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應該不會對「流量」陌生。
早些時候,流量是一個數字記錄,記錄一臺手機上網頁所消耗的所有字節數,單位有B,KB,MB,GB……
但新爺今天,要說的是網絡運營的流量。
在這個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時代,運營人對流量是越發關注。
那你能分清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嗎?
1、公域流量
是指一些外部平臺,比如雙微一抖,它們自身就攜帶巨大流量。
受到疫情影響,很多企業都對公域流量有了一定概念。
於是紛紛開始做起線上生意,在前期公司推廣階段往往都是利用的公域流量。幾乎所有自媒體平臺都可以分為個人號以及機構號,通過發表圖文、圖集或者視頻來吸引公域流量的關注,以達到從公域—私域的轉化。
但隨著公域流量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公域競爭也逐漸加大;
又受到競爭對手大額投入、以及平臺粉絲真假、水分等影響,一家沒有任何粉絲積累的企業很難衝出重圍,除非——砸錢!
但就算是在砸錢,中小型公司大多無法負擔,也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成效。
2、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利用公域流量的最終目的。所謂的私域流量就是自己圈起來的各種社群,社交平臺、自媒體平臺上的用戶粉絲等,可掌控,也隨時都可觸達的。
私域流量帶有一部分社群運營的概念,前期粉絲積累是一個十分辛苦的過程。
隨著公域流量成本的上升,私域流量則受到更多關注。
網紅經濟的興起以及受到用戶喜愛的短視頻覆蓋面極速擴張,代運營機構也因運而生。
私域流量培養好了之後,可以帶來大量的回頭客,並且還會有一些老客戶會帶來新客源。只要內容優秀,這種流量裂變能帶來不可估量的成績。同時還可以拉近和客戶之間的交流,在客戶發現問題之後第一時間做出響應。讓粉絲參與產品制定,成為一個由粉絲打造出來的品牌也是不錯的。
比如某某麻辣烤魚,在川渝地區遍地開花時還能有一席之地,憑藉的大部分都是粉絲力量。
不知道你看懂沒,打個比方:公域流量就是大海,海裡有很多魚,野蠻生長,這些魚不一定就喜歡你的餌。而私域流量就是一個小池塘,被你養大,你清楚地知道它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能夠輕鬆的控制和獲得。對於小型企業來說,沒有能夠讓人們為之震驚的產品,最好的辦法還是培養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3、那企業如何才能擁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簡單介紹下面四個引流方法。
A,線下引流:適用於有線下店的傳統企業。可以在自身產品庫中尋找到用戶最喜愛或者剛需的產品,以加聯繫方式或者公眾平臺等為條件免費贈送。
B,投放引流:也就是在自媒體平臺上投放廣告,把這些客戶引導到公眾號上。
C,內容引流:打造IP,製作和用戶相關或者用戶喜歡的內容,吸引關注客戶關注。隨著圖文紅利的漸漸消退,大部分人還是更加能接受短視頻帶來的衝擊。所以現在大火的短視頻平臺千萬不要錯過。
D,裂變:轉發朋友圈、集贊等,都是不錯漲粉選擇。
新爺今天就說到這裡,
更多知識咱們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