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山光影(1)|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2021-02-08 廣外紫雲讀書社

文字 / 楊鐳

編輯 / 蔡婕

審核 / 吳儀

責編 / 祖迪、胡曉明

圖片來自於網絡

閱讀讓我們安安靜靜享受時光,讓我們在現實世界之外,還能同時擁有多個平行世界。

在閱讀碎片化、多樣化的當下,《但是還有書籍》這部紀錄片記錄了這個時代形形色色的愛書人,捕捉和書有關的精彩故事,以新鮮有趣的視角切入故事,為人們提供一份快時代閱讀指南。

有人因為胡歌的配音知道它,有人因為它種草圖書,有人被它純粹的初衷打動,正如《北京日報》的評論「聽起來小眾的內容,被轉變成一個個有趣有溫度有深度的人物故事,這種基於專業深度和情感溫度的創新表達,也終於俘獲了觀眾」。

《但是還有書籍》只有五集,於2019年12月11日上線,在豆瓣獲得9.2的高分,並於2020年入圍了白玉蘭獎和金鷹獎。

第一集《書海編舟記》講述了為了搞原創禿頭的文學編輯朱嶽,花十三年編一本書的古籍編輯俞國林和出於熱愛,和大師過招翻譯《百年孤獨》的範曄的故事。

他們隱身在書的背後,穿梭於字裡行間,鑽研著逗號和句號的學問,以敏銳的目光,探尋文學的礦脈。

在編輯看來,書是作者的結晶,也是編輯的結晶,因此讀者看書看得舒服並享受其中,是他們最大的成就。第一集帶領我們走進書籍誕生的過程,見證編輯工作的瑣碎繁雜,也帶我們領略了編輯對自身工作的熱愛和堅持。

第二集《二手書的奇幻漂流》帶我們走進了快閃讀書人蝸牛與lulu,二手書店老闆吳雅慧,二手書收藏者陳曉維的故事。

他們相信幸福有時與金錢無關,希望書能被更多的人閱讀。從租書,圖書漂流到快閃移動書店,為我們打開了閱讀的更多可能性。

第三集《繪本的奇妙世界》講述了繪本先驅蔡皋,繪本創作者熊亮和繪本推廣人粲然的故事。

繪本是成人送給兒童的禮物,為成人進入兒童世界開闢了通道,繪本讓一切變成親切的回憶,變成美麗的東西,裝點兒童的內心世界。

第四集《設計師的紙上世界》帶我們走進了書籍設計師寧成春,何浩和薄英的世界。

他們通過精心的思考,縝密的安排,在紙上建築起一個個王國,為文字賦予新的價值。

第五集《快時代的閱讀指南》帶我們認識了地鐵上的讀書攝影編輯朱利偉,B站知名讀書UP主小隱和利用各種形式投身讀書活動的楊早。

但無論以何種形式,讀書人都在不斷提醒我們,閱讀如同柴米油鹽,都是生活本身。

一如既往,沒有損失,

依然是大戲臺,

女人的時裝,掛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聲。

但是書籍將會豎立在書架,

有幸誕生,來源於人,

也源於崇高與光明。

《但是還有書籍》這部紀錄片帶領我們認識了書籍背後的工作者,希望我們堅持閱讀,也能像紀錄片裡的愛書人那樣對抗時代浮躁,在生活瑣屑中獲得平靜與快樂。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還有沒有看紀錄片了。以前我總覺得,紀錄片是沉重而遙遠的。
  • 小眾讀書紀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小眾讀書紀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作者:萬闕歌 最近,一部於去年底在嗶哩嗶哩網站獨播的讀書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憑藉口碑不斷發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累計播放量已超過720萬,獲得網友9.8分的超高評價。
  • 力推《但是,還有書籍》紀錄片
    01 紀錄片簡介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總導演羅穎鸞,一共五集,在嗶哩嗶哩軟體裡獨家播放,由胡歌配音,裡面介紹了編輯者、翻譯者、對熱愛生活的繪本作者、珍貴書本收藏家、寫書者、做書者、快速閱讀推薦者、知名up博主等。
  • 紀錄片推薦|《但是還有書籍》
    他們是誰,他們是編輯,他們是隱身於書籍背後的人。作為書籍的幕後工作者,編輯做的是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聚光燈似乎很少聚焦在他們身上,而最近一部紀錄片就將鏡頭對準了他們,為我們講述了編輯看似枯燥又妙趣橫生甚至熱血的工作狀態。假期已至,春節臨近,在大家的空閒時間,不妨來看一看這部在嗶哩嗶哩上線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全季共五集,每集三十分鐘,並不佔用太多的時間,卻會給觀者一個深入書籍的機會。
  • 分享紀錄片 |《但是還有書籍》
    2020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三你立的讀書flag有沒有倒呢有沒有堅持在讀書呢亦或是你的書已經蒙上一層層灰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一部有關書和讀書人的紀錄片相信有不少小夥伴都有聽過這個名字吧,這部2019年尾在B站上線爆紅,獲得B站9.8、豆瓣9.2的高分紀錄片。
  • 這部由胡歌配音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幸好我們還有書籍
    「書籍從一誕生,遍開始了它的奇幻之旅。」在這個一切都向前飛奔的快時代,但是,還有書籍;幸好,還有書籍……最近,一部關於書和讀書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刷爆了許多人的朋友圈,這部紀錄片12月11日剛剛上線,就在豆瓣獲得了9.5的高分,在bilibili平臺更是拿下9.9的高分!這部紀錄片將帶領觀眾們探索一個奇妙的書籍世界。
  • 《但是還有書籍》:讀書紀錄片也能再刷屏
    前不久,5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在首播4個月後重又被刷屏。該片去年底上線嗶哩嗶哩(簡稱B站),目前總播放量652.9萬次,豆瓣評分9.2,頗受年輕人喜愛。網友們的厚愛,意外延長了這部紀錄片的生命力。《但是還有書籍》並不是一檔純粹的讀書節目,否則就更「小眾」了。它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紀錄片,而是讀書與紀錄片合二為一,按時下流行的說法,應該屬於「讀書+紀錄片」。它也不是一個薦書節目,而是講述與書相關職業人的故事。不管你愛不愛讀書,都不會影響你喜歡上這部紀錄片,因為裡面的人和故事都很有意思,溫馨而富於情懷。
  • B站《但是還有書籍》,開啟新媒體紀錄片變革之路
    』學術研討會——從《但是還有書籍》談起」活動舉行。  研討會上,專家和學者對《但是還有書籍》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著力探討其文化價值、創新表達,以及對於新媒體紀錄片行業未來發展的意義。  《但是還有書籍》由 B 站與北京小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該片用全新視角,記錄這個時代形形色色的愛書之人,捕捉和書有關的精彩故事。
  • B站紀錄片「變身」書店,《但是還有書籍》實體店來了
    在B站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中,通過描寫編輯、二手書、繪本、設計構築等故事,展現了快節奏的時代下書與書店的故事,用五集的片長,勾勒出一本書的奇幻漂流歷程,在B站總播放量達925萬,並在豆瓣收穫9.3分的評價。在導演羅穎鸞看來:「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以外,還擁有無數個平行世界。」
  • 讀書與影視可以聯手——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走熱
    □萬闋歌  一部於去年年底在b站獨播的讀書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沒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民眾宅家時光  《但是還有書籍》並不是一檔純粹的讀書節目,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紀錄片,它是讀書與紀錄片的合二為一,按時下流行的說法,應該屬於「某某+」類型的節目,比如「讀書+紀錄片」或「紀錄片+讀書」。同時,它也不是推薦書,而是講述與書相關的職業人的故事。這,或許才是這部紀錄片真正走熱的原因所在。
  • 讀書與影視可以聯手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走熱
    作者:萬闋歌  一部於去年年底在b站獨播的讀書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沒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民眾宅家時光,竟憑藉口碑不斷發酵,累計播放量已超過720萬,獲得網友9.8分的超高評價。
  • B站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一舉斬獲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獎」
    在本屆金鷹獎中,B站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一舉獲得 「最佳電視紀錄片獎」,且這部紀錄片還同時入圍了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紀錄片單元最佳系列紀錄片。B站出品的這部《但是還有書籍》能夠同時入圍這兩大具有超高含金量的獎項,在豆瓣上的口碑評分更是高達9.8分,就能夠看出業內專業權威人士對其的肯定度是非常高的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榮獲金鷹獎,還開了線下書店
    11月17日,由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主辦的《「新媒體紀錄片的文化價值和創新表達」學術研討會——從《但是還有書籍》談起》活動在中國國家圖書館舉行。這部紀錄片由B站與北京小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胡歌配音。
  • 《但是還有書籍》:這群有趣的人,與書一樣珍貴
    一檔叫《但是還有書籍》的小眾紀錄片,以其良好的口碑不斷發酵出圈,其在豆瓣的評分9.4分,在B站的評分更高達逆天的9.9分。該紀錄片由羅穎鸞擔任總導演,胡歌擔任配音,其以書籍為主題,講述我們這個時代那些形形色色寫書人、做書人、愛書人、讀書人的故事。
  • B站《但是還有書籍》榮獲金鷹獎,開啟新媒體紀錄片變革之路
    來自中宣部和廣電總局和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就《但是還有書籍》展開了討論。  《但是還有書籍》剛剛獲得了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紀錄片,並提名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系列紀錄片。在昨天的研討會上,專家和學者對該片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著力探討其文化價值、創新表達,以及對於新媒體紀錄片行業未來發展的意義。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派出所的故事2019》生活圖鑑的展示
    7月17日,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公布入圍名單,由B站出品的《但是還有書籍》、《大城無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兩部紀錄片口碑佳作雙雙入圍紀錄片單元最佳系列紀錄片,是國內入圍該獎項的唯一。
  • 胡歌義務配音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獲9.8分
    這段時間,同樣因為書而引起廣泛關注的,還有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這部年初在b站上線的紀錄片,累計播放量已超過720萬,獲得網友9.8分的超高評價。一個多月來,全民的宅家時光,也意外地延長了這部紀錄片的生命力。在最新的留言中,有網友這樣感慨:「這段焦慮的日子裡,感覺被它續命了。」
  • 那就打開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吧
    最近B站推出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火了,胡歌的講述、讀書人的故事,都挺好。有人還評論:始於胡歌,終於內容。《但是還有書籍》胡歌《但是還有書籍》的題名來自于波蘭詩人米沃什的一首同名詩歌,片子以極盡溫柔的方式敘述了與書相關的故事,沒有死氣沉沉掉書袋,僅如一場書迷的小型嗨趴,聊的都是有趣的閒磕兒,抑或是把書籍比喻成冬夜裡冰冷的小手偷偷揣進男友的褲兜,有迷人的溫度,對書籍的純粹熱愛是這部紀錄片給人的直感。
  • 推薦 |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
    —羅穎鸞(《但是還有書籍》總導演)這部以書籍為主題的紀錄片,幫助我們找回過去的、當下的社會書寫人、愛書人、讀書人的故事。如果你喜歡書籍,遭遇書荒,那麼請籤收今天的書單~在這一本由七篇短篇小說組成的《寂寞的遊戲》中,袁哲生通過各種不同的人際情感,例如父母與兒子之間的親情,年少時同學之間的友情,或是兩人結婚多年的夫妻之情,一再地去捕捉寂寞這種「生而為人必定面臨的困境感」,字裡行間處處散發孤獨的感覺。
  • 【細品芳醇】這群有趣的人,與書一樣珍貴——《但是還有書籍》
    這群有趣的人, 與書一樣珍貴 ——《但是還有書籍》 《但是還有書籍》這部紀錄片, 將隱於文字之後的書人書事推到臺前, 再度喚醒我們敬惜字紙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