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吃桃子的季節
各路喜歡桃子的粉絲們都興奮起來了
作為果中「網紅」
桃子受到的熱議也不少!
比如,最有名的「軟、硬之爭」
硬桃黨瞧不起軟桃沒有嚼勁
軟桃黨也享受不了硬桃的爽脆
但無論是軟桃還是硬桃
每斤價格都不過幾塊到十幾塊
不過
最近深圳卻出現了「天價」桃子
一個桃子套餐就賣出22500元!
引起大家的廣泛關注
「22500元第三次,成交!」7月17日下午,在南山區歡樂海岸舉辦的鷹嘴蜜桃文化節上,「桃王套餐」拍賣環節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
這次拍賣會上,1號桃王套餐(含1個425克的單果重冠軍及88箱鷹嘴桃)引多人競拍,拍出了22500元的價格,另外三組桃王套餐和9組普通桃品套餐也被愛心企業成功認購。
88箱桃子,一共約800斤左右
那一斤也就是將近30塊錢
而小編樓下超市的桃子,也就6塊左右
為什麼這麼貴的桃子
還會有如此多人爭搶呢?
秘密揭開,背後故事讓人動容
原來,這些鷹嘴蜜桃產自河源市連平縣上坪鎮東南村。東南村是省定貧困村,此前,全村共有貧困人口60戶219人。現場募得的善款8.3萬元,將全部用於桃品產地——連平縣上坪鎮東村精準脫貧工作。
2016年起,南山區沙河街道承擔起了東南村的對口幫扶任務。4年來,沙河街道共投入幫扶資金730多萬元。在沙河街道的幫扶下,東南村的各項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鷹嘴蜜桃產業基地也逐步發展起來,村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顯著提升。
【南都N視頻】視頻:顧威 記者:陳紫嫣 編輯/剪輯:錢藝
截至2019年底,東南村退出貧困村序列,貧困戶全部脫貧。該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5年不足3萬元到2019年底超過3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5670元到2019年底達1.77萬元以上。
對口扶貧東南村
南山區沙河街道
到底是如何取得如今的成績呢?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黨組織堅強有力的引領是做好幫扶的首要前提。
為了做好幫扶工作,沙河街道派駐了兩名優秀在編幹部到東南村駐守,實行街道支部黨員與東南村貧困戶逐一結對的政策,以此增強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2017年10月,經沙河街道辦黨組織甄選,沙河街道幹部李紅華被派駐到東南村任村第一書記,開啟了他在扶貧道路上「苦行僧」的徵程。
自從進駐東南村以來,李紅華便迅速進入工作狀態,與村幹部、村民打成一片,快速了解了東南村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並挨個分析其致貧原因,為東南村制定了多項幫扶措施。
為突出村支部在全村工作的核心領導地位,增強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促進村兩委幹部為民辦事積極性,李紅華從村部入手,每月籌資 3000 元設立了村委食堂,還籌資對村部進行改造,增添了現代化辦公設施,讓村幹部找到以村為家的歸屬感,將村兩委上下班制度化,使得村兩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大幅提升。
在李紅華的牽頭組織和動員下,東南村村支部建章立制逐漸完善,黨組織生活得到規範。李紅華剛駐村不久,東南村村支部就做到了「三會一課」常態化。
為了進一步提高村兩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李紅華著眼於未來,開展了「頭雁工程」和「育苗計劃」,他一方面組織村委負責人參加培訓、學習知識,另一方面號召東南村的外出青年回鄉發展,為下一屆「兩委」班子培養後備人才,優化幹部隊伍人才結構。
回憶起剛到東南村時,李紅華說,他只能用一句詞形容,「茅簷低小,四處青青草」。「泥磚瓦房中的狹窄巷子,比城中村舊改前的『握手樓』都難擠過去。」
但經濟的發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礎設施上。而基礎設施不完善,正是東南村脫貧攻堅中的短板。要脫貧,就必須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在沙河街道的幫扶下,東南村有了如下變化——
東南村先後投入了47.64萬元安裝路燈,解決了村民夜晚出行不便的難題;
投資16.5萬元建設了攔水壩,解決了全村冬季枯水期飲水難問題;對村道實施硬底化,解決了雨汙分流問題;
重新規劃建設了文化廣場,並對人居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
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貧困戶的增收渠道也要不斷拓寬。沙河街道在東南村大範圍實施就業扶貧,2018年沙河街道就組織了8批351人進行崗前培訓和農技培訓,組織協調了53人在珠三角和就近務工增加家庭收入。
為了讓貧困戶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沙河街道用好「631」產業發展資金,開展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組織39戶貧困戶投資87.05萬元加入連平縣光大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弱勞力戶15戶投入近55萬元建造的屋頂光伏發電站。這兩個項目的投資回報額均達10%,實施以來為貧困戶增收收益40餘萬元。
此外,沙河街道還實施點對點幫扶,將無勞力11戶24人納入兜底,協助特困戶完成危房改造,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特困戶,籌資開展助學,防止因學返貧。
貧困戶的增收渠道穩定後,沙河街道還想方設法壯大村級集體產業,建立防範返貧的長效機制,讓貧困村通過產業建設實現 " 自我造血 "。
鷹嘴桃是連平縣唯一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東南村種植由來已久。但此前鷹嘴桃銷路沒打開,知名度也不高,種植戶挑擔沿街叫賣,價格都由買家說了算,所以賣的便宜,產量也上不去,沒法形成規模效應。
在2018年,李紅華建議發揮村地理環境優勢,發展鷹嘴蜜桃產業,得到了班子的一致贊同。2019年,沙河街道投入了100萬元扶貧資金,在東南村發展了110畝鷹嘴蜜桃產業基地。
精準扶貧期間,項目的收益80%將用於貧困戶脫貧增收,20%用於村集體公益事業。2020年,街道又投入了100萬元,為當地建設了蜜桃集散、分揀、運輸中心,提高了鷹嘴蜜桃種植與銷售的標準化水平。
為了拓展銷路,沙河街道各社區與東南村籤訂了消費扶貧協議書,13個社區向轄區企業、居民和大型商超推介鷹嘴蜜桃,解決了當地優質農產品到深圳市場銷售「最後一公裡」的問題。7月17日,鷹嘴蜜桃文化節上,被拍賣的蜜桃正是東南村近幾年脫貧產業結下的碩果。
一株桃樹撬動一個產業。東南村還把鷹嘴蜜桃和旅遊資源相結合,陽春三月,十裡桃花爭相綻放,遊客花上30元買門票,便可以走進「世外桃源」賞桃花。到了七月,萬畝桃園碩果纍纍,憑著此前的門票,遊客還可以在網絡上直接訂購鷹嘴蜜桃時抵用相應金額,品嘗來自東南村的「桃之極品」。
沙河街道相關負責人稱,扶貧更重要的是建立長效機制,增強貧困地區自我「造血」功能。目前,沙河街道對口幫扶的東南村在基層黨建、村集體產業、鄉村振興和群眾獲得感等方面工作都有了長足進展。
「連平鷹嘴蜜桃肉質脆嫩、清甜爽口、風味獨特,歡迎大家選購以及來現場採摘。」
在鷹嘴蜜桃文化節現場,連平縣光大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謝明光現場替家鄉的特產做起了廣告。他拿著又大又甜的鷹嘴蜜桃,嘴角和眼裡滿是笑意。「現在蜜桃賣的這麼好,離不開沙河街道和南山區的幫扶。」