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這幾部紀錄片為何能刷屏爆紅?

2020-11-17 中國網河南頻道

《中國醫生》這幾部紀錄片為何能刷屏爆紅?

2020-03-18 10:29: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呂鵬

| 字號:

A+

A-

從《中國醫生》到《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

這幾部紀錄片為何能刷屏爆紅?

呂鵬

在全國人民戰「疫」期間,有兩部紀錄片《中國醫生》和《派出所的故事2019》分別對準了醫生和民警兩個職業群體,多視角而又全面地呈現了這兩種職業的各種面相——有時溫情有時嚴苛,必須履行責任也要直面矛盾,偶爾有失望更多是希望,並由此解讀醫療和警務行業在國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大眾在增進了對他們工作的了解的同時,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這些職業的酸甜苦辣。兩部紀錄片因此獲得了電視觀眾們極大的認可,《中國醫生》中的有些醫生和《派出所的故事2019》中的有些民警,甚至在網絡中被追捧,成為「網紅」。

紀錄片對於某一行業的展示,並獲得民眾對於這一行業的好評,似乎並不是個案。比如之前聚焦醫生的 《人間世》 《急診室故事》《生命時速·緊急救護120》,表現高端工匠的《大國工匠》《我在故宮修文物》,展現手藝人的《尋找手藝》,甚至是將鏡頭對準了棒棒(挑夫)這一行業的《最後的棒棒》,都獲得極大的好評和認可。

弔詭的是,本應來源生活卻高於生活、藝術展現生活的行業電視劇,卻收穫好評者寥寥。即將收官的描寫房產中介行業的《安家》以及剛剛收官的再現公關行業的《完美關係》,評價都不理想。聯繫之前國產的各種行業劇總體口碑不佳的情況,我們不免要問:行業劇也關注某一職業或某一行業,但是為何卻達不到紀錄片這樣的好評,導致專業的從業人員總是不斷地自我聲明「我們不是這樣的」,而普通的觀眾對於這樣的職業和行業也升不起任何的認同和讚賞的情緒。在這幾部紀錄片刷屏背後,隱含的正是觀眾對優質國產行業劇的期待。

行業劇的生產因由:

市場的開發與類型的細分

所謂行業劇,就是圍繞某一行業典型狀態來反映基於從業者的行業相關故事的電視劇。與職場劇不同的是,職場劇只要有一個工作的場合為背景就可以展開敘事,至於主人公到底從事什麼行業,並不影響劇情推進;而行業劇的故事和內容都要反映表現相關行業並在相關行業內部展開劇情。

行業劇並不是一個新出現的劇種類型,在海外具有長期而成功的劇集案例。新世紀以來,越來越多的國產劇開始涉足行業劇,近年行業劇的製作逐漸加大的同時,也呈現一種概念化的趨勢——即,很多劇集以行業劇為標榜,而進行市場的營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則,行業劇是已經被其他國家和地區證明是成功的電視劇類型;二則,行業劇可以拓寬現有國產電視劇的類型區分市場,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第三,受眾也對於行業劇有著廣泛的需求。

這三點或許是為什麼近年來有眾多行業劇被生產和投放的原因。然而從本質上說,行業劇是類型電視劇的一種,有其生產的一定規則,國產行業劇目前尚處於稚嫩的摸索階段,並沒有把握住其生產的核心和要義,這也造成了國產行業劇普遍口碑不佳。而紀錄片在真實記錄生活的同時又體現了戲劇衝突和張力,雖有故事,但遠離市場的生硬塑造和類型的蹩腳想像,帶有天然的親近性和真實感。

行業劇的國際對比:

專業的程度與敘事的偏向

雖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並不是每一行業都適合進行電視劇的生產而成為行業劇的。統觀在行業劇製作上極為成功的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醫療、刑偵和律政等行業是長盛不衰的行業劇表現的對象。

醫療行業劇,代表性的劇目,歐美的如《實習醫生格雷》《豪斯醫生》和《仁醫》,日韓的如 《浪漫醫生金師傅》 《非自然死亡》《X醫生:外科醫生大門未知子》等;刑偵行業劇代表性的則有《聯邦調查局》《芝加哥警署》《犯罪心理》《海軍罪案調查處》《現場》《檢察官內傳》《秘密森林》《警視廳搜查一課9系》等;而律政劇代表的則有 《風騷律師》《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者》 《逍遙法外》《99.9:刑事專業律師》《富豪辯護人》《鄰家律師趙德浩》等。

為什麼這三個行業會為行業劇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和題材,成為經久不衰的行業劇選擇對象?可能同樣是由三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其一,這些行業,無論是醫生還是檢察官、法官、警察,抑或是律師,都是需要專業知識的。專業性是其職業的一大特徵,而專業的職業顯而易見可以為電視劇生產提供專業化的內容和創作的保障。

其二,這些行業,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的同時,又因為行業的特殊性而可以不斷地提供這一行業裡的各種故事。比如醫院裡面的各種病例,警察局中的各種案件,以及律師事務所的各種官司,這既為電視劇的內容生產提供了最大的「蓄水池」,又牽連出了社會百態。

第三,這些行業,是最有矛盾和衝突,也即最有戲劇衝突性的行業。生與死、好與壞、有罪與清白,這些與行業最為相關的內容,又牽連了人性,因此具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無論是對於行業的表述,還是對於社會的反映。

因此,作為一個遞進的關係,因為專業所以有故事,因為有故事才能串聯起社會和人生,因此這些行業是最能引起我們對於生命和生活進行思索的行業。同理,我們看到爆款的《中國醫生》《派出所的故事2019》以及之前獲得較好口碑的紀錄片,都有這些行業的影子。

縱觀國產行業劇的發展歷程,從世紀初的起步,到如今成為一個比較火的概念,我們的行業劇也是以三種行業為主,比如表現醫療行業的《急診科醫生》《外科風雲》《心術》等,展現刑偵行業的《刑事偵查檔案》《決勝法庭》《白夜追兇》等,聚焦律政行業的《離婚律師》《精英律師》《金牌律師》等。近年來,除了最為主要的這三個行業外,國劇還出產了關注獵頭行業的《獵場》、關注翻譯官群體的《親愛的翻譯官》、關注物流業的《在遠方》、關注房產業的《我的真朋友》等行業劇。然而總體而言,這些無論是傳統的還是新興的行業劇,都並未取得普遍的好評。

一個重要原因是,行業劇要反映社會百態。因為職業、行業串聯人生,醫生醫治病人,警察抓捕犯人,律師辦理案件,每一個都是和人有關的。同時行業劇是類型劇,因此行業這個「專業」問題的底線是不能破的。病例或者案件是「專業」,患者、犯人是「人」是故事,是社會百態。但一些國產行業劇不是通過患者等的故事去表現社會百態,而是把主要的敘事力量和故事情節放到職場「宮鬥」或感情糾葛上,既沒有紀錄片的真實和對行業的敬畏,也沒有成熟類型片的專業,才不能獲得好的口碑。

行業劇的生產策略:

職業的榮耀與受眾的認同

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我們也有一些既叫好又叫座——取得了較高的收視率又收到廣泛好評——的行業劇,如表現警察的《重案六組》,表現檢察官的《人民的名義》。這些劇和廣為好評、表現不同行業的紀錄片一樣,獲得了絕大部分人的喜愛。究其原因,許是因為這些劇增加了人們對於這一職業的了解,對於這一行業的認知,同時更大程度上地讓人們發現了從業者對於職業的熱愛、努力與奮鬥,也讓不了解這一職業的人生發出對於這一職業的嚮往、認同及讚賞。

託·卡萊爾告誡我們:對於一個人來說,在這個世界上的首要問題,是要找到他應做的工作。好的行業劇應該能夠表現出這一行業的閃光點,讓受眾產生對這一職業的嚮往。我們可以用一條最為簡單的標準來檢驗一個行業劇是否成功,就是當這個行業劇真實地展現了這一職業的方方面面後,仍有無數的人因為電視劇的原因而立志從事這一行業。2003年,木村拓哉主演了以航空業為背景的電視劇 《Good Luck!!》,其在劇中扮演飛行員。據日本媒體報導,該劇播出後,因「9·11」事件後陷入不景氣的日本航空公司收到大量求職信,航空業成為日本人嚮往的職業。這才是一個行業劇應有的品格和追求。

好的行業劇一定是基於生活展現這個行業包括榮耀和卑微的各個方面,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展現從業者對於職業的熱愛和對於專業的追求。羅丹說,現代人最大的缺點,是對自己的職業缺乏愛心。我們的某些電視劇從業者因為缺乏對自己的職業愛心,不能深入某一行業了解這一行業,在不能熱愛自己職業的同時,粗製濫造地想像和生產了其他行業,因此才會出現這麼多「偽行業」,試圖在欺騙自己的同時,也說服電視觀眾。這使得大多數行業劇的生產一直處於中低水平的發展態勢之下,觀眾們在行業劇的噱頭下,看到的卻是劇情的浮誇和創作的浮躁。反觀那些刷屏爆紅的紀錄片,用真實並帶有榮耀的職場人物,讓我們看到了職業的尊嚴和專業的魅力,這是國產行業劇所缺少的,也是值得反思的。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徐孟睿

相關焦點

  • 這幾部紀錄片為何能刷屏爆紅?
    《中國醫生》和《派出所的故事2019》分別對準了醫生和民警兩個職業群體,多視角而又全面地呈現了這兩種職業的各種面相——有時溫情有時嚴苛,必須履行責任也要直面矛盾,偶爾有失望更多是希望,並由此解讀醫療和警務行業在國民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 《派出所的故事》等紀錄片為何能刷屏爆紅?
    原標題:從《中國醫生》到《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這幾部紀錄片為何能刷屏爆紅?兩部紀錄片因此獲得了電視觀眾們極大的認可,《中國醫生》中的有些醫生和《派出所的故事2019》中的有些民警,甚至在網絡中被追捧,成為「網紅」。紀錄片對於某一行業的展示,並獲得民眾對於這一行業的好評,似乎並不是個案。
  • 看了紀錄片《中國醫生》,更加尊敬他們了!
    熬夜看了幾集《中國醫生》紀錄片。坦白說,拍的很好,不煽情不歌頌,更多的是把醫生作為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當事人來展現,但終究還是眼窩淺,哭了好幾次。聯想去年的陶勇醫生被打等幾起上了熱搜的醫鬧事件,再經歷春節以來的疫情防控,被刷屏的國士無雙,耿直網紅醫生語錄、各地援鄂醫療隊……等等一系列過往,半年來,國人對醫生群體尤其是中國醫生的關注、理解與尊敬,似乎到了一個應有的新高度!專業、冷靜、語速快、看病快、寫字草……是以往很多人對醫生的印象。
  •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英雄之城觀後感心得體會 武漢戰「疫」紀錄片為何刷屏  新冠肺炎疫情作為史無前例的全球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成為全民關注焦點。  紀錄影像充分發揮了「社會和人類生存之鏡」的特殊媒介價值,以此為題材的紀錄片這段時間不斷湧現:從小體量、切片化敘事的微紀錄、短視頻,到宏觀視角梳理的系列主題紀錄片,傳統主流媒體、新媒體或是自媒體都充分利用各自平臺特點積極創新,以紀錄影像呈現和傳播這場可歌可泣的全民抗疫戰。  3月26日,由新華社重磅推出的武漢戰「疫」全景紀錄片《英雄之城》,成為產生刷屏效果的熱門作品。
  • 醫生成網紅,紀錄片《中國醫生》直面醫患難題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前,自動宅家的人們捧紅了一部小眾紀錄片《中國醫生》。這部曾經於2019年在央視四套點映過的醫療紀錄片,1月下旬起登陸愛奇藝,播出至今在網站熱度穩居紀錄片類別第一,微博上相關話題討論也已達到1.1億次閱讀量。
  • 繼紀錄片《中國醫生》溫暖長假後,輪到醫療劇大爆了?
    可就是在疫情肆虐的當下,愛奇藝獨播的紀錄片《中國醫生》卻成為一匹黑馬,不僅引發網絡熱議,更收穫了豆瓣9.2分的高評。 中國醫生的「愛」與「怕」 眾所周知,中國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是全世界最辛苦卻待遇最差的一群人。在紀錄片《中國醫生》深入的全國六家大型三甲醫院的諸多科室裡可以看到,每一個出鏡的醫生,全都是連軸轉,幾乎沒有休息。
  • 這幾部醫療題材紀錄片為何能拿到豆瓣高評分?
    隨著疫情來襲,憑藉真實的一線畫面感與鮮為人知的醫療背後故事,醫療題材紀錄片作品也深受大眾關注,比如在豆瓣上的高分紀錄片《人間世》(9.6)、《生門》(9.5)、《中國醫生》(9.3)、《本草中國》第二季(8.8)、《生命緣·生命的禮物》第三季(8.0),這些作品有哪些創作共性?
  • 煙嗓女神丹若軒中國風《渡我不渡她》爆紅 刷屏抖音
    煙嗓女神丹若軒中國風《渡我不渡她》爆紅 刷屏抖音 發布時間:2019-06-12 14:59:44      來源:貴州網   擁有出眾歌唱實力、被譽為「煙嗓小天后」的超人氣新星丹若軒近日推出的中國風熱門歌曲
  • 紀錄片《中國醫生》意外走紅
    《中國醫生》海報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前,宅家的人們捧紅了一部小眾紀錄片《中國醫生》。這部曾經於2019年在央視四套點映過的醫療紀錄片,1月下旬登錄愛奇藝,播出至今在網站熱度穩居紀錄片類別第一,微博上相關話題討論也已達到1.1億次閱讀量。
  • 《中國醫生》醫療紀錄片,聚焦大眾眼中的「醫者仁心」
    幾乎沒有任何前期的宣傳,《中國醫生》自1月27日剛上線便佔據了愛奇藝紀錄片熱播榜與飆升榜的首位。這是國內人文紀錄片首次從醫護群體的視角出發,記錄醫院中最常發生的場景,聚焦普通病患的故事與一線醫生的個人成長。
  • 比《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評分更高的紀錄片:《中國醫生》
    》是以醫護群體為主角的醫療人文紀錄片。該片豆瓣評分直衝國內紀錄片榜首,遠遠超過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此前創造的評分高度。最近,小編將《中國醫生》全部看完,心緒久久未能平靜。拋開大家共歷疫情與紀錄片產生共鳴這一因素外,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深思:這部紀錄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特意製造矛盾和衝突去渲染情感,也不歌頌和誇飾,導演全部採用紀實的手法,以一種平和冷靜的視角來記錄醫生們的生存狀態,為何能引發如何大的社會反響?
  • 紀錄片中國醫生講什麼 中國醫生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紀錄片中國醫生講什麼 中國醫生紀錄片觀後感心得體會  當前,全國人民正在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在這場戰鬥中,醫院就是戰場,醫護人員就是戰士。連日來,一個個不畏艱險、主動請纓的醫護人員感動中國,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馳援湖北、衝在第一線讓人動容。《中國醫生》系列紀錄片受到廣泛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 中國紀錄片《脊柱醫生》深入揭示醫生職業的現實境遇
    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中國影視在這方面鮮有好的作品出現,多數只是將醫院作為一個布景板,浮於表面。在影視劇之外,幾部關於醫療的紀錄片做出了突破: 周浩的《急診》,關注的是廣州一家醫院的急診室,以猝不及防的意外遭遇和醫院裡的各色人等入鏡,觀察到了城市中的人和他們的處境;陳為軍的《生門》,則關注了生育這個重大的話題,用冷靜到殘酷的鏡頭記錄了不同人面對生育的不同抉擇 ,最終落腳到母親的偉大。
  • 紀錄片《中國醫生》高顏值醫學博士,如今走紅網絡,收穫眾多粉絲
    徐曄因為一檔紀錄片而出名,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拍攝這個紀錄片的時候,年僅28歲。 徐曄現就職於南京鼓樓醫院,這家醫院是一家著名的三甲醫院,在南京市排名前三。能夠到這所醫院工作的醫生不管在學歷還是實力方面,一定是排名靠前的。徐曄便是這樣一個人,如今的他,因為年齡較小,剛進入醫院,所以只能做一名醫師。但小編相信經過幾年的磨練,他一定會成為鼓樓醫院的「扛把子」。
  • 日本導演十日紀實,《好久不見,武漢》爆紅刷屏
    如果可以,誰也不想經歷這一切。從2020年1月23號封城,到現在將近160多天。4月初解封後的武漢,現在究竟怎麼樣了?日本一位導演,做了一件事解答了大家關心的這個問題。10天,拍攝武漢10個普通人的生活,《好久不見,武漢》紀錄片就此誕生。
  • 《中國醫生》《但是還有書籍》等網絡紀錄片獲高分:青春、日常...
    在學者看來,當下紀錄片正在經歷一場基於青年審美、網絡審美的創作、營銷理念升級——高濃度的人文情懷與文化含量,被「植入」日常化的新穎表達之中,相伴而來的,還有越來越多與內容特性匹配的的營銷、聯動策略。以爆款紀錄片《中國醫生》《但是還有書籍》為例:這兩部在網絡平臺播出的紀錄片,分別獲得豆瓣9.3與9.2的超高評分。
  • 韓國暗黑漫畫爆紅網友為何一邊嚇哭一邊刷屏?
    《整容液》帶火同系列作品 猜不到的結尾讓人難以自拔  隨著《整容液》的爆紅,吳城岱創作的其他幾部作品也被網友挖出來,這些漫畫也基本上是讓人猜中了開頭,但被結尾嚇死了的調調。網友們一邊蜷縮在被子裡驚呼嚇尿了,一邊燒著手機流量,看得不亦樂乎。  《妻子的記憶》
  • 紀錄片《中國醫生》火了
    為了打贏這場抗疫攻堅戰,一個個不畏艱險、主動請纓的逆行者在這個春天感動了中國。而近日正在愛奇藝熱播的紀錄片《中國醫生》更是引發了無數觀眾的共鳴。這部由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建珍拍攝的紀錄片,曾深入全國6家大型三甲醫院的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手術室、ICU等不同科室,進行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鏡頭真實記錄了醫者最普通的生活,以及他們熠熠閃光的職業信仰。
  • 《但是還有書籍》:讀書紀錄片也能再刷屏
    前不久,5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在首播4個月後重又被刷屏。該片去年底上線嗶哩嗶哩(簡稱B站),目前總播放量652.9萬次,豆瓣評分9.2,頗受年輕人喜愛。網友們的厚愛,意外延長了這部紀錄片的生命力。目前在網絡領域,像這類題材不算大眾卻又能被廣泛關注,繼而「出圈」的節目並不多見。《但是還有書籍》並不是一檔純粹的讀書節目,否則就更「小眾」了。它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紀錄片,而是讀書與紀錄片合二為一,按時下流行的說法,應該屬於「讀書+紀錄片」。它也不是一個薦書節目,而是講述與書相關職業人的故事。
  • 豆瓣評分9.3,紀錄片《中國醫生》用醫生的視角,展現人生的百態
    前段時間,一部主題為「醫生」的紀錄片《中國醫生》引發熱議,更是憑藉著精彩的內容席捲了眾多觀眾的朋友圈,最後在豆瓣上獲得了9.3的高評分。為何這部紀錄片可以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就讓我們慢慢來探索一下吧。紀錄片將鏡頭對準了全國各地的六家大型三甲醫院,並且選取了醫院中最具代表性的科室及醫護人員,通過一個個常見的醫患故事,多角度呈現了醫生這一職業不為人知的一面。片中所展現出來的醫生和醫患故事,都是選取真實事件,用攝影機全程捕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