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春,為了打擊南越-寮國邊境附近活動的越共遊擊隊,美軍和南越軍發動了代號「阿帕奇之雪」的掃蕩作戰行動。
離邊境線不到2公裡的阿紹山谷,就是北越人民軍潛入南越境內的必經之路。根據情報,美軍認為越共遊擊隊的據點和後勤倉庫就在山谷內。而山谷北部,一座海拔937米的突出山丘,就成為美軍必須要拿下的制高點。
為了進攻937高地,美軍出動精銳101空降師的3個營,南越軍隊出動2個營,共計2000多人的兵力。這看起來並不像是一場艱難的戰鬥,美國人樂觀的估計半天就可以拿下937高地。
937高地被茂密的竹子和象草覆蓋,100~300英尺高的樹木為越共提供了良好的掩護。而且地形陡峭狹窄,無法展開大部隊,只能以連排級單位發動進攻。而盤踞在937高地的越共遊擊隊,早就構築好了地堡和坑道,等著美國人進攻。
沒想到經過10天的血戰,美軍才拿下小小的937高地,付出了70死、372傷的代價,參戰的20個排長有16個非死即傷,北越方面則死亡600多人。
美軍向937高地投送了壓倒性的火力,空軍和炮兵把1000噸炸彈、140噸凝固汽油彈、3萬枚20毫米炮彈砸在937高地上。據最後攻上去的美軍士兵回憶,937高地充滿了死亡的氣息,到處都是被榴彈和地雷撕碎的肢體。整個高地就像一個嚼碎的漢堡一樣,被美軍士兵稱為「漢堡高地」。
然而兩周後,出於戰術原因,美軍又主動放棄了漢堡高地。這一舉動引發國內軒然大波,既然如此,當初又何必要以數百人死傷為代價進攻漢堡高地呢?美軍則辯稱放棄的原因是「已經消滅了敵人,實現了作戰目的」。
漢堡高地之戰與韓戰中的豬排山之戰類似,都是雙方死傷慘重、耗神費力,但是戰略上沒有任何意義的戰鬥。自從春節攻勢之後,越南戰爭就受到越來越多美國人的質疑,而漢堡高地之戰則進一步成為美國在越南徒勞無功的象徵。
美國輿論認為,這是一場「毫無意義和不負責任」的戰鬥,美國年輕人的生命太寶貴了,不值得為了虛假的軍事勝利而犧牲。為了佔領與結束戰爭毫無關係的一座破山頭,讓美國年輕人去送死,這樣的戰爭不要也罷。
如果說春節攻勢僅僅是敗壞了美國人在越南的胃口,漢堡高地之戰則使美國喪失了繼續作戰的意志。美軍即使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也無法鞏固為政治上的勝利。沒有人支持一場不斷帶來傷亡、而且看不到結束跡象的戰爭。
為了降低傷亡,平息國內的壓力,駐越美軍總司令艾布拉姆斯不得不改變策略,美軍不再對越共施加「最大壓力」,而是採取「保護性反擊」的措施。五角大樓也告知駐越美軍司令部,不會再有漢堡高地這樣的戰鬥了,這也成為美軍在越南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地面進攻。
始終在尋求「體面和平」的尼克森總統則表示:美國不再追求軍事上的勝利,而是希望從政治上解決越南的問題。一個月後,尼克森就迫不及待的宣布了「越南化」政策,當年夏天就開始從越南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