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穿梭於字裡行間,
鑽研著逗號句號的學問。
擺渡於作者和讀者之間,
編織著航行於浩瀚文海中的思想之舟。」
他們是誰,他們是編輯,他們是隱身於書籍背後的人。作為書籍的幕後工作者,編輯做的是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
對於讀者們而言,或許會因喜歡一本書的封皮而購買這本書,或許會因為某個偏愛的作者而格外留意這本書,但大概很少會注意到一本書的編輯是誰。
聚光燈似乎很少聚焦在他們身上,而最近一部紀錄片就將鏡頭對準了他們,為我們講述了編輯看似枯燥又妙趣橫生甚至熱血的工作狀態。
假期已至,春節臨近,在大家的空閒時間,不妨來看一看這部在嗶哩嗶哩上線的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全季共五集,每集三十分鐘,並不佔用太多的時間,卻會給觀者一個深入書籍的機會。
這五集分別為:《書海編舟記》、《二手書的奇幻漂流》、《繪本中的奇妙世界》、《設計師的紙上王國》、《快時代閱讀指南》。採集了編輯、譯者、繪本創作者、書籍裝幀師等等這些圍繞書而展開的不同角色的繽紛人生,展現了書籍背後的百味故事。第一集的《書海編舟記》就展現了文學編輯、古籍編輯、譯者的工作狀態。他們的工作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無數個日夜的字斟句酌,仔細校勘,才讓一本本書順利地展現於我們面前。
「上班。打卡。打完卡,進來,開電腦。然後看看豆瓣,然後看會兒稿,看會兒郵箱有什麼事兒,然後一天就過去了。"這是後浪出版公司文學部主編朱嶽的自述。聽起來十分枯燥,但枯燥的背後,是燃不盡的對於書籍的熱愛以及希望推動中國傳統紙質出版產生出更多優秀作品的赤子之心。
對於古籍整理編輯,更是「板凳一坐,一輩子冷」。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時間,才能為讀者鋪出一條通往前人思想的平坦小路。
「在被一些人視為夕陽產業的出版業,仍有無數編輯,堅守著文化的陣地,編織著思想的載體。從一字一句的校閱,到挖掘優秀作品,他們的工作瑣碎繁雜,卻意義非凡。」我們常常看到書上的文字,卻並不常常透過每一頁去看到書背後的故事,看不到書籍出版過程中默默奉獻出的汗水與「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