故。大王若具八相。命終決定生餓鬼中。

3

五相現決定墮畜生趣

大王當知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五相現。是人決定墮畜生趣。云何為五。一者愛染妻子貪視不舍。二者踡手足指。三者遍體流汗。四者出粗澀聲。五者口中咀沫。大王若具此五者。命終決定墮畜生趣。

4

十相現決定生人趣中

大王當知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十相現。是人決定生人趣中。云何為十。一者臨終生於善念。謂生柔軟心福德心微妙心歡喜心發起心無憂心。二者身無痛苦。三者少能似語一心憶念所生父母。四者於妻子男女作憐愍心。如常瞻視無愛無恚。耳欲聞於兄弟姊妹親識姓名。五者於善於噁心不錯亂。六者其心正直無有諂誑。七者知於父母親友眷屬善護念我。八者見所營理心生讚嘆。九者遺囑家事藏舉財寶示之令出。十者起淨信心請佛法僧對面歸敬。言南謨佛陀南謨達摩南謨僧伽我今歸依。若無佛世歸五通仙。大王若臨命終具此十相。決定得於人趣中生。

5

十種相定得生天

大王當知若復有人。臨命終時有十種相定得生天。云何為十。一者起憐愍心。二者發起善心。三者起歡喜心。四者正念現前。五者無諸臭穢。六者鼻無欹側。七者心無恚怒。八者於家財寶妻子眷屬心無愛戀。九者眼色清淨。十者仰面含笑想念天宮當來迎我。若臨命終具此十相決定生天。

6

佛教你求生西方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來生。你今活了幾十年,不知經過多少回刀兵水旱饑饉疾疫等災。若未遇佛法,不知出離之方。則莫有法子,只好任其死後輪迴。今既遇佛法,且復皈依為佛弟子。偏偏不信佛的話,任自己的愚見,胡思亂想,想來生還做人。你要曉得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還難。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業,不知多少。別的罪有無且勿論。從小吃肉殺生之罪,實在多的了不得。要發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見佛得道後,度脫此等眾生。則仗佛慈力,即可不償此債。若求來生,則無大道心。縱修行的工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來,故莫有大功德。況汝從無量劫來,不知造到多少罪業。宿業若現,三途惡道,定規難逃。想再做人,千難萬難。是故說求生西方,比求來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惡業容易消。縱未能消盡,以佛力故,不致償報。佛言世間有二罪人,一是破戒,二是破見。破戒之罪尚輕,破見之罪甚重。何謂破見,即如汝所說,求來生不求往生。乃是邪執謬見。乃是破壞佛法之邪見,及引一切人起邪執謬見。其罪極大極重。以其心與佛相反,復能誤一切人故也。

——《印光法師文鈔》復智正居士之母書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分享轉發,自利利他

相關焦點

  •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曾經有一首歌這樣唱到:「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你的窗口……」,歌手毛阿敏在八八年春節晚會上演唱的這首《思念》,可以說在當時紅遍了大江南北,就是現在,有時我們也會經常不經意地唱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不僅僅是問候,有時還代表了疑問。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西方則認為是上帝創造了人類,但有意思的是也是用泥造人,也是吹一口氣就活了。也許那口氣就是人的靈魂吧!並且人類有可能是一個祖先。有人會說那是傳說好不好,好的,再往下分析。意識是每個人都肯定認為存在的東西。。而靈魂從古到今被批上了神秘的面紗,有人一桿子打死說,都是迷信,可你不相信,但是也解釋不清這些現象的情況確實存在啊。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哲學三問的最終解
    這些不展開具體論述,但最終的結局,無疑告訴我們,當亞當和夏娃做出兩種事情時,即以羞恥表達為形式的分別心,確定了【我與他者】的關係之後,人們開始主動的用【裝飾和體面】來互相隔離,而非原本的坦誠相見。儘管這種敘事方式,給出了一個完整的邏輯敘事路徑:我是誰?你是上帝的子民。從哪裡來?從天堂降臨。到哪裡去?回到上帝那裡去。但在敘事之上,產生了西方哲學固有的形而上弊端,即【前提不可懷疑】。一旦人們開始懷疑和質問【上帝是誰?上帝從哪裡來?上帝到哪裡去?】。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
  • 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人生的三個終極問題?但其實,你很難一開始就非常清楚「你是誰」,往往要到人生的終點才知道。 這是因為,「你是誰」,是由「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來定義的,而在人生的長河裡,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是流動的。
  • 你心中的無名火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帶著憤怒去開車,一遇交通阻塞,這種憤怒情緒就表現得格外明顯。路怒症者,往往也不明白自己的火氣從哪裡來。很早以前,看過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殺人短片》。一個無所事事的流浪漢毫無預謀地殺了一位出租汽車司機。最後,流浪漢被判決絞刑。整部電影似乎都沒有回答流浪漢殺死計程車司機的理由,殺人者、被殺者、見證者,都是一筆糊塗帳。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在高更眼中,「我認為這幅畫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優秀。今後也許再也畫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樣好的作品了。這幅畫寬1米多,長近4米,如一本古老的神聖捲軸一般,從右到左分別向人們展現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這三個主題,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三個階段,象徵著時間的流逝與生命的消長。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說到底是世界觀的問題,是人與世界關係的問題,是生命本質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此類話題不溝通、不追問、不討論,不代表我們沒有思考。對於涉及信仰、觸及靈魂的重大問題,普通中國人向來比較謹慎。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我也不想展開來解釋。
  • 第6課 我是誰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今天我們來玩遊戲,希望你已經很認真地完成了前面幾課的作業,對自己的內心有了一定的了解與觀察,對冥想比較熟悉。做這個遊戲,需要一些勇氣,需要用到前面練習的冥想,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你會產生不適感,如果實在無法繼續,沒關係,可以中斷。
  • 天文學的3個「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去哪裡?
    在許多西方科幻愛好者心目中的「科幻聖經」《銀河系漫遊指南》當中,作者道格拉斯·亞當斯和我們開了一個標準的「英倫黑色幽默」玩笑: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42。而對於這個數字,許多科學家真的煞有介事地提出了一些「42理論」,而且最重要的是,仿佛一切都還那麼有理有據。
  • 我是誰?誰是我?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就能"我的青春我作主",也叫自(真我)然(造化)。《道德經》道篇。密:無,名天地之始。顯:有,名萬物之母。圓通:異名同謂,玄之有玄,眾眇之門。       《清靜經》:密:大道無形,顯:生育天地。密:大道無情,顯:運行日月。密;大道無名,顯:長養萬物。
  • 《縮小人生》: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一條眉毛的妻子在機場給男主打電話的這個段落,有一絲滑稽,但更多的是傷感和男主的出離憤怒——老子是為了讓你能住上更大更好的房子才選擇變小的,現在你TM的臨時變卦?!超豪華的大別墅啊,可是只有他一個人,面對著家人的背叛和未知的生活,他的內心是多麼孤寂和空虛。離婚在所難免,接下來的日子,他意志消沉、因循守舊。
  • 《本源》: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但是,整部作品中涉及最多的,是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大數據和最新的時尚應用,比如Uber和特斯拉汽車..並且延續了丹布朗一貫擅長的「科學與宗教的衝突與未來」主線,因此,雖然本作沒有超越《天使與魔鬼》的高度,甚至整部作品的節奏和過程都遠遜於前作,但是無論從涉獵的領域、文化藝術和科學背景,還是最終表達出來對於社會人文的思考及那個徹底哲學話的永恆主題「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 宋方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我當時又問了杜紅軍一個問題,我說:「紅軍你把你自己排在第二個,是不是覺得九點鐘的時候人來得還不夠齊,等我講完人就齊了,你正好上場?」紅軍很驚悚地用無辜的眼神看著我說,「宋老師,這你都看出來了?」我說:「紅軍啊,我是編劇,編劇是沒有實權的上帝,思接千載,視通萬裡,明察秋毫,心細如髮。如果連這個我都看不出來,我就不是個編劇了,是個悲劇。」
  • 三個故事告訴你:乘願再來的佛菩薩,是什麼樣的?
    包括善導大師,我們說他是阿彌陀佛化身,但是他也沒有說自己是阿彌陀佛,他在寫《觀經》的時候,也要去請聖僧來證明。他雖然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但是也不自稱是阿彌陀佛,他也只是示現凡夫的樣子,最後說:我是請西方聖僧來為我證明的,請阿彌陀佛來證明。不僅不稱自己是阿彌陀佛,還說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他把自己當成跟我們一樣的凡夫,也需要念阿彌陀佛來往生極樂世界。
  • 淨空法師:佛跟魔在哪裡?
    佛跟魔在哪裡?就是自己念頭,自己念頭一念正念是佛,惡念就是魔。
  •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所以本文方哥秉著思考的態度,和小夥伴們分析一下,辰東的「太監」之作(雖然還沒說要太監,但也相去不遠了,完全沒有看到作者要更新完結的表現和努力)《聖墟》,甚至連它的主人公楚風都是不清不楚,到底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本來,這是一個偉大的命題,多少先賢和智者曾為此事折腰。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普羅米修斯》
    現在,我們知道了地球是圓的,神似乎也不在地球上常駐,想知道答案,我們很有必要向太空乃至外太空探索。這時,我們回望一下祖先,他們都做了什麼:祖先們先是自己提出了問題,然後開始去尋找答案,在這顆並不太大的球體上橫衝直撞、交織纏繞,會不會讓人覺著有點悲哀的味道?但是,這「悲哀」的背面,是人類越來愈清晰的思路。
  • 古劍奇譚3裁縫要到哪裡找 偷偷告訴你高級裁縫在哪裡可以找到
    古劍奇譚3裁縫要到哪裡找 偷偷告訴你高級裁縫在哪裡可以找到時間:2018-11-27 21:03   來源:8090遊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古劍奇譚3裁縫要到哪裡找 偷偷告訴你高級裁縫在哪裡可以找到 古劍奇譚3裁縫要到哪裡找,很多玩家可能還不清楚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吧。
  • 為什麼佛說六道眾生裡面人身最可貴?可貴在哪裡?
    太富貴了,他把學道修行這個事情忽略了,因為他現在很舒服、很自在,何必去修這些苦行!所以天人就不可貴,他迷惑,迷在五欲六塵上。欲界的六層天都有男女飲食之欲,他迷在這裡面,享樂去了;色界天人迷在禪定裡面,所以他也出不來。三惡道太苦,苦了也不容易學道,「貧窮學道難」,他三餐飯都吃不飽,你叫他到這裡來聽經,到那裡念佛,他做不到,他不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