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寫給女兒的家書,9點建議打動千萬人!

2021-02-08 芒小芒

戳上方 藍字 關注 並置頂

聽小芒 治癒 走心 的故事

回復「1-15」不同數字,送你特別的語音情話

回復「晚安」,送你一首小芒親自唱的晚安曲


圖文© / 網絡   歌曲© /  蔡健雅 - 拋物線 

每晚21:30,與你說晚安


一位大學教授,給自己剛考入大學的女兒,寫了一封信!父親在信裡對當時剛考上大學的女兒提了9點建議,涵蓋了道德、專業、知識、戀愛方方面面。


這封信不僅打動了千萬父母,甚至還驚動了教育部,《人民日報》也轉發薦讀。甚至有網友建議: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



這位父親叫吳輝,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的副教授。女兒吳陽去年考入西南林業大學,現在是英語專業大二的學生。吳輝本身就很有故事:曾當過10年小學和初中老師,快30歲時才考研,後來還讀了博士,直到成為大學老師。


吳輝是去年2、3月份開始寫這封家書的,當時女兒還在讀高三,他慢慢積累、醞釀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在高考前成文,高考結束後把信交到了女兒手上,這封家書改變了女兒的人生。


如今女兒正在上大學,考取雅思的同時,她主動參加了志願者社和記者社這兩個社團,還遠赴魯甸地震災區服務,成為學校名人。  


那麼吳輝寫給女兒的那封信,究竟是什麼內容呢?



寶貝,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襁褓中咿呀學語,庭院裡蹣跚學步,都早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不知不覺你已長大,轉眼你就上大學了。按理說,18 歲就是成年人,我本不該有什麼擔心。只是你自從出生以來,從來沒有離開過家,我總擔心你在外面照顧不好自己。你說不希望在本地上大學,我理解,也支持。外面海闊天空,你可以任意飛翔。


你很討厭說教,但在你外出求學之際,我仍要囉唆幾句。對你未必有效,對我卻是安慰。


關於道德

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這個說法並不新鮮,我主要是想說怎麼做的問題。道德首先是一種實踐,善良不能僅存於內心。記得有一次坐公交車,我主動給一位老人讓座。當時你和君姐都說,沒想到我會給人讓座。我問你們,老師不就是這樣教你們的?你們說是,只是覺得做的時候有點不好意思。我理解年輕人的這種心理,我第一次幫助別人時,也很在乎別人的眼光。


現在想來,根本不必。一件好事,不存私利,有何擔心,怕啥議論?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只要信手拈來,就是一種善行。當你可以幫助別人時,不要吝嗇。世界將因你的舉手之勞,變得更加美好。爸爸受過別人的恩惠,我們要懂得反哺社會的道理。



關於專業

挑專業就是挑興趣,不要用利益標準衡量


專業的好壞是相對的、辯證的。今天的好專業不等於永遠的好專業。不要用利益的標準來衡量專業好壞。挑專業就是挑興趣,專業再熱,學科再強,你不喜歡,沒有意義。興趣的標準更穩定,利益的標準不長久。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喜歡的書,是人生一大享受。挑你喜歡的,學你熱愛的,工作應有更多快樂,生活會有更高品質。


任何專業,只要學得足夠好,不愁得不到別人不曾得到的東西。好比旅行,只要走得足夠遠,就能看得見別人未曾看見的風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專業分工更為精細,但專業分工不能分得井水不犯河水。各種專業都是解釋世界的方式,廣泛涉獵,你會更具智慧。



關於知識

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


「讀書無用論」是存在的,沒有讀書也發橫財的人也是有的。但個案不能說明問題,普遍現象才有說服力。稍懂常識的人就知道,即使用金錢衡量,知識作用也不可忽視。不然,著名跨國公司對智力因素的高度重視就無法解釋。


只要做一個簡單的統計,就會發現知識與收入的正相關關係。讀書到底有沒有用,關鍵是如何看待有用,不能只用「金錢」這一個標準。知識使人生擁有更多可能。知識決定一個人的氣質、趣味、眼界、欣賞水平、價值觀……這些都是影響生活質量的關鍵因素。這些都是知識薰陶的結果,而不是金錢交換的產物。如果你大學畢業後,能認識到還有很多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那這個大學就沒有白上。



讀經典,經典是時間選擇的產物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區別是,自由很多,揮霍自由的人也很多。希望你能利用這難得的自由,多讀些書。現在很多年輕人不喜歡閱讀,他們可以花很多時間逛街、淘寶、打遊戲、網聊……就是不肯花時間安安靜靜地閱讀。我曾給學生寫過一條讀書寄語:「趁年輕,認認真真跟好書來一次熱戀。」我強調趁年輕,走上社會你就知道,抽出時間來讀書是多麼不易。


我還強調讀好書,有些書確實害人,思想貧乏,內容平庸。讀書像交友,要仔細甄別,非善勿近。一個簡單的方法是讀經典,經典是時間選擇的產物,讀者挑剔的結果。一本書之所以成為經典,肯定有它的道理。只要是經典,只要你想讀,都可以去讀。



關於競爭

不靠人情關係,就靠本事競爭


如今這個年代,需用實力說話。規則應該會越來越公平,競爭肯定會越來越殘酷。爸爸是個倔強的人,辦事不喜歡求人,也很少求過別人。當初我從小學調到初中,是因為校長覺得我有教初中的水平。後來,縣城的學校招聘6名老師,我考了第3名,可沒有被錄取,沒有關係,我不求別人。第二年我就考上了研究生,離開了那個地方。


不靠人情關係,就靠本事競爭。雖然這樣比較辛苦,但於外能贏得別人尊重,於內能得到心裡安穩,多好!你要知道,一個人如果不想過低三下四的生活,就必須有能讓自己抬頭挺胸的資本。你要抓住機會,提高自己。直面風雨人生,迎接時代挑戰。



關於漂亮

內外兼修很重要,不要追求花瓶式的漂亮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女孩子就更是如此吧。人要懂得修飾自己,遺憾的是,這方面我沒有什麼經驗可以傳授給你。適當買些新衣服,戴首飾點綴,用化妝增色,都是可以的。當然,漂亮、有魅力不僅僅是指外表。言談舉止,會傳遞一個人的風度;待人接物,可洩露一個人的修養。


內外兼修很重要,我可不希望你追求花瓶式的漂亮。再說,我們家裡還沒有一個人有當花瓶的資本。知識是最好的化妝品,良好的素養會讓人更有魅力,這是一種歲月都無法剝奪的吸引力。




關於戀愛

真愛深沉而非淺薄,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愛情很美好,爸爸希望你能找到意中人。孩子,只要你幸福,我的一生就圓滿了。戀愛很嚴肅,對待須認真。感情不是拿來玩的,恩愛不是用來秀的。真愛深沉而非淺薄,真心無私而不貪婪。


你的愛人不是你的私有品。你可以想他,但不要輕易打擾他,你可以愛他,但不要牢牢限制他。戀愛會讓人做出各種傻事而不自知,你是女孩子,要懂得潔身自好,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在去約會的路上就要想清楚。


愛的決定應該基於平時細緻的考察,而不是一時的衝動。希望你將來的男朋友正直、有涵養。如果你們是認真的,我會祝福你們。



關於交友

遇事能讓則讓,有難可幫就幫


大學是讀書之所,也是交友之地。人的一生一定要有幾個交情過命的朋友。幸福人生不是取決於金錢財富,而是取決於社會關係。朋友是廣泛的社會關係中的一種。快樂有人分享,你會更快樂;悲傷有人分擔,你不會太悲傷。各地都有人值得你牽掛,到處都有牽掛你的人,你會覺得世界充滿陽光,心裡如沐春風。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希望別人對自己好一點,自己首先就要對別人好一點。大學宿舍,四人一寢,大家遠道而來,是前世定下的相遇。遇事能讓則讓,有難可幫就幫。與人玫瑰,手有餘香。



關於時間

不要總覺得年輕,幹什麼事都還早


時間最公平,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時光最易得,但也最不為人所珍惜。生活中常常聽人說,要把時間補回來。時間是補不回來的,浪費了就是浪費了。不要總覺得自己還年輕,幹什麼事都覺得還早。有道是「記得少年騎木馬,轉眼已是白頭人」。大學生的時間往往會無謂地消耗在兩個方面,一是社團活動,二是上網。適當參加社團活動,廣交朋友,增長見識,確是好事。但太多的課外活動,會使時間以各種光明正大的名義被浪費。


網絡很便利,網絡也很誤事。電腦、手機讓你時刻與外界保持聯繫,也讓你時刻受到外界幹擾。不妨在適當的時候,把網絡關閉,讓時間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寶貝,說一千道一萬,都不如你親自去實踐。爸爸不能教會你所有,也不能陪伴你一生。時光流逝,生命不會常在;總有一天,別離會成永遠。希望這些建議能有益於你。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快樂幸福。你若安好,我便幸福。



這封家書寫得真好,雖然整片文章都很樸實,但每一句話都是實用的道理,難怪驚動了教育部!希望各位都能看到!

點擊藍字收聽我的更多精彩節目。

「我不想結婚了。」

好的愛情,都很昂貴

「我們剛結婚,就離婚了。」

什麼樣的男人不適合結婚?

人與人相處,懂比愛更重要

「趕緊讓她懷孕,彩禮就不用給了!」

回家過年,是給父母最好的新年禮物

喜歡就多幫我分享和點讚喲 

相關焦點

  • 有聲家書第五期|寫給母親的一封信
    有聲家書第五期|寫給母親的一封信 2020-05-10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封家書】海怡:寫給母親的信——海怡家書二
    媽媽呀,那時白天一家子的吃喝拉撒全憑您張羅,只有夜晚您才能靜下心來梳理自己的思緒,白天的勞累,心裡的委屈多想找個人傾訴,但女兒小,丈夫忙得見不著人影,那份孤獨,那份失落,訴與誰說?!有一天傍晚我放學回到家,看見久未回家的爸爸一邊給您擦淚一邊在安慰您說:「辛苦點吧,我正忙,顧不得家。等你把爹娘侍奉到百年,我退休了,讓我給你當牛做馬我也情願。」
  • 駐村書記寫給4歲女兒的家書,點點滴滴的愛都藏在字裡行間
    這句話來自於潘啟明寫給4歲女兒的家書。潘啟明本來是與孟縣法院的幹警,但是他卻在2018年4月1號的時候,主動起因駐紮在了一個貧困村裡面,幫助大夥實現致富夢想。年紀輕輕的他突然做出這樣的決定,讓家人都不能理解,但是他還是毅然決然的走上了這一條路。
  • 到望江驛「戀戀家書」 上海最美家書系列活動舉辦抗疫專題家書展
    圖說:上海最美家書系列活動舉辦抗疫專題家書展 宋寧華/攝(下同)馳援武漢 女兒的一封家書記者在黃浦江畔看到,隨著疫情好轉,天氣漸熱,人氣越來越旺。不少人走累了,來到望江驛歇歇腳,還有小朋友在裡面看書,十分愜意。
  • 【抗疫故事】女兒寫給「警察叔叔」的信打動了無數網友,讓我們來...
    【抗疫故事】女兒寫給「警察叔叔」的信打動了無數網友,讓我們來看看幕後的故事......故事經邢臺公安微信公眾號和@邢臺公安網絡發言人微博發布後,先後被公安部官方頭條號、@中國長安網、@河北公安網絡發言人、河北公安公眾號、河北法制報等轉發,打動了無數網友的心,收穫了滿滿的感動!(點擊查看相關連結)
  • 勸廉家書 | 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勸廉家書 | 寫給媽媽的一封信 2020-12-17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後海家書 |寫給一(2)班的小朋友
    昨天盧老師收到了很多你們爸爸媽媽寫給你們的後海家書,當我把每一封都認真看完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你們的爸爸媽媽對你們毫無保留的愛與殷切的期盼,所以決定也給你們寫一封后海家書。當盧老師也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也是因為一次學校的活動,收到了我媽媽寫給我的信。
  • 醫療隊員給8歲女兒祝賀生日的家書入藏檔案館
    「我最親愛的女兒,爸爸考慮許久,決定還是給你寫這封信,這也算是爸爸給你的8歲生日禮物吧。今天是爸爸參加戰疫戰鬥的第50天……」在淄博市檔案館珍藏的「抗擊疫情」檔案中,一封來自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的家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脈脈溫情。
  • 寫給天國的外婆 劉濤《一封家書》:我把幸福讀給您
    在繼武大靖、袁姍姍、郭麒麟之後,演員劉濤在節目中寫下一封家書,送給天國的外婆,「外婆是對我這一生影響最大的人,我從來沒有給她寫過一封信,雖然她已經離開我很久了。給外婆寫下這封信,因為她就是『最愛的你』。」家書文化續真情正能量永遠不過時家書文化源遠流長,因為愛是人與人之間永恆的聯繫,無關時代的變遷。
  • 【主播念家書】第一封 紙短情長父愛是最無法言說的情愫
    視頻:主播念家書第一封:朱錦繡父親寫給女兒的家書 紙短情長父愛是最無法言說的情愫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滿屏的炒作、爆點、噱頭,而忘了去關注內心今天,浙江衛視《主播念家書》第二季推出第一封信,這封來自朱錦繡父親寫給女兒的家書,讓大家再一次體會父愛的溫暖。【信件背景】:1999年,廈大才女朱錦繡確診罹患結腸癌,她的心願就是開一家書吧,奇蹟康復後,丈夫傾其所有為她實現心願。
  • 戰「疫」家書||寫給愛妻,寫下我們的愛
    戰「疫」家書||寫給愛妻,寫下我們的愛 2020-05-22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傅雷家書》:這三點細節,讓我理解了言傳身教的意義
    詩聖杜甫在《春望》中,有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我想,家書確實是抵得了萬金的,在《傅雷家書》中,我確實真正理解了這句話。 《傅雷家書》,簡而言之,就是傅雷先生寫給家裡人的信。
  • 傅雷:我認為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
    傅聰1934年3月10日生於上海,8歲半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如果你不知道傅聰是誰,那肯定知道傅雷,他寫給兒子傅聰的《傅雷家書》聞名於世,如果你萬一沒讀過也聽過,沒有聽過也見過。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家書:一個人想要成功,就不要與這兩種人為伍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美國資本家,慈善家,商業巨擘,是美國歷史上除君主外最富有的人,是世界公認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不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還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親。他知道,能帶給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錢,而是完整的人格、強大的內心和良好的生活習性。
  • 親情郵局丨想當「服裝設計師」的女兒給媽媽的一封信
    我是「親情郵局」信使徐燕——溫州瑞安市桐浦鎮中心小學的老師,「親情家書」項目的教師志願者。今天分享的書信來自六年級的小捷,她是一位文靜秀氣的女孩,成績優秀,平時喜歡畫畫。看到小捷寫給媽媽的信時,我不禁被這個女孩的夢想打動了!她想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多麼符合她的興趣愛好和氣質!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媽媽在回信中提到了一件小事,小捷利用舊衣服為布娃娃穿衣打扮,我再次被這個女孩的心靈手巧而觸動,就在心裡默默祝福她早日圓夢!
  • 7封家書,讀懂共產黨人的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道出了關鍵:「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   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唯有初心如磐、使命在肩,黨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家書抵萬金。家書,是一份牽掛,是一份期盼,也是一份傳承。
  • 一封家書丨如果,我還能再見你一次……
    齊魯網4月9日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每年的清明時節都會下一場雨,落在地上,也落在每個人的心頭。懷念故人,是這個節日最深刻的主題。爸爸給女兒的忠告,震驚了教育部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吳輝,在距離高考還有三四個月的時候,通過慢慢沉澱、積累,完成了對女兒的九條忠告,並寫成文字。
  • 傅聰今天染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鮮為人知的家事
    傅聰1934年3月10日生於上海,8歲半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3月獲「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1959年起為藝術背井離鄉,轟動一時,此後浪跡五大洲,獲得「鋼琴詩人」之美名。如果你不知道傅聰是誰,那肯定知道傅雷,他寫給兒子傅聰的《傅雷家書》聞名於世,如果你萬一沒讀過也聽過,沒有聽過也見過。
  • 家書一封
    我想,他們能粗識幾個字,會點加減法,知道一點歷史,便已夠了。只要身體強壯,將來能學一份手藝,即可謀生,不必非入大學不可。假若看到我的女兒會跳舞演講,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能體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歡喜!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一個誠實的車夫或工人一定強於一個tan官汙吏,你說是不是?
  • 李敖寫給女兒的英語學習筆記
    9月22日孩子在美國紐約出生,李敖成了美國人的爸爸。他給女兒取名李文。1970年李敖被軟禁在臺北,第二年年被關進監獄,李文在十二歲以前和他住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星期。他只能通過寫信的方式和女兒聯繫,這些信後來結集出版為《坐牢家爸爸給女兒的把十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