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稱他為「仙人」!在書法這方面,他是700多年來少有的奇才

2020-12-25 書法網

歷朝歷代的文人,能夠得一「仙」字雅號的人,寥寥無幾,除了大唐詩仙李白、北宋坡仙蘇軾之外,還有一位在忽必烈見他第一面時,就驚呼其為「神仙中人」!此人就是趙子昂。

趙子昂是元朝時期有名的書法大家,篆、隸、草、行、楷全部精通,而且據史料記載:趙子昂博學多才,善詩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尤以書畫獨步於世。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趙子昂是一位才高八鬥,各個領域都精通的奇人,在元朝時期,可謂是引領了書法潮流,不知道有多少人以他為偶像。

但是趙子昂這個人,在歷史上卻是一位褒貶不一的人物,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為趙宋皇族後裔,乃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世孫,可就是這麼一位身份尊貴的人,卻入仕元朝,給宋朝的敵人做官。

僅僅是這一點,趙子昂就被很多人戳著脊梁骨罵,說他沒骨氣,甚至連他的書法都被稱為「奴書」。

可實際上,趙子昂若是不在元朝做官,也許就看不到他這麼多的精彩書法傳世了。

趙子昂雖精通各種書體,但最為擅長的,還要屬行書,而行書之中最典型的代表作,當屬他在47歲那年所寫的行書《洛神賦》。

《洛神賦》是三國魏時的曹植所作,曹植此人,曾被南北朝詩人謝靈運贊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所以,曹植從此多了個曹八鬥的綽號。

而這篇《洛神賦》是他從京師返回封地時,途徑洛水,在恍惚之間見到洛神宓妃,然後便有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名賦。

正因為這篇《洛神賦》辭藻華麗精美,而且描寫的如夢如幻,所以被後世無數書法家抄錄,趙子昂這一生也曾經寫過多次,不過就屬他47歲那年寫得最好。

他的書法從5歲就開始練起,他先習練宋高宗趙構的「思陵體」多年,得閣帖後,書法開始向「二王」風格轉變。

對於王羲之,他是非常推崇地,在他的行書《洛神賦》中不難見到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在其中。

趙子昂在寫《洛神賦》時用柔美、圓潤的筆墨作書,肆筆自得,體勢逸發,筆畫精到細膩,結字嚴謹簡靜,體態妍美,就算是不懂書法的門外漢看了,也不得不感嘆此卷《洛神賦》實在是太美!

所以,這卷《洛神賦》也成為了後世人臨摹、研習的範本。

商品引導語:現如今,我們將趙子昂行書《洛神賦》進行1:1高清複製,送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編輯謫仙

相關焦點

  • 一代書法奇才,寫出書法史上最美行楷,這字影響後世1000年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朝「詩豪」劉禹錫這首《陋室銘》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謹記,短短幾十字抒發出自己的高雅情趣,以及對於俗世的厭惡,此作品中很多詩句都有警醒、規誡作用,被稱為千古絕唱!其中,元朝的一代書法奇才趙子昂,也十分偏愛此文,他30歲時抄寫的《陋室銘》,可謂是冠絕一時。
  • 中國鐵筆,書法奇才
    我之所以稱他為奇才,是因為他那高超絕倫的微雕技術著實驚倒了我。他微雕不用顯微鏡全憑手的感覺,以神運力一氣刻成。他能在小米粒上刻出精美的書法作品,堪稱「中國一絕」。用顯微鏡觀之,筆劃圓潤,刀法流暢,刀刀走鐵線,整體端莊謹嚴,其作品大放異彩。1990年吉林省電視臺專門為他拍攝了電視專題片《迷石大途》,1993年他成功縮雕了高句麗《好太王碑》問世。
  • 一代奇才,寫了最美行楷,這字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
    書法史上個個成名的書法家幾乎都是全才,對於經史子集皆能通曉,這也是一個書法家最基本的素養,沒有一定的學問基礎,其書法也並不會長遠。我們今天就介紹一位書法史上的一位全才,也是一個奇才,他寫出了最美的行楷,這字秀美無雙,足以驚豔整個書法史,令後人望塵莫及!
  • 一個「笨小孩」的書法,竟然盛傳500多年!讓後世人汗顏
    可好在,他有一個好的父親,他父親對他是百般呵護,無時無刻都在鼓勵他,正是在這種家風的影響下,這個「笨小孩」後來名列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並成為四大才子裡面混得最好的,其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小楷書更是被譽為「大明朝第一」!此人就是文徵明。文徵明被稱為「四絕全才」,這「四絕」就是上面所說的「詩文書畫」,就拿書法這方面來說,文徵明學習書法完全是被刺激的。
  • 清朝書法「書法奇才」梁詩正,行書被譽為第一,勝過當今許多書家
    書法可以說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它是一門藝術,蘊藏了一種精神,更是體現了民族的審美傾向。在古代,書法是讀書人一生的追求,就算到了現在,能夠寫得一手好書法,也依然能夠增添個人魅力,為自己多掙得一分臉面。《梁詩正書法集》一般來說,練習書法大多都會從這五種書體中選擇,即是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而在這五種書體中練習楷書、行書者居多,尤其是行書,兼具楷書的實用性與草書的藝術性,
  • 20載收藏,他是「中國楹聯第一人」,今天他的中國唯一楹聯書法博物...
    (左)共同為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揭匾2020年10月21日10時28分,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在遼寧盤錦正式開館。,還有一眾收藏大佬集中現身盤錦為遼河楹聯書法博物館開館祝賀,足見祖繼東在收藏圈之好人緣。因其為私人收藏廣泛與系統性,被譽為「中國楹聯收藏第一人」。祖繼東中國楹聯書法專項收藏的文化價值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憑藉著藏品實力及本人在業界的影響力,形成強大的品牌價值,先後有上海、深圳等多地向祖繼東伸出橄欖枝,邀請他共建楹聯博物館。
  • 苦苦堅守襄陽城多年的呂文煥 為何最後還是投降忽必烈了
    有人稱他是赤膽忠心,亦有人說他媚顏屈膝;有人說他是敢作敢當大丈夫,亦有人批他賣主求榮真小人。
  •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而忽必烈卻是中國人?道理何在?
    西方人根據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政策,分析認為「成吉思汗是將中國變成了蒙古的一部分」,表明認可成吉思汗是蒙古國人。而對忽必烈的結論是「把蒙古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表明認可忽必烈是中國人。具體來看我們從三方面分析。
  • 出生在草原,也是最後一位蒙古國可汗,他就是元朝開國皇帝忽必烈
    忽必烈作為鐵木真的孫子,他的行事作風很多都受到鐵木真的影響。忽必烈很早就開始認識中原的文人,還招攬了很多漢族的學者為他出謀劃策。有出身針灸世家的竇默教授忽必烈中國儒家的三綱五常思想,還有姚樞負責傳授儒家的治國思想。不久後,忽必烈還認識了一名僧人,那名僧人讀過很多的書,很有才華。
  • 忽必烈東徵日本為何慘敗,是不幸遭遇「神風」,還是另有他因
    應該說,忽必烈在蒙元諸帝中,是脾性相對溫和的,比如他攻滅南宋時,就嚴令禁止殺掠,一路秋毫無犯。也許正因如此,免了許多心腦血管病變,令忽必烈活到那個時代罕見的79周歲,高齡善終。元世祖忽必烈但這些年間,日本人實在太過分了。
  • 一件流落日本的書法重寶,出自趙孟頫之手,冠絕後世700多年
    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趙孟頫。  趙孟頫是元朝初期的書法大家,他的書法在當時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用「名動天下」四個字來形容,是再好不過的。  天竺有僧,數萬裡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  從這段史料可以看出,趙孟頫書法是篆隸楷行草,諸體皆通,而且每一種書體都是冠絕天下,名揚四海。  天竺曾經有一位僧人不遠萬裡來求取他的一幅墨寶,而後返回天竺奉為國寶,可見趙孟頫的書法名氣到底有多大!
  • 忽必烈與元朝
    這些措施除了受到中國行政傳統的影響外,很可能在忽必烈的頭腦中還受到佛教影響的結果,這種影響顯然很強烈。稻米和玉米是定期分發給急需的家庭。馬可·波羅說,忽必烈本人每天就要接濟3萬窮人。忽必烈行政管理中唯一不足的是財政方面。在宋朝的各種制度中,忽必烈發現了「鈔」,或者說紙幣的用途。他把鈔票引入流通領域,並使它成為財政的基礎。1264年,他頒布了一條法令,公布了用紙幣來計算主要商品的價值。
  • 巴森扎布再次扮演成吉思汗 電視劇《忽必烈》最新劇照曝光!
    2017年2月22號,電視劇《忽必烈》在北京開機,3月31日轉場到內蒙古正藍旗拍攝。從柳絮紛飛的春天,經過烈日炎炎的夏日,一直到八月金秋的到來,《忽必烈》已經近170天。這部由內蒙古仕奇集團和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出的大型民族題材歷史正劇《忽必烈》,講述了十三世紀偉大歷史人物、大元王朝的締造者忽必烈大帝波瀾壯闊的一生。忽必烈從一個普通的王子,到登上汗位,最終創建大元王朝建立起他的豐功偉績,這部戲就是講忽必烈的成長史,同時也表現了十三世紀蒙古民族先進的思想、政治、文化。
  • 巴森扎布再次扮演成吉思汗 電視劇《忽必烈》最新劇照曝光!
    2017年2月22號,電視劇《忽必烈》在北京開機,3月31日轉場到內蒙古正藍旗拍攝。從柳絮紛飛的春天,經過烈日炎炎的夏日,一直到八月金秋的到來,《忽必烈》已經近170天。這部由內蒙古仕奇集團和內蒙古草原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共同推出的大型民族題材歷史正劇《忽必烈》,講述了十三世紀偉大歷史人物、大元王朝的締造者忽必烈大帝波瀾壯闊的一生。忽必烈從一個普通的王子,到登上汗位,最終創建大元王朝建立起他的豐功偉績,這部戲就是講忽必烈的成長史,同時也表現了十三世紀蒙古民族先進的思想、政治、文化。
  • 劉德華被路人嘲字醜王中磊抱不平:他是書法家 為演農民專門練醜
    劉德華曾出席電影《失孤》的活動,在《失孤》裡劉德華飾演一個尋找兒子多年的父親。大家可能並沒有注意到,劉德華還曾多次為電影寫了片頭海報字幕,《殺破狼》、《墨攻》等都是由他親筆題字。早在2004年,劉德華為護老中心籌資修建,題字拍出了80萬的價格。如果有感興趣的,劉德華有許多書法作品在網上都能夠查閱的。
  • 他是500年罕見的草書奇才,24歲就名滿天下,一幅字4千萬!,
    中國書法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記錄著人們文化的發展,使華夏文化得以流傳。祝氏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他與唐伯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江南四大才子);又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
  • 或許你沒聽說過他,但他能詩、能書、能畫,曾被譽為「三絕」奇才
    或許你沒聽說過他,但他能詩、能書、能畫,曾被譽為「三絕」奇才文/錢毛毛郭風惠(1898-1973),是中國近現代教育家、學者、詩人、書畫家,在多個領域都有極高的造詣,包括文學、歷史、法學、哲學、美學及醫學、軍事、文字學
  • 他把心思放在了做學問上,日本人反而很崇拜他的書法
    但也有一些人,就是喜歡寫寫字,做學問,並沒有想在哪一方面出人頭地,反而那個方面卻很厲害。比如當代著名學者、教育家、書法家吳玉如就是這樣一位大師。他本人很喜歡書法,但書法並不是他的主業,只是一個愛好而已,他的主業是研究古詩文的,他很不喜歡人們稱他為書法家,叫老師是最好的稱呼。吳玉如生於1898年,逝於1982年。
  • 中世紀第一大IP鼻祖馬可·波羅丨火了700年真的全靠吹牛皮?
    從十三世紀至今,每隔幾年就有人跳出來說他的故事都是道聽途說胡說八道,挺他的和倒他的人鬥了700多年,作為旅行界的IP鼻祖真是成功的不得了,他就是這個魯思梯謙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當時被貶為「作家協會中的大辣雞」,寫作只為賺錢,給貴族溜須拍馬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