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盔甲Suit of Armour in Haramaki Style

2021-03-05 愛博文傳

在V&A博物館45號日本館展出有一套日本武士盔甲,包括頭盔和鎧甲(博物館編號M.95:1 to 14-1955),主要由鐵片,鍍金金屬,臘印皮革和絲綢製作而成,配有黑色塗漆。頭盔上半部呈圓形,由垂直鉚接的62塊金屬薄片組成;頂端開口,在戰鬥中可以用於頭部的通風;兩側分別有耳狀的裝飾物,飾有家族徽章圖案;前側配有金屬匙形飾物,稱作「前立」,有「Ietada」籤名,他是活躍在十六世紀晚期的著名盔甲匠人早乙女家族(Saotome )的成員。頭盔下半部分由成排的甲片圍成的帽邊來保護頸部和肩部。 

鎧甲是在背部開口固定,並且由一個狹窄的背部板保護,所以算是屬於鎌倉時代晚期的腹捲風格鎧甲。除此之外,這套鎧甲裡還包括各種保護套件。有保護面部並且增加威嚇效果的「面頰」,保護肩部錐形的「當世䄂」,保護手指到手肘部位的「籠手」,還有保護大腿和膝蓋的「佩盾」。整個盔甲可能是在19世紀50年代組裝而成,當時非常盛行仿製早期風格的盔甲。根據存放這套盔甲的盒子裡的銘文記載,盔甲是為九州南部島嶼高邊秋月家的成員製作的。然而,盒子上的家族徽章與頭盔兩側耳狀裝飾上的徽章並不匹配。

盔甲是人類在冷兵器時代中用來保護頭部胸部以及身體一些重要部位的器具。日本武士在戰鬥中廝殺時會穿著盔甲來保護身體免受傷害。「武士」這個詞來源於 "侍奉者 "的意思,指的是那些效忠於軍事集團的人,這些軍事集團發展於公元10世紀左右,目的是保護和擴大他們的領地。武士對日本的軍事和政治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貴族階層,並且成為藝術的主要贊助人。武士為自己作戰打造的盔甲極具特色,兼有實用性和藝術價值。名將的盔甲更是華麗獨特,除了完美呈現個人風格之外,還會對敵軍起到極大的威嚇作用。

 

日本盔甲體系的發展主要分為四個階段:上古時期到平安時代前期,平安中期到鎌倉時代,日本南北朝到室町時代,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其中最重要的有代表性的類型分為大鎧,腹當和腹卷,胴丸,當世具足這幾種。

 

大鎧誕生於平安時代後期(11~12世紀),是主帥級別的上級武士穿戴的盔甲,以騎馬射箭的騎射戰為前提,配有大袖和頭盔,非常有質感。而下級武士則使用軀幹全包圍式的「胴丸」和背部外露的「腹卷」。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主帥級別的武士也開始用更加輕便的胴丸或腹捲來配大袖和頭盔。到了戰國時代(15世紀末~16世紀末),出現了新式盔甲「當世具足」。它是用保護手臂的「籠手」、保護膝蓋到腳踝部分的「臑當(護脛)」等鐵板或鏈甲部件將全身嚴實地包裹起來,具有比較高的火槍防禦力,成為了後世日本盔甲的主流。區分這些不同的盔甲,主要看它開口所在的位置。大鎧,胴丸符合日本獨有的左肋開口形式,而腹當或是腹卷是在背後開口的。

日本盔甲的樣式較多而且詭異,製作工藝繁複,需要各種技術的配合。比如:以鐵為中心的金屬加工工藝、漆器工藝、結繩、織染、皮革加工、裁縫等等。另外,使用的材料、顏色的搭配和鑲邊的條紋都能表明家族和個人的身份,有一些材料、圖案或者式樣只能夠為特定地位的武士使用。製作盔甲時最重要的就是組裝,考驗每一位盔甲匠人的技藝。用繩子將鐵皮和皮革製成的部件串在一起的技術叫做「威」,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工藝。組裝的真正關鍵在於如何確保整體的平衡,體現出和諧的美感。

 

1615年,軍閥德川德康打敗了最後一個敵人,日本最終統一在一個強大的家族之下,進入了和平時期,但是武士家族仍舊可以靠著祖先的英勇和聲望獲得巨大財富,所以盔甲往往成為一個武士家族的傳家之寶,成為高貴血統的象徵,被珍藏和保護起來。僅僅用在禮儀場合之中,或者用在大名(諸候)從其領地到首都江戶(東京)的必不可少的定期巡遊當中。這些遊行是大名展示個人品味的機會,隊伍的規模和豪華程度是確認其社會地位的一種外在表現。

 

由於江戶時代製作的盔甲主要用於純粹遊行或者閱兵的目的,大多部件採用塗漆的皮革而非鐵片製成,所以它們相對較輕。不過,這些盔甲中的重要防禦部分仍然是鐵製的。頭盔,作為盔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早期的基礎上經過了一系列改造,變得既具有裝飾性,又有防護效果。製造盔甲的工藝被看作是藝術和科學的結合。當時很多豪華的盔甲保存至今,成為了重要的日本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你家狗狗的衣服弱爆了,看看日本人做的寵物「武士盔甲」
    日本福岡一家叫做Samurai Age的公司最近搞了件大事——給貓貓狗狗製作了武士盔甲。
  • 日本古美術賞析——武士盔甲
    日本武士盔甲。現在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一個具象符號,被保留下來。並影響著現代美術、服裝、影視作品等。都在借鑑和吸收著其中的元素。
  • 日本武士頭盔欣賞
    日本武士是出現於10世紀到19世紀在日本國內的一個社會階級。作為日本武士的盔甲,其設計與日本武士的工作、社會地位具有密切的關係。日本武士盔甲設計的如此威嚴(恐怖)主要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產物:日本武士崇尚武力,且戰鬥的情況較多,在戰鬥過程中威嚴(恐怖)的盔甲可以震懾敵人。在日本的古代武士地位較高。
  • 日本盔甲,與萬聖節很配哦!
    正是因為日本的盔甲大多為私造,人可以任意發揮想像沒有限制,所以日本的盔甲不僅可以防身,其詭異的造型讓人後背發涼,震懾敵人。  日本盔甲的象徵——大鎧BIG ARMOR作為日本盔甲「胴丸」的前身——大鎧,以鐵片和皮革為主要材料,屬於高檔的武士裝備。最早於公元十世紀日本平安時代中期至晚期間出現。
  • 巨大武士盔甲!霸氣十足的日料餐廳設計
    設計師從武士盔甲和日本文字人物中汲取了靈感,將日本的手工藝與幾何抽象相結合,創造了一個既現代又樸素而又充滿詩意的空間。 720平方米的寬敞場地位於一幢商業建築的底樓,其中還包括一個「搶走」商店,那裡出售日本料理和小吃,並從地板到天花板被黑色單色調色板包圍色調。
  • 《仁王2》太初武士盔甲怎麼獲得 太初武士盔甲獲取攻略
    近日,《仁王2》官網公布了「豪華版」、「早期購入」和「PS商店預購」三種特典,其中包括了武器、盔甲、PS4主題等多件物品。 「豪華版」特典(含季票)... 《仁王2》將於2020年3月12日登陸PS4平臺。
  • 華麗的日本武士盔甲,頭盔上插倆大犄角真的不沉嗎?
    第一期:上古時期~平安時代前期(——10世紀),受制於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主要以短甲、掛甲等形制簡單樸素的甲冑為主。第二期:平安中期~鎌倉時代(11——13世紀),大鎧、胴丸、腹當這些有著濃鬱日本特色的甲冑開始發展除了。當時是武士們佩戴著帶有鏟形前立的嚴星兜、小星兜或筋兜,腳穿毛沓,騎在馬上使用弓箭作戰的時代。
  • 只狼仙峰寺鎧甲武士怎麼殺 只狼全身盔甲的武士擊殺攻略
    首頁 > 部落 > 關鍵詞 > 只狼最新資訊 > 正文 只狼仙峰寺鎧甲武士怎麼殺 只狼全身盔甲的武士擊殺攻略
  • 讓人眼花繚亂的華麗盔甲,淺談日本盔甲的發展與變革
    第一期:上古時期~平安時代前期(——10世紀),受制於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主要以短甲、掛甲等形制簡單樸素的甲冑為主。第二期:平安中期~鎌倉時代(11——13世紀),大鎧、胴丸、腹當這些有著濃鬱日本特色的甲冑開始發展除了。當時是武士們佩戴著帶有鏟形前立的嚴星兜、小星兜或筋兜,腳穿毛沓,騎在馬上使用弓箭作戰的時代。
  • 在他的黑龍鱗盔甲旁邊, 那個武士毫不起眼
    一個人依然能在冬日裡慢慢地滑雪穿過樹叢,掛著零落的葉片。它們像是從舊黃頁上撕下,姓名都被寒冷吞吃。能聽見心跳,這依然美麗但影子往往比軀體更為真實。在他的黑龍鱗盔甲旁邊,那個武士毫不起眼。但在見證死之後,人難免感到生命仿佛夢幻;那生命所投下的陰影,那無時無刻不在我們體內生長的「死亡胎記」,比終將消逝的肉身更加永久而真實。隨後詩人用一個場景進行進一步的象徵:武士和他的黑龍鱗甲。因那副盔甲,我們知道這位武士要面對的是一條兇惡的巨龍,他如此渺小,微不足道。但那副黑龍鱗盔甲上不僅有死之陰影,更有著武士披上它去面對巨龍時的那份勇敢和堅毅,有著面對死的無畏之心。
  • Dreamland電音節把火人節中的盔甲武士搬來了
    火人節上的Bliss Project系列作品之一在剛剛過去的2018火人節的眾多「逆天」裝置中,還有一座從中國戈壁遠道而來盔甲武士「Desert Guard」。這件高15米,重達10噸的鋼鐵武士有著讓人過目不忘的造型。這個金秋十月,盔甲武士「Desert Guard」將在再次回歸,在中國的騰格里沙漠的DREAMLAND 夢想之城引發一場如同黑巖城一樣滾燙熱烈的Rave。
  • 蒙古襲來時的列島之壁:鎌倉時代的日本武士
    鎌倉時代的狩裝束武士 而當軍陣中時,武士們會穿上輕型的盔甲裝束。此時武士除了常規衣物以外,身上還多了輕快簡易的盔甲防護,防止敵軍偷襲。
  • 日本武士常年不穿內褲?淺談武士穿衣那些事 |日本文化
    今天給大家介紹下關於日本武士穿的服裝。以下先列舉幾個大家常提到的問題:1、羽織、直垂、袴的講究有哪些?
  • 「阿湯哥」湯姆·克魯斯化身日本武士,見證日本傳統信仰的凋零
    帥到慘絕人寰的阿湯哥在2003年出演了一部以1876-1877年日本西南戰爭和明治維新作為背景的電影《最後的武士》。「今古有神奉志士」——《最後的武士》阿湯哥在電影中飾演美國內戰退伍上尉納森·阿爾格蘭,明治天皇為制定更加西化的新政策以及推動對外貿易打下基礎,打算靠打造日本第一支現代火器軍隊,徹底剷除舊日將軍勢力的殘留物——武士。納森·阿爾格蘭受政府委派到日本訓練新軍,在戰爭中被武士集團首領生擒,在與武士相處的過程中慢慢被日本傳統文化所吸引。
  • 日本武士老照片,個個面露兇光,網友直言個頭確實不高卻不好惹
    誕生於平安時期的日本武士,在日本古代歷史上地位一直舉足輕重,從十世紀開始就成為日本的特權階層。他們驍勇善戰,他們劍術精湛,恪盡職守,就連當時強大無比的元朝兩次入侵日本都以失敗告終,可見其強悍。日本武士最早是地方領主的私人武裝,後來被中央政府承認脫離生產成為特權階層。不過當時日本人都身材矮小,一度千年不吃肉。
  • 數一數古代有名的盔甲
    下面就帶大家來數一數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盔甲。首先當數秦代鐵甲,秦代鐵甲是兵馬俑中最常見的樣式,這類鐵甲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壓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壓上片,以便於活動。加上秦代鐵器已經發展較快,所以秦代的鐵甲相較秦代以前的盔甲防禦力已經大幅度提升,於是才有「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曠世偉績。
  • 男人心中的武士情節
    對於武士而言,日本刀是武器,即進攻。甲冑是防具,即防守。武士道是思想,即心法。這三者合一,組成了武士的靈魂。曾經在街機廳裡我們奮戰過的經典之一。無數的熱血沸騰腎上腺激素翻騰之後,也讓我們認識了「侍」這種生物。隨後,早先在PS2有一款大作《鬼武者》
  • 看了才知道,古裝劇裡的盔甲與歷史真實盔甲差距有多大
    哪些影視劇中的盔甲是靠譜的,哪些又是不靠譜的呢?秦漢——皮革盔甲當道參考劇作:《楚漢傳奇》提到秦漢時期的影視劇,盔甲製作最不靠譜的,應該要數李仁港拍的《鴻門宴傳奇》。這部電影的服裝和人物造型的特點,與其說是中國歷史上秦漢交際之時的服裝,倒不如說是日本戰國武士的裝束打扮。
  • 武士都是男的?這些日本女人,帶著武器當嫁妝,嫁入夫家打天下
    編者按:在日本,武士往往指代男性武士。但事實上,日本的歷史上曾經湧現出為數不少的女武士。在戰亂之中,她們披堅執銳,只為保護自己的家園與家人,但卻被歸為歷史之中的「少數」而被漸漸淡忘。但事實上,在出土的4世紀日本女性統治者墳墓中,卻有著大量的武器與盔甲殉葬,她們的角色或許並不僅僅是巫女。但在日本武士崛起的早期,女性的地位卻隨之下降,男性佔據著行政與軍事的絕對主導。儘管如此,日本的兵制與中國有類似之處,中央政府都將地方治理責任與軍事責任轉嫁給基層社會,形成大量的地方自衛武裝。
  • 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
    摘要: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有限?日本武士的象徵之一就是武士刀,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中,只要出現日本武士,一定會出現的就是武士刀,無論是在比武還是決鬥中,武士刀的出場機率都非常高,因此有了武士刀是日本武士的靈魂這一觀點。儘管如此,在實際戰場上,武士刀的功用卻沒有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