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但是還有書籍》等網絡紀錄片獲高分:青春、日常...

2020-11-17 騰訊網

∧網生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獲得青年觀眾的高評價

【「白玉蘭」雲上綻放帶來新思考系列報導之二】

在昨天舉行的上海電視節白玉蘭論壇現場,來自電視臺、各大視頻網站的嘉賓,分析了網絡風味趣對紀錄片的重塑,這個選題也是近日網際網路影視峰會現場的熱議話題。

此前《中國紀錄片發展研究報告2020》顯示,2019年中國紀錄片年生產總值達66.6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入局不久的新媒體紀錄片表現尤為搶眼,而相關視頻網站後臺數據指向市場新趨勢——紀錄片的核心受眾,已經向年輕化方向發展。

在學者看來,當下紀錄片正在經歷一場基於青年審美、網絡審美的創作、營銷理念升級——高濃度的人文情懷與文化含量,被「植入」日常化的新穎表達之中,相伴而來的,還有越來越多與內容特性匹配的的營銷、聯動策略。以爆款紀錄片《中國醫生》《但是還有書籍》為例:這兩部在網絡平臺播出的紀錄片,分別獲得豆瓣9.3與9.2的超高評分。獨特的網絡審美味趣或者說「網感」鮮明,讓紀錄片中的真實表達更具情感穿透力,也促進著年輕一代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感的強勢回歸。

用青春化、日常化視角開啟當代「英雄敘事」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在介紹《中國醫生》的創作理念時,總導演張建珍曾特別強調了這樣一句話。這也是《中國醫生》最打動觀眾的地方:創作者用長期的蹲點拍攝,記錄下醫務工作者救死扶傷過程的同時,也燭照了白衣之下的血肉之軀。那些迷茫、糾結、苦痛、歡欣、自我療愈的時刻,讓英雄可親可愛,也讓觀眾意識到英雄並非天生,只「脫胎」自一個個勇於擔當、自我突破的時刻。

張建珍將這種日常化的視角,視作對紀錄片本質的回歸,但在當下的網絡紀錄片市場中,這種「回歸」恰恰成為類型出圈的關鍵。最明顯的案例,莫過於人文紀錄片題材從宏大歷史符號向熱騰騰日常感的驚豔「轉場」。近年深受青年人喜愛的《生活如沸》《人生一串》等網絡美食紀錄片,讓火鍋、烤串等特色美食成為主角,用奇觀化的美食呈現與地方飲食習慣博人眼球的同時,也探討了「圍爐」「擼串」等飲食習慣背後的中國式人情百態。

愈發濃鬱的生活氣息,來自對生活之「真」的探尋執著,也是網生代審美的自發抉擇。本次入圍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系列紀錄片的《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便在年輕人云集的嗶哩嗶哩網上收穫了大量彈幕。通過對出警日常的紮實跟拍,一群可愛的基層民警成為觀眾心中有血有肉的平凡英雄,有的民警甚至還有了大量粉絲。「所有紀錄片最終都是關於人的故事,鏡頭中的文化自信,往往都是通過我們身邊最實實在在的人所決定的。」在《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總導演蔡徵看來,積極擁抱網絡,擁有文化自信的青年一代人,更樂於在日常體驗中感知文化發展、城市建設等重大命題。

網絡審美也讓紀錄片短起來。針對當下年輕人忙得沒空吃早餐的現象,一檔名為《早餐中國》的紀錄片應運而生。有意思的是這檔以青年人為目標受眾的紀錄片,形式上也採用了青人喜愛的短視頻方式——五分鐘一集內容,上下班時等一班地鐵就能刷完。「輕巧」的表達讓《早餐中國》獲得了不錯的網絡傳播。「當下抖音等短視頻網站十分流行,短視頻為何會撬動如此廣泛的市場關注,這值得紀錄片人借鑑。」爆款紀錄片《航拍中國》的導演餘樂認為,當下紀錄片創作者更應該跳出傳統觀念,去研究短視頻中蘊藏的網絡趣味。

從產品體驗從「平面」到「立體」,紀錄片正成為人文景觀

除了內容表達的年輕化、日常化,網絡紀錄片的生產理念也在晉級。業內人士指出,在前期調研、拍攝、播出的基礎流程之外,網絡紀錄片在營銷策劃、發行、品牌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拓展。也就是說,網際網路紀錄片相較於傳統類型,更具產品思維與產業布局的雄心。靈活的IP聯動,讓紀錄片從純觀賞性的「平面」產品,晉級為線上線下體驗豐富的「立體」人文景觀。

基於平臺特質,圍繞優質內容的產品矩陣,正在不斷豐富、拓展產品玩法與用戶體驗。

美食人文紀錄片《日出之食》就曾與線下購物平臺合作,推出節目同款美食。數據統計,在節目播出期間,與其合作的購物平臺銷量比以往同期提高不少,而線下的同款產品也成為了節目的宣傳廣告。眼下,紀錄片《江湖菜館》又將與外賣平臺合作,開啟「邊看邊吃」模式。紀錄片中出現的美食,通過網絡下單,30分鐘內便可被送至觀眾手中。已形成品牌效應的紀錄片《人生一串》,更是借力「網紅經濟」,推出了實體店。由紀錄片官方授權的線下體驗店,選址在青年人聚集的區域,將紀錄片中呈現的各類燒烤產品匯集起來。門店一開,就成為了全國各地青年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

除了對新消費的促進之外,網絡紀錄片的「文化帶貨」能力也不容小覷。《但是還有書籍》上線後,片中提到的一些冷門書籍紛紛破圈。以第一集中提到的某純文學小說集為例,其在節目上線三天內便在官方淘寶店賣出700多冊,在當當網上更是直接斷了貨,臨時緊急加印8000冊。在文化學者看來,帶貨能力往往比收視數據,更能體現一部作品對觀眾的影響程度,而這也是人文紀錄片社會價值的進一步提升。

作者:張禎希

編輯:黃啟哲

責任編輯:柳青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小眾讀書紀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小眾讀書紀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作者:萬闕歌 最近,一部於去年底在嗶哩嗶哩網站獨播的讀書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憑藉口碑不斷發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累計播放量已超過720萬,獲得網友9.8分的超高評價。
  • 這部由胡歌配音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幸好我們還有書籍
    「書籍從一誕生,遍開始了它的奇幻之旅。」在這個一切都向前飛奔的快時代,但是,還有書籍;幸好,還有書籍……最近,一部關於書和讀書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刷爆了許多人的朋友圈,這部紀錄片12月11日剛剛上線,就在豆瓣獲得了9.5的高分,在bilibili平臺更是拿下9.9的高分!這部紀錄片將帶領觀眾們探索一個奇妙的書籍世界。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還有沒有看紀錄片了。以前我總覺得,紀錄片是沉重而遙遠的。
  • 分享紀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2020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三你立的讀書flag有沒有倒呢有沒有堅持在讀書呢亦或是你的書已經蒙上一層層灰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一部有關書和讀書人的紀錄片相信有不少小夥伴都有聽過這個名字吧,這部2019年尾在B站上線爆紅,獲得B站9.8、豆瓣9.2的高分紀錄片。
  • 書山光影(1)|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文字 / 楊鐳編輯 / 蔡婕審核 / 吳儀責編 / 祖迪、胡曉明圖片來自於網絡閱讀讓我們安安靜靜享受時光,讓我們在現實世界之外,還能同時擁有多個平行世界。在閱讀碎片化、多樣化的當下,《但是還有書籍》這部紀錄片記錄了這個時代形形色色的愛書人,捕捉和書有關的精彩故事,以新鮮有趣的視角切入故事,為人們提供一份快時代閱讀指南。
  • 胡歌義務配音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獲9.8分
    這段時間,同樣因為書而引起廣泛關注的,還有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這部年初在b站上線的紀錄片,累計播放量已超過720萬,獲得網友9.8分的超高評價。一個多月來,全民的宅家時光,也意外地延長了這部紀錄片的生命力。在最新的留言中,有網友這樣感慨:「這段焦慮的日子裡,感覺被它續命了。」
  • 《但是還有書籍》:讀書紀錄片也能再刷屏
    前不久,5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在首播4個月後重又被刷屏。該片去年底上線嗶哩嗶哩(簡稱B站),目前總播放量652.9萬次,豆瓣評分9.2,頗受年輕人喜愛。網友們的厚愛,意外延長了這部紀錄片的生命力。目前在網絡領域,像這類題材不算大眾卻又能被廣泛關注,繼而「出圈」的節目並不多見。《但是還有書籍》並不是一檔純粹的讀書節目,否則就更「小眾」了。它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紀錄片,而是讀書與紀錄片合二為一,按時下流行的說法,應該屬於「讀書+紀錄片」。它也不是一個薦書節目,而是講述與書相關職業人的故事。
  • 紀錄片推薦|《但是還有書籍》
    他們是誰,他們是編輯,他們是隱身於書籍背後的人。作為書籍的幕後工作者,編輯做的是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聚光燈似乎很少聚焦在他們身上,而最近一部紀錄片就將鏡頭對準了他們,為我們講述了編輯看似枯燥又妙趣橫生甚至熱血的工作狀態。假期已至,春節臨近,在大家的空閒時間,不妨來看一看這部在嗶哩嗶哩上線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全季共五集,每集三十分鐘,並不佔用太多的時間,卻會給觀者一個深入書籍的機會。
  • B站紀錄片高分獲贊 專家讚譽網絡平臺推動紀錄片發生變革
    今年,《風味人間》《文學的日常》《探世界》《此畫怎講》等網絡文化紀錄片的熱播得到業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前不久,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推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斬獲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獎」,還獲得了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系列紀錄片提名。這是自1983年以來,中國新媒體紀錄片首次在這兩個獎項上獲得榮譽,在中國紀錄片行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首創意義。11月17日,由B站主辦的「新媒體紀錄片的文化價值和創新表達學術研討會——從《但是還有書籍》談起」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
  • B站《但是還有書籍》榮獲金鷹獎,開啟新媒體紀錄片變革之路
    」學術研討會——從《但是還有書籍》談起」活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來自中宣部和廣電總局和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就《但是還有書籍》展開了討論。  《但是還有書籍》剛剛獲得了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紀錄片,並提名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系列紀錄片。在昨天的研討會上,專家和學者對該片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著力探討其文化價值、創新表達,以及對於新媒體紀錄片行業未來發展的意義。
  • B站紀錄片「變身」書店,《但是還有書籍》實體店來了
    在B站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中,通過描寫編輯、二手書、繪本、設計構築等故事,展現了快節奏的時代下書與書店的故事,用五集的片長,勾勒出一本書的奇幻漂流歷程,在B站總播放量達925萬,並在豆瓣收穫9.3分的評價。在導演羅穎鸞看來:「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以外,還擁有無數個平行世界。」
  • 《但是還有書籍》:一部B站觀眾用彈幕注釋每本書的紀錄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傑群)「一群隱身於書背後的人,他們穿梭於字裡行間,鑽研著逗號句號的學問。他們以敏銳的眼光,探尋文學的礦脈。」此前,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播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因展現創作者、做書人、讀書人、閱讀推廣人的群體面貌而走紅。
  • 但是還有書籍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去年底,B站上線了5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每集25-30分鐘,以書為題材,力圖在閱讀多樣化、碎片化的當下,記錄這個時代形形色色的愛書之人,捕捉那些和書有關的精彩故事,希望以新鮮有趣的視角和故事,點燃觀眾對於書的熱愛…… 目前,在網絡領域,像這類題材不算大眾卻又能被廣泛關注,繼而「出圈」的節目並不多見。該片首播4個月後重又被刷屏。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榮獲金鷹獎,還開了線下書店
    11月17日,由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主辦的《「新媒體紀錄片的文化價值和創新表達」學術研討會——從《但是還有書籍》談起》活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這部紀錄片由B站與北京小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胡歌配音。
  • 力推《但是,還有書籍》紀錄片
    01 紀錄片簡介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總導演羅穎鸞,一共五集,在嗶哩嗶哩軟體裡獨家播放,由胡歌配音,裡面介紹了編輯者、翻譯者、對熱愛生活的繪本作者、珍貴書本收藏家、寫書者、做書者、快速閱讀推薦者、知名up博主等。
  • 紀錄片《中國醫生》口碑獲贊 讓無數觀眾淚目
    2020-02-10 09:57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紀錄片《中國醫生》口碑獲贊這些南京醫生紀錄片《中國醫生》給出了解答。 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紀錄片,也讓南京鼓樓醫院和醫生成了焦點。 《中國醫生》正在愛奇藝和安徽衛視熱播。第一集《摯誠》和第二集《成長》中,3位鼓樓醫院醫生出場:心胸外科行政主任、主任醫師、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東進,腫瘤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南京大學醫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魏嘉,燒傷整形科醫生徐曄。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派出所的故事2019》生活圖鑑的展示
    7月17日,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公布入圍名單,由B站出品的《但是還有書籍》、《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兩部紀錄片口碑佳作雙雙入圍紀錄片單元最佳系列紀錄片,是國內入圍該獎項的唯一。
  • B站紀錄片高分獲贊,專家讚譽網絡平臺推動紀錄片發生變革
    網際網路也能有好的紀錄片,17日,由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主辦的「新媒體紀錄片的文化價值和創新表達學術研討會——從《但是還有書籍》談起」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
  • B站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一舉斬獲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獎」
    日前,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中有關於金鷹獎的話題討論熱度是非常高的,金鷹獎作為中國電視劇三大獎項之一,也是目前國內電視劇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其關注度和熱度都呈現出了逐年劇增的趨勢。
  • 推薦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羅穎鸞(《但是還有書籍》總導演)這部以書籍為主題的紀錄片,幫助我們找回過去的、當下的社會書寫人、愛書人、讀書人的故事。如果你喜歡書籍,遭遇書荒,那麼請籤收今天的書單~在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說組成的《寂寞的遊戲》中,袁哲生通過各種不同的人際情感,例如父母與兒子之間的親情,年少時同學之間的友情,或是兩人結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這種「生而為人必定面臨的困境感」,字裡行間處處散發孤獨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